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5)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7 22:3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郭芷維
研究生(外文):Chih-Wei Kuo
論文名稱:小型美術館的展覽策略與實踐-以台北當代藝術館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Exhibition Strategies and Practices for Small Art Museums: A Case Study of th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Taipei
指導教授:廖仁義廖仁義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Jen-I Liao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博物館研究所碩士班
學門:傳播學門
學類:博物館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3
中文關鍵詞:台北當代藝術館展覽策略展覽實踐
外文關鍵詞: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Taipei (MOCA Taipei)exhibition strategy,exhibition practic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9
  • 點閱點閱:187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57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本研究從台北當代藝術館(以下簡稱當代館)成立的時代背景切入,旨在了解歷任館長對於藝術展覽的策略與執行,並且反思當代館的資源限制,分析歷任館長在有限的條件下,如何掌握、開發、整合當代館的資源並促其展覽實踐。
資料蒐集、參與觀察以及訪談為本研究的主要方法與架構,訪談對象則為謝素貞、賴香伶和石瑞仁三位館長。研究者以資料分析為基礎,並且使用參與觀察法了解當代館的外部建構,輔以訪談法了解歷任館長對於展覽策略與執行的內在觀點。本研究從歷任館長的執行理念出發,希望藉由歷任館長執行的實際經驗,提出小型美術館在展覽製作上的問題,並透過執行過程中的分析,期待從中提出建議方式,在可執行的面向下,建構出小型美術館在展覽策略與執行上的完整系統。
另一方面,研究者則反思當代館在展覽上的資源限制,分析歷任館長在有限的條件下,如何掌握、開發、整合當代館的資源並促其展覽實踐。探討範圍包含尋求展覽的合作與贊助,建立團隊的組織,以及提出在資源連結的概念下,邀請獨立策展人參與當代館的展覽製作。研究者以當代館歷任館長在展覽執行上的經驗,提出在展覽製作過程所遇的問題,並探討可執行方式,同時,對於展覽資源的尋求與開發提出建議,期待對於人力、空間以及經費上資源不足的小型美術館,作為日後在展覽製作上的參考。

This study probed into the history of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Taipei (MOCA Taipei) to understand each director’s strategy and practice of art exhibitions. Besides, this study also reflected upon the resource limitations of MOCA Taipei to analyze how each director has managed to dominate, develop, and integrate available resources under limited conditions to facilitate implementation of art exhibitions.
The methodology was based on document analysis,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 The subject interviewed included the incumbent director Jui-Jen Shih and two former directors, including Su-Jhen Sie and Siang-Ling Lai. The external constructs of MOCA Taipei were explored using document analysis and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nd the internal viewpoints about the strategy and practice of art exhibitions were extracted through interview. By exploring these directors’ ideas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s, this study attempted to identify problems that this small museum has encountered in exhibition production and analyze its practice of art exhibitions to construct a feasible system of art exhibitions prod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for small museums.
In addition, this study also reflected upon the resource limitations of MOCA Taipei to find how each director has managed to dominate, develop, and integrate available resources and facilitate implementation of art exhibitions. The focus was placed on pursuit of cooperation and sponsorship, team organization, and promotion of independent curators’ participation in exhibition production. Based on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s of directors of MOCA Taipei, this study identified problems the museum has encountered in exhibition production, discussed feasible solutions, and also proposed suggestions with regard to pursuit and development of exhibition resources. The suggestions could be a reference for small museums subject to insufficiency of human, space,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in production of exhibitions.

摘要.................................................. Ⅰ
Abstract.............................................. Ⅱ
目錄.................................................. Ⅲ
圖目錄................................................ Ⅶ
表目錄................................................ Ⅸ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3
一、研究目的.................................. 3
二、研究問題.................................. 4
第三節 文獻回顧.................................. 4
一、台灣當代藝術發展的背景脈絡................ 4
二、台灣藝術生態環境的變遷.................... 7
三、美術館的詮釋與展覽功能.................... 8
四、相關論文研究.............................. 11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執行............................ 13
一、研究理念.................................. 13
二、研究場域與對象............................ 15
三、研究方法與架構............................ 16
四、研究範圍與限制............................ 22

第二章 當代館的背景介紹與運作模式.................... 23
第一節 從一棟老建築開始.......................... 24
一、當代館的歷史背景脈絡...................... 24
二、與學校共構一體的特殊性.................... 31
第二節 展覽作為一種溝通媒介...................... 36
一、不具典藏功能的當代館...................... 37
二、歷年的展覽類型............................ 38
三、紅磚牆之外的展覽實踐...................... 45
第三節 公辦民營到官方機構的美術館................ 47
一、當代藝術基金會時期........................ 47
二、台北市文化基金會時期...................... 51
三、合作模式與關係............................ 52
四、董事會下的期待............................ 56

第三章 藝術展覽的策略與執行.......................... 59
第一節 歷屆館長與策展理念........................ 59
一、當代的舵手-背景介紹與個人經驗............ 59
二、展覽的靈魂-策展的理念與規劃.............. 62
第二節 展覽、觀眾與場域的探討.................... 67
一、國際展的執行.............................. 67
二、學校合作與社區參與........................ 72
三、展覽場域的擴展............................ 78
第三節 執行團隊與營運單位的關係.................. 84
一、2001-2007年民間企業的合作................. 84
二、2008年之後官方系統的指導.................. 86
第四節 綜合討論與小結............................ 88

第四章 展覽資源的開發與整合.......................... 93
第一節 尋求展覽的合作與贊助...................... 93
一、館際合作的概念............................ 93
二、企業贊助的資源............................ 96
三、印刷出版的洽談............................ 97
四、執行專案的方式............................ 99
第二節 建立團隊的概念與組織...................... 101
    一、團隊合作的概念............................ 101
    二、「博物館術」的提升........................ 102
    三、人力運用的策略............................ 104
  第三節 獨立策展人的參與.......................... 108
一、經驗的累積................................ 109
二、溝通的學習................................ 111
三、資源的連結................................ 112
第四節 綜合討論與小結............................ 11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7
第一節 研究歸納與發現............................ 117
一、培育館內策展人與建構分層次的展覽.......... 117
二、多樣展覽資源的建立與應用.................. 120
第二節 研究省思與建議............................ 122
一、啟發性的展覽思考.......................... 122
二、建構展覽資源的資料庫...................... 123
三、當代館作為一座當代文化與生活的美術館...... 124
第三節 未來研究建議.............................. 126

參考書目.............................................. 127
一、中文文獻...................................... 127
二、外文文獻...................................... 132
三、網路與報紙資料................................ 133
附錄.................................................. 135
附錄一、台北當代藝術館歷任館長訪談大綱-謝素貞.... 135
附錄二、台北當代藝術館歷任館長訪談大綱-賴香伶.... 137
附錄三、台北當代藝術館現任館長訪談大綱-石瑞仁.... 139
附錄四、台北當代藝術館展覽總表(2001.5-2010.12).. 141

一、中文文獻

中文著作與譯作

水嶋英治,2010。《走進博物館-邁向博物館學專業的5堂必修
課》。台北:原點。王庭玫主編,2007。《台北市古蹟巡覽上
冊》。台北:藝術家。
包遵彭,1979。《博物館學》。台北:正中。
吳瓊恩,1990。《台灣政治民主化的發展》。台中市:台灣省政府新
聞處。
李乾朗,2001。《台北市古蹟簡介》。台北:台北市文化局。
林惺嶽,1987。《台灣美術風雲40年》。台北:自立晚報。
周百鍊監修,洪炎秋纂修,台北市文獻委員會編校,1962。《台北市
志.卷七教育志》。台北:台北市文獻委員會。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國寧,1997。《台灣地區中小型博物館經營管理之研究》。台北: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陳鴻圖,2005。《台灣史》。台北:三民。
張婉真,2005。《論博物館學》。台北:典藏藝術家庭。
黃光男,1997。《美術館行政》。台北:藝術家。
黃金土主編,1992。《台北古今圖說集》。台北:台北市文獻委員
會。
黃瑞琴,2005。《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潘淑滿,2008。《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嚴祥鸞,2006。〈參與觀察法〉。收錄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
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出版。
Danny L. Jorgensen原著,王昭正、朱瑞淵譯,1999。《參與觀察
法》。台北:弘智文化。

中文論文與期刊

巴蘇亞.博伊哲努(浦忠成),2007。〈博物館的經營與管理-以國
立史前館為例〉。《分享與交流-博物館館際合作:2007年博物
館館長論壇》,頁:83-109。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王雅各,1997。〈美術館發展的回顧與前瞻〉。《現代美術》,第75
期,頁:5-7。
王嘉驥,2001a。〈從反聖像到新聖像-後解嚴時期的台灣當代藝
術〉。《流變與幻形》,頁:99-128。台北縣:木馬。
———,2001b。〈台灣的位置-1990年代台灣當代藝術的狀態
(二)〉。《典藏今藝術》,第100期,頁160-163。
———,2003。〈困溺在台灣之中的台灣當代藝術〉。《大趨勢》,
第10期,頁78-79。
———,2005。〈中心觀照年代的新台灣圖像〉。《立異-九○年代
台灣美術發展》,頁:11-14。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台北市文化局撰文,2006。〈當代藝術館公辦民營五年有成〉。《藝
術家》,第369期,頁:106-107。
石瑞仁,1998。〈當代藝術展覽的觀念與策略〉。《「第一屆全球華
人美術策展人會議」文集》,頁:75-81。台中市:台灣省立美
術館。
———,2002。〈從多角度的觀察到多元性的論述〉。《典藏今藝
術》,第119期,頁:60。
———,2009。〈執行總監序〉。《台北當代藝術館2008年報》,
頁:11。台北: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台北當代藝術館。
羊文漪,1999。〈台灣解嚴後當代藝術的眾生喧嘩〉。《文學人文季
刊》,第12期,頁:169-184。
江淑玲,2005。〈全球化與文化-當代藝壇的全球化現象〉。《當代
藝家之言》,春季號,頁:45-50。
呂佩怡,2003。〈企業與藝術攜手共進的新時代〉。《藝術家》,第
335期,頁:370-375。
里昂.巴洛希恩,2003。〈建築物的故事-從古蹟到當代:台北當代
藝術館建築物今昔〉。《台北當代藝術館2001-2002年報》,
頁:23。台北:財團法人當代藝術基金會、台北當代藝術館。
李永萍,2009。〈建成國中駐校計劃〉。《台北當代藝術館2008年
報》,頁:76-77。台北: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台北當
代藝術館。
林惺嶽,1993。〈探索「台灣美術新風貌」大展的時代脈絡〉。《台
灣美術新風貌展(1945-1993)》,頁:19-23。台北:台北市立
美術館。
———,2005。〈台灣美術的回顧與前瞻〉。《台灣藝術國際研討會
文集》,頁:10-11。台中市:國立台灣美術館。
招穎思,2005。〈定義與分歧-談今日亞洲策展〉。《全球化風潮下
的展覽策劃與城市行銷》,頁:37-50。台北:典藏藝術家庭。
孫曉彤,2008。〈整合有限資源 發揮最大效益〉。《當代藝術新
聞》,第44期,頁:40。
陳奕穎,2004。《國小藝術鑑賞課程設計研究-以結合台北當代藝術
館展覽資源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藝術與藝術教育研究所碩
士論文。
陳盈瑛,2004。〈別開新局-八○年代台灣美術新展望〉。《開新-
八○年代台灣美術發展》,頁:6-12。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陳國寧,2002。〈由博物館發展趨勢思考博物館公辦民營的合作關係
與意義〉。《2002年博物館公辦民營政策之理論與實務研討會論
文集》,頁:71-80。台東: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陸蓉之,1995。〈解嚴以後的台灣藝術發展〉。《歷史文物》,第5
卷,第4期,頁:62-69。
———,2005。〈90年代台灣當代藝術中的內省式自我認同〉。《立
異-九○年代台灣美術發展》,頁:6-7。台北:台北市立美術
館。
郭振昌,2004。〈開新-八○年代台灣美術發展〉。《現代美術》,
第117期,頁:22-37。
黃光男,2004。〈藝術行政人才培育與實務分析〉。《博物館專業人
員教育與人力資源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與法國的對
話》,頁:69-79。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2006a。〈推薦序〉。David Dean原著,蕭翔鴻譯,《展覽
複合體-博物館展覽的理論與實務,頁:8-9。台北:藝術家。
———,2006b。〈博物館展覽理念與規劃〉。《博物館展覽策劃之
理論與實務研習會論文集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