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王世英、溫明麗、謝雅惠、黃乃熒、黃嘉莉、陳玉娟、陳烘玉、曾尹彥、廖翊君(2006)。我國新移民子女學習成就現況之研究,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68,137-170。王克先(1995)。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桂冠。
王秀紅、楊詠梅(2002)。東南亞跨國婚姻婦女的健康。護理雜誌,49,35-41。王美華(2008)。新臺灣之子的自我概念、學習動機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王添福(2010)。新移民子女家庭因素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道大學,彰化縣。何緯山(2007)。外籍配偶子女自我概念、學業表現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吳依陵(2004)。「新移民女性」子女數學學習表現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吳孟娟(2006)。外籍配偶子女自我概念、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國中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吳明隆、涂金堂(2010)。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芝儀、劉秀燕(2004)。跨文化衝擊下外籍新娘家庭環境極其子女行為表現之研究。「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教育輔導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吳雅惠(2007)。外籍配偶子女國語文能力之研究─以宜蘭縣一所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宜蘭縣。吳裕益(1993)。臺灣地區國民小學學生學業成就調查分析。初等教育學報,6,1-33。吳德邦(2004)。van Hiele 的近況及其理論的簡介。國教輔導月刊,44(1),21-25。呂玫真(2009)。東南亞籍新臺灣之子與本國籍幼兒家庭閱讀環境與語言能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巫有鎰(2005)。學校與非學校因素對臺東縣國小學生學業成就的影響:結合教育機會均等與學校效能研究的分析模式(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李文浩(2010)。新住民子女對分數概念表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李玉文(2007)。二崙鄉新移民女性之低年級子女數學學習表現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李佳桂(2002)。未成年母親的小孩在國小一、二年級智力、行為與學習成就表現(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成功大學,臺南市。李明麗(2010)。臺灣新移民國小學童的學業成就:微觀與宏觀資料的連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臺北縣。李俊儀(2004)。資訊科技融入數學教學模組之開發與研究---以國中平面幾何基礎課程教學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林生傳(1999)。教育社會學。高雄市:復文。
林佑星(2008)。影響國民小學新住民學生與原住民學生學業成就之研究-以南投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林佩蓉(2008)。國小四年級新移民學童之家庭背景、數學自信與數學興趣對數學成就的影響-TIMSS 2003次層次資料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林清山、張景媛(1993):國中生後設認知、動機信念與數學學習之關係暨代數應用題教學策略效果之評估。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育心理學報,26 ,115-137。林璣萍(2003)。臺灣新興的弱勢學生--外籍新娘子女學校適應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姚如芬(2007)。「新臺灣之子」數學學習初探。臺灣數學教師(電子)期刊,9,36-56。
姚如芬(2008)。『老師怎麼說?!』-關於「新移民女性」子女的數學教育。臺灣數學教師(電子)期刊,13,13-32。
姚如芬(2009)。探究低年級“新臺灣之子”的數學學習-以雲嘉南地區的學童為例。教育與社會研究,18,71-99。柯青秀(2006)。新臺灣之子數學成就表現之研究-以國小高年級「體積」教材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柯淑慧(2004)。外籍母親與本籍母親之子女學業成就之比較研究﹘以基隆市國小一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胡金枝(1996)。國小資優生的學習動機、批判思考與其國語科學業成就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席榮維(2005)。外籍配偶子女的學習問題與學校因應策略。學校行政雙月刊,39,213-223。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
張碧珊(2006)。國小一年級外籍配偶子女注音符號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張慧貞(2005)。外籍配偶子女數感表現之研究-以高雄市國小四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張慧敏(1993)。國小數學科教育問題與補救教學研究分析。臺灣省第三屆教育學術論文集。
張純芳(2010)。胚騰推理與數學學習態度對國中基測數學成績之相關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中壢市。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正式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5)。外籍配偶就讀國小子女學習及生活意向調查報告。取自:http://www. edu..tw/statistics
教育部統計處(2010)。外籍配偶子女就讀國中小人數統計。取自http://www.
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fomas.xls
郭淑娟(2007)。臺灣國中生補習與學習成就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陳正昌(1994)。從教育機會均等觀點探討家庭、學校與國小學生學業成就之關係(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陳永朗(2005)。外籍配偶子女心智能力發展、社會化及親師互動之研究-以屏東縣內埔鄉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陳怡靖(2004)。臺灣地區高中多元入學與教育階層化關聯性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陳姿秀(2006)。外籍配偶子女語言發展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道管理學院,彰化縣。陳建州、劉 正(2001)。重探學校教育功能--家庭背景因素影響力變化之研究。臺東師院學報,12(上)。陳羿婷(2009)。新臺灣之子與本國籍幼兒語言能力與同儕互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陳振新(2007)。影響臺東縣國小學童學業成就因素之研究~以外籍配偶子女及原漢學童差異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陳烘玉、劉能榮、周遠祁、黃秉勝、黃雅芳(2004)。臺北縣新移民女性子女教育發展關注之研究。「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教育輔導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陳梅嬌(2009)。雲林縣國小低年級學童數學學習環境、學習興趣與學業成就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陳清花(2004)。澎湖縣新移民女性子女學校學習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陳湘淇(2004)。國小一年級外籍配偶子女在智力、語文能力及學業成就表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陳德正(2003)。從文化脈絡中的教育主體談原住民學生之學習適應:以蓮邊國中的德魯固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市。陳慧倫(2007)。外籍與本國籍配偶子女之國小中年級學童在長度與面積保留概念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陳曉琴(2008)。馬祖地區國民小學外籍配偶子女學習適應與學業成就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彭成訓(2009)。新移民女性子女學業成就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曾建銘、陳清溪(2009)。2007年臺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結果之分析。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5(4),1-38。黃立婷(2006)。新住民社經地位、文化資本、教育期望對其子女自我概念與學習適應之關係研究-以臺北縣國小中高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楊德清、洪郁雯(2009)。新臺灣之子數學學習之個案研究。科學教育學刊,17(3),179~201。趙善如、鍾鳳嬌、江玉娟(2007)。影響外籍暨大陸配偶學童子女學業成績關鍵因素:以個人人口特徵、學習行為能力、家庭環境探討之。教育心理學報,39:1,129-147。劉秀燕(2003)。跨文化衝擊下外籍新娘家庭環境及其子女行為表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劉 好(1998)。平面圖形教材的處理。載於八十六學年度數學教育研討會論文會 議實錄彙編(33-50),嘉義縣。
蔡本元(2008)。城鄉差異對國中學生學業成就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桃園縣。蔡旻芳(2009)。臺南縣外籍配偶子女與本國籍子女學習適應差異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蔡清中(2006)。外籍配偶子女學習適應及學業成就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蔡榮貴、楊淑朱、賴翠媛、黃月純、余坤煌、周立勳(2004)。外籍配偶子女就讀國民中小學之學習表現與學校輔導措施現況調查。「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教育輔導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蔡鴻琦(2007)。臺南縣國民小學外籍配偶子女學習適應及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致遠管理學院,臺南縣。鄧秀珍、林昆輝、蔡馥如、鄧秀桃(2004)。國小學童中外籍新娘子女與本籍婦女子女生活難題及學習問題之比較分析。「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教育輔導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盧臺華、林靜怡、胡宗光、王淑棻(2009)。新移民子女數學教育之探討與介入(3/3)。「98年度數理特殊教育專題研究計畫成果討論會」發表之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盧秀芳(2004)。在臺外籍新娘子女家庭環境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蕭吟常(2007)。新住民子女學業成就與其家庭因素之研究-以臺北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蕭彩琴(2005)。臺中縣外籍配偶之國小低年級子女同儕社會地位與學業成就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賴翠媛(2006)。新移民子女就讀國民中小學之學業表現及接受學校相關輔導措施之調查研究。特教論壇,創刊號,12-24。謝惠民(2008)。雲林縣「新移民女性」子女數學學習表現之探究-以國小三年級學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謝進昌(2008)。臺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資料庫之新移民子女分析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謝慶皇(2004)。外籍配偶子女學業成就及其相關因素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謝亞恆(2008)。影響國中階段學生學業成績成長量的個人、家庭及學校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鍾文悌(2005)。外籍配偶子女學業表現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鍾鳳嬌、王國川(2004)。外籍配偶子女的語文、心智能力發展與學習狀況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刊,23,231-257。顏銀和(1992)。臺中市忠孝國小六年級智優生學業成就與智商、家庭社經水準之關係。臺中師院進修班學生獨立研究專輯。1:1-17。魏培容(2010)。新住民家庭幼兒數學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蘇雅雯(2008)。臺中市國小四年級新移民子女數學學業表現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西文部分
Anderson, Krathwohl, Airasian, Cruikshank, Mater, Pintrich, Raths, & Wittrock (Eds.) (2001). A taxonomy for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ing: A revision of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New York, NY:Longman.
Bourdieu, P. &; Passeron, J. C. (1990). Reproduction in education, society and culture. Beverly Hills: Califi. Sage.
Coleman, J.S. (1966). 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U.S. Office of Education, Washington.
Carpenter, TP (1982). Student performance in algebra: Results from the national
assessment. School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82(6), 514-531.
Hoff, E., &; Tian, C. (2005).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cultural influences on languag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Disorders, 38, 271-278.
Jencks, C., Smith, M., Bane, M. J., Cohen, D., Gintis, H., Heyns, B., &; Michelson, S. (1972). Inequality: A reassessment of the effects of family and schooling in America. New York, NY: Basic Books.
Kuchemann, D. (1981). Algebra. In K. M. Hart, M. L. Brown, D. E. Kuchemann, D. Kerslake, G. Ruddock &; M. McCartney(Eds.).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Mathematics:11-16, 102-119. London:John Murrary.
Miller, L.D. (1992). Teacher benefits from using important writing prompts in algebra classe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athrmatic Education, 23, 329-340.
Schmid, C. L. (2001).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language-minority students, and the new second generation. Sociology of Education Extra Issue 2001, 71-87.
Warren, J. R. (1996). Educational inequality among white and Mexican-origin adolescents in the American Southwest: 1990. Sociology of Education, 69(2), 14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