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2.82.133)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08 18:2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柳宗男
研究生(外文):Tsung-Nan Liu
論文名稱:公車捷運接駁系統之比較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Comparison Research on the Transfer Systems of Bus Rapid Transit
指導教授:李克聰李克聰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Ko-Tsung Le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逢甲大學
系所名稱: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
學門:運輸服務學門
學類:運輸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2
畢業學年度:10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50
中文關鍵詞:定點定班公車共乘成本最佳化撥召彈性
外文關鍵詞:Costs optimizedDemand responsive transit systemTaxi-pooling transit systemFixed point and trips bus transit system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77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19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當都市發展由公路轉為以軌道為主軸之後,如何銜接兩者使其成為一體以至於互補是一大難題,在眾多的運輸工具中找到互補並且有效的結合兩者更是挑戰。道路密集度與城市發展往往是密不可分的關係,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並且不致破壞環境尤為重要。資源有限的今日更需要有效率的使用有限的能源,如何使用各種新型態的運輸方法解決最後一哩(Last mile)進而提高民眾使用大眾運輸工具是釵h地方的重要問題。
本研究針對以上課題,為要滿足成本最小化的接駁運輸,以虛擬需求量對三種不同接駁型態:定點定班巴士、撥召彈性運輸與計程車共乘等方式進行探討,於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之下對於四種情境進行討論,最後以成本最佳化的方式得到於各種不同情境之下所理想運用的接駁運輸方法,希望能達成營運者與使用者雙贏的局面。
When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s advanced from highway transportation to railway transportation, it is a big challenge to integrate two of them to one. To find a transit system which can complementary both of them and make it work perfectly is also a big challenge. The density of routes and urban developments are indivisible, take balance between two of them and also undamaged environments are especially important. Limited resources caused us to use it more efficiently.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question by using modern transit systems to solve the Last one mile question, and then enhance people by using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s.
This study is trying to solve these questions by using three different connection systems: fixed point and trips bus transit system, demand responsive transit system, taxi-pooling transit system, and discusses four different types of situations based on time and space limits. At last find the optimized selection of these different situations on the basis of lowest prices, wish to reach a win-win prospects of operators and users.
誌 謝 I
中文摘要 II
Abstract III
第一章 緒論 8
1.1研究背景 8
1.2研究目的 8
1.3研究範圍與限制 9
1.4研究方法與架構 9
1.5研究內容與流程 9
1.5.1研究內容 9
1.5.2研究流程圖 10
第二章 文獻回顧 11
2.1大眾運輸系統 11
2.2副大眾運輸系統 12
2.3車輛共乘制度 14
2.4需求反應制運輸系統 15
3.1模型假定與背景描述 19
3.1.1營運方式 19
3.1.2大台中地區大眾運輸系統現況介紹 19
3.1.3互補路線選擇問題 23
3.1.4國內計程車運輸現況 24
3.2運輸系統使用與特性 25
3.3成本估算模式研擬 28
3.4共乘接駁分析 29
3.4.1蒐集郊區的零散需求 29
3.4.2依需求量變換的車型 30
3.4.3連結郊區與城市區域 30
3.5虛擬之共乘接駁分析 31
3.5.1需求區域設定基礎 31
3.5.2需求量虛擬 32
4.1 模擬成本計算參數使用說明 34
4.2模擬需求量服務車輛計算 35
4.2.1定點定班巴士服務 35
4.2.2彈性調度車隊計算 35
4.2.3共乘模式調度計算 37
4.2.4需求量分佈模式釋義 39
4.3模擬需求量成本計算 40
4.3.1定點定班巴士成本計算 40
4.3.2撥召派遣車隊成本計算 40
4.3.3計程車共乘接駁成本 41
4.4小結 43
4.5敏感度分析 44
4.5.1路線變更影響 44
4.5.2需求量變更影響 4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46
5.1結論 46
5.2建議 46
作者簡歷 51
1.吳沛儒(2004),「任務型共乘接駁計程車之規劃與設計」, 逢甲大學交通工程與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2.吳素華(2008),「計程車共乘接駁機制之規劃設計」,逢甲大學交通工程與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3.經濟部能源局(2012),油價資訊管理與分析系統網站,http://www.moeaboe.gov.tw/oil102/oil1022010/index.html
4.臺灣住宅及都市發展處(1998),「台中都會區捷運路網細部規劃」。
5.亞新工程顧問公司(2010),「台中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後續路網藍線可行性研究」,台中市政府交通局委託研究。
6.鼎漢國際工程顧問有限公司(2011),「台中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後續路網橘線可行性研究」,台中市政府交通局委託研究。
7.李克聰(2001),大眾運輸學,初版,俊傑書局。
8.蔡瑞鉉(1992),「捷運車站接駁運具市場範圍之研究」, 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9.張有恆(1994),都市公共運輸,華泰書局。
10.張學孔、劉孟翰(1996),「捷運走廊公車服務範圍之設計」, 中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學刊,第8卷,第4期,頁647- 658。
11.曹壽民、陳佳慧(1998),「台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運具移轉欲轉乘運具之研究」,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第十三屆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頁671-680。
12.唐富藏、張有恆(1992),「都市大眾捷運系統之接運系統規劃設計」,運輸計劃季刊,第11卷,第4期,頁467-482。
13.張學孔、張美香(1994),「捷運路線之接駁公車網路設計」,運輸,第23期,頁31-52。
14.周義華、邱榮川(1987),「配合捷運公車路網設計方法之研究」,運輸計劃季刊,第16卷,第2期,民國76年6月,頁319-344。
15.龍天立(1976),「戶到戶公共運輸系統在台北市可行性之初步研究」,運輸計劃季刊,第五卷,第一期,第29~63頁。
16.黃台生、許采蘋(1996),「計程車共乘與撥召計程車可行條件之研究」,第十四屆海峽兩岸都市交通學術研討會。
17.李克聰、陳忠平等人(1995),「計程車共乘度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現代交通第22期,頁71-81。
18.李克聰、陳昱豪等人(1995),「台北都會區先進大眾輸接駁系統之規劃設計」,第一屆台灣智慧型運輸系統國際研討暨展覽會,頁D1-26~40。
19.曾國雄(1989),「合租共乘(Vanpool)&合車共乘(Carpool)在台灣地區之可行性」,都市交通,第30期,民國77年8月,第10~22頁。
20.何依栖(1989),「都會區計程車共乘制度實施及管理之探討」,運輸計畫季刊,第18卷,第4期,頁507-518。
21.林明德(1995),「供給導向之都會區最適運具組合研究」,淡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22.郭瑜堅(2003),「都市旅次成本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23.賴淑芬(1990),「工業區實施車輛共乘之可行性研究與規劃-以高雄楠梓加工出口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24.寇世傑(1998),「以習慣性領域理論探討推動通勤者共乘行為之契機」,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25.陶治中、洪嘉琪(2005),「都會區車輛共乘系統供需模式之研究」,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第20屆研討會。
26.台北地區計程車營運情形調查(2008),台北市政府交通局。
27.周文生、洪鈞澤等人(2009),交通部運研所,「計程車共乘試辦計畫」,初版。
28.康書嫚(2005),「需求反應運輸營運模式之模擬分析」,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運輸科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29.簡佑芸(2010),「台中中港轉運站需求反應式公車系統之可行性研究」,逢甲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30.羅永光、黃國平(1983),「都市計程車之功能與特性研究及現行管制策略之檢討與改善」,運輸計劃季刊,第十二卷,第一期,頁35-54。
31.蘇昭明、周思齊等人(2000),「環境下公車車輛調度作業之研究」,中華民國運輸協會第十五屆論文研討會,台北(2000)。
32.張本和、洪軍爝(2000),「伊甸復康巴士車隊管理系統規劃與實施成效分析」,TAIWAN’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 Exhibition on ITS 2000。
33.曾俊傑(1993),「撥召公車路線設計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工程碩士班碩士論文。
34.鼎漢國際工程顧問有限公司(2010),「中港路規劃快捷巴士系統(BRT)之可行性研究」,台中市政府交通局委託。
35.逢甲先進交通管理研究中心(2012),「100年台中市區汽車客運服務評鑑計畫」,台中市政府交通局委託。
36.卓裕仁(2001),「局部動態車輛路線問題與派遣策略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計畫。
37.張學孔(2009),「計程車在臺北市大眾運輸政策中的角色與定位之研究」,中華民國運輸學會。
38.張學孔、郭瑜堅(2007),「都市旅次總成本模式構建之研究」,運輸計畫季刊,第三十六卷,第二期,頁147-182。
39.交通部統計處,台灣地區計程車營運狀況調查報告,民國91年。
40.台中捷運(2012),維基百科網站,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F%B0%E4%B8%AD%E6%8D%B7%E9%81%8B
41.台中快捷巴士(2012),維基百科網站,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B0%E4%B8%AD%E5%BF%AB%E6%8D%B7%E5%B7%B4%E5%A3%AB%E8%97%8D%E7%B7%9ABRT#.E9.9A.8E.E6.AE.B5.E4.B8.80_.28BRT-Blue.29
42.Cervero, R., “Fostering commercial transit: Alternatives in greater Los Angeies., Policy Insight: Number 146. Reason Foundation, Los Angeles, CA ,1992.
43.Glaister, S. “ Bus deregulation, competition and vehicle size” , Journal of Transport Economics and Policy Vol.20,No.2, 1986, pp.217-244.
44.Glazzer, J., “Part-time Carpooling : A New Marking Concept for Rider sharing”, TRR 1082, pp.6-14, 1986.
45.Hupp, R.C., “Vanpool Travel Characteristics in Southeast Michigan”, TRR823, 1981.
46.Lee K.T. & Lin W.Y., “Development of a Taxi Pooling Dispatching Platform-A Case Study in Taiwan. ”, ITSAP, Malaysia, 2012.
47.Pearlstein A., “A Study of Staff and Faculty Commuters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TRR1082, pp.26-33, 1986.
48.Rudolf Anner, “More mobility, less traffic? ”, Traffic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Annual Review, 2000.
49.Vuchic, V.R., (1981), Urban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s and Technolog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