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一)書籍
何雍慶,(1990)。實用行銷管理。臺北市:華泰書局
吳明隆(2008)。論文寫與量化研究。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吳復新、江岷欽、夏學理、許道然(2004)。組織行為。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吳萬益、林清河 (2000)。企業研究方法(初版)。台北:華泰圖書出版公司。
吳瓊恩、李允傑、陳銘薰(2003)。公共管理,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周文賢(2002)。多變量統計分析-SAS/STAT使用方法(初版)。台北市:智勝文化,88-89。
邱皓政(200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
邱皓政(2003)。結構方程模式-LISREL的理論、技術與應用。台北市:雙葉書廊。
孫本初、吳復新、夏學理、許道然(2003)。組織發展。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張春興(1995)。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
野艉@、賴維堯、朱金池、劉見祥、花敬群、郭耀昌(2005)。第一線行政與民眾生活。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黃惠惠(2002)。情緒與壓力管理。臺北市:張老師出版社。
葉重新(2004)。心理學。臺北縣:空中大學。
潘正德(譯)(1995)。Jerrold S. Greenberg 著。壓力管理。台北市,心理。
(二)期刊
邱皓政、林碧芳(2008)。創意教學自我效能感量表之編製與相關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4(1),141-170。何雍慶、莊純綺(2010)。研習論壇精選第三輯,255-268。
李良達(2010)。研習論壇精選第三輯,269-278。
蕭婉鎔(2011)。研習論壇,130,34-39。
陳榮宗(2001)。壓力管理與因應方式之探究。學習論壇,9,22-32。黃素惠(2006)。從組織承諾談提昇教師組織承諾之啟示。教育暨外國語文學報,3,1-21。
(三)博碩士論文
王伯頎(2000)。基層員警工作壓力與其因應策略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江坤鋕(2001)。國民小學校長行政管理角色、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吳宗立(1996)。國民中學組織衝突、外在壓力、行政決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李永承(2010)。彰化縣國中體育教師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李自在(2003)。戶政人員的知識學習、成就動機、組織文化對其組織創新、組織承諾與組織行政績效之影響性研究─以嘉義縣市各戶政事務所為例。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李明宗(1999)。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行為與教師工作壓力之關係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李明書(1994)。影響公共職業訓練機構訓練師參與在職進修教育訓練因素及模式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李曉梅(2009)。能量管理、工作壓力與工作成就關係之探討-以彰化縣戶政人員為例。臺中技術學院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沈志明(2005)。戶政人員情緒勞動、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度影響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林立曼(2000)。戶政人員工作壓力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林純文(1995)。國民小學組織氣候、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林蕙雅(2007)。工作生活品質對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以臺北市戶政人員為例。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柏廣法(1998)。視覺聽障者大學畢業後工作壓力來原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洪進達(2008)。戶政人員情緒勞務相關因素之探討-以台北市政府為例。銘傳大學公共事務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胡淑芬(2006)。彰化縣基層戶政人員工作生活品質、情緒勞動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范熾文(2002)。國小校長領導行為、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組織績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翁源泰(2007)。臺北市戶政人員工作壓力、工作滿足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論文論文,未出版,臺北市。高黎守(2006)。基層戶政人員工作壓力、職業倦怠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台北縣戶政機關為例。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張月芬(2004)。家庭教育中心志工參與動機、內外控信念與其組織承諾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張玉枝(2006)。苗栗縣戶政人員工作滿足感之研究。東海大學公共事務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張品芬(1995)。高雄地區國民小學教師組織文化知覺、學校環境特性與教師組織承諾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張美倫(2003)。台灣中等學校教職員之組織支持知覺對其組織承諾與變革認知影響之探討。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縣。張峻源(2000)。組織文化、組織承諾與組織變革態度之研究─以中央信託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張惠英(2001)。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價值觀、工作生活品質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廖文雀(2011)。縣市合併改制、工作壓力、組織公民行為與工作績效相關性研究-以臺中市戶政人員為例。臺中技術學院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張意華(2009)。影響戶政人員線上學習成效相關因素之研究。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張瑞村(1998)。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校長領導行為、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梁美慧(2003)。台北市戶政事務所人員工作倦怠感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許進吉(2008)。台中市戶政人員的工作動機、組織承諾對工作績效影響性之研究。逢甲大學公共政策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陳仁維(2006)。刑事警察人員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台東縣警察局為例。國立臺東大學區域政策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陳志偉(1997)。工作特性、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之相關研究-以中部地區企業員工為例。東海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陳聖芳(1999)。台東地區國小教師的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臺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陳增朋(2001)。大學院校體育主管領導型態、體育教師內外控取向與體育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黃胳情]2006)。臺北縣基層戶政人員工作疏離感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素華(1997)。幼兒園長領導型式與教師組織承諾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黃義良(1999)。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的工作壓力與調適方式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黃錦平(2008)。高雄市戶政人員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趙美玲(2009)。戶政人員線上專業發展態度、網路自我效能與網路資訊評判標準之研究。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劉德振(2002)。公部門實施顧客導向引起之衝突與解決之道-以台南縣戶政人員為例。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劉耀華(2009)。公務人員網路自我效能與知識分享意願關聯之研究-以臺北縣戶政人員為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樂文安(2008)。戶政人員與民眾衝突原因及其對策之研究-以臺北縣汐止區中心為例。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蔡進雄(2005)。國民中學校長領導方式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蔡萬來(2003)。警察人員壓力之研究-以臺北市政府警察局為例。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鄧柑謀(1991)。國民中學訓輔人員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鍾金玉(2004)。臺北市戶政機關實施便民措施成本效能分析-以臺北市文山區第一戶政事務所為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鍾炳光(2006)。高雄縣戶政人員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顏琦龍(2005)。戶政系統使用者介面滿意度之調查-以苗栗縣戶政人員為例。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四)網路資料
內政部戶政司全球資訊網(2012)。異地辦理戶籍登記。2012年5月28日,取自http://www.ris.gov.tw/zh_TW/149/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12)。民意調查。2011年12月15日,取自http://www.rdec.gov.tw/mp100.htm
高雄市政府全球資訊網(2012)。組織架構/戶政事務所。2011年2月1日,取自http://cabu.kcg.gov.tw/ViewDefPage/viewDefPage.aspx?menuid=762
新北市政府全球資訊網(2012)。人事處/新北市政府各機關組織規程及編制表(含府本部)。2012年2月1日,取自http://www.personnel.ntpc.gov.tw/_file/2073/SG/30960/D.html
臺中市太平區戶政事務所(2012)。戶政沿革。2012年2月25日,取自http://www.htaiping.taichung.gov.tw/main.asp?theme=2
臺中市政府全球資訊網(2012)。原臺中市府網站/縣市改制專區。2011年1月29日,取自http://www.taichung.gov.tw/internet/main/index.aspx
臺中市豐原區戶政事務所(2012)。臺中市戶政文物館。2011年1月11日,取自http://www.tchrom.org/history/
臺北市政府民政局(2012)。臺北市各區戶所。2011年2月1日,取自http://www.taipei.gov.tw/ct.asp?xItem=1348432&CtNode=40694&mp=102001
臺南市政府全球資訊網(2012)。組織架構/戶政事務所。2011年2月1日,取自http://www.tainan.gov.tw/tainan/department_district.asp?nsub=C00000
二、西文部分
Allen, N.J. & Meyer, J.P. (1990). The measurement and Antecedents of Affective Continuance and Normative Commitment to the Organization.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63, 1-18.
Anderson, J. C. & Gerbing, D.W. (1988).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in practice: a review and recommended two-step approach.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03(3), 411-423.
Bagozzi, R.P. & Yi, Y. (1988). On the Evaluation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Journal, 16(1), 74-95.
Becker, H.S. (1960). Notes on the Concept Commitment.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gy, 66, 32-42.
Belsley, D.A., Kuh, E. & Welsch, R.E. (1980). Regression diagnostic: Identifying influential data and sources of collinearity. New York: John Wiley.
Capian, R.D. & Jones, K.W. (1975). Effect of Workload, Role Ambiguity, and Type A Personality on Anxiety, Depression, and Heart Rat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0, 713-719.
Cannon, W.B. (1932). The Wisdom of the Body. New York: W.W. Norton.
Chin, W.W. (1998). The Partial Least Squares Approach for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In G. A. Marcoulides (Ed.). Modern Methods for Business Research,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295-336.
Dewe, P.J. (1986). Coping with Work Stress: An Investigation of Teacher’s Action. Research in Education, 33, 27-40.
Etzioni, A. (1961). Two Approach to Organization Analysis: a Critique and a Suggestion.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5(1), 257-278.
French, J.R.P. & Kahn, E.L. (1962). A Programmatic Approach to Studying the Industrial Environment and Mental Health.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18, 1- 47.
Gmelch, W.H. (1988). What stresses school administrator and how they cope. Paper Presented at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
Gmelch, W.H.(1993). Coping with Faculty Stress. Newbury Park: Sage.
Gupta, N. & Beehr, T.A. (1979). Job Stress and Employee Behavior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23, 373-387.
Hair, J.F., Anderson, R.E., Tatham R.L. & Black, W.C. (1998).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5th ed.). UK: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Hobfoll, S.E. (1988). The Ecology of Stress. New York: Hemishere Publishing Corporation.
Ivancevich, J.M. & Matteson, N.T. (1980). Controlling Work Stress. San Freancisco: Jossey Bass, 27.
Jamal, M. (1990). Relationship of Job Stress and Type-A Behavior to Employees, 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Psychosomatic Health Problems, and Turnover Motivation. Human Relations, 727-738.
Kaiser, H.F. (1974). An Index of Factorial Simplicity. Psychometrika, 39(1), 31-36.
Kanter, R.M. (1968). Commitment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A Study of Commitment Mechanisms in Utopian Commitment. American Sociological-Review, 33, 499-517.
Koch, J. & Steers, R. (1978). Job attachment,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ublic sector employee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2, 119-128.
Kyriacou, C.J. & Sutcliffe, J. (1987). Model of Teacher Stress Educational Studies, 4, 1-6.
Lazarus, R.S. & Folkman, S. (1984). Stress Apprasial and Coping. New York: Springer Publishing Co.
Litt, M.D., & Turk, D.C. (1985). Sources of Stress and Dissatisfaction in Experienced High school Teachers. Journal of Education Research, 78, 178-185.
Marsh, H.W. & Hocevar, D. (1998). A New, More Power Method of Multitrait-Multimethod Analysi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3, 107-117.
McGrath, J.E. (1970). A Conceptual Formulation for Research on Stress, In J. E. McGrath(Ed),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in Stress.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Monet, A., & Lazarus, RS. (1977). Stress and copying: An anthology.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Mowday, R.T., Porter, L.W. & Steers, R.M. (1982). Employee -Organization Linkages: The Psychology of Commitment, Absenteeism and Turnover.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Nunnally, J. (1978). Psychometric theory (2nd ed.). New York: Mc Graw-Hill.
Pavlou, P.A. & Fygenson, M. (2006). Understanding and Predicting Electronic Commerce Adoption: An Extension of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MIS Quarterly, 30(1), 115-143.
Poter, L.W., Steers R.M.,R.T.Mowday and P.V.Boulian. (1974),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 Journal Apply Psychology, 59(5):603-609.
Reyes, P. (1990). Teachers and Their Workplace: Commitment, Performance, and Productivity. California: Sage.
Salancik, G.R. (1977). New Directions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hicago: St.Clair Press.Q1..
Selye, H. (1986). The Stress of Life. New York: McGraw-Hill.
Staw, B.M. (1981). The Escalation of Commitment to a Course of Action. Management Review, 6, 577.
Steven, J. M., Beyer, J. M., & Trice, H.M. (1978). Assessing Personal, Role and Organization Predictors of Managerial Commit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1(3), 382.
Steers, R. M. (1977).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2, 4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