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247.152)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09 08:1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鈴琪
研究生(外文):Ling-chi Huang
論文名稱:溫泉區意象形塑評估模式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Establishing an Evaluation Model of the Hot Spring Image
指導教授:陳冠位陳冠位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Kuan-Wei Ch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嘉南藥理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溫泉產業研究所
學門:民生學門
學類:觀光休閒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2
畢業學年度:10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0
中文關鍵詞:層級分析法目的地意象意象
外文關鍵詞: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ImageTourist Destination Imag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31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近年國人對養生與保健的重視,泡溫泉已變成普遍的休閒活動,該如何選擇溫泉區則取決於遊客對該地之意象。過去的旅遊經驗會影響目的地意象的形成,因此本研究整理目的地意象形塑相關文獻取得四大構面與二十七項準則,並將整理之結果套用於溫泉區行成溫泉區意象形塑之構面元素。溫泉區的選擇取決於遊客對該溫泉區是否有較強烈與正面的意象,因此溫泉區意象形塑評估模式希望有助於經營者營造出令人響往之意象。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要建構溫泉區意象形塑評估模式,經由文獻整理與焦點團體法的方式,訂定設施意象、旅遊吸引力意象、自然景觀意象、社會文化意象等四個主要構面級27項次準則,並以層級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取得構面與次準則之權重。
研究結果發現主構面中自然景觀意象的權重值最高,其次是旅遊吸引力意象和社會文化意象,設施意象則排最後。次準則在自然景觀意象主構面內,天然的水資源最重要;次準則在旅遊吸引力意象主構面內,不可或缺的因素是管理和服務;次準則在社會文化意象意象主構面內,以節慶活動為主;次準則在設施意象意象主構面內,以硬體安全與設備為主要考量。
In recent years, people have increasingly emphasis on health care. The hot springs has also become a common leisure activity. The choice of hot springs depends on tourists if they hold a strong and positive imag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stablish an evaluation model of the hot spring imag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is applied in this study to acquire the weights on the dimensions and criterions.

From the research results, we found the Natural Landscape Image is the most important dimension. Travel Attraction Image and Socio-culture Image are the next. The last importance is Facilities Image. Among the 27 criterions, we found:
1. On the importance list, water resource is on the top best position.
2. From the second to the sixth important criterions are: Festivals, Unique geological landscape, Natural landscap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structural safety.
3. The Hot Spring Hotel operator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on the structural safety, facilities and services.
中文摘要………………………………………………………………………Ⅰ
Abstract…………………………………………………………………………Ⅱ
謝誌……………………………………………………………………………Ⅲ
目錄……………………………………………………………………………Ⅳ
表目錄…………………………………………………………………………VII
圖目錄……………………………………………………………………….. VIII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研究目的……………………………………………….…………3
第三節、研究內容與方法…………………………………………………4
第四節、研究流程…………………………………………………….……5
第二章、文獻回顧………………………………………………………………6
第一節 、意象定義…………………………………………………………..7
第二節 、目的地意象之定義和形成………………………………………10
第三節 、目的地意象相關研究……………………………………………17
第四節 、目的地意象構面元素……………………………………………22
第三章、研究方法與操作……………………………………………………..29
第一節、焦點團體法(group focus) ………………………………………29
第二節、層級分析法(AHP)之架構……………………………………….33
(ㄧ)、層級分析法(AHP) ………………………………………….… 33
(二)、層級分析法(AHP)解決問題步驟…………………………...…34
(三)、層級分析法(AHP)評估尺度……………………………...……35
第三節、溫泉區意象形塑評估模式建構與問卷設計……………...……35
第四節、研究樣本選取…………………………………………………...39
第四章、研究結果與討論……………………………………………...………40
第一節、焦點團體法結果……………………………………………...…40
第二節、問卷與各構面一致性檢定…………………………………...…40
第三節、各層級之權重分析…………………………………………...…41
(一)、第二層級之權重分析……………………………………,……41
(二)、第三層級之權重分析…………………………………,………42
第四節、各層級評估準則之整體權重與排序……………………...……46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51
第一節、結論………………………………………………………...……51
第二節、建議…………………………………………………………..…52
(一)、對溫泉業者的建議…………………………………………..…52
(二)、其他建議………………………………………………………..54
參考文獻……………………………………………………………………….55
附錄1、準則依重要程度遞減………………………………………………….63
附錄2、AHP問卷……………………….………………………………………65
一、英文部分
Bigne, J. E., Sanchez, M. I., & Sanchez, J. (2001). Tourism Image, Evaluation Variables and After Purchase Behaviour:-Inter-relationship. Tourism Management, 22(6), 607-616.

Baloglu, S., & McCleary, K. W. (1999). A model of destination image formation.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4(4), 868-897.

Bosque, I. R., and Martin, H. S. (2008). Tourist satisfaction a congnitive-affective model.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35(2), 551-573.

Crouch, G., & Ritchie, B. J. (1999).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and Societal
Prosperity.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44, 137-152.

Crompton, J. L., & Ankomah, P. K. (1993). Choice Set Proposition in Destination Decision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 pp.18-23.

Echtner, C. M., and Ritchie, J. R. B., (1991). The meaning and measurement of destination image, Journal of Tourism Studies, 2(2), 2-12.

Fakeye, P. C., & Crompton, J. L. (1991). Image Differences Between Prospective, First-Time, and Repeat Visitors to the Lower Rio Grande Valley.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30(2), 10-16.

Fakeye, P. C., and Crompoton, J. L. (1991). Image Differences between Prospective, First-time, and Repeat Visitors to the Lower Rio Grande Valley.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30(2), 10-16.

Gartner, W.C. (1989). Tourism Image: Attribute Measurement of State Tourism Products Using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Techniques.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8(2), 15-19.

Gai, L. A. (2002). Cooperative branding for rural destination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9(3), 720-742.

Hu, Y., & Ritchie, B. J. R. (1993). Measuring destination attractiveness: A contextual approach.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Fall, 25-34.

Hunt, J. D. (1975). Image as a Factor in Tourism Development.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13(3), pp.1-7.
Woodside, A. G. & Lysonski, S. (1989). A general model of traveler destination choice.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17(4), 8-14.

Kent, P. (1990). People, Place and Priorities: Opportunity Sets and Consumers Holiday Choice. In: G. Ashworth, & B. Goodall (Eds.), Marking Tourism Places,London:Routledge, 42-62.

Mackay, K. J., & Fesenmaier, D. R. (1997). Pictorial Element of Destination in Image Formation.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4(3), 537-565.

Ritticharinuwat, B., N., Qu, H. & Brown, T. J. (2001). Thailand’s International Travel Image. 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Vol. 24, 82-95.

Stern, E., and S. Krakover (1993),” The Formation of a Composite Urban Image,” Geographical Analysis, 25, 130–146.

Vengesayi,Sebastian. (2010). Tourism Destination Attractiveness: The MediatingEffect of Destination Support Services, The Business Review, Vol. 16, No. 2, pp.179-185.









二、中文部分
方幸君(2005)。高雄市觀光意象與遊憩品賥因素重要性及績效表現認知之研究。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與餐旅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尤浚瑋 (2011)。旅遊動機與景點意象關係之重新建構與實證研究。玄奘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王靖鋒 (2011) 。溫泉區災後重建可行性指標體系建構之研究-以六龜寶來溫泉區為例。嘉南藥理科技大學溫泉產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白凱、張春暉、鄭榮娟、夏雪 (2011) 。跨文化群體遊客的中國旅遊目的地意象色彩認知。地理科學發展,30(2) ,231-238。
田逸星 (2002)。台灣中藥製造業經營策略之探討國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沈進成 (2004) 。高速鐵路最適停站方式之模式。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學系。
邱博賢 (2003)。觀光意象滿意度與行為意向間關聯之研究以宜蘭地區四大休閒農場為例。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碩士論文。
邱瑞源 (2008)。遊客休閒體驗之研究-以台東縣利嘉林道鄉村社區的休閒產業為例。國立台東大學健康促進與休閒管理研究所休閒事業管理組碩士論文。
李世宏 (2008)。民宿旅遊地意象與旅遊意願之研究。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李佳珮 (2010)。旅遊意象、旅遊體驗、知覺價值與行為意圖關係之研究- 以古坑旅遊地區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李惠惠 (2011)。陸客來台觀光意象對體驗行銷、顧客價值與 行爲意圖之影響。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吳佩芬(1997)。主題遊樂園遊客對主題意象認知之研究-以六福村主題遊樂園為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坤修 (2009) 。目的地意象、地方依附與遊客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志冠 (2009) 台南市遊客觀光意象、滿意度與重遊意願關係之研究
-以國定古蹟為例。立德大學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珈伶 (2009)旅遊資訊搜尋、旅遊目的地意象與遊客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為例。天主教輔仁大學餐旅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沈進成 (2007)烏山頭水庫風景區遊客期望、實際體驗、停留時間及消費支出影響關係之研究真理觀光學報
林宗賢(1996)。日月潭風景區旅遊意象及視覺景觀元素之研究。東海大學景觀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佳慧 (1997)。國民旅遊目的地形象之研究。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真蘋 (2005)。遊客溫泉環境決策與健康概念關係之探討。臺中健康暨管理學院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 (2005) 。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心障礙研究 2005,Vol.3,No.2。
林沛曇 (2010)。旅 遊 意 象 與 知 覺 風 險 對 遊 憩涉 入 的 影 響。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林佳蒨 (2011)。大陸遊客對阿里山旅遊意象、滿意度與行為意圖之關係研究。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林欣儀 (2011)。南投縣鹿谷鄉大水堀茶鄉旅遊地意象之研究。國立臺中教
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暑期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柯美彣 (2008)。建構國際青年自助旅客來台觀光意象-以地區型觀光市鎮淡水鎮為例。銘傳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論文。
侯錦雄 (1990)。遊憩區遊憩動機與遊憩認知間關係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園藝研究所博士論文。
許崇源 (2000)。我國非營利組織責任及透明度提升之研究—德爾菲法之應用。國立政治大學會計系副教授。
陳育甄 (2002)。模糊層級分析法應用於城際運具選擇模式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運欽(2004)。觀光地意象認知與旅遊選擇意願之研究。銘傳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勁甫、蔡郁芬 (2006)。城市觀光意象對旅遊目的地選擇行為影響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環境與管理研究期刋,7(1),17-30。
陳志遠(2006)。從鹿港天后宮來探討旅遊滿意度與重遊意願。玄奘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姵如 (2007) 。武陵休憩空間的形成暨永續觀光的轉型策略。世新大學觀光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建崧 (2010)。AHP 層級分析法應用於無線網路資訊系統評選方案之研究-以海巡署艦艇為例。中央警察大學水上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紋菱(2006)。在主題遊樂園遊客旅遊動機、觀光意象與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月眉探索樂園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碩士論文。
張淑青 (2008) 。目的地意象、滿意度與行為意圖的關係-目的地意象的區隔效果。台灣管理學刊 第8卷 第1期,1-22。
張政偉 (2009)。應用層級式分析法建立合作廠商評選模式之研究–以手機產業A 公司為例。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黃映蓁、蔡金郎。關子嶺溫泉資源潛能區之研究。
黃章恆(2005)。生活型態與渡假村觀光意象關係之研究-以台糖尖山埤江南渡假村為例。靜宜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喻柏閏 (2005) 。民宿建築企劃專案管理評估模式建立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楊煥生 (2007) 。都市綠川-城市的節點機制。東海大學建築學系所碩士論文。
劉瓊如、林若慧、吳正雄(2002)。海岸型風景區遊客旅遊意象之區隔研究-以東北角海岸國家風景區為例,戶外遊憩研究學報,15(3),55-78。
蔡鳳兒(2005)。遊客體驗、旅遊意象、滿意度及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 郁 芬 (2005)。城市觀光意象對旅遊選擇意願影響之研究─以四大都會區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夙芬 (2005) 。焦點團體研究法的理論與應用。通訊研究 第十二卷第一期(94/5),211-239。
蕭炳欽 (2003)。城市空間藝術。臺北: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龐麗琴 (2004)。建構土耳其、希臘、埃及旅遊意象形成之模式。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鼎耀 (2005)。目的地意象、知覺價值與遊後行為意圖關係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關羽彤(2005)。太魯閣國家公園旅客旅遊滿意度之研究。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影倫(2006)。國際觀光客對台灣夜市之觀光意象、旅遊體驗與旅遊購後行為關係之研究。銘傳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介凡 (2006)。成功慶典活動評估指標建構之研究。南台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
鍾靜怡 (2008)。淡水鎮網站中旅遊目的地意象之探討。靜宜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鐘正全 (2009) 。以資源基礎觀點論休閒農場之關鍵成功因素。真理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