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玲、林新發、康瀚文、梁玟燁、蔡麗華(2008)。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權能、知識管理對教學創新行為影響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刊,29,23-56。
王偉帆(2008)。生態廊道觀之都市綠園道評估架構之研究-以台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碩博士班,臺南市。王維民(2010)。集合住宅社區永續發展評價模式之建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私立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系,新竹市。
方裕傑(2010)。企業風險評估模式之建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私立東吳大學商學院企業管理學系,臺北市。史美奐(2003)。國中教師創新教學專業能力之研究-以台北市中國民學為例。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所,臺北市。
江羽慈(2003)。影響國小教師採用資訊科技創新教學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新竹市。何畏、易家詳譯(2001)。經濟發展理論-對於利潤、資本、信貸、利息和景氣循環的
考察(原著:J. A. Schumpeter)。臺北市:貓頭鷹。
吳宗立、李孟娟(2009)。國小社會領域教師教學創新與影響因素之研究。社會科教育
研究,14,251-276。
吳清山(2002)。創意教學的重要理念與實施策略。臺灣教育,614,2-8。吳雪華(2006)。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教師創新教學能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臺北市。吳靜吉(2002)。華人學生創造力的發掘與培育。應用心理研究,15,17-42。呂淑屏(2003)。國民小學運用知識管理推動教學創新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李佳錡(2007)。多院區醫療設施整建方案評選之決策分析模型-應用分析網路程序法。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臺北市。
李惠敏(2002)。一位國小五年級社會科任教師教學創新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臺東縣。
林奕民(2002)。創新教學-從教師專業倫理出發。中等教育,53(4),36-49。
林建安(2009)。應用模糊層級分析法選擇方案-以公路橋梁伸縮縫之探討為例。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中華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新竹市。
林碧芳(2004)。中小學教師創意教學自我效能感與創意教學行為的結構方程模式之檢驗。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臺中市。林偉文(2002)。國民中小學學校組織文化、教師創意教學潛能與創意教學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臺北市。
胡敏曲(2005)。知識經濟時代國小教師教學創新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臺東縣。
高強華(2002)。創意教師的人文素養。創造思考教育,12,10-14。高強華(2002)。論主題統整與教學創新設計。臺灣教育,614,9-15。高惠玲(2007)。高職資訊科專業實習課程應用Lego Mindstorms 創新教學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臺東縣。
張世忠(2002)。教學創新應用與實例。臺北市:學富文化。
張魁峯(2009)。Super Decisions軟體操作手冊-以ANP突破AHP的研究限制 。臺北市:鼎茂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許國維(2006)。營造公司經營高科技廠房競爭優勢評估。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研究所,臺北市。郭旭展(2007)。台灣創造力教育之指標建構與執行成效評估。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陳虹遐(2004)。應用分析網路程序法於液晶電視之生態效益評估。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臺南市。游家政(1996)。國民小學後設評鑑標準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班,臺北市。
游家政(2003)。創新教學方案的設計與評鑑-以統整主題單元為例。載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主編),創新教學理論與實務,179-209。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雅琳(2009)。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屏東縣。
楊智先(2000)。教師工作動機、壓力選擇、社會互動與創造力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臺北市。
楊傑光(2003)。民眾參與災區都市更新方式評估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地政學系,臺北市。
葉陽君(2007)。公寓大廈管理維護公司評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工業工程與系統管理學研究所,臺中市。
廖靜馥(2003)。國小教師自然科實務知識在教學創新中的展現:敘事探究取向。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臺北市。劉敏惠(2005)。國小教師創意學態度之相關因素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潘癸伊(2008)。以平衡計分卡觀點建構高職教師創新教學衡量指標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碩士班,彰化市。蔡仁隆(2002)。國民小學教師認知知識經濟時代與教學創新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中市。
蔡仁隆(2003)。國民小學教師認知知識經濟時代與教學創新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中市。
蔡孟芳(2008)。台中市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與教師教學創新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教育行政組碩士班,臺中市。蔡昆達(2004)。全國國土計畫永續發展指標系統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臺南市。鄭英耀、王文中(2002)。影響科學競賽績優教師創意行為之因素。應用心理研究,15,163-189。鄭書季(2005)。多目標模糊偏好規劃法求解ahp及anp優先權重。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南投縣。
鄭婉玉(1997)。發展權移入地區社會經濟環境影響指標選取與評估-以古市街保存為
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臺中市。
賴豐升(2009)。應用anp探討服務品質之構成要素-以資訊產品代理商為例。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勤益科技大學流通管理系,臺中市。
謝鴻達(2009)。彰化縣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創新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嘉義縣。顏彬峰(2009)。優質住宅大樓中庭景觀評估指標架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建築研究所,高雄市。
羅綸新(2003)。創造力與創意教學活動之探討與實務。載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主編),創新教學理論與實務,3-28。臺北市:師大書苑。
譚筱薇(2009)。參與評鑑之教師其創意教學認知與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
蘇昭宏(2008)。國民小學補校績效責任指標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新竹市。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Benzie, D. (1999). Formative evaluation: Can models help to shape innovative programs? , 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4(3), 251-262.
Bottani, N. &; Tuijnman, A. (1994). The designof indicator ststems. In Tuijnman , A.C.&; Postlethwaite,T. N. (Eds.) Monitoring the standards of education. Paper in honor of John P. Keeves. British: Pergamon.
Cropley, A. J. (1999). Creativity and cognition: Producing effective novelty. Roeper
Review, 21(4), 253-260.
Csikszentmihalyi, M., &; Wolfe, R. (2000). New conceptions and research approachestocreativity: Implications of a systems perspective for creativity in education. In K. A. Heller, F. J. Monks, R. J. Sternberg, &; R. F. Subotnik (Eds.),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Giftedness and Talent , 2, 81–93.
Dallkey, N. (1969). The Delphi Method: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Group Opinion. CA:
Rand.
Jone, E. E. (1979). The rocky road from acts of dispositions, American Psychologist, 34 ,
107-117。
Rogers, E. M. (1995).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NY: Free Press。
Rowe,G.,Wright,G.,&; Bolger,F.(1991).A seevaluation of research and theory.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39,235-251.
Runco, M. A. (2007). Creativity Theories and Themes: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Practice. Oxford, UK: Elsevier Academic Press.
Saaty, T. L. (2001). Decision Making with Dependence and Feedback: the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Pittsburgh, PA: RWS Publications 2nd ed.
Saaty, T. L. and Takizawa, M. (1986).Dependence and independence: From line hierarchies
to nonlinear networks. European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6, 229-237.
Smith,S.L.J. (1995).Tourism Analysis:A Handbook.Harlow, Essex, England:LongmanGroup.
Torrance , E.P.(1984). The role of creativity identification of the gifted and talented , TheGifted Child Quarterly, 28(4), 5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