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1) 您好!臺灣時間:2025/03/18 17:3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蔡濟民
研究生(外文):Chi-Min Tsai
論文名稱:葉偉立攝影創作初探:1995-2011
論文名稱(外文):STUDY ON THE PHOTOGRAPH CREATION OF WEI-LI YEH: 1995-2011
指導教授:阮慶岳阮慶岳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ing-Yueh Roa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元智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管理研究所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藝術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348
中文關鍵詞:葉偉立攝影藝術互文性寶藏巖日新街
外文關鍵詞:Wei-Li YehPhotographyIntertextualityTreasure HillNew Day Stree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106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藝術家在不同時代和環境下必須面臨各種考驗,試圖尋求自我的創作突破,用以尋求更高的創作表現與內涵,使其昇華為人類的共同遺產,十一歲便移民美國的攝影藝術家葉偉立,正是這樣努力中的例子。

葉偉立返台已十年,其間在寶藏巖三年的駐村創作,發展為五個階段的系列計畫,陸續為學者專家注目與研究。二○○八年,葉偉立離開寶藏巖,租下楊梅埔心日新街的老戲院,做為工作室使用,開始下一時期的計畫。筆者自二○○九年十月至二○一一年四月,以參與觀察法對其空間改造和所引發的事件與創作,進行影像拍攝與文字記錄,並回溯探究其一九九五年研究所時期後的創作脈絡,分析葉偉立創作的思考轉向,全面性地進行整體作品的交叉比對。

研究過程發現葉偉立因身處東西方文化的背景,身分的認同有著曖昧模糊的特質,試圖藉創作尋求穩定的可能,依此逐漸思考並探討領域間的關係;再者,創作媒材從影像、文字、地方場域等出發,衍伸到空間功能性與事件,最後再指向回攝影,展現出繁茂複雜的互文性,引發文本閱讀上的思考。本研究是對於藝術家的回顧整理,也希望藉由其多元與互文的特質,提供未來研究者,在討論葉偉立或其它藝術創作者時,一些基本的的資料和不同面向的思考角度。

In different generations, Artists Facing comprehensive challenges and searching breakthrough in artwork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highest aesthetic intension and expression for human being’s legacy.

As an emigrant in USA from Taiwan since 11, photographic artist Wei-Li Yeh is one of the good examples. Returning to Taiwan for a decade, in this period as a resident artist in Treasure Hill, Wei-Li Yeh developed 3 years project into collection program with 5 sections. After leaving the Treasure Hill In 2008, he rented an old theater in New Day St., Yangmei Township for his personal workshop and carries on with next projects. The Author proceeded through the artist’s projects between OCT 2009 to APR 2011, comprehensively compares artist’s artworks and contexts since 1995.

Living as bicultural background, the artist intended to find a steady possibility by creating artworks for his ambiguous Self-identity and developed it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domains; furthermore, the art materials begin with images, words, spaces then extend to occurrences and the function of spaces, finally return to photography. The whole proceeds reveal complicated intertextuality to inspire readers. This research is a review of Yeh’s creative experience, hoping the characteristic of variety and intertextuality could provide basic information and different perspectives for others.

書名頁 i
論文口試委員審定書 ii
博碩士論文授權書 iii
摘要 iv
Abstract v
誌謝 vi
目錄 vii
圖目錄 x
圖表目錄 x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2
第二節 研究界定 3
2-1 研究範圍 3
2-2 研究方法 3
2-2-1參與觀察法 4
2-2-2訪談法 4
2-2-3文獻回顧與探討 4
第三節 文獻回顧與探討 5
3-1 寶藏巖的歷史背景與發展 5
3-2 藝術評論和期刊論文 8
第四節 理論研究 13
4-1 東方主義 14
4-2 時空壓縮理論 15
4-3 互文性和平行宇宙觀 16
第五節 研究架構與步驟 19

第二章 家的想像與實踐:寶藏巖系列計畫研究:1995-2008 20
第一節 寶藏巖時期前的創作脈絡 20
1-1 《普羅維登斯編年史》:研究所階段作品:1995-1997 20
1-2 《客人:關於家的課題》:紐約創作階段作品:1997-2001 26
1-3 《當代館與我》:返台階段時期:2002-2003 31
1-4 小結 35
第二節 寶藏巖時期的創作脈絡 36
2-1 寶藏巖泡茶照相館計畫第一階段至第二階段 36
2-1-1 第一階段:《肖像》計畫:2004 37
2-1-2 第二階段:《寫生》計畫:2004 39
2-2 寶藏巖泡茶照相館計畫第三階段至第四階段 45
2-2-1 第三階段:《垃圾》計畫:2005-2006 45
2-2-2 第四階段:《花園與阿凱夫》計畫:2006 52
2-3 小結 55
第三節 寶藏巖時期的尾聲與衍生 56
3-1 寶藏巖泡茶照相館:第五階段:《勘誤》計畫:2007-2008 57
3-2 澳洲與法國駐村:2002和2007 69
3-3 小結 71

第三章 重返客人之鄉:日新街工作室時期之研究:2008-2011 74
第一節 日新街工作室作品系列一:空間改造計畫與實踐 77
1-1 「書房與車庫改造計畫」記錄分析:2009-2010 77
1-1-1 計畫緣由 77
1-1-2 書房 79
1-1-3 廚房 80
1-1-4 魚池 81
1-2 「水泥球與玫瑰園計畫」記錄分析:2010 83
1-2-1 計畫緣由 83
1-2-2 玫瑰園 85
1-2-2 水泥球 86
1-2-3 元智大學 88
1-2-4 車庫牆面 90
1-3 「古董級垃圾研發公司」記錄分析:2010 91
1-3-1 計畫緣由 91
1-3-2 魚池 94
1-3-3 廚房 95
1-3-4 浴室 96
1-3-5 博物館 99
1-3-6 主廳 102
1-4 小結 106

第二節 日新街工作室作品系列二:空間功能再定義 108
2-1 計畫緣由 108
2-2 居住功能 109
2-3 表演功能 110
2-4 展示功能 113
2-5 教學功能 115
2-6 創作功能 116
2-7 小結 117
第三節 日新街工作室作品系列三:攝影創作 118
3-1 計畫緣由 118
3-2 《句踐進城》系列:2005-2008 119
3-3 《仙跡》系列:2009- 2010 123
3-4 《中央大學計畫》系列:2006-2009 128
3-5 《日新街計畫》系列:2008-2011(發展中) 129
3-6 小結 133

結論 135
參考文獻 141
圖版 146
附錄 216


中文資料
書籍資料
Suan Sontag著,黃燦然譯。《論攝影》。台北:麥田,二○一○。

Barthes, Roland,許綺玲譯。《明室:攝影札記》。台北:台灣攝影工作室,一九九七。

Eco, Umberto著,張定綺譯。《誤讀》。台北:皇冠,二○○一。

Jeffrey, Ian著,曉征與筱果譯。《攝影簡史》。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二○○二。

Samoyault, Tiphaine,邵煒譯。《互文性研究》。天津:天津人民,二○○二。

Harvey, David,閻嘉譯,《後現代的狀況:對文化變遷之緣起的探究》。北京:商務印書館,二○○三。

John Lofland, Lyn H. Lofland著,任凱、王佳煌譯。《質性研究法:社會情境的觀察與分析》。台北:湯姆生,二○○五。

Said, Edward W.著,王志弘等譯。《東方主義》。台北:立緒文化,二○○九。

Benjamin, Walter著,許綺玲譯。《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台北:台灣攝影工作室,一九九九。

Barrett, Terry著,陳敬寶譯。《攝影評論學》。台北:影像視覺藝術事業,二○○八。

阮慶岳等。《長安西路神話-街道是植物,藝術是動物》。台北:田園城市,二○○二。

姚瑞中。《台灣當代攝影新潮流》。台北:遠流。二○○三。
南條史生,潘廣宜、蔡青雯譯。《藝術與城市》。台北:田園城市文化,二○○四。

葉偉立等。《湖 : 趨近於一段跨文化的對話 : 澳洲與台灣攝影、聲音、文字新作》。台北:寶藏巖泡茶照相館,二○○五。

康旻杰等。《藝術實驗寶藏巖:GAPP全球藝術行動者參與計畫實錄》。台北:台北市政府文化局,二○○五。

呂岱如等。《疆界》。台北:典藏藝術家庭,二○○六。

顧錚。《世界攝影史》。杭州:浙江攝影,二○○六。

鄭意萱。《攝影藝術簡史》。台北:藝術家,二○○七。

葉偉立與吳語心。《寶藏巖泡茶照相館卅第五階段卅勘誤卅二零零八 ─葉偉立與吳語心的個人及共同創作─》。台北:,二○○八。

樊婉貞編。《非關真相:九○年代至今華人觀念攝影》。台北:典藏藝術家庭,二○○八。

王嘉驥等。《2008台灣美術雙年展》。台中:台灣美術館,二○○八。

曾少千。〈空間故事與美學之用:寶藏巖泡茶照相館計畫〉。林文淇與吳方正編。《觀展看影:華文地區視覺文化研究》。台北:書林,二○○九。

顧錚。《城市表情:19世紀至21世紀的都市攝影》。瀋陽:萬卷,二○○九。


期刊資料

呂佩怡,〈恍如如恍:出訪藝術家們的旅人作業簿〉,《典藏今藝術》(2003年第134期):75-89。

趙欣燕、張聖翎、王景平、楊靜如。〈寶藏巖地區區域特性的形成與轉變〉。《地理教育》(2004年第30期):245-264。

李維菁。〈藝術家作品介紹(上)〉。《典藏今藝術》﹝2004年第145期﹞:10-11。

蔡依珊。〈葉偉立:跟隨作家腳步,重回攝影發源地……〉。《野葡萄文學誌》(2005年第4期):14。

游崴。〈寶藏巖共生聚落,改建正在進行中〉。《典藏今藝術》(2006年169期):152-153。

游崴。〈一間廢屋所能發散的影響─寶藏巖泡茶照相館的四年經驗〉。《國藝會》(2008年秋季號):16-19。

妮基塔。〈地理記憶依偎交流:專訪葉偉立〉。《破周報》(2005年第349號):6-7。

吳垠慧。〈尋著時間刻印軌跡的人〉。《典藏今藝術》(2006年第161號):162-165。

林宏璋。〈瞎子與象:仕紳化中的寶藏巖〉。《典藏今藝術》(2006年169期):150-151。

鄒欣寧。〈葉偉立、吳語心臨行回顧〉。《誠品好讀》(2007年73期):6-8。

劉克襄。〈寶藏巖津渡〉。《聯合文學》(2007年第271期):71-79。

鄭學庸。〈寶藏巖社區整修計畫,住戶恐有家歸不得〉。《自由時報》,中華民國九十五年三月十三日。

鄭學庸。〈年底前限遷 寶藏巖住戶將抗爭〉。《自由時報》,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鄭學庸。〈市府管制寶藏巖 非原住戶禁入〉。《自由時報》,中華民國九十六年一月二十七日。

張正霖。〈歷史意識的缺席:重思關於寶藏巖的創作和論述〉。《典藏今藝術》(2008年第194期):156-158。

黃建宏。〈藝術介入空間:地層式地方與文化的貨幣公制〉。《典藏今藝術》(2009年第206期):107。


線上資料

蔡濟民,TCMX4,《埔心葉偉立日新街工作室工作營影片》,二○一○。http://www.youtube.com/watch?v=xwF6im-1aFM(2011-07-22)

游崴。〈寶藏巖:葉偉立工作室‧雜記〉。二○○六。http://www.dm.ncyu.edu.tw/content/con07/con07-04-1.htm(2011-06-04)


穆查諾克藝術館、路德維格當代美術館、駐法國代表處台灣文化中心、國立台灣美術館。「台灣響起:超隱自由」展覽。〈藝術家簡介:葉偉立〉。無日期。http://www.ccacctp.org/taiwancalling/ch/ludwig/files/b726b60d04eed8ba1748b37e161edd9d-4.html(2011-06-16)

國立中央大學。〈攝影家葉偉立將「中央大學計畫」帶進北美館,訴說大學生的故事〉。二○○九。http://www.ncu.edu.tw/ch/news/923(2011-06-16)

侯映汝。〈日新街工作室開放:時間與空間的藝術〉。二○一一。http://web2.yzu.edu.tw/e_news/644/9_learn.html(2011-07-21)

侯映汝。〈創作與時間空間的對話:藝設系葉偉立〉。二○一一。http://web2.yzu.edu.tw/e_news/645/4_famous.html(2011-07-21)

後態度:台灣當代青年藝術家聯展。〈葉偉立作品Las Bollas de Hormigon para Comala / 科馬拉的水泥球,現場創作紀錄〉。二○一一。http://post-actitud.blogspot.com/2011/07/las-bollas-de-hormigon-para-comala.html(2011-07-21)

蔡濟民。TCMX4。〈葉偉立攝影創作初探:1995-2011〉論文用影片。二○一一。http://0rz.tw/DknGM(2011-07-21)

蔡濟民。TCMX。葉偉立楊梅埔心日新街工作室。二○一一。http://www.flickr.com/photos/tcmx/collections/72157623813366804/(2011-07-21)





英文資料
書籍資料
Harvey, David. 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 Malden: Blackwell, 1990.

Stepan, Peter ed.. Icons of photography. Munich: Prestel, 1999.

May, Jon and Thrift, Nigel ed.. TimeSpace : geographies of temporality. New York : Routledge, 2001.

Groys, Boris.Ilya Kabakov: The Man Who Flew into Space from his Apartment. London: Afterall Books, 2006.

Eskildsen, Ute., ed. Robert Frank Paris. Gottingen: Steidl, 2008.

Frank, Robert. The Americans. Gottingen: Steidl, 2008.

Grosenick, Uta and Seelig Thomas ed.. Photo art : the new world of photography. London : Thames & Hudson, 2008.

Koch, Roberto ed., Uta and Seelig Thomas ed.. Photo box: bringing the great photographers into focus. London : Thames & Hudson, 2008.

Frank, Robert. Portfolio : 40 photos, 1941/1946 /. Gottingen: Steidl, 2009.

Frank, Robert. Peru : photographs. Gottingen: Steidl, 2009.

期刊報導
Low, Joni. “TREASURE HILL TEA + Photoproject/ Phase Five/ Oversight: A Response.” Ricepaper:Asian Canadian Arts and Culture (Winter 2008): 40-44.

英文論文
Yeh, Wei-li. “On What is absent a memory and today.”, Providence: 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 1997.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