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5)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2 10:2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燕秋
研究生(外文):Chen Yen Chiu
論文名稱:探討國小學童對不同畫風人像畫之審美觀點
指導教授:吳宜澄吳宜澄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視覺藝術學系視覺藝術教學碩士學位班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視覺藝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38
中文關鍵詞:人像畫國小學童古典寫實
外文關鍵詞:portrait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classical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39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86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國小學對於人像畫風之偏好及其原因,有六項研究目的 :
1. 探討各年級在同畫風及不同畫風人像畫之偏好趨勢。
2. 比較不同年級在同畫風及不同畫風人像畫之偏好趨勢。
3. 比較不同性別在同畫風及不同畫風人像畫之偏好趨勢。
4. 探討各年級在同畫風及不同畫風人像畫之偏好原因。
5. 比較不同年級在同畫風及不同畫風人像畫之偏好原因。
6. 比較不同性別在同畫風及不同畫風人像畫之偏好原因。
本研究將採問卷及訪談並進的方式進行研究。問卷的設計主要有二點:(1)了解國小學童在同一畫風中的偏好及原因、(2)了解學童在不同畫風的偏好及原因。訪談內容主要讓受訪者說明:(1)同一畫風中你最喜歡哪一張圖,為什麼?(2)此三種畫風中最喜歡何種畫風,為什麼?依此來了解學童對人像畫的偏好。問卷及訪談的對象為國小二、四、六年級的學生。研究結果為:
(1) 各年級在同畫風的偏好趨勢大都具顯著差異;在不同畫風偏好趨勢均具顯著差異,大都偏好古典寫實畫風。
(2) 不同年級在同畫風的偏好趨勢,依不同畫風有不同的結果;在不同畫風的偏好趨勢,不同年級的女生,不具差異性,不同年級的男生,具差異性。
(3) 不同性別男女生在同畫風及不同畫風偏好均具差異性。
(4) 各年級在同畫風的偏好原因均具顯著差異;各年級在不同畫風的偏好原因大致不具顯著性。
(5) 在同畫風的偏好原因上,不同年級男生不具差異性,不同年級女生具差異性;不同畫風的偏好原因,不同年級間不具差異性。
(6) 男女生在同畫風或不同畫風之偏好原因比較不具差異性。

ABSTRACT

key words:portrait,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classical

The study investigated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perspectives toward different styles of portraits and the reasons for it.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with the six purposes as follows:
1. To investigate the subjects’ preferences toward portraits of the same and different styles, in terms of the same grade
2. To compare the subjects’ preferences toward portraits of the same and different styles, in terms of different grades
3. To investigate the subjects’ preferences toward portraits of the same and different styles, in terms of gender
4. To investigate the reasons for the subjects’ preferences toward portraits of the same and different styles, in terms of the same grade
5. To compare the reasons for the subjects’ preferences toward portraits of the same and different styles, in terms of different grades
6. To compare the reasons for the subjects’ preferences toward portraits of the same and different styles, in terms of gen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s of the study,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were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subjects’ perspectives toward different styles of portraits. The questionnaires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subjects’ preferences toward portraits of the same style and the reasons for it, and they were also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subjects’ preferences toward portraits of different styles and the reasons for it. Furthermore, the interviews were used for the subjects to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Among the portraits of the same style, which picture is your favorite? Why? (2) Among the three styles, which style is your favorite and why? The data collected in the interviews were analyzed to investigate the subjects’ preferences toward portraits.
The subjects wer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second, forth, and sixth grade. . Based on the data analysis,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In terms of the same grade,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ubjects’ preferences toward portraits of the same style. In addition,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ubjects’ preferences toward portraits of different styles; the subjects prefer classical styles.
2. In terms of different grades, different results of the subjects’ preferences toward portraits of the same style are shown in accordance with portraits of different styles. In terms of the subjects’ preferences toward portraits of the same style,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girls in different grades. However,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boys in different grades.
3. In terms of gender,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ubjects’ preferences toward portraits of the same and different styles.
4. In terms of the same grade,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reasons for the subjects’ preferences toward portraits of the same style.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reasons for the subjects’ preferences toward portraits of different styles.
5. In terms of the reasons for the preferences toward portraits of the same style,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boys in different grades, and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girls in different grades. In terms of the reasons for the preferences toward portraits of different styles,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subjects in different grades.
6. In terms of gender,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reasons for the subjects’ preferences toward portraits of the same and different styles.

目 次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位論文受權書………………………………………….iii
學位考試委員審定書 .v
誌謝 .vii
中文摘要 viii
英文摘要 ..x
目次 .xii
表次…………………………………………………………………….…….xvii
圖次………………………………………………………………………….xxiv

1.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2
1.3.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2
1.4. 名詞釋義 4

2. 文獻探討 7
2.1. 皮亞傑(Piaget)的認知發展理論 7
2.2. 美感知能發展 9
2.2.1. 嘉德納(Gardner)的美感知覺發展 9
2.2.2. 帕森斯(Parsons)的美感判斷力發展 .11
2.2.3. 崔光宙的美感知能研究 .13
2.2.4. 羅恩菲爾(Lowenfeld)藝術發展理論 .15
2.2.5. 其他審美發展理論 .17
2.3. 性別差異 19
2.3.1. 性別的概念 19
2.3.2. 性別在藝術發展上的偏好差異 20
2.4. 畫風介紹 22
2.4.1. 新古典主義(Neo-classicism)與大衛和安格 22
2.4.2. 野獸主義(Fauvism)與馬諦斯 24
2.4.3. 立體主義(Cubism) 與畢卡索 26
2.5. 繪畫視覺要素分析 29
2.5.1. 形式 30
2.5.1.1. 色彩 31
2.5.1.2. 造型 32
2.5.2. 內容 33
2.5.3. 抽象與具象 34
2.5.4. 誇張與變形 35

3. 研究方法 37
3.1. 研究流程 37
3.2. 先導研究 38
3.2.1. 先導研究圖像樣本選定 38
3.2.2. 先導研究測試結果 40
3.2.3. 先導研究結論與建議 42
3.3. 正式研究 43
3.3.1. 研究對象 43
3.3.2. 研究工具 44
3.3.2.1. 研究樣本選定 44
3.3.2.2. 問卷的設計與實施 52
3.3.2.3. 量化統計 54
3.3.2.4. 質化分析、深度訪談 54

4. 研究結果與分析 57
4.1. 問卷施測結果 57
4.1.1. 各年級在同畫風及不同畫風人像畫之偏好趨勢 57
4.1.1.1. 二年級在同畫風及不同畫風人像畫之偏好趨勢 58
4.1.1.2. 四年級在同畫風及不同畫風人像畫之偏好趨勢 63
4.1.1.3. 六年級在同畫風及不同畫風人像畫之偏好趨勢 66
4.1.1.4. 全部年級在同畫風及不同畫風人像畫之偏好趨勢
70
4.1.2. 不同年級在同畫風及不同畫風人像畫之偏好趨勢 74
4.1.2.1. 不同年級(不分男女)在同畫風及不同畫風人像
畫之偏好趨勢 75
4.1.2.2. 不同年級男生在同畫風及不同畫風人像畫之偏好
趨勢 83
4.1.2.3. 不同年級女生在同畫風及不同畫風人像畫之偏好 趨勢..………………………………………………91
4.1.3. 不同性別在同畫風及不同畫風人像畫之偏好趨勢………..99
4.1.3.1. 不分年級男女生在同畫風及不同畫風人像畫之偏
好趨勢..………………………………..………….100
4.1.3.2. 二年級男女生在同畫風及不同畫風人像畫之偏好
趨勢……………………………………………….108
4.1.3.3. 四年級男女生在同畫風及不同畫風人像畫之偏好
趨勢……………………………………………….116

4.1.3.4. 六年級男女生在同畫風及不同畫風人像畫之偏好
趨勢 124
4.1.4. 各年級在同畫風及不同畫風人像畫之偏好原因 ...132
4.1.4.1. 二年級在同畫風及不同畫風人像畫之偏好原因.133
4.1.4.2. 四年級在同畫風及不同畫風人像畫之偏好原因.137
4.1.4.3. 六年級在同畫風及不同畫風人像畫之偏好原因 141
4.1.4.4. 全部年級在同畫風及不同畫風人像畫之偏好原因
…..………………………………………………...145
4.1.5. 不同年級在同畫風及不同畫風人像畫之偏好原因………..149
4.1.5.1. 不同年級(不分男女)在同畫風及不同畫風人像
畫之偏好原因…………………………………… 150
4.1.5.2. 不同年級男生在同畫風及不同畫風人像畫之偏好
原因 159
4.1.5.3. 不同年級女生在同畫風及不同畫風人像畫之偏好
原因 167
4.1.6. 不同性別在同畫風及不同畫風人像畫之偏好原因 176
4.1.6.1. 不分年級男女生在同畫風及不同畫風人像畫之偏
好原因 ...177
4.1.6.2. 二年級男女生在同畫風及不同畫風人像畫之偏好
原因……… ..........185
4.1.6.3. 四年級男女生在同畫風及不同畫風人像畫之偏好
原因……………………………………………….193
4.1.6.4. 六年級男女生在同畫風及不同畫風人像畫之偏好
原因………………………………………….........201
4.2. 個人訪談之質化探討 ………………………………….…………...209
4.2.1. 在同畫風人像畫偏好的個人訪談 ...209
4.2.1.1. 二年級男女生在同畫風偏好的個人訪談 . ..209
4.2.1.2. 四年級男女生在同畫風偏好的個人訪談 ..213
4.2.1.3. 六年級男女生在同畫風偏好的個人訪談 ..217
4.2.2. 不同畫風偏好的個人訪談 ..222

5. 結論與討論 ..225
5.1. 結論 ..225
5.2. 討論 ..227
5.3. 質與量的研究發現 ..229
5.4. 建議 ..231


引用文獻 ..232
中文部分 ..232
英文部分 ..234

附錄 ..235
附錄A:問卷 ..235
附錄B:訪談提綱 ..237
附錄C:個人訪談記錄 ..238

引用文獻
中文部分:
王順坪(2008)。《似顏寫照-人物肖像神形的誇張表現》。碩士論文。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造形藝術研究所
王文科(1991)。《認知發展理論與教育-皮亞傑理論的運用》。臺北:五南。
ISBN:957-11-0318-7
王德育(1990)。《創造與心智的成長-透過藝術壇兒童教育》。臺北:文泉。
王秀雄(1998)。《觀賞認知解釋與評價-美術鑑賞教育的學理與實務》。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何容(主編)(1989)。《國語日報辭典》。臺北:國語日報社。
ISBN:9577510744。
何政廣(2002)。《歐美現代美術》。臺北:藝術家。ISBN:9579500754。
呂燕卿(1996)。〈兒童繪畫發展與實際〉。《美育》,期69,11-26。
李長俊(譯)(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臺北:雄獅。
李闡(1998)。《漫畫美學》。臺北:群流。
林玉山(1993)。〈葛德納兒童繪畫發展研究與認知發展之探討〉。
《國教月刊》,期39,60-68。
林玉山(1998)。〈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與兒童藝術的成長初探〉。
《國教天地》,期77,66-71。
林崇宏(2002)。《造形與構成》。臺北:視覺文化。
胡永芬等編(2001a)。《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畢卡索》。臺北:閣林
ISBN:9572024434。
胡永芬等編(2001b)。《色彩的遊戲家/馬諦斯》。臺北:閣林
ISBN:9572024779。
袁汝儀(1998)。〈國小學童兩性現象之觀察與意義〉。《兩性平等教育季刊》,
2,15-29。
張春興、林清山(1985)。《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
張武恭(2005)。《藝術與創作觀念》。臺北:新文京。ISBN:9861502653。
陳瓊花(1998)。〈兒童與青少年描述藝術作品時的觀念傾向〉。《美育》,106,39-55。
陳俊宏、黃雅卿(1996)。〈色彩嗜好調查研究報告〉。《國立雲林技術學院學報》,5(2),95-105。
許信雄(1994)。〈兒童對國畫的偏好之研究〉。《海峽兩岸兒童藝術教育改革與研究論文集》,27-38 。臺北:中華民國美術教育學會,兒童美術教育研究委員會。
崔光宙(1992)。《美感判斷發展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ISBN:957-9565-10-4。
黃俊豪、連廷嘉(譯)(2004)。《青少年心理學》。臺北:學富文化。
ISBN:986-7840-53-4。
黃文捷等(編譯) (1999a)。《西洋繪畫2000年-6 二十世紀繪畫》。臺北:錦繡。ISBN:9577203752。
黃文捷等(編譯) (1999b)。《西洋繪畫2000年-5 從新古典主義到後印象派》臺北:錦繡。ISBN:9577203744。
黃春秀主編(1993a)。《巨匠與世界名畫-畢卡索》。臺北:國巨。
黃春秀主編(1993b)。《巨匠與世界名畫-馬諦斯》。臺北:國巨。
葉曉芍、古瑛芝(譯)(1998)。《畢卡索:新畫派的宗師》。
臺北:時報文化。
靲尚誼(2007/12/26)。〈肖像畫的東西融合之路〉。《中華讀書報》。
http://www.gmw.cn/01ds/2007-12/26/content_716477.htm。(2009/3/14
瀏覽)。
趙雲(1986)。《兒童繪畫與心智發展》。臺北:藝術家。
熊本高工.福井昭雄(著)。李英甫(譯)(1991)。《兒童是天才、塗鴉萬歲-由兒童畫認識兒童的心》。臺北:聯明。
歐陽中石(2006)。《藝術概論》。臺北:五南。ISBN:9571118206。
歐秀明、賴來洋(1984)。《實用色彩學》。臺北:雄獅。ISBN:9579420289。
蔡明勳(2002)。《設計繪畫》。臺北:全華科技圖書。ISBN:9789572159309
鄭國裕、林磐聳(2002)。《色彩計畫》。臺北:藝術堂。ISBN:9578494424。
劉思量(1989)。《藝術與創造-藝術做與欣賞之理論與實際》。臺北:藝術家。
蘇美育 譯(2002)。《馬諦斯畫語錄》。臺北:藝術家。ISBN:9867957458。
蘇建文等(2003)。《發展心理學》。臺北:聯經。ISBN:9789577021403

英文部分:
Blaikie, F. , Schounau,D. , & Steers, J. (2003). Students’gendered experiences of high school portfolio art assessment in Canada, The Netherlands, and England. Studies in Art Education ,44(4),335-349
Moore, B. E.(1973). A description of children’ s verbal responses to works of art in selected grades one through twelve. Studies in Art Education , 14(3), 27-34
Salkind, L. , & Salkind, N. J.(1997). Gender and age differences in preference for works of art. Studies in Art Education , 38(4), 246-256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