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11.84.185) 您好!臺灣時間:2023/05/30 07:2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慧玲
研究生(外文):Chang, Hui-Ling
論文名稱:金門民間信仰的變遷:沙美聚落與境廟的觀察
論文名稱(外文):The Transition Of Folk Religion On Kinmen:Shamei And Local Temples
指導教授:戚常卉戚常卉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i, Chang-Hui
口試委員:林正珍江柏煒戚常卉
口試委員(外文):Lin, Jheng-JhenJiang, Bo-WeiChi, Chang-Hui
口試日期:2012-01-09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金門大學
系所名稱:閩南文化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區域研究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2
畢業學年度:10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90
中文關鍵詞:閩南現代性祭祀圈道德社群巫術社群
外文關鍵詞:South of FujianModernityRitual circleMoral communityMagical communit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111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0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金門為中國大陸邊緣一閩南海島,島上移民多來自福建南部,民情風俗受到閩南傳統影響深遠,包括祖先崇拜、敬神畏鬼、信禨祥、延巫覡,這些都在反應在庶民信仰上。1949年兩岸分治,金門原與中國的連結關係暫時中止,與台灣形成為一命運共同體;包括民間信仰的現代性,金門都受到台灣很大的影響。本文說明金門傳統信仰特色,並分析了台灣與金門民間信仰現代性現象。

受到現代性影響,民間信仰與現代性形成弔詭的關係。一方面,人們因受到教育、科學、理性思考等現代性影響,應對民間信仰造成負面影響;實際上,民間信仰雖受到上述影響,但人們又因將其所受到的理性思維與現代性訓練,運用於包括民間信仰在內的各種面向上。透過宮廟治理人的經營操作手法,以及現代資本主義供需觀念的灌輸下,不斷加強了民間信仰本身即具備的功利性質。凡此種種,使得民間信仰跟現代性之間,並非單純的正相關或負相關,而多為一種相互增長的呈現。

本文以金門沙美聚落及其境廟萬安堂,作為田野觀察目標。普查金門所有為個人化服務的寺廟,即其所擁有的種類、數量,例如「點燈」、「安太歲」等,並統計民眾所從事的點燈數量與比例,試圖呈現金門民間信仰的現代性情況,並與觀察目標做一比較。

分析沙美萬安堂傳統性以及現代性,發現萬安堂近年有走向香火廟的趨勢、擁有一群高度忠誠的主要緣錢捐贈者;萬安堂紫微廂、涵源宮/財神公園、大士宮/地藏公園,皆肩負著「點燈」以及「清離」等收入來源的任務。而在現代化治理操作下,沙美萬安堂管理委員會組織分工,將傳統宮廟事務以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的方式有效運作。由於緣錢收入足夠支應,目前沙美聚落居民已不需分攤神明聖誕建醮的丁錢;唯一仍持續繳交的是農曆七月普渡的丁錢,由丁錢的繳交比例來看,沙美境眾為一「道德社群」,維繫著沙美祭祀圈,使之不易崩解。

現代性使得宗教神聖性受到了挑戰,而民間信仰也勢必越來越趨近功利性、現代性。「神聖性」與「傳統性」之間,「現代性」與「功利性」之間,如何取得平衡,這恐怕是宗教信仰者與寺廟治理人,未來所命臨的最大課題。

Kinmen is small island off the coast of Fujian, majority of the residences were the immigrants of the south of Fujian, many of their religious believes, traditions, and religious ceremonies are similar to Fujianese tradition. In 1949, after the civil war, Kinmen was disconnected with mainland due to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KMT and the Chinese Communist. As the result of that, Kinmen was distanced from Fujian influences and Taiwan took its plac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showcase the uniqueness of the folk religion in Kinmen, and investigate the process of its modernization.

Under the impact of modernization of the society, the common religious believes in Kinmen have become paradoxical. The availability of education; the scientific evidence on explaining the nature phenomena, and the capacity of rational thinking; are the cause of various disputes on the religious believe of the locals. However, the similar type of knowledge and skills were implemented in promoting the religious believes in the community. As the result of observations from both sides, modernization and traditional believes are no longer contradicting to each other. In many cases, modernization has facilitated the reestablish of the folk religion.

In this study, the Shamei settlement and the local temples were the focus of the observations. All temples in Kinmen that provide individualized blessing rituals were surveyed, including documenting the volume and the types of “lantern lighting ” and “Taisui blessing” as the evidence or the modernization of local folk beliefs.

Modernization of the folk beliefs challenge the core value of the religious believe. Utilitarianism tends to take the place of the sanctity and moral values. Strategies in reaching the equilibrium between modernization/utilitarianism and sanctity/moral values in religious believes are yet to be found.

Keywords: South of Fujian, Modernity, Ritual circle, Moral community,
Magical community

目錄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Ⅲ
謝誌 ……………………………………………………………………………………Ⅴ
目錄 ……………………………………………………………………………………Ⅶ
表目錄 …………………………………………………………………………………Ⅸ
圖目錄 …………………………………………………………………………………Ⅹ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 …………………………………………………………………13
第四節 研究步驟與範圍 …………………………………………………………15
第二章 沙美萬安堂與聚落居民的關係 ………………………………………………17
第一節 聚落信仰 …………………………………………………………………17
2.1.1萬安堂建廟前後的沙美歷史 …………………………………………17
2.1.2 沙美聚落居民之組成 …………………………………………………19
2.1.3 「境」的概念、「五方」神聖空間……………………………………23
2.1.4 沙美祭祀圈範圍與認定 ………………………………………………27
第二節 沙美萬安堂…………………………………………………………………31
2.2.1 萬安堂奉祀神明、乩身數量……………………………………………31
2.2.2 涵源宮與財神公園………………………………………………………39
2.2.3 大士宮與地藏公園………………………………………………………41
2.2.4 「萬安堂起源地」以及「大道公池」的爭議…………………………43
2.2.5 萬安堂管理委員會及其組織……………………………………………44
2.2.6 萬安堂太子會……………………………………………………………46
第三節 境眾對於萬安堂的義務與權利關係…………………………………………48
2.3.1 丁錢、犒軍、抬轎…………………………………………………………48
2.3.2 萬安堂神明聖誕…………………………………………………………49
2.3.3 沙美蘭盆勝會、普渡、觀音媽「作客」習俗……………………………54
第四節 境眾的宗教行為………………………………………………………………62
2.4.1 問壇………………………………………………………………………62
2.4.2 宗教奉獻行為……………………………………………………………64
第五節 沙美其他宗教團體……………………………………………………………67
第三章 民間信仰與現代性…………………………………………………………………69
第一節 民間信仰特色…………………………………………………………………69
3.1.1中國社會中的宗教分析 …………………………………………………69
3.1.2閩南地區民間信仰特色:祖先崇拜、王爺信仰、祖籍神明 …………70
3.1.3 近代宗教制度的演變……………………………………………………73
3.1.4 民間信仰特色……………………………………………………………74
第二節 現代性與民間信仰的關係……………………………………………………76
3.2.1 現代性與治理性…………………………………………………………76
3.2.2 國家政治力對宗教的影響………………………………………………78
3.2.3 近代台灣宗教現代化現象………………………………………………80
第三節 金門宗教的現代化現象………………………………………………………88
3.3.1 近代金門宗教的歷史背景………………………………………………88
3.3.2 金門宮廟組織型態………………………………………………………89
3.3.3 金門宗教個人化服務現況………………………………………………94
第四節 金門的查某佛、私人神壇…………………………………………………106
3.4.1 關於中國巫術 …………………………………………………………106
3.4.2 「查某佛」在金門的歷史與現況 ……………………………………107
3.4.3 「查某佛」的田野紀錄 ………………………………………………109
3.4.4 金門的私人神壇 ………………………………………………………114
3.4.5 巫術化持續存在的原因 ………………………………………………116
第五節 走向現代性的萬安堂………………………………………………………118
3.5.1 穩固的沙美萬安堂祭祀圈 ……………………………………………118
3.5.2 現代性「宗教治理」的操作 …………………………………………122
3.5.3 重建涵源宮、規劃財神公園 …………………………………………131
3.5.4 重建大士宮、規劃地藏公園 …………………………………………131
3.5.5 廟宇的轉型:主控權以及經營手法的改變 …………………………133
第四章 結 論………………………………………………………………………………139
參考文獻………………………………………………………………………………150
附錄一、金門沙美萬安堂管理委員會(農曆)廟內當值人員輪值表………………154
附錄二、外鄉弟子自願獻身為乩身切結書…………………………………………155
附錄三、金門沙美萬安堂管理委員會組織章程……………………………………156



表 目 錄

【表2-1-1】沙美原有甲頭、範圍、早期居民組成關係 …………………………20
【表2-1-2】沙美各甲頭家戶數表 …………………………………………………21
【表2-2-1】萬安堂各尊王爺乩童、桌頭、臨壇方式 ……………………………35
【表2-2-2】萬安堂歷年沿革與工作組別一覽表 …………………………………45
【表3-1-1】金門寺廟奉祀祖籍神明廟宇一覽表 …………………………………73
【表3-2-1】2012年萬安堂、海印寺、廣玄宮廣告設定之點燈對象(生肖)表…86
【表3-3-1】金門寺廟現有組織型態及數量一覽表 ………………………………90
【表3-3-2】 1999-2009年金門地區新增∕重修寺廟一覽表 ……………………91
【表3-3-3】金門寺廟個人化服務一覽表 …………………………………………96
【表3-3-4】金門擁有點燈服務廟宇、其總燈數、2011年被點燈數一覽表 ……99
【表3-3-5】金門寺廟點燈總數、2011被燈點數、總收入排序表………………102
【表3-4-1】玄佑宮安座入火十三週年點燈植福祈安法會點燈種類、價格及收入115
【表3-5-1】萬安堂 2011年農曆七月普渡各甲頭家戶數、繳交丁錢戶數、總收入
…………………………………………………………………………119
【表3-5-2】近年萬安堂農曆七月普渡收繳丁款家戶數、繳交比例一覽表……120
【表3-5-3】金門日報六年前(2005)以及近六年(2006--2011)廟宇報導排序表…123
【表3-5-4】金門日報報導萬安堂相關新聞的次數及比例…………………………123
【表3-5-5】萬安堂出版品一覽表……………………………………………………125
【表3-5-6】萬安堂各類點燈、總收入一覽表………………………………………128
【表3-5-7】小三通後萬安堂赴大陸進香一覽表……………………………………137


圖 目 錄

【圖2-1-1】沙美在金門島的位置圖 ………………………………………………20
【圖2-1-2】萬安堂2010年農曆九月十七日鎮方巡境圖 ………………………28
【圖2-1-3】沙美掃境、定五方、巡境、吃三牲果、安門符 ……………………29
【圖2-2-1】萬安堂神像、神乩 ……………………………………………………34
【圖2-2-3】新建的涵源宮、大士宮 ………………………………………………42
【圖2-3-1】犒軍、神乩行為 ………………………………………………………49
【圖2-3-2】三忠王聖誕建醮 ………………………………………………………54
【圖2-3-3】2011年沙美普渡巡香案(私普)路徑圖………………………………59
【圖2-3-4】2011年沙美普渡公普香案位置圖 ……………………………………60
【圖2-3-5】沙美蘭盆盛會 …………………………………………………………61
【圖3-2-3】成堆待燒的「契子金」 ………………………………………………83
【圖3-3-3】金門寺廟點燈的現代性現況…………………………………………105
【圖3-4-3】金門查某佛「圓目姑」………………………………………………113
【圖3-5-2】萬安堂現代性現象觀察………………………………………………127
【圖3-5-4】地藏公園………………………………………………………………133



〔明〕洪受
1970《滄海紀遺》。金門,金門縣文獻委員會。
丁仁傑
2004 《台灣分化與宗教制度變遷 當代台灣新興宗教現象的社會學考察》。
台北市:聯經出版社。
2009 《當代漢人民眾宗教研究 論述、認同與社會再生產》。台北市:聯經
出版社。
王見川
1996 《台灣的齋教與鸞堂》。台北市:南天。
王明珂
1997《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台北:允晨出版社
王銘銘
1997《村落視野中的文化與權力 閩台三村五論》,三聯書店。
王世慶
1972〈民間信仰在不同祖籍移民的鄉村之歷史〉,台灣灣文獻第三卷,23(9):1-38。
王貞月
2001〈臺灣薩滿信仰現狀及其民俗醫療作用--以問卷調查結果為中心〉,輔
仁國文學報,17,民90.11,281-325。
米復國、湯文昊
1994〈解嚴前金門的四個城市--金城(後浦城)、舊金城、沙美、新市〉,建築
師,20:6=234,頁107-119。
池永歆
1999〈台灣漢人傳統聚落空間性構成與內涵〉,地理教育 ,第25期,台北
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地理學會,63頁。
呂理政
1989 〈禁忌與神聖:台灣漢人神鬼信仰的兩面性〉,《台灣風物》39(4):
107-125
李丁讚、吳介民
2005 〈現代性、宗教與巫術:一個地方公廟的治理技術〉,《台灣社會研
究季刊》 59(3):143-184。
余光弘
1983〈台灣地區民間宗教的發展:寺廟調查資料之分析〉,53:67-103。
1988《媽宮的寺廟》,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1999 〈台灣區神媒的不同形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8:91-105。
吳培暉
1992 〈金門聚落的變遷與空間意義的再界定〉,淡江大學碩士論文。
林麗寬
2004 〈台灣王爺廟及王爺信仰基礎調查〉,台北: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頁349-391
林美容
1988〈從祭祀圈到信仰圈-台灣民間社會的地域構成與發展〉,中國海洋發展
史論文集(三),頁95∼125,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
林富士
2005〈清代臺灣的巫覡與巫俗--以《臺灣文獻叢刊》為主要材料的初步探討
〉,新史學,163:3 民94.09,頁23-99。
林建育
2005〈金門傳統漢人聚落領域的空間界定:一個五營信仰的考察〉,樹德科
技大學碩士論文。
武雅士(Arthur Wolf)著、張珣譯
1997〈神、鬼和祖先〉,《思與言》 35(3):233-291。
康豹
1997《台灣的王爺信仰》。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涂爾幹著 芮傳明 趙學元譯
1992《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台北市︰桂冠圖書。
翁志廷
2007 〈金門蘇王爺之信仰研究〉,銘傳大學碩士論文。
陳志賢
1997〈臺灣社區輔導的省思:由乩童的助人行為談起〉,諮商輔導文粹,2,
民86.11,頁63-80。
陳瑞樺
1996 〈民間宗教與社區組織--「再地域化」的思考〉,清華大學碩士論
文。
舒奎翰
2001 〈都市中庄頭廟的現況與分析 以台中市東西區為例〉,東海大學碩士
論文。
張玉燕
2009 〈現代社會中傳統公廟的運作及困境--以台南朝興宮∕保和宮為例〉,
南華大學碩士論文。
張雲盛
2007 《金門沙美萬安堂彩繪石雕故事集》。金門:金門沙美萬安堂管
理委員會。
2008 〈金門道教文化與宗教團體管理之研究——金門沙美萬安堂個案探討
〉,銘傳大學碩士論文。
張雲盛等編輯
2008 《金門沙美萬安堂各尊王爺乩示文輯錄》。金門:金門沙美萬安堂管
理委員會。
張雲盛總策畫
2010 《金門沙美萬安堂新聞報導剪輯》。金門:金門沙美萬安堂管理委員
會。
郭堯齡等編撰
1992 《金門縣志》。金門:金門縣政府。
梅慧玉
2006〈社會記憶的書寫與實踐:一個地方版廟誌的產生〉,民俗曲藝,154,
頁77-131。
黃有興
1987〈澎湖的法師與乩童〉,台灣文獻,38:3,頁133-164。
黃瑞華總策畫
2010 《金門沙美萬安堂各尊王爺乩示文輯錄第二集》。金門:金門沙美萬
安堂管理委員會。
黃振良編著
2009 《金門寺廟教堂名錄》。金門:金門縣政府。
黃薏馨
2008 〈共生與疏離─金門風獅爺與聚落之關係〉,南華大學碩士論文。
焦大衛、歐大年合著,周育民譯
2005 《飛鸞——中國民間教派面面觀》。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楊慶堃著、范麗珠等譯
2006 《中國社會中的宗教 宗教的現代社會功能與其歷史因素之研究》。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楊天厚、林麗寬總編纂
2002 《金門縣金沙鎮志 上》。金門:金門縣金沙鎮公所。
2005 《金門縣金沙鎮志 下》。金門:金門縣金沙鎮公所。
楊天厚、林麗寬合著
1998 《金門寺廟巡禮》。台北市:到田出版社。
2007 《和諧的天地:金門古早醮儀文化》。金門:金門縣文化局。
董芳苑主講、陳美容記錄
1986〈臺灣民間的鬼魂信仰〉,台灣風物,36:2,頁43-75。
潘朝陽
1996〈台灣宗教現象地理學研究之回顧〉,34:2,頁1-20。
劉枝萬
1963〈臺灣之瘟神信仰〉,台灣省立博物館科學年刊,6,頁109-113。
2003〈台灣之Shamanlism〉,台灣文獻 54(2):1-32。
蔡建鑄
2008 〈廟宇型社區發展之研究—以金門瓊林保護廟為例〉,國立高雄大學
碩士論文。
瞿海源
1997 《台灣宗教變遷的社會政治分析》,台北市:桂冠圖書公司。
2005 《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