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49.72)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8 19:4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鍾敏君
研究生(外文):Min-Chun Chung
論文名稱:參與園藝活動對早療機構特殊幼兒影響之初探
論文名稱(外文):Effects of Horticultural Activities on the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in Early Intervention Institution
指導教授:謝明燁謝明燁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Ming-Yeh Hsieh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原大學
系所名稱:建築研究所
學門:建築及都市規劃學門
學類:建築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2
畢業學年度:10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1
中文關鍵詞:早期療育恢復性環境早療機構園藝活動
外文關鍵詞:early intervention institutionhorticultural activitiesrestoration environmentearly interven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57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7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7
本研究旨在探討在早療機構的戶外閒置空間,利用盆栽型植栽佈置環境,提供特殊幼兒以園藝活動為媒介,對於特殊幼兒在溝通、情緒、社會性等方面的影響。研究方法主要是採行動研究為主,進行實際教學與觀察,文獻探討及訪談法為輔,並配合量表使用,屬於質性與量化搭配的研究方式。
研究對象以台北市博愛發展中心(社會福利機構),所收托的3~6歲發展遲緩幼兒或特殊疾病兒的日間托育學前班學員為主,以不影響學員正常教學為前提,經由詢問家長的意願後,有三位學員願意進行此活動,因此研究對象針對此三位學員設計活動教案,個案參與計畫的時間是99年10月至101年元月止,共計16週。
由研究結果得知,三位個案在有限空間內參與園藝活動操作課程後,(一) 在穩定情緒方面有正向的影響;(二)在主動性口語發展項目上的進展較不明顯,但在實際教學及觀察過程中,完全無口語的個案及主動口語能力較差的個案,都有出現表達自己想法的情況出現;(三)對於願意接觸新活動或新工作的意願有提升的趨勢;顯示出在本研究所設置之小空間下,進行園藝活動體驗課程的之學員在學習上仍有正面影響。本研究經由評量結果及實際教學觀察提出以下結論:(一)參與學員的正向改變;(二)感官體驗及操作型活動,較易引起學員興趣;(三)可將戶外環境也列為教學環境的一部分;(四)可藉由參與園藝活動,提供更多新事物的接觸。
The study aims to explore how the utilization of potted plants in the outdoor odd space of the early intervention institution can produce impacts on toddlers with special needs in the respects of communication, emotions, and social inclination. Adopting bot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ethods, with an emphasis on action research coupled with the aid of literature exploration interviewing skills and a scale for evaluation, the current study includes instructional activities and observation into the scope of research.
The research subjects are mainly the day-care toddlers with developmental delays or special symptoms, aged between 3 to 6, of the Taipei Po Ai Development Center (a social welfare institution)(台北市博愛發展中心). Under the premised of not affecting normal course conditions, 3 students are willing to take part in the activity. Hence this activity was specifically designed for the 3 students, with the duration of the program lasting from October 2010 till January 2012, totaling at 16 weeks.
As the research results have indicated, after the 3 students have engaged in horticultural activities in the limited space,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have taken place: (1) It makes positive impacts on their emotional stability; (2) It makes lesser progress in active oral development items; yet in the process of instructional activities and observation, subjects with poorer or almost zero capability of speech have started to express themselves; (3) The willingness to contact new activities or jobs has increased. All the above demonstrate that even with the confined space of the institute, the students who are engaged in a horticultural experience activity show positive changes in learning. With the support of evaluation results and instructional activities, the study proposes the conclusions as follows: (1) Subjects have made positive changes; (2) Perceptional experience activities and operational activities trigger much more interest in subjects; (3) Outdoor environment can be part of an instructional activity; (4) For subjects, horticultural activities may provide efficient access to new things.
目 錄
摘 要 I
ABSTRACT II
誌 謝 III
目 錄 IV
圖 目錄 VII
表 目錄 IX
第一章 緒論 2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1-1-1 研究動機 2
1-1-2 研究目的 3
1-2 研究問題、方法與流程 4
1-2-1 研究問題 4
1-2-2 研究方法 4
1-2-3 研究流程 4
1-3 研究限制 7
1-4 名詞釋義 7
第二章 文獻回顧 10
2-1 人與自然 10
2-2 環境知覺理論 11
2-2-1 環境知覺之定義 11
2-2-2 環境知覺之相關研究 13
2-3 恢復性環境理論 14
2-3-1 恢復性環境之定義與特性 14
2-3-2 恢復性環境相關研究 16
2-4 園藝治療 21
2-4-1 園藝治療的定義與效益 21
2-4-2 園藝治療的範圍與適用對象 23
2-4-3 園藝治療相關研究 25
2-5 早期療育機構 29
2-5-1 早期療育的定義 29
2-5-2 早期療育機構的形式 29
2-5-3 早期療育機構收托對象 31
2-5-4 學齡前特殊教育的課程內容 3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6
3-1 研究場域 36
3-2 研究對象與研究參與者 37
3-2-1 研究對象 37
3-2-2 協同研究者 38
3-3 園藝活動課程設計 39
3-4 研究工具 43
3-4-1 研究者觀察記錄 43
3-4-2 影音紀錄 43
3-4-3 研究者觀察評量 43
3-4-4 協同研究者觀察評量 44
第四章 實施歷程分析與省思 46
4-1 教學日誌記錄 46
4-2 園藝活動類別介紹 49
4-3 參與園藝活動學員表現結果分析 50
第五章 結果分析 64
5-1 研究者觀察記錄分析 64
5-2 協同研究者觀察記錄分析 67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72
6-1 結論 72
6-2 建議 74
6-3 研究限制與未來相關研究建議 75
參考文獻 77
【附錄一】 A生教學日誌 80
【附錄二】 B生教學日誌 105
【附錄三】 C生教學日誌 126
【附錄四】 恢復性環境建構計劃活動後課堂表現紀錄表 145
【附錄五】 協同研究者訪談資料表 147
【附錄六】 家長與A生回饋資料 149
中文博、碩士論文:
1.王柔翔(2009),《融入環境特色知科學術為遊戲學習對學校認同與環境覺知的影響-以「校園植物」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2.王秋華(2006),《國小實施有機園藝活動歷程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3.王銀絲(2007),《早期療育機構日托與到宅教保人員服務困境》,樹德科技大學幼兒保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
4.白尊仁(2009),《國小特教班從事園藝植栽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5.周先捷(2005),《環境偏好與環境恢復性知覺關係之研究-以山景景觀為例》,私立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暨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
6.林辰峰(2009),《校園自然體驗方案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環境覺知影響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科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7.林宗毅(2010),《園藝活動對個人心情與喜好度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農藝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
8.林幸慧(2007),《運用體驗自然活動培養國小學童環境覺知之行動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科學應用與推廣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9.邱文勝(2006),《國小實施環境覺知教學初探-以五年級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10.邱宴君(2009),《台北縣溼地學校教師環境覺知與環境行為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11.邱裕瑄(1997),《陽明山國家公園視覺景觀偏好影響因素之探討》,國立臺灣大學園藝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12.俞玫妏(2004),《都市園丁休閒園藝行為與休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
13.施佑霖(2004),《探索國小學生環境活動經驗、環境感受和環境覺知發展過程之技能-以台北縣市高年級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14.高淑珍(2006),《台北市立啟智學校高職部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園藝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15.張小南(2009),《園藝治療活動對自閉症幼兒效益之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16.張玉慧(2004),《早期療育日間托育機構之空間現況與使用需求初探-以高雄地區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雲林。
17.張敏(2008),《園藝活動對特殊幼兒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屏東科技大學熱帶農業暨國際合作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
18.郭慧綺(2005),《園藝活動認知與情緒體驗之研究》,屏東科技大學農村規劃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
19.陳怡伶(2011),《場所之情緒體驗與自然度關係之研究-以台中市西屯區為例》,東海大學景觀學系碩士論文,台中。
20.陳玥錚(2006),《幼兒學園中兒童認知發展環境設計元素之應用成效探討-以新竹地區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系研究所碩士論文,雲林。
21.陳國濱(2006),《園藝活動對高職智能障礙學生自我概念及休閒效益之影響》,潮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22.陳慧娟(2007),《景觀與園藝療癒介入大學生壓力減緩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23.陳璧瑜(2003),《國小學生環境覺知學習之探討-以二年級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24.曾兆良(2003),《台北啟智學校園藝課程對智能障礙者身心差異之影響》,國立台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25.曾富林(2001),《環境覺知教育之探究-以國小五年級學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26.游菀瑋(2000),《都市植栽減輕焦慮情緒效果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27.楊敦熙(2002),《天然災害發生後國小學生環境覺知認知與行動之探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
28.鄭郁潔(2009),《生命教育融入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學活動設計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澎湖碩士論文,台南。
29.黎蓮嬌(2005),《台灣地區早期療育機構實質環境調查研究》,東海大學建築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30.盧耀欽(2005),《生態對話》,生物多樣性與環境倫理教育研討會:理論與實踐的對話:會議記錄暨論文集,人與環境課程教學編輯小組,台北市:銘傳通識教育中心。
31.謝瑞琄(1982),《園藝治療在休憩利用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園藝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32.謝爵祥(2009),《十步之內必有芳草-師生進行校園周遭野花草木移栽及相關園藝活動歷程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專書:
1.Charles A. Lewis著 林木泉譯(2008),《園藝治療入門》,台北市:洪葉文化。
2.Mitchell L. Hewson著 許琳英、譚家瑜譯(2009),《植物的療癒力量:園藝治療實作指南》,台北市:台灣東華。
3.王天苗(2000),《學前特殊教育課程》,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
4.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台北市:王鑫。
5.沈瑞琳(2010),《綠色療癒力》,台北市:麥浩斯。
6.特教園丁雜誌社(1993),《特殊教育通論:特殊兒童的心理及教育》,台北市:五南。
7.張俊彥主編(2008),《園藝治療效益評估及活動設計》,台北市:人與植物學會。
8.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9.張春興(2006),《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台灣東華。
10.張德銳等著(2007),《教學行動研究:實務手冊與理論介紹》,台北市:高等教育。
11.理查•洛夫著 郝冰、王西敏譯(2009),《失去山林的孩子:拯救「大自然缺失症」兒童》,台北縣新店市:野人文化。
12.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2004),《嬰幼兒早期療育課程綱要》,台北市: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
13.郭毓仁(2002),《園藝與景觀治療理論與工作手冊》,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研究所。
14.郭毓仁(2005),《治療景觀與園藝療法》,台北市:詹氏。
15.傅秀媚(1996),《特殊幼兒教育診斷》,台北市:五南。
16.馮麗莎(2009),《老子的人生64個感悟》,台北市:廣達文化。
17.黃政傑(1991),《課程設計》,台北市:台灣東華。
18.歐用生(1996),《課程與教學革新》,台北市:師大書苑。
19.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市:五南。
20.蔡清田(2004),《課程統整與行動研究》,台北市:五南。

中文期刊:
1.林樂健(1983),《園藝治療與遊憩活動》,興大園藝,8:1-5。
2.張俊彥、周孟慈(2004),《園藝治療相關研究與發展之探討》,造園季刊,52:45-54。
3.張俊彥、林穎萱(2009),《知覺自然度與恢復效果關係中間變相之功能》,2009自然生態環境與健康效益國際研討會,51-65,中華民國人與植物學會。
4.梁仲容 (1996a),《園藝治療在回歸主流教育方案上之應用》,師說,89:14-18。
5.梁仲容 (1996b),《園藝治療輔導方案對國小兒童自我概念、生活適應與休閒態度影響效果之研究》,國立台南師院初等教育學報,9:333-373。
6.陳惠美(2009),《園藝活動對人與環境之效益》,2009自然生態環境與健康效益國際研討會,51-65,中華民國人與植物學會。
7.陳惠美、黃雅玲(2005),《園藝治療之理論與應用》,中國園藝,51(2):135-144。
8.曾慈慧 (2001),《園藝治療活動與其場所之介紹》,造園季刊,41:47-52。
9.曾慈慧、毛慧芬、凌德麟(2004),《園藝治療在職能治療中的應用》,科學農業,52(7,8):198-211。
10.游菀瑋、林晏州、張育森(2000),《影響都市植栽減輕焦慮情緒效果之研究》,中國園藝,46(3):305-312。
11.歐聖榮、曾怡錦(2001),《不同草花色彩配置環境之偏好研究》,造園學報,7(2):121-135。

英文期刊、論文
1.AHTA(2005),《About Horticultural therapy》,http://ahta.org/aboutAHTA.htm。
2.Relf, P.D.(1973),《Horticulture:a therapeutic tool》,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39(1):27-29。
3.Relf, P.D.(1981),《Dynamics of horticulture therapy》,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42:147-150。
4.Relf, D.(1990),《Putting the consumer in horticultural》,PPGA News Feb, 1990:4-5。
5.Relf, P.D.(1992),《Human issues in horticulture 》,HortTechnology,2(2):159-171。
6.Relf, P.D.(1998),《People-Plant relationship. P.21-42, In Simson, S. P. and M. C. Straus. (ed.),1998》。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