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文獻
Antony, J., Escamilla, J. &; Caine, P., 2003, “Lean Sigma,” Manufacturing Engineer, Vol. 82, No. 2, pp. 40-42.
George, M.L., 2002, “Lean Six Sigma: Combining Six Sigma Quality with Lean Production Speed”, McGraw-Hill.
Liker, J.K., 2004, ”The Toyota Way: 14 Management Principles from The World's Greatest Manufacturer”, McGraw-Hill.
Jiang, J.C., Chen, K.H., Wu, M.C., 2004, “Integration of Six Sigma and Lean Production,” The 3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s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
Jiang, J.C., Shiu, M.L., &; Cheng, H.J., 2004, “Integration of Six Sigma and Lean Production System for Service Industry,” The Fifth Asia-Pacific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s Conference &; The Seven Asia-Pacific Division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of Production Research, pp.131.
Nave, D., 2002, “How to compare Six Sigma, Lean and the Theory of Constraints,” Quality Progress, Vol. 35, Issue 3, pp. 73-78.
Pande, P.S., Neuman, R.P. &; Cavanagh, R.R., 2000, ”The Six Sigma Way: How GE, Motorola, and Other Top Companies are Honing Their Performance”, McGraw-Hill.
Panizzolo, R., 1998, “Applying the lessons learned from 27 lean manufacturers. The relevance of relationships management”, Production Economics, vol.55, pp.223-240.
Pannell, A., 2006, “Happy together: by integrating Lean and Six Sigma, your company can live profitably ever after,” Industrial Engineer, Vol. 38, pp. 46-49.
Vokurka, R.J. &; Davis, R.A., 1996, “Just-In-Time: The Evolution of a Philosophy,” Production and Inventory Management Journal, Vol. 37, No. 2, pp. 56-59.
Womack, J.P. &; Jones, D.T., 1996, ”Lean Thinking: Banish Waste and Create Wealth in Your Corporation”, Simon &; Schuster.
中文文獻
Eckes George原著,蘇朝墩、陳麗妃譯,2002,”實現六標準差的第一本書”,商周文化事業公司。
Greg Brue原著,丁惠民譯,”Six Sigma for Managers”,2003,”六標準差管理立即上手”, 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出版公司 台灣分公司。
George, M. L, Rowlands, Price, &; Maxey原著,丁惠民譯, “The Lean Six Sigma Pocket Toolbook”,2006,“精實六標準差工具手冊”, 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出版公司 台灣分公司。
Pande, P. S., Neuman, R. P. &; Cavanagh, R. R.原著,樂為良譯, “The Six Sigma Way”, 2001,“六標準差- 奇異、摩托羅拉等頂尖企業的高績效策略”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出版公司 台灣分公司。
Pande, P. S., Neuman, R. P. &; Cavanagh, R. R.原著,樂為良譯, “The Six Sigma Way Team Fieldbook”, 2002,“六標準差團隊實戰指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出版公司 台灣分公司。
Subir Chowdhury原著,胡瑋珊譯,2003,”我懂了,六標準差2: 運用六標準差設計,一次達成完美績效與顧客滿意”,經濟新潮社。
大野耐一,豐田生產方式:追求超脫規模的經營,國瑞協力會TPS自主研究會編譯,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發行,2001。
王晃三,六標準差問題管理,提升競爭優勢-6σ研討會(II),頁61-83,2002。
江瑞清、傅亙平、顧尚芳,建構六標準差與精實生産之整合模式。第四屆上海品質研討會,2001。
江瑞清,2006,精實生產,中原大學上課講義。
呂金河,六標準差管理與軟體應用,國立成功大學工學院系統系館1F視聽教室演講,2009。
呂執中、陳銘男,以六標準差專案進行觸控面板之品質改善,品質學報,Vol. 15,No.4,2008。房性中,漫淡六標準差與價值管理,價值管理,第4期,2003。林偉,二十一世紀之Business Manage-六個標準差(Six Sigma, 6σ),品質月刊,第38卷,第3期,夏87-90,2002。桂楚華、林清河,全面品質管理與六標準差,華泰文化,2008。
袁綱,Kaizen持續改善方法及其在汽車製造企業的應用,物流技術,2009。
張清波,2008,“TPS 精實生產 精實六標準差”,品質月刊,第四十四卷,第三期,pp.16-22。張聖麟,1998,“卓越化生產管理”,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陳憲章,六標準差觀念,中華六標準差應用協會,2003。
張宗令,精實六標準差的問題與回應-品質論壇綜合座談實錄,品質月刊,第43卷,第9期,頁50-57,2007。
潘浙楠,六標準差之戰略創新,國立成功大學工學院系統系館1F視聽教室演講,2009。
詹昭雄,對國內六標準差做法之看法,品質月刊,第三十七卷,第十一期,頁87-88,2001。劉典嚴,六標準差的品管,品質月刊,第36卷,第6期,頁38-40,2000。鄭榮郎、郭倉義,6σ整合經營策略模 式架構初探,中華民國品質協會第37屆年會暨第7屆全國品質管理研討會論文集,頁715-725,2001。
蘇朝墩,六標準差,前程文化,2009。
蘇朝墩,品質工程,中華民國品質學會,2006。
田育承,2012,應用精實六標準差於流程改善之研究-以紙管業為例”,中原大學工業與系統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林彥志,2009,”使用公路客運行車紀錄器資料探討營業大客車駕駛人行為適性之研究”,逢甲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邱佩瑜,2011,”導入精實生產系統之實證研究-以紙卡生產流程為例”,中原大學工業與系統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施佑霖,2008,”數位式行車紀錄器應用於公路客運之功能組合研究”,中華大學運輸科技與物流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洪莉雯,2006,“六標準差手法應用於網版業製程品質改善之研究-以M公司為例”,大葉大學工業工程與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拾景源,2008,”導入精實生產建構不同生產類型的彈性混線生產模式-以FA公司為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工程管理組,碩士論文。許平,2008,”中小企業導入精實生產和六標準差之可行性研究-以台灣中小型電鍍廠為案例”,朝陽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所,碩士論文。陳國彰,2010,”數位式行車紀錄器之研究”,虎尾科技大學機械與機電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陳瀅中,2007,”運用六標準差DMAIC方法於提昇印刷電路板底片品質之研究,大葉大學工業工程與科技管理所,碩士論文。馮勳烈,2010,”六標準差應用於傳統樹魯製造業之品質改善研究”,成功大學工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楊浩挰,2009,”應用精實六標準差手法於觸控式面板組合流程改善之研究”,逢甲大學工業工程與系統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萩萓,2008,”運用六標準差手法提升製程良率-以手機OEM公司為例”,大葉大學工業工程與科技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鄭欣如,2004,”建構六標準差與精實生產方式應用於服務業之整合模式”中原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2004)。
謝正鵬,2007,”結合精實生產與交易成本理論以改善台灣企業的成本競爭力-以台灣品牌液晶電視製造商為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鍾宜達,2009,”運用精實六標準差於跟國電子代工廠3C產品模具最佳化製程之研究”,勤益科技大學研發與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羅仕堉, 2005,“建構精實流線化與彈性製造單元之生產模式”,中原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