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文獻
1. 方星斌,馬來西亞馬達市場進入模式之研究-以大同公司和東元電機為例,天主教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7年。2. 司徒達賢,為管理定位,天下雜誌出版,民87年。
3. 司徒達賢,策略矩陣分析法基礎,管理評論,第13卷,第2期,頁1-22,民83年。4. 司徒達賢,策略管理新論—觀念架構與分析方法,智勝出版社,民94年。
5. 司徒達賢,資源基礎理論與企業競爭優勢關係之探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報告,民96年。
6. 朱宏義,推播媒體(Push Media)產業分析之初探研究—以臺灣地區華文全球資訊網站為例,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7年。7. 余文成,台灣LED產業發展和競爭策略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民95年。8. 余朝權,產業競爭分析專論,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83年。
9. 吳思華,策略九說(三版),臉譜文化出版,民89年。
10. 李仁芳、洪子豪,企業概論第二版,華泰書局,民89年。
11. 李天任、藍莘譯,大眾媒體研究,亞太圖書,民84年。
12. 李明軒、邱如美合譯,競爭優勢,天下文化出版,民90年。
13. 李美華,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時英出版社,民94年。
14. 李美華等譯,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上、下),時英出版社,民87年。
15. 林公孚,價值鏈及其延伸研究,品質月刊,第42卷,第9期,頁9-13,民95年。16. 林明昌,市場導向與行銷策略配合對行銷績效影響之研究-以台灣重電馬達業實證為例,私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民91年。17. 邱皓政,量化研究法(一):研究設計與資料處理,雙葉出版,民94年。
18. 邱皓政,量化研究法(二):統計原理與分析技術,雙葉出版,民94年。
19. 封德秋,我國投信公司基金管理寄爭策略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民97年。20. 胡幼慧,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巨流出版,民85年。
21. 馬利艷,工業馬達產業發展趨勢,機械工業雜誌第283期,民95年。22. 張玉玲,台灣家電產業競爭力、競爭策略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育達商業技術學院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4年。23. 張秀琳,台灣動畫產業之價值鏈研究,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6年。24. 張保隆,企業策略與競爭分析:工具與應用,培生出版,民96年。
25. 張惠霖,我國證券投資信託業之競爭態勢與價值鏈分析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1年。26. 張嘉純,成熟期產業組織之經營策略─以台灣印刷電路板個案公司為例,天主教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民93年。27. 許惠雅,台灣無線區域網路系統設備製造商之價值鏈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2年。28. 陳中一,十城千輛─中國打造電動車大國,金屬中心ITIS產業評析,民98年。
29. 陳文仁,電動車產業發展現況與趨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工業技術研究院調查報告,民99年。
30. 陳日暐,我國生物晶片產業暨廠商競爭策略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1年。31. 陳宥竹,電動車風雲起之三─台灣電動車輔導利多產業大步走,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民99年。
32. 陳炳宏,傳播產業研究,五南出版,民90年。
33. 陳靖惠,為電動車產生動能的大肌肉群-動力系統的市場現況(上),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產業評析,民98年。
34. 買俊華,國內通訊產業之產業價值鏈分析,國立台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2年。35. 黃聖凱,台灣鋰電池產業趨勢分析與競爭策略之研究,萬能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9年。36. 經濟部技術處,2015年台灣重要產業技術發展藍圖(Ⅲ),經濟部2015台灣產業與科技整合研究計畫-綠色車輛技術發展藍圖,民98年。
37. 經濟部能源局,2007年能源科技研究發展白皮書,頁221-237,民96年。
38. 經濟部能源局,2010年能源產業技術白皮書,頁412-450,民99年。
39. 詹文男,產業研究方法導論,台北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民85年。
40. 詹鎮鋒撰,研發聯盟形成與運作機制之探討-以鋼鐵產業升級研發聯盟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7年。
41. 劉士甄,台灣動畫產業 拓展國際行銷策略之研究,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8年。
42. 蔡宜秀,台灣數位無線電視產業價值鏈發展研究,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3年。43. 蔡宜良,全球電動車輛發展概況與台灣新契機,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民98年。44. 薛乃綺,電動車─為傳統馬達產業創造另一片藍海,金屬中心ITIS產業評析,民98年。
45. 謝正文,臺灣汽車電子業在中國的成長策略研究─以L公司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民97年。46. 謝銘雲,台灣印刷電路板產業的競爭策略,國立台灣大學管理學院知識管理組碩士論文,民92年。47. 魏妤芬,廣告招牌電料產業價值鏈移轉之研究-以H公司為例,嶺東科技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9年。英文文獻
1. Aaker, “Strategic Market Management,” Ba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84.
2. Andrews, “The concept of corporate strategy,” Homewood Illinois, 1971.
3. Ansoff, “Corporate Strategy,” New York: McGraw-Hill, 1984.
4. Barut, M., Bogosyan, S. & Gokasan, M., “Speed-sensorless estimation for induction motors using extended kalman filters,” IEEE Tra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Vol. 54, 2007.
5. Bullen, C. V. & Rockart, J. F., “A Primer on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 Vol. 69, 1981, pp.10-12.
6. De Almeida A, et al., “Improving the penetration of energy-efficient motors and drives,” Report prepared for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SAVE II. Coimbra, ISR-University of Coimbra, Portugal, 2000.
7. Fleisher & Bensoussan, “Strategic and Competitive Analysis,” Pearson, 2007.
8. Gomery, D., “Media Economics: Terms of Analysis,” Critical Study in Mass Communication, Vol. 6(1), 1989, pp.43-60.
9. Morganti, F., “The Value Chain in Telecommunications: The growing importance of content, 2002 is transforming industry structures,” Intermedia 30, 2002.
10. Norbert Schroder, “Sensor Markets 2008: Worldwide Analyses and Forecasts for the Sensor Markets until 2008,” Intechno Consulting, 2008.
11. Nunnally, J. C., “Psychometric Theory,” New York: Mcgraw-Hill, 1978.
12. Porter, M.E., “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 The Free Press, New York, 1985.
13. Porter, M.E.,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American: Simon & Schuster, 1998.
14. Rockart, “The Changing Role of The Information Systems Executive: A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Perspective,”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Vol. 24, 1982, pp.3-13.
15. Weihrich, H., “The TOWS Matrix-A Tool for Situational Analysis,” Long Range Planning, Vol. 15, No. 2, 1982, pp.60.
16. Wimmer, R. D. & Dominick, J. R., “Mass Media Research:An Introduction(5th ed.),” Belmont, Calif.:Wadsworth Publishing, 1997.
17. Wortzel, “Multivariate Analysis,”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1979.
18. Young, A. K. & Sung, H. K., “A New Scheme for Speed-Sensorless Control of Induction Motor,”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Vol. 51, No. 3, 2004.
19. Zedtwitz, V. M. & Gassmann, O., “Market versus technology drivein R&D internationalization: Four different patterns of managing research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Policy, Vol. 31, 2002, pp.569-588.
20. Zerikat, M., Chekroun, S. & Mechernene, A., “Fuzzy-neural networks controller-based adapatation mechanism for mras sensorless induction motor drives,” 8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dvanced Electromechanical Motion Systems and Electric Drives Joint Symposium, 2009, pp.1-7.
參考網址
DJ財經知識庫,http://www.funddj.com/default.htm。
ITIS智網,http://www.itis.org.tw/index.jsp。
工業技術研究院,http://www.itri.org.tw/chi/。
拓墣產業研究所,http://www.topology.com.tw/tri/。
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http://www.artc.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