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分
江振維(2005),標的吸引與監控對住宅竊盜被害影響之實證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何明州(2004),台灣地區住宅竊盜與防制措施之研究, 國立中正大學犯罪研究中心。
宋睿祺,(2000),台灣地區騎乘機車強制配戴安全帽措施與機車竊案關聯性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李昌鈺(2003),犯罪現場-李昌鈺刑事鑑識指導手冊,商周出版社。
李紫媚(2008),盗與罪-青少年犯罪預防理論與對策,香港城市大學
李雅琪(2007),警察執行機車竊盜情境犯罪預防策略之成效評估,國立臺北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邱柏嘉、黃啟賓(2006),警政署實施機車加大鎖犯罪預防成交評估之難題與建議,警學叢刊第37卷1期。邱富勇(2008),問題導向警政策略在防制竊盜犯罪效果及提升警察服務滿意度之實證研究-以基隆市某社區為例,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翁照琪(2007),警察機關實施「機車烙碼」策略之成效追蹤研究~以彰化縣為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翁照祺(2006),刑事雙月刊第13期,機車烙碼—防竊新招,刑事警察局出版。
張嘉銘 (2005),以「行政介入」策略防制機車竊盜犯罪的機制(反銷贓教官團巡迴講習資料)。
莊忠進(2005),侵入竊盜犯目標選擇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博士論文。許守政(2009),刑事雙月刊第29期,防制汽、機車竊盜觀念、策略與作為演化,刑事警察局出版。
許春金 (2002),汽、機車竊盜行為影響因素與持續性之調查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報第3期。許春金(2008),犯罪預防與犯罪分析,三民書局。
許福生(2010),犯罪與刑事政策學,元照出版社。
許福生(2010),風險社會與犯罪治理,元照出版社。
陳克任(2009),無線寬頻網路,台北:儒林圖書公司。
陳顯明(2009),刑事雙月刊第29期,防竊新科技—防竊辨識碼介紹,刑事警察局出版。
楊士隆(1994),情境犯罪預防之技術與範例,警學叢刊25 卷1 期。楊士隆(1994),竊盜犯認知與決意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學報第31期,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楊士隆(1995),運用環境設計預防犯罪之探討,警學叢刊25 卷4。楊士隆(1997),竊盜犯罪:竊盜犯與犯罪預防之研究,五南圖書。
楊士隆、何明洲(2005),「竊盜犯罪防治─理論與實務」,五南書局。
劉瑞智 (2006),由情境預防淺論我國機車竊盜之防制,「第屆(2006)犯罪問題與對策研討會會議論文集。
蔡德輝(1986),犯罪學-犯罪學理論與犯罪防治,偉成文化事業限公司。
鄧煌發(2009),刑事雙月刊第29期,落實腳踏車註冊發揮防竊效益,刑事警察局出版。
貳、外文部分
Jeffery, C. R. (1971) Crime Prevention Through Environment Design, Beverly Hills, CA: Sage.
Frances Gant and Peter Grabosky (2001),The stolen vehicle parts market, Australian Institute of Criminology. 290-291
Merry, Sally E. (1981) “Defensible Space Undefended. Social Factors in Crime Control Through Environmental Design” in: Urban Affairs Quarterly, Vo1. 16.4:397-422.
Newman, Oscar (1972) Defensible Space, Crime Prevention Through Urban Design, New York: Mcmillan.
Newman, Oscar (1980) Community of Interest, Garden City, New York: Anchor Press/Doubleday.
Newman, Oscar (1995) “Defensible Space: a new physical planning tool for urban revitalization” i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Vo1. 61, No. 2:149-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