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志達(2003)。績效管理。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內政部統計處(2010)。戶籍人口統計年報。
內政部戶政司(2010)。人口統計資料。
方智(2005)。我國私立大學辦學績效評估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真理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新北市。方麗玉(2010)。國內企業導入人力資源管理資訊系統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桃園縣。王馨珮(2005)。我國公立大學教育經費分配機制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新北市。王祿旺(2002)。人力資源管理。台北:新陸書局。頁361-363。
王崇斌、范祥偉(2000)。政府績效管理。中國行政評論,10(1),頁155-182。
王建台(2008)。文獻分析法。王建台等撰述。學校體育教學研究方法。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
朱棋樟(2009)。企業組織文化與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對組織績效之影響---以A寵物用品零售公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大學高階法律暨管理研究所,高雄市。江元秋(2005)。我國國立大學職員考績制度改進之研究-績效導向的觀點。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玄奘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新竹市。吳復新(1996)。人力資源管理。台北:國立空中大學。頁7-8。
吳清山、林天祐(2001)。目標管理。教育研究月刊,85,111-112。吳秉恩(2011)。人力資源管理:基礎與應用。台北:華泰文化
杜志勇(2005)。以平衡計分卡觀點對私立大學校院行政人員績效評估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嘉義縣。杜承恩(2009)。圖書出版業員工績效評估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研究所,台北市。李澤堯(2002)。企業目標責任制考核方法與實例。中國大陸:廣東經濟出版社
李家紜(2010)。合作式數位學習對國際人力資源管理課程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嶺東科技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台中市。李正綱、黃金印(2001)。人力資源管理:新世紀觀點。台北:前程企業管理公司。
李勝雄(2008)。個案研究法。李勝雄等撰述。學校體育教學研究方法。台北:教育資料館。
李允傑(2000)。公共管理。台北:國立空中大學,頁175-202。
沈建華、游景新、陳婉瑜(2001)。人力資源管理。台北:高立。
余玉照(1997)。我國高等教育的回顧與展望。載於黃俊傑主編,大學理念與校長遴選(195-212)。
邱宏昌(1997)。各種薪資酬償制度之介紹與比較。台北銀行月刊,27。
林子靖(2004)。人力資本、六標準差管理與人力資源管理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台南市。林慶修(2009)。公務人員績效管理導向陞遷制度之研究─以中部五縣市國立高中職學校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台中市。林孟彥、林均妍(2011)。管理學,台北:培生教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林新發、張瑞真(2004)。國小組織變革與因應策略之研究-以試辦組織再造學校為例。第三屆教育領導與發展學術研討會,新北市:輔仁大學。
林虹君(2007)。國民小學學校人力資源管理與學校校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嘉義市。林永清(2009)。行動考勤應用於物業管理外派管理服務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華夏技術學院資產與物業管理研究所,新北市。林明地(2002)。學校領導:理念與校長專業生涯。台北:高等教育。
林水木(2010)。國民小學行政組織運作、人力資源管理和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台中市。周海濤、李永賢、張蘅(2009)。個案研究-設計與方法。台北:五南。
尚榮安(2001)。個案研究法。台北: 弘智。
洪堯盛(2010)。彰化縣義勇消防隊人力資源管理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台中市。洪亞敏(2005)。以平衡計分卡觀點評估私立大學經營績效之研究—以桃園縣某私立大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桃園縣。洪明洲(2009)。管理:個案、理論、辯證。台北:前程企管。
洪素花(2010)。教育志工人力資源管理之研究-以彰化縣國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大葉大學工學院研究所,彰化縣。洪麗惠(2010)。從人力資源管理與內部行銷觀點探討公務人員核心價值與公務倫理-以臺中市政府人事人員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台中市。姜添輝(2004)。我國大幅擴充高等教育的成因與問題分析。比較教育,54,29-79。侯淑惠(2005)。私立大學院校經營績效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嘉義縣。胡俊鱷(2000)。臺北市職業學校組織結構再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台北市。范熾文(2004)。學校人力資源管理內涵之建構。學校行政雙月刊,30,1-15。郝靜宜(2008)。國立高中職校長轉型領導、學校組織變革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秦夢群(2011)。教育行政理論與模式。台北:五南。
高啟順(2005)。小學教師成績考核制度實施現況與改進意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市。夏淑雯(2006)。體制壓力、人力資本、創新性人力資源管理與人力資源管理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高雄市。莊淑蘭(2010)。幼兒園教師績效考核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嘉義縣。張明輝(2001)。知識經濟與學校經營。教育資料與研究,41,10-12。張明輝(2006)。教育組織變革。輯於謝文全主編:教育行政學─理論與案例,251-285。台北市:五南
張火燦(1998)。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張建忠(2011)。以平衡計分卡觀點探討私立中學學生事務處組織績效衡量指標之研究-以高雄地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系,高雄市。張筳裕(2006)。績效管理應用於台北大學學生事務處之研究-以平衡計分卡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新北市。張純華(2007)。高績效工作系統、人力資源技能、人力資源行為與組織績效關聯性之研究-以經營策略為干擾效果。未出版碩士論文,國防大學管理學院運籌管理研究所,桃園縣。張麗娟(2010)。內部行銷在人力資源管理應用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輔仁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台北市。張緯良(2004)。人力資源管理,第二版。台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張雅靜(2009)。由組織角色理論與人力資源管理層面探討派遣員工工作滿意度。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運籌管理所,高雄市。張雅玲(2008)。我國大學校院學費政策之探討。網路社會學通訊,71。取自http://www.nhu.edu.tw/~society/e-j/71/71-15.htm
許雅筑(2008)。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育與市場人力需求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南投縣。陳木金(1999)。從學校組織文化塑造談如何增進學校效能領導。學校行政雙月刊,3,頁14-29。陳啟榮(2009)。教育政策與管理趨勢。教育研究月刊,180(4)。
陳舜芬 (1991)。光復後台灣地區高等教育設校政策之探討。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專書,頁205-237。
陳維昭(2001)。「當前我國大學的危機與轉機」。通識教育季刊,8(1),頁93-99。陳綮信(2006)。高雄市國民小學人力資源管理策略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學校行政研究所,高雄市。
陳雅萍(2007)。利用知識企業部落格落實知識管理達成公司人力資源之創新管理—以U公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實踐大學企業創新與創業管理研究所,台北市。陳玉軒(2009)。國民小學短期就業人力資源管理與實施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中臺科技大學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台中市。陳世雄(2007)。探討金融保險業人力資源績效衡量之研究--人力資源計分卡觀點。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長榮大學高階管理研究所,台南市。陳怡如(2010)。高績效人力資源管理實務與員工態度之關係-以組織氣候為中介變項。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東吳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台北市。陳俊民(2008)。人力資源管理系統之專業服務標準化架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正修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高雄市。陳益增(2005)。員警工作生活品質、工作投入對工作績效之影響:以勤務規劃型態及員警認知為干擾變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嘉義縣。陳國嘉(1992)。如何績效考核。台北:遠流,頁22。
陳素萍(2006)。公務人員考績評估面向之探討-以學校專任職員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南台科技大學技職教育與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台南市。陳鈴蕙(2003)。人力資源管理對人力資本與組織績效之影響-以人力資本投資觀點。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台北市。許芳益(2010)。私立大學教學單位經營效率評估之研究-以某醫學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階經營研究所,高雄市。許素梅(2009)。國民小學人力資源管理、教師核心能力與學校競爭優勢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花蓮縣。郭碧英(2005)。台灣地區高等教育政策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玄奘大學企業管理學研究所,新竹市。郭慶發( 2001 )。國民小學學校規模、組織鬆散結合程度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教育部統計處(2010)。重要教育統計資訊。
黃英忠(1997)。人力資源管理。台北:華泰書局。
黃秋敏(2010)。「雲端人力資源管理資訊系統(WebHR)」使用者接受度之研究—以新北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銘傳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台北市。黃渝芳(2003)。綜合高中教師組織變革知覺與組織承諾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台北市。黃俊傑(2005)。二十一世紀大學教育的新挑戰。台北:台大出版中心。
黃幼幸(2006)。少子化問題的探討。網路社會學通訊,55。2009年8月15日,取自http://www.nhu.edu.tw/~society/e-j/79/79-22.htm
黃同圳(2000)。績效評估與管理。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頁109-153
葛建培、卓正欽(2008),績效管理與發展-提昇組織人力資本之價值。台北:雙葉書廊出版社。
楊朝祥(2007)。促進高等技職教育發展之評鑑策略。評鑑雙月刊,8,36-39。楊美琪(2000)。發展性績效評估內容之探討—主觀績效因素的建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所,高雄市。
廖珍玲(2008)。私立大學校院經營績效之研究- - - 整體發展獎補助經費的觀點。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臺中技術學院事業經營研究所,台中市。廖春文(2001)。組織變革思潮對教育行政理論建構與實踐影響之研究。台中師院學報,15,1-60。
葉至誠(2000)。社會科學概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趙正敏(2006)。人力資源之選才和訓才績效管理研究與資訊系統建構。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朝陽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台中市。蔣姿儀(1991)。我國私立大學教育經費補助問題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劉正、陳建州(2004)。高等教育人力之供需與回饋的變遷:高教擴張前後的比較。台灣教育社會學研究,4(2),1-40。
蔡涵宇(2009)。人力資本對組織績效之影響-從人力資源管理角色觀點探討之。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銘傳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台北市。蔡培村(2010)。教育政策與制度。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6(3)。
蔡錦銘(2004)。私立高中職學校教職員績效評估制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彰化縣。盧香如(2007)。大學行政人員內部行銷、工作滿足及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 ─ 以某大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高雄市。盧中原(2006)。高雄市國民中學學校人力資源管理、學校組織變革與學校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盧建川(2001)。員工績效考核辦法之研究 以R公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交通大學科技管理學研究所,新竹市。賴信任(2003)。台灣與英國高等教育經費分配制度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南投縣。歐素汝譯(2000),焦點團體: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弘智文化
薛昊平(2009)。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導入之個案研究-以C公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桃園縣。謝勝如(2009)。桃園縣公立幼稚園人力資源管理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研究所,花蓮縣。謝文全(1991)。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台北:文景書局
謝秀珍(2004)。高職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組織承諾及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以中區高職學校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雲林縣。顏朱吟(2010)。大學校院行政人員經驗學習與工作競爭力關係之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4(2),89~111。
藍淑貞(2009)。私立大學校友經營績效評估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銘傳大學企業管理所,台北市。簡建忠(2010)。績效評估之方法與工具學術研討會,取自:http://www.ccunix.ccu.edu.tw/~deptrcfppm/PMS/1-1.pdf
龔玳儀(2010)。國中校長轉型領導、人力資源管理與教師組織承諾相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縣。Amit, R. &; Belcourt, M. (1999).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Processes: A value-creating sourc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17(2), 174-181.
Becker G. (1975). Human Capital. National Bureau of Research: New York.
Cascio, W. F., Alexander, R. A., &; Barrett, G. V. (1988). Setting cutoff scores: Legal, psychometric, and professional issues and guidelines, Personnel Psychology, 41, 1-24.
Cascio, W. F., 1991. Costing Human Resources: The Financial Impact of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s, Boston: PWS-Ken.
Delaney, J. M. &; Huselid, M. A. (1996). The impact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actices on perceptions of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9(4): 949-969.
Damanpour, F. (1991).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A meta-analysis of effects of determinanys and moderator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4(3), 555-590.
Dzinkowski, Ramona, (2000). The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An introduction, Management Accounting, 78(2), 32-36.
Edwards, M. R. &;, J. R. Sproull (1983), “Rating the Raters Imporves Performance Appraisals”, Personnel Administrator, 128(8), pp.77.
Henry M. Frechette, Jr.,Edward G. Wertheim,(1985)Performance Appraisal,AMACOM。
James, L. R. &; Jones, A. P.(1976).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 A Review of structural dimensions and their Conceptual Relational ships with Individual attitudes and Behavio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Human Performance, 16(1), 74-113.
Lepak, D. &; Shell, S. (1999). The human resource architecture: Toward a theory of human capital allocation and develop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4(1), 31-48.
Lewin, K. (1951). Field theory in social science. New York: Harper.
Lundberg(1984), Organization strategy and innovation.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Lynn, Bernadette E. (2000). Intellectual capital: Unearthing hidden value by managing intellectual assets, Ivey Business Journal, 64(3), 48-52.
Leavitt, H. J, 1965, “Applied Organizational change in Industry: Structural, Technological and Humanistic Approaches,”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s, March, J. G. Eds., Rand MCNally &; Company Chicago, pp. 1144-1170.
McGregor, D. (1960). The human side of enterprise. New York: McGrawHill.
Middlewood, D. &; Lumby, J. (1998).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schools and colleges. London: Paul Chapman.
Nelson, D. L. &; Quick, J. C. (1997).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Foundations, realities, and challenges. St Paul: West Publishing Company.
Roos, J., Roos, G., Edvinsson, L., &; Dragonetti, N. C. (1998). Intellectual Capital-Navigating in The New Business Landscape,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29 Press, Washington Square.
Ferris. G. R. &; Rowland, K. M. (1990). Performance evaluation, goal setting and feebdack, Pgs. 185 -211.
Robert K. Yin (1981). The case study crisis: Some answer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6(1), 58-65.
Robert K. Yin(2003). Case Study Research : Design and Methods 3rd edition:Sage Publications。
Robbins, S. P., 200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9th ed., NJ:Prentice Hall.
Robbins, S. P., 1996. Organizational Behavior-Concepts, 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 , 7th ed.,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Inc.
Robbins, S. P. & DeCenzo, D. A. (2005), Fundamentals of management: Essential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5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Education.
Stewart, D. W., &; Shamdasani, P. N. (1990). Focus groups: Theory and practice. Newbury Park, CA: Sage.
Smith, R. E. (2001). Human Resources administration: A school-based perspective (2ndEd.). New York: Eye on Education.
Scott Morton, M.S. Eds., 1991, The Corporation of the 1990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Organizational Transform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Watson, R. (1997). Ethnomethodology and textual analysis. in Silverman, D.(Eds.),Aualitative research: Theory, method and practice. London: 79 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