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文部分
丁 虹(1987),《企業文化與組織承諾之關係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丁淑華(2000),《民營化變革認知與離職意願關係之研究—以中華電信員工為例》, 高雄:國立中山大學/
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進旺(2011),〈奠定海洋發展實力-海洋委員會組設規劃與展望〉,台北:《研考雙月刊》,第35卷第2
期,頁150-157。
文振維(2004),《政府組織調整之研究—以東部地區巡防局為例》,高雄: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尹衍樑(1988),《組織變革策略對組織承諾之影響研究—以潤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電腦化為例》,台北:國立
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立法院秘書處(2008),〈立法院第7屆第2會期審查98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內政委員會第5次會議紀錄〉,台
北:《立法院公報》,第97卷第61期,頁108-176。
立法院秘書處(2009),〈立法院第7屆第3會期內政委員會第6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台北:《立法院公報》,第98卷第13期,頁65-114。
立法院秘書處(2010),〈立法院第7屆第5會期內政委員會第5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台北:《立法院公報》,第99卷第19期,頁141-189。
丘昌泰 (2000) ,《公共管理-理論與實務手冊》,台北:元照。
丘昌泰(2005),《公共政策:基礎篇》,台北: 巨流。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8),《打造精簡、彈性、有效能的政府—行政院組織法修正草案說明》,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行政院海岸巡防署秘書處(2010),《考試院參訪海巡署組織改造的考、訓、用問題座談會》,台北:行政院海岸巡防署/公關座談會報告。
扶大桂(2001),《海巡勤務》,台北:行政院海岸巡防署。
吳宇櫻(2005),《組織成員對組織變革態度之研究-以行政院海岸巡防署所屬之機關單位人員為例》,台北:世新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吳定(2003),《公共政策》,蘆洲:國立空中大學。
吳秉恩(1993),《組織行為學》,台北:華泰。
吳金碧(2006),《我國海巡人員任用制度之研究》,台北: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政府與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吳盈潔(2001),《企業併購對組織文化與組織承諾之影響—以元大京華證券為例》,中壢: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宋學軍(2006),《一次讀完28本管理學經典》,台北:海鴿文化出版社。李俊吉(2003),《我國海巡組織之研究》,基隆:國立台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李碧玲(2007),《海巡署偵緝組織結構變革與組織績效關聯性之研究》,台北: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杜吉祥(2008),《海岸巡防署組織變革歷程與影響之探討》,台北:世新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杜綺文(2006),《參與觀察法》,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例行報告。
邱均平、鄒菲(2004),〈關於內容分析法的研究〉,北京:《中國圖書館學報》,2期。
姜占魁(1993),《組織行為與行政管理》,台北:曉園出版社。
柯三吉(1998),《公共政策:理論、方法與台灣經驗》, 台北:時英。
紀俊臣(1984),〈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合法化過程的探討〉,台北:《行政學報》,16期,頁95-102。胡念祖(2001),《行政院海岸巡防署組織再造研究案》,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海洋政策研究中心。
秦夢群(1997),《教育行政- 理論部分》,台北:五南。
高崇安(2011),《我國海洋事務機關組織變遷之研究》,新竹: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張峻源(2001),《組織文化、組織承諾與組織變革態度之研究—以中央信託局為例》,台南: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張紹勳(2004),《管理學》,台中:滄海書局。
曹心怡(2009),《行政院海巡署組織變遷之研究》,台中: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許濱松(1991),《各國人事制度》,台北:華視文化出版。陳麗婷(2005),《員工對薪資、升遷之知覺與組織承諾之研究-以行政院海岸巡防署為例》,台北: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游乾賜(2003),《我國海岸巡防機關組織變革之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游乾賜(2010),《我國海岸巡防制度發展與改革之研究》,基隆: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黃小萍(2006),《組織認同與組織效能之研究-以行政院海岸巡防署為例》,台北:世新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黃正智(2009),《薪酬認知公平性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海岸巡防署為例》,台北: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黃泉源(2001),《大陸台商本土員工的組織承諾影響因素之研究》,高雄:中山大學/國際高階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黃賀(2009),《組織行為》,台北:前程文化出版。
葉嘉楠、李長晏(2004),《行政革新與政府再造之落實》,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蔡宏濤(2010),《不確定感、信任與組織承諾-以行政院海岸巡防署組織變革為例》,台北:世新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蔡金泉(2003),《我國海岸巡防組織間合作之研究-以海巡署中巡局為例》,台中: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蔡崇謀(2000),《海岸巡防組織機制建立之研究》,龜山:中央警察大學/水上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蔡盛明(2003),《公營事業工作價值觀、工作特性、員工屬性與組織承諾之關聯性研究—以中國石油公司為實證對象》,中壢: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蔡調舜(1998),《中華電信組織變革與員工態度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管理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謝文全(1993),《學校行政》,台北:五南。
謝添進(2009),《未來海巡機關人事制度變革之研究》,龜山:中央警察大學/水上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齋蕂嘉則著,郭苑琪譯(2009),《發現問題的思考術》,台北:經濟新潮社。
Senge , Peter. 郭進隆譯(1994),《The Fifth Discipline: The Art and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台北:天下文 化。
貳、 英文部分
Adams, J .S.,(1963),“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Inequity.” Journal of Abno and Social Psychology, 67: 422-442.
Adams, J .S. (1965), Inequity in Social Exchanges. New York:Academic Press.
Anderson, James E. (2000) , Public Policy-Making:An Introduction (New York: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Buchanan, B.(1974), “Building ,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The Socialization of Managers in Work Organization.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 533-546.
Cascio, W. F. (1998), Managing Human Resources, Fifth Edi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Denhardt, Robert B.. Managing Human Behavior in Public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California, U.S.A:SAGE Publications, Inc.
Dye, Thomas(2002), Understanding Public Policy(Upper Saddle River, N. J.:
Prentice-Hall, Inc).
Easton, David(1953) , Political System (New York:Knopf).
Greenberg, J. and R .A Baron,(2000),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s-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the Human Side of Work.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Jones﹐Charles O (1984),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Public Policy (Belmont, Calif:Wadsworth, Inc.).
Kanter, R . M. (1968) , “Commitment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15( 4)499-517.
Kingdon, John W. (1995) , Agendas, Alternatives, and Public Policies (New York:Harper Colins College Publishers).
Latham, G . P. (2006). Work Motivation: History,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Sage Publications..
Levine, D. I. (1993), “What do wages buy.”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38(4)︰ 462-483.
March, J. G. & Simon, H. A. (1958),Organizations. N. Y. :Wiley.
Mayer, Robert R. (1985) , Policy and Program Planning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Englewood Cliffs, N. J.:Prentice-Hall, Inc.).
Mowday, R. T. , L. M Poter, &; Steers, R. M.(1982), “ Employee Organization Linkage: The Psychology of Commitment, Absenteeism and Turnover. ” New York:Academic Press.
Randall, Donna M.(1987),“Commitment and the Orgnization:The Organization Man Revisited”,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2(3),462.
Schein, E. H. (1980).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Sheldon, M. E.(1971),“Investments and Involvement Mechanisms Producing
Commitment to The Organization.”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6︰143-150.
Steers(1977),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 Organizational ommitment.”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2︰112-140.
Wiener, Y.(1982), “Commitment in Organizations:A Normative View.”﹐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7︰418-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