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書
Castells, Manuel,《網絡社會—跨文化的視角》,周凱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Habermas, Jurgen,《交往與社會進化》,張博樹譯,重慶市:重慶出版社,1989。
Kymlicka, Will,《當代政治哲學導論》,劉莘譯,台北市:聯經,2003。
Lawrence, Lessig,《網路自由與法律》,劉靜怡譯,台北市:商周出版,2002。
Noddings, Nel,《始於家庭:關懷與社會政策》,侯晶晶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
Noddings, Nel,《幸福與教育》,龍寶新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
Noddings, Nel,《教育哲學》,曾漢塘、林季薇譯,台北市:弘智文化,2000。
Noddings, Nel,《學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于天龍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Nussbaum, Martha C.,《正義的界限:殘障、全球正義與動物正義》,徐子婷等譯,台北:韋伯文化,2008。
Rachels, James,《道德哲學要義》,林逢祺譯,台北市:麥格羅希爾,2010。
Rawls, John,《正義論》,李少軍等譯,台北:桂冠圖書,2003。
Rawls, John,《作為公平的正義:正義新論》,姚大志譯,台北:左岸文化,2002。
Sandel, Michael J.,《正義:一場思辨之旅》,樂為良譯,台北市:雅言文化,2011。
方志華,《關懷倫理學與教育》,台北:洪葉,2004。
王佳煌,《資訊社會學》,台北市:學富文化,2000。
王佳煌,《資訊科技與社會變遷》,台北:韋伯文化國際,2003。
李英明,《虛擬的極限:資訊汪洋中的迷航》,台北市:臺灣書店,2001。
李曉明等,《搜尋引擎—原理、技術與系統》,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周保松,〈契約、公平與社會正義—羅爾斯《正義論》導讀〉,《正義論》,台北:桂冠圖書,2003,導讀P.17-50。
周慶祥,《網路新聞:理論與實務》,台北市:風雲論壇,2005。
林火旺,《倫理學》,台北市:五南,2004。
林火旺,《基本倫理學》,台北市:三民,2009。
林杏子等,《資訊倫理》,台北市:華泰文化事業公司,2001。
姚大志,〈導讀:從「正義論」到「正義新論」〉,台北:左岸文化,2002,P.258-280。翟本瑞,《網路文化》,台北市:揚智文化,2001。
龍寶新,〈教育:為了幸福的事業——論諾丁斯的幸福教育觀〉,《幸福與教育》,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
簡成熙,《教育哲學專論—當分析哲學遇上女性主義》,台北市:高等教育,2005。
二、學術論文
方志華,《諾丁關懷倫理之理論發展與教育實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0。全鳳英,《「人肉搜索」問題的倫理思考》,中南大學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08。
李慶國,《網路倫理及其哲學反思》,蘭州大學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07。
莫廣遠,《網路倫理認知類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莊道明,《我國學術資訊網路使用及資訊倫理教育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7。三、期刊、會議論文
方志華,〈關懷倫理學相關理論開展在社會正義及教育上的意涵〉,《教育研究集刊》第46卷,2001,P.31-51。王婉嘉,〈網路正義?網路暴力?人肉搜索〉,《臺灣光華雜誌》10月號,2010,P.69-77
朱家榮,〈資訊倫理研究初探〉,《台灣圖書館管理季刊》第六卷第一期,2010,P.106-120。吳秀瑾,〈關懷倫理的道德蘊涵:試論女性主義的道德之事生產與實踐〉,《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第》16期,2006,P.107-162。吳秀瑾,〈關懷倫理學的規範性〉,《生命教育研究》,第2卷第1期,2010,P.109-134。
吳齊殷,〈電腦網路的社會衝擊:以倫理議題為例〉,《應用倫理研究通訊—第五期》,1998,P.7-18。吳齊殷、戴昀,〈虛擬空間的倫理議題—網路社會的社會秩序與信任〉,E社會的公共倫理、公民德行與公民養成研討會,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2004。
李倫,〈網路信任危機:電子商務的倫理陷阱〉,《應用倫理研究通訊》第21期,2002,P.59-63。沈明璁,〈正義倫理與關懷倫理-從《迫在眉稍》一片中淺談之〉,中山政研所95學年度社會科學院研究生論文發表研討會,2007。
林永崇,〈哈伯瑪斯與羅爾斯的論辯:道德與政治的關係〉,華梵大學哲學系文化哲學論壇:引言,2008。
林永崇,〈政治參與與價值中立—從羅爾斯和雷茲的不同立場說起〉,《哲學與文化》,第三十二卷第六期,2005,P.35-52。林永崇,〈價值多元社會中的生命教育--羅爾斯《公義論》書中蘊涵的觀點 〉,《經典與生命的對話--第十三屆比較哲學研討會論文集》,嘉義:南華大學,2012,P.99-108。
林朝成,〈關懷與正義:佛教觀點的詮釋〉,人間佛教薪火相傳第四屆 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2003。
林吉祥,〈網路倫理議題與網路禮儀對教育的啟示〉,《國教新知》50卷4期,2004,P.93-103。戚國雄,〈資訊時代的倫理議題——兼談網路倫理〉,《應用倫理研究通訊》第五期,1998,P.12-18。莫廣遠等,〈網路倫理認知類型研究〉,《科技管理学刊》,第五卷第三期,1996,P.1-27。
莊道明,〈建構資訊社會的新秩序—資訊倫理〉,《國家政策(動態分析)雙週刊》,175期,1997,P.11-12。許孟祥、黃貞芬,〈資訊時代中倫理導向之決策制定架構〉,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第一屆資訊科技與社會轉型研討會論文,1996。
郭鴻志,〈從網路倫理談資訊倫理教育〉,《應用倫理研究通訊》第五期,1998,P.19-2。陳立儒,〈結合正義與關懷觀點的權利理論〉,台灣哲學會第2007年「價值與實在」哲學研討會,臺北:東海大學哲學系,2007。
游惠瑜,〈建構公義觀念是否需要人性論基礎?〉,《醒吾學報》第27期,2004,P.141-163。游惠瑜,〈從孟荀人性論看羅爾斯公義社會之建構〉,《中西哲學比較研究》創刊號,2003,P.83-98。
游惠瑜,〈諾丁的關懷倫理學及其問題〉,《哲學與文化》,第32卷第3期,2005,P.95-109。游惠瑜,〈關懷取向的專業倫理教育〉,《哲學與文化》,第36卷第6期,2009,P.103-114。游惠瑜,〈關懷倫理是女性所獨有的道德特質嗎?〉,《哲學與文化》第35卷第4期,2008,P.171-179。簡成熙,〈正義倫理與關懷倫理的論辯:女性倫理學的積極意義〉,《教育資料集刊》25輯,2000,P.185-212。魏慧娟、鄭承昌、連廷嘉、廖本裕、林玟伶,〈大專生之網路倫理相關行為之研究〉,《網路社會學通訊—第62期》,2007。
四、其他
tjm,〈也談網路正義〉,http://a2z.fhl.net/life/life136.html,2012。
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I0050021,2012。
林子暉、林泰佐,〈左右看:以網路正義之名〉,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03160,2010。
網路正義 盲目又健忘〉,http://forum.chinatimes.com/default.aspx?g=post&t=45475,2011。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tw/搜索引擎,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