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01年打造運動島計畫暨相關專案實施方案申辦作業說明(2012)。
尤逸歆(2004)。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工作倦怠與生活滿意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尤逸歆(2004)。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工作倦怠與生活滿意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王文雄(2009)。台南縣國民小學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及工作壓力調查研究。國立台南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王原政(2010)。台中縣國小教師休閒滿意度、休閒阻礙與工作壓力相關之研究。逢甲大學景觀與休憩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王註源(2005)。桃園縣國中教師休閒運動參與現況及其阻礙因素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朱敬先(1992)。健康心理學。台北市:五南。
江欣霓(2002)。國小教師工作壓力、情緒智慧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1999)。我國青少年休閒運動現況丶需求暨發展對策之研究。台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1999)。國民參與休閒運動人口調查研究(初稿)。台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何奇叡(2003)。台中市國小體育教師休閒運動行為與專業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吳明隆、涂金堂(2005)。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二版十四刷)。台北市:五南。
吳慧君(2006)。運動能力的生理學評定。台北市:師大書苑。
吳聰增(2006)。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呂佩珊(2006)。大台北地區國小教師工作壓力、休閒參與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華梵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呂美玲(2008)。台北市立國民中學教師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李世易(2001)。察覺壓力˙健康生活。2012年6月12日,取自http://tw.search.yahoo.com/search?p=%E5%A3%93%E5%8A%9B+%E5%81%A5%E5%BA%B7&;fr=yfp&;ei=utf-8&;v=0
李坤崇(1998)。教師身心健康量表編製報告。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45(2),135-148。李彩如(2011)。大高雄地區國中教師工作壓力與運動參與程度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李碧玉(2002a)。健康促進與體適能。載於李碧玉、柯任桂、黃世惠、李美靜、李翠芬、莊昭華(合著),健康促進與護理(頁5-1-5-65)。新北市:啟英文化。
李碧玉(2002b)。健康促進概論。載於李碧玉、柯任桂、黃世惠、李美靜、李翠芬、莊昭華(合著),健康促進與護理(頁1-1-1-26)。新北市:啟英文化。
李憶璇(2011,9月1日)。生育率低落 台灣2025年和日本比老。中央廣播電台。2011年11月25日,取自http://tw.news.yahoo.com/%E7%94% 9F%E8%82%B2%E7%8E%87%E4%BD%8E%E8%90%BD-%E5%8F%B0%E7%81%A32025%E5%B9%B4%E5%92%8C%E6%97%A5%E6%9C%AC%E6%AF%94%E8%80%81-075000547.html
林雨軒(2010)。桃園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休閒運動參與之相關研究。國立體育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林冠州(2010)。嘉義縣國小教師休閒滿意度與工作壓力之關聯性研究。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運動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林家鈺(2009)。桃園縣國中教師工作壓力與自覺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林貴福、盧淑雲(2000)。認識健康體能。台北市:師大書苑。
林新龍(2007)。休閒運動涉入對國人身心健康之關連性探討。雲科大體育,10, 59-65。邱文嶽(2009)。國民小學教師生活型態、工作壓力與參與休閒運動動機之相關研究-以屏東縣為例。屏東科技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邱亞文(2008)。世界衛生組織:體制、功能與發展。台北市:台灣新世紀文敎基金會,台灣聯合國研究中心出版:新學林總經銷。
俞錫堅(2008)。休閒運動參與對紓解職場工作壓力之探討。輔仁大學體育學刊, 7,278-284。柯政利(2008)。教師休閒參與、休閒滿意度與工作壓力相關之研究-以彰化縣國民小學教師為例。大葉大學運動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洪文章(2005)。國民小學實施九年一貫課程中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調適策略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洪玉珊(2009)。桃園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洪玉萍(2010)。台北市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工作壓力與生活品質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洪朱璋(2003)。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運動參與行為之相關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徐元民(2003)。中國傳統養生運動的內涵與價值。國術研究,9(1),3-13。
桃園縣教育局(2011)。100年度中小學名冊。2010年11月5日,取自http://www.tyc.edu.tw/files/sec/100年度中小學名冊.pdf
桃園縣政府體育處(2012)。前言。2012年6月9日取自http://www.tcs.tyc.edu.tw/tcs100/about_02-2.php
翁志成(2010)。休閒運動概論。台北市:師大書苑。
高俊雄(2008)。運動休閒管理。台北市:華都文化。
張良漢(2002)。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身體活動度、休閒運動阻礙及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張明昌(2002)。運動對職場工作壓力改善之探討。台中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系刊,2,60-65。張明昌(2007)運動對職場工作壓力改善之探討。台中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系刊, 2,60-65。張郁芬(2001)。國小教師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身心健康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張健群(2009)。國中教師工作壓力、休閒運動參與與身心健康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張繐情(2011)。台北市公立中等學校體育教師運動行為對工作壓力、工作滿意度影響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體育學系體育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教育部(2011)。歷年校數,教師,職員,班級,學生及畢業生數(39~99 學年度)。2011年10月31日,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seriesdata.xls
莊鎧溫、王怡婷(2010)。嘉義縣國小教師休閒行為與身心健康之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9(3),94-104。
許泰彰(2000)。國小教師運動行為及其相關因素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郭秀娟(2005)。運動休閒健康管理總論。新北市:新文京開發。
郭明德(2004)。教師壓力管理的有效策略。研習資訊,21(1),71-80。郭峰偉(2000)。國中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郭耀輝(2004)。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陳必(2008)。我國高級中等學校衛生組長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陳安妮(2010)。教師工作壓力與休閒運動參與之研究-以台南地區高中教師為例。運動休閒管理學報,7(1),138-153。
陳秀蘭(2007)。運動對紓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之探討。國北教大體育,2,85-92。陳俊忠(譯)(2002)。Ralph S. Paffenbarger, Jr., MD &; Eric Olsen著。哈佛經驗 : 運動與健康(Lifefit : an effective exercise program for optimal health and a longer life)。新北市:易利圖書。
陳昭宇(2010)。台北市國中教師角色衝突與工作壓力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陳盈如(譯)(2003)。David F. Marks著。健康心理學。台北市:洪葉文化。
陳姝妤(2010)。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運動參與行為、工作壓力與生活品質之研究。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陳紹綿、高筱婷、陳建和(2009)。工作壓力、休閒因應與健康之研究-以台北市高中女性教師為例。旅遊健康學刊,2(1),37-56。
陳寬裕、王正華(2011)。論文統計分析實務SPSS與AMOS的運用(二版)。台北市:五南。
陳麗華(1991)。台北市大學生休閒運動態度與參與狀況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陳艷麗(2003)。台南縣、市大專教師休閒參與型態、休閒活動參與項目滿意度之研究。載於高俊雄(主編),運動休閒管理論文集(三):2004年(頁373-404)。台北市:品度。
彭超群(2005)。基隆市國中教師參與休閒運動現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游恆山譯(2002)。Anthony J. Curtis著。健康心理學。台北市:五南。
游錫霖(2009)。桃園縣國小教師生活型態與休閒運動參與之關係研究。國立台灣體育大學(桃園)體育推廣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程一民(1996)。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馮意雄(2007)。工作壓力與休閒運動參與之研究-以台北縣兼職行政教師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馮麗花(1998)。運動性休閒活動初探。大專體育,35,104。黃紹峯(2007)。南投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運動參與程度與工作壓力之相關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黃紹峯(2007)。南投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運動參與程度與工作壓力之相關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黃惠惠(2002)。情緒與壓力管理。台北市,張老師文化。
楊淑麗(2003)。國民中學學校氣氛、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師身心健康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葉玫秀(2011)。基隆市國小教師情緒智慧、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之研究。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健康產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基隆市。劉芷伶(2009)。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內涵認同程度與教師工作壓力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蔡特龍(2000)。休閒運動的推展。載於楊忠祥(總編輯),休閒活動(頁1-14)。台北市: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蔡儀璇(2010)。新竹市國中生運動參與成度與成績表現、睡眠品質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鄭玉凌(2010)。桃園縣國小教師運動行為對工作壓力、身心狀況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鄭志成(2008)。工作壓力和休閒活動參與對國小教師身心健康之研究─以屏東縣為例。亞洲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鄭建民(1991)。運動中感覺變化的測量-談自覺量表與感覺量表。中華體育,5(1),88-98。鄧琇瓊(2010)。台北市高中生休閒運動參與程度與課業壓力之研究。台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鄧麗質(2007)。新竹市高中生運動參與程度、學業成績與憂鬱傾向之研究。國立體育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盧俊宏(2002)。規律運動、心理健康和生活品質。國民體育季刊,132,60-73。盧雅萍(2006)。高雄市國小級任教師運動參與行為、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賴雪芬(2008)教師休閒活動參與、身心健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嘉義市國立高中職教師為例。國立嘉義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賴瑞昌(2008)。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兼行政人員休閒運動參與現況及阻礙因素之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蘇國興(2003)。台北市國小教師工作壓力、運動行為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英文部分
Antoniou, A. S., Polychroni,F., &; Walters, B. (2000, July). Sources of stress and professional burnout of teachers of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in Greec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antional Special Education Congress 2000, Manchester.
Blumenthal, J. (1982). Psychological changes accompany aerobic exercise in healthy middle-aged adults. Psychosomatic Medicine, 44(6), 529-536.
Borg, G. V. (1998). Perceived exertion and pain scales. Champaign, IL : Human Kinetics, 1998.
Carrieri-Kohlman. V., Gormley, J. M., Eiser, S,. Demir-Deviren, S., Nguyen, H., Paul, S. M., &; Stulbarg, M. S. (2001). Dyspnea and the affective response during exercise training in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Nursing Research, 50(3), 136-146.
Constitutio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48).
Currie J. (2004). Motherhood, stress and the exercise experience: Freedom or constraint? Leisure Studies, 23(3), 225-242.
DiLorenzo, T. M., Bargman, E. P., Stucky-Ropp, R., Brassington, G. S., Frensch, P. A., &; LaFontaine. T. (1999). Long-term effects of aerobic exercise on psychological outcomes. Preventive Medicine, 28, 75-85.
Dumazedier, J. (1974). Sociology of leisure. New York: Elsevior.
Dunhanm, J. (1984). Stress in teaching. New York: Nichols Publishing Company.
Finlayson, M. (2002). Teacher stress in scotland. Education Journal, 83, 7.
Fox, K. R. (1987). Physical self-perceptions and exercise involvement.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French, J. R. P., Rodgers, W., &; Cobb, S.(1974).Adjustment as person-environment fit. In Coehlo, C. V., &; Hamburg, D.A. (Eds.), Coping and adaptation. New York: Basic Books.
Greenberg, G., &; Baron, R. A. (1997).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 6th ed.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Hall.
Ijaiya, Y. (2000). Teachers’stress and ube success: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al planner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Nigerian Institute for Educational Planning and Administration (NEPA), Ondo, Nigeria.
Ivancevich, J. M., &; Matteson. M. T. (1980). Stress and work: A managerial perspective. New York: Scott, Foresman.
Jepson, E., &; Forrest, S. (2006). Individual contributory factors in teacher stress: The role of achievement striving and occupational commitment.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6(1), 183-197.
Kyiacou, C. &; Sutcliffe. (1978). Model of teacher stress .Educational Studies, 4, 4-6.
Kyriacou, C. (2001). Teacher stress: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Educational Review 53(1), 27-35.
Laport, R. E., Montoye H. J., Caspersen C. J. (1985). Assessment of physical activity in epidemiological research problem and prospects. Public Health Report, 100, 131-146.
Lazarus, R. S. (1966).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the coping process. New York: McGraw-Hill.
Lazuras, L. (2006). Occupational stress, negative affectivity and physical health in special and gener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Greece. British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33(4), 204-209.
Lerner, D. J., Levine, S., Malspeis, S., &; D’Agostino, R.B. (1994). Job strain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a national sample. American Joural of Public Health, 84(10), 1580-1585.
Leung, Sharron S. K., Mak, Yim Wah, Chui, Ying Yu, Chiang, Vico C. L., Lee, Angel C. K. (2009). Occupational stress, 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stress management behaviors among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n Hong Kong. Health Education Journal, 68(4), 328-343.
MacNeil, D. H. (1981). The relationship of occupational stress to burnout. IL: London House Management Press.
McCormick, J. (1997). Occupational stress of teachers: Biographical differences in large school system.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 stration, 35(1),18-38.
Michalsen A., Grossman P., Acil A., Langhorst J., Lüdtke R., Esch T., Stefano G. B., Dobos G. J.(2005). Rapid stress reduction and anxiolysis among distressed women as a consequence of a three-month intensive yoga program. Medical Science Monitor, 11(12), 555-561.
Mojoyinola J. K. (2008). Effects of job stress on health, personal and work behaviour of nurses in public hospitals in Ibadan Metropolis, Nigeria. Ethno-Med., 2(2), 143-148.
Moracco, J.C., Danford, D., &; D´Arienzo, R.V. (1982). The factorial validity of the teacher occupational stress factor questionnaire.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42(1) , 275-283.
Nagel, L., &; Brown, S.(2003). The ABCs of managing teacher tress. Clearing House, 76(5), 255-258.
Nieman, D. C. (1998). Stress management. The exercise-health connection.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Pearson, L. C., &; Moomaw, W. (200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 autonomy and stress, work satisfaction, empowerment and professionalism. Educational Research Quarterly, 29(1), 37-53.
Richardson, C. R., Faulkner, G., McDevitt, J., Skrinar, G. S., Hutchinson, D. S., &; Piette, J. D. (2005). Integrating physical activity into mental health services for persons with serious mental illness. Psychiatric Services. 56(3), 324-331.
Robbins, S. P. (1998).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oncepts, 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8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Hall.
Sabine S., &; Stefanie J. (2009). Job stressors and the pursuit of sport activities: A day-level perspective.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 14(2), 165-181.
Salo, K. (1995). Teacher-stress process:How can they be explained?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 39(3), 205-222.
Saris, W. H. M. (1985). Th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of diary physical activity in children: A Review. Acta Paediatrica Scandinavica Supplement, 318, 37-48.
Selye, H. (1983). The stress concept: Past and the future. In C. L. Copper (Ed.), Stress research (pp. 1-20).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Tellenback, S., Brenner, S. D., &; Lofgren, H.(1983). Teacher stress: Exploratory model building.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56, 19-33.
Verhoeven, C., Maes, S., Kraaij, V., Joekes, K. (2003). The job demand-control-social support model and wellness/health outcomes: a European study. Psychology &; Health, 18(4), 421-440.
WANG Cai-feng (2010).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performance of university teachers based 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tress, mental health and achievement motivation. Canadian social science, 6(4), 127-140.
Weiten, W., &; Lloyd, M. A. (1994). Psychology applied to modern life: Adjustment in the 90s(4th ed.). Pacific Grove, CA: Brooks.
Wilkins K., &; Beaudet P. M. (1998). Work stress and health. Health Reports, 10, 47-62.
Zeidner, M., &; Endler, N. S. (1996). Handbook of coping: Theory, research, application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