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92.114) 您好!臺灣時間:2023/03/31 11:0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廖正成
研究生(外文):原始檔無
論文名稱:偵查辯護與妨害司法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n Defending Right and Crimes Against Justice
指導教授:林裕順林裕順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原始檔無
口試委員:原始檔無
口試委員(外文):原始檔無
口試日期:100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央警察大學
系所名稱:刑事警察研究所
學門:軍警國防安全學門
學類:警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9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3
中文關鍵詞:偵查辯護
外文關鍵詞:原始檔無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8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我國刑事訴訟法歷經多年的修法,其中對於辯護權之發展更是產生因時推移的重大變革,尤自司法院釋字第654號解釋明白指出刑事被告有受律師協助的權利,此一權利受憲法之保障。緣以,立法院於99 年6 月 23 日修正通過刑事訴訟法第 34 條「辯護人得接見羈押之被告,並互通書信。非有事證足認其有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者,不得限制之。辯護人與偵查中受拘提或逮捕之被告或犯罪嫌疑人接見或互通書信,不得限制之。但接見時間不得逾1小時,且以1次為限。接見經過之時間,同為第93條之1第1項所定不予計入24小時計算之事由。前項接見,檢察官遇有急迫情形且具正當理由時,得暫緩之,並指定即時得為接見之時間及場所。該指定不得妨害被告或犯罪嫌疑人之正當防禦及辯護人依第245條第2項前段規定之權利」。基此,辯護人參與偵查階段辯護權行使權利的擴展乃至而確立,確保辯護人與偵查中受拘提或逮捕到場之被告或犯罪嫌疑人不受干預充分溝通的權利。因此,在律師辯護權大幅度擴張之下,對於辯護人之接見及通信如毫無限制,對於發現真實或將有不利的影響,未來恐影響社會治安之疑慮。實務上為解決辯護人濫用辯護權的問題,究應透過依循律師倫理或律師法的專業倫理規範,亦或回到上位妨害國家司法權行使的概念,去解決是項問題,即為本文討論的重點。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一項 研究動機1
第二項 研究目的3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6
第一項 研究方法6
第二項 研究範圍與限制6
第三節 本文之架構8
第一項 本文架構8
第二項 名詞定義9
第一款 被告與犯罪嫌疑人9
第二款 詢問與訊問9
第二章 偵查辯護與正當法律程序11
第一節 正當法律程序原則11
第一項 我國憲法之正當法律程序11
第二項 偵查辯護落實正當法律程序保障13
第三項 辯護人於訴訟上義務之形成15
第一款誠實義務15
第二款真實義務17
第三款 辯護義務衝突之形成18
第二節 辯護權於偵查中之進展20
第一項 辯護權的概念 20
第二項 偵查階段辯護之必要性21
第三項 偵查階段辯護權之功能性23
第四項 重要程序之辯護權保障24
第三節 偵查中實質辯護之界限26
第一項 偵查辯護的定位與功能26
第一款 偵查、審判程序辯護人之定位27
第二款 偵查階段辯護人之功能30
第二項 偵查階段之實質辯護30
第一款 辯護人於偵查階段在場權之確立31
第二款 落實接見通信權之保障33
第三款 偵查辯護的行使界限35
第三項 偵查公費辯護之必要性37
第四節 偵查不公開與辯護權的關係41
第一項 偵查不公開不得妨礙辯護權行使41
第二項 保密義務之必要性42
第一款 名譽保護原則 43
第二款 訴訟目的外之證據使用應予禁止44
第三項 辯護人與洩密罪之關聯46
第一款 國家機密-國家機密保護法46
第二款 業務秘密-刑法第316條 46
第三款 國防秘密-刑法第109條與第110條 47
第四款 國防以外秘密-刑法第132條47
第五節 小結49
第三章 偵查辯護與妨害司法之爭辯51
第一節 前言51
第二節 妨害司法權之概念55
第一項 德國法58
第二項 日本法60
第三項 我國法61
第三節 偵查辯護與湮滅刑事證據之虞須從嚴認定63
第一項 接見交通權下之溝通必要性64
第二項 湮滅刑事證據罪之構成認定66
第三項 湮滅刑事證據不當認定之禁止69
第四項 辯護接見之犯人脫逃問題71
第四節 偵查辯護所產生之偽證問題73
第一項 偵查辯護的偽證行為73
第一款 偽證罪的危險概念73
第二款 偽證罪行為主體之可罰性74
第二項 偽證罪所保護法益之範圍75
第一款 被告或犯罪嫌疑人於訴訟上之角色76
第二款 偵查中辯護人於訴訟上之角色77
第三項 辯護人能否成立偽證罪之教唆犯78
第一款 法理上的可能性78
第二款 學說上之見解 79
第三款 實務上之見解 80
第五節 小結82
第四章 現行偵查階段辯護人之權限探討85
第一節 律師倫理與職業自由之調和85
第一項 律師倫理規範 85
第二項 職業執行自由 87
第二節 辯護人應中性的執行職務89
第一項 辯護人之中性行為89
第二項 中性幫助行為構成刑法幫助犯之認定90
第一款 辯護人案91
第一目 事實關係91
第二目 判決要旨91
第三節 防止辯護權濫用之程序排除機制93
第一項 辯護人程序中之退場機制93
第一款 解除辯護人選任的概念94
第二款 辯護人排除的概念95
第二項 辯護人排除機制仍屬較輕微的侵害方式96
第三項 辯護人排除機制之形成原則97
第四節 偵查中辯護人與司法警察之關係100
第一項 協助法律見解關係100
第二項 見證關係100
第三項 事實上監督關係101
第五節 司法警察於偵查辯護接見程序之辨明102
第一項 理論與實務之結合:實際個案之呈現103
第一款 案例事由103
第二款 接見交通之依據準則104
第三款 實務問題檢討 105
第二項 司法警察於偵查辯護階段之標準作業程序及注意要點108
第一款 現行偵查辯護階段之標準作業程序(SOP)108
第二款 偵查辯護階段之注意要點111
第六節 小結11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13
第一節 結論113
第二節 建議116

論文參考文獻一、中文文獻
(一)書籍部分
1、王兆鵬,刑事訴訟講義,元照出版,2010年9月。
2、王兆鵬,辯護權與詰問權,元照出版,2007年1月。
3、甘添貴,刑法各論(上),五南出版,1992年。
4、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上冊),元照出版,2010年9月。
5、林山田,刑法各罪論(下冊),增訂四版,2004年1月。
6、林東茂,刑法綜覽,一品文化,2009年9月。
7、林裕順,基本人權與司法改革,新學林出版,2010年10月。
8、林朝榮,檢察制度民主化之研究,文笙出版,2007。
9、林正,<正義,從站上被告席開始:美國第一律師丹諾在被告席上的自我辯護>,雅書堂文化,2009年7月。
10、吳俊毅,辯護人論,正典出版,2009年1月。
11、黃東熊、吳景芳,刑事訴訟法(上),三民,2004年9月。
12、黃東熊,刑事訴訟法論,三民,1987,頁397
13、黃朝義,刑事訴訟法,新學林出版,2009年9月。
14、黃仲夫,刑法精義,元照出版,2009年9月。
15、蔡墩銘,刑法各論,修訂四版,三民,2001年。
16、張麗卿,刑事訴訟法理論與應用,五南出版,2007年1月。
17、盧映潔,刑法分則新論,新學林出版,2009年8月。
18、陳運財,刑事訴訟與正當之法律程序,月旦出版,1998年9月。
19、姜世明,律師倫理法,新學林出版,2008年10月。
20、搶救被告律師在警局教戰手冊,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台北律師公會,新學林出版,2010年9月。
21、律師懲戒案例選輯,中華民國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編著,2007年8月。

(二)中文期刊論文
1、王兆鵬,偵查中之辯護權,律師雜誌,2008年9月。
2、王兆鵬,實質與忠實之辯護-最高法院相關判決評釋,法令月刊,2009年7月。
3、尤伯祥,站在民主與專制的十字路口—反對以刑罰箝制律師發表職責上言論之自由,全國律師,2009年3月。
4、林東茂,妨害司法罪,警察法學第六期,2007年10月。
5、林裕順,正當法律程序與妨害司法犯罪,月旦法學雜誌(NO.181),2010年6月。
6、林裕順,「公費辯護」論理與運用之研究-兼評「接見通信」修法新制,全國律師,2010年7月。
7、林志潔,是公平保障還是一襲國王的新衣?--論對抗制下律師失職行為與被告律師權的保障,月旦法學雜誌(NO.137),2006年10月。
8、林麗瑩,試論司法官的倫理規範體系-以國際組織研究意見及德國法為中心探討,檢察新論,2期,2007年6月。
9、林麗瑩,刑事訴訟改革(一)-刑事偵查之人權保障,檢協會訊,2009年9月24日,45期。
10、吳俊毅,辯護人與被告交流權之探討,月旦法學雜誌(NO.137),2010年6月。
11、吳俊毅,具結在實體法上的意義,月旦法學雜誌(NO.153),2008年2月。
12、施茂林,中華民國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編著,<律師懲戒案例選輯>序文,200年8月。
13、陳運財,刑事訴訟法之修正與刑事辯護,月旦法學雜誌(NO.137),2006年10月。
14、陳運財,被告接受辯護人援助機會,月旦法學教室,第24期,2004年10月。
15、陳文琪,偵查中錄音錄影與偵查筆錄可信性之關係,檢察新論<第七期>,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2010年1月。
16、邱忠義,刑事偵查中搜索、扣押辯護人在場權及審前羈押,月旦法學雜誌(NO.169),2009年6月。
17、邱忠義、辯護權及其界限-兼論釋字第654號解釋之因應,全國律師雜誌,2009年3月。
18、黃惠婷,偽證罪可罰性範圍之檢討,台灣本土法學89期,2006年12月。
19、黃惠婷,湮滅刑事證據罪修法之芻議,月旦法學雜誌(NO.158),2008年7月。
20、黃惠婷,幫助犯之幫助行為-兼探討網路服務提供者之刑責,中原財經法學5 期,2000 年7 月。
21、黃朝義,羈押具保與被告辯護權保障,警察法學,2008年11月。
22、黃朝義,重新建構偵查中辯護權問題,律師雜誌,2007年10月。
23、謝志鴻,論日本國選辯護制度,刑事法學之理想與探索,第三卷刑事程序論,甘添貴教授六秩祝壽論文集,學林文化,2002年3月。
24、彭國能,辯護人於刑事訴訟上之法律地位,刑事法學之理想與探索,第三卷刑事程序論,甘添貴教授六秩祝壽論文集,學林文化,2002年3月。
25、彭國能,律師權概述,全國律師,6期第6卷,1999年6月。
26、歐陽弘,偵查中向檢察官所為虛偽陳述與偽證罪的構成,刑事法雜誌第51卷第1期,2007年4月14日。
27、鄭淑屏,偵查中辯護人與司法警察,律師通訊,1988年9月。
28、蔡碧玉、司改十年的回顧與展望,檢察新論,2009年7月。
29、趙秉志,妨害司法活動罪研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1994年。
30、司法院最高法院刑事裁判書彙編 第 59 期 ,2009年9月17日。
31、司法院釋字第654號解釋文、理由書及協同意見書,2009年1月23日。
32、司法院釋字第665號解釋許玉秀大法官部分不同意見書。
33、司法院公報 第 48 卷 第3 期 2006 年3 月公務員懲戒委員會議決書。
34、司法院最高法院刑事裁判書彙編 第 59 期 ,2009年9月17日。

(三)學位論文
1、盛美元,偵查不公開原則-兼論與洩密罪之關係,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2006年1月。
2、歐陽弘,論人民妨害刑事司法作用罪,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2006年6月。
3、洪兆承,中性行為與幫助犯,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2009年。
4、張志強,辯護人與被告交通權之研究,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2009年8月。
5、劉耀明,偽證罪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2009年6月。

(四)翻譯文獻
01、大山良知等編著,日本刑事法學研究會譯,刑事辯護,元照出版,2008年9月。
02、後藤昭‧日本犯罪嫌疑人辯護制度的發展動向,林裕順譯,2007年3月17日於東海大學學術研討會。

二、外文文獻
1、山口厚,刑法各論,有斐閣,2003年。
2、山口厚,問題探究刑法各論,1999年。
3、光藤景皎,口述刑事訴訟法上(第2版),成文堂,2005年4月1日。
4、若松芳也,接見交通と刑事弁護,日本評論社,1990年2月。
5、伊東研祐,現代社會と刑法各論第三分冊,2000年1月。
6、渡辺咲子,刑事訟訟法講義,不磨書房,2006年4月。
7、日本刑事訴訟法,三修社編集部,2008年7月。
8、西原春夫ほか編<判例刑法研究7>,1983年,有斐閣。
9、十河太朗,内容虛偽の供述調書と証拠偽造罪,<同志社法學>49卷2號,1998年。
10、曾根威彥,刑法の重要問題(各論),第2版,成文堂,2006。
11、中谷瑾子,犯人による偽証教唆,西原春夫ほか編<判例刑法研究7>,1983年。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