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12.96.86) 您好!臺灣時間:2023/12/07 02:3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耿碩
研究生(外文):Keng-shuo Lee
論文名稱:運用VIKOR方法發展小型校園節能省碳績效評估
論文名稱(外文):Energy-Saving and Low Carbon Performance Appraisal for Small-Scale Campus Based on VIKOR Method
指導教授:蔣子平蔣子平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Ziping Chi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康寧大學
系所名稱:運籌與科技管理研究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行銷與流通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2
畢業學年度:10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0
中文關鍵詞:VIKOR小型校園節能省碳績效評估
外文關鍵詞:VIKORsmall-scale campusenergy-saving and low carbonperformance appraisa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
  • 點閱點閱:29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研究是以臺南市官田區的國中小學為研究對象,透過相關文獻探討後,採用問卷調查法,使用自編之「臺南市官田區國民中小學節能省碳績效評估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並以一百學年度第一學期臺南市官田區的國中小學師生為研究普查對象。得到以下結論:
一、學生問卷方面:
1.學生認知層面的表現以嘉南國小表現最好,學生態度層面的表現以隆田國小表現最好
,學生行動層面的表現以官田國中最好。
2.以標準差的觀念而言,學生在節能省碳問卷的表現,以態度層面表現最好。
3.整體學生表現,以官田國中最好。
二、教師問卷方面:
1.教師教學時把節能省碳相關概念標章融入於課程中的表現,以官田國小表現最佳。
2.教師認為在學校定期執行校園節能省碳評估方面,以官田國小表現最佳。
3.教師認為學校在實施有效節能省碳之能源及資源管理策略方面,以隆田國小表現最佳。
4.教師認為學校有針對校園既有建築耗能缺失進行有效之節能省碳措施的表現方面,以隆
田國小最佳。
5.教師認為學校在因應校園基地環境積極開發新能源之應用的表現方面,以隆田國小最佳。
6.教師認為學校在將節能省碳的概念與作法融入課程規劃並設計教案方面的表現,以官田
國小最佳。
7.教師本身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的節能省碳行為方面的表現,以官田國小最佳。
三、VIKOR研究方法方面:
◆運用VIKOR方法,得知官田區國中小學節能省碳績效評估,最佳為隆田國小與官田國中。
In this research, the elementary schools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in Guan-Tian District, Tainan City serve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In this research, through related documents exploration, wit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ology, using myself-made research tool, the questionnaire on energy saving and low carbon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in Guan-Tian District, Tainan City, we research and survey generally all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in Guan-Tian District, Tainan City in the first semester of the hundredth school year and we dra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On the students’ questionnaire:
Firstly, the students in Jia-Nan Elementary School perform best in the aspect of cognition, the students in Long-Tian Elementary School perform best in the aspect of attitudes and the students in Guan-Tian Junior High School perform best in the aspect of action.
Secondly, as far as standard deviation is concerned, on the performance on the students’ questionnaires about energy-saving and low carbon, the students perform best in the aspect of attitudes.
Thirdly, as a whole, the students in Guan-Tian Junior High School perform best.
On the teachers’ questionnaire:
Firstly, in teaching, Guan-Tian Elementary School performs best in integrating the notion of energy-saving and low carbon markers into the curriculum.
Secondly, the teachers in Guan-Tian Elementary School perform best in regularly evaluating energy-saving and low carbon on the campus.
Thirdly, enforcing the efficient time-saving and low carbon performance appraisal and energies as well as resources management strategies, Long-Tian Elementary School performs best.
Fourthly, in carrying out the effective energy-saving and low carbon measur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nergy consumption shortcomings in the architecture on the campus, Long-Tian Elementary School performs best.
Fifthly, in actively exploiting the new energy application based on the campus environment, Long-Tian Elementary School performs best.
Sixthly, in integrating the concept and procedures of energy saving and low carbon into the curriculum and designing the teaching plan on energy saving and low carbon, Guan-Tian Elementary School performs best.
Seventhly, in fulfilling the notion of energy-saving and low carbon in the daily life, the teachers in Guan-Tian Elementary School performs best.
As for the research mythology, with VIKOR methodology, we know,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in Guan-Tian District , Long-Tian Elementary School and Guan-Tian Junior High School perform in the best energy- saving and low carbon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appraisal.
目錄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誌謝 …………………………………………………………………………iii
目錄 …………………………………………………………………………iv
表目錄 ………………………………………………………………………vi
圖目錄 ……………………………………………………………………viii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研究方法與步驟 ……………………………………………………5
第四節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五節名詞釋義 …………………………………………………………10
第二章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全球暖化現象相關概念之研究 …………………………………13
第二節 環境與能源教育相關概念之研究 ………………………………19
第三節 資源回收再利用相關概念之研究 ………………………………35
第四節 節能省碳相關概念之研究 ………………………………………44
第三章研究方法 ……...………………………………………………………58
第一節研究架構 …………………………………………………………58
第二節研究樣本 …………………………………………………………59
第三節研究工具 …………………………………………………………62
第四節多準則決策評估方法 ……………………………………………67
第四章資料分析與討論 ……………………………………………………71
第一節研究對象基本資料分析 ……………………………………………71
第二節官田區國中小學生推動節能省碳之現況分析 …………………76
第三節官田區國中小教師推動節能省碳之現況分析 …………………81
第四節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89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92
第一節研究結論 …………………………………………………………92
第二節研究建議 …………………………………………………………96
參考文獻 …………………………………………………………………………………101
一、中文部分 ……………………………………………………101
二、英文部分 ……………………………………………………107
附錄 ………………………………………………………………………108
附錄一設備系統維護檢查項目及頻率表 ………………………………108
附錄二 用電抄表紀錄表 ………………………………………………109
附錄三 空調溫度量測紀錄表 …………………………………………110
附錄四 用水抄表紀錄表 ………………………………………………111
附錄五 用油紀錄表 ……………………………………………………112
附錄六 用紙紀錄表 ……………………………………………………113
附錄七 臺南市官田區國民中小學節能省碳策略調查學生問卷 ……114
附錄八 臺南市官田區國民中小學節能省碳策略調查教師問卷 ……117
一、中文部分
行政院環保署(2011a),源頭減量網。檢索日期:2011年07月08日。
取自http://www.epa.gov.tw/ch/aioshow.aspx?busin=323& path=
7597&guid=10676312-10e9-4ccd-80b9-17dd88302428&lang=zhtw
行政院環保署(2011b),資源回收網。檢索日期:2011年07月08日。
取自http://recycle.epa.gov.tw/other/can1.html。
行政院環保署(2011c),綠色生活資訊網。檢索日期:2011年07月08日。。取自http://greenliving.epa.gov.tw/GreenLife/info/mark/mark-
1.aspx。
行政院環保署(2011d),資源回收再利用法 ,線上檢索日期:2011 年07 月08日,取自http://ivy5.epa.gov.tw/epalaw/search/LordiDispFull.aspx?ltype=17&lname=0010。
維基百科,績效評估,線上檢索日期:2012年04月16日,取自http://wiki.mbalib.com/zh-tw/%E7%BB%A9%E6%95%88%E8%AF%84%E4%BC%B0
臺灣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全球暖化的影響。線上檢索日期:2011 年7 月8 日,取自http://e-info.org.tw/。
能源教育資訊網(2011),能源教育之內涵,線上檢索日期:2011 年07 月10日,取自http://energy.ie.ntnu.edu.tw/welcome/main。
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全球資訊網,溫室效應與氣候變遷。2008 年7 月10 日,取
自http://sd.erl.itri.org.tw/fccc/ch/intro/intro_2.htm。
經濟部能源局(2011a),碳足跡定義與益處 ,線上檢索日期:2011 年07 月10日,取自http://www.cadiis.com.tw/energy/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47&Itemid=32
經濟部能源局(2011b),認識標章,線上檢索日期:2011 年07 月10日,取自http://www.energylabel.org.tw/
經濟部水利署(2011),省水標章,線上檢索日期:2011 年07 月10日,取自http://www.wcis.itri.org.tw/
經濟部能源局(2009),中華民國九十七年能源統計手冊,臺北市:經濟部能源
局。
經濟部能源局(2005、12),《能源政策白皮書》,台北:經濟部能源局。
經濟部(2001),《中華民國台灣地區能源簡介》,台北:經濟部。
經濟部能源局(2006),《政府機關學校耗能指標指導手冊》,台北:經濟部能源局。
臺南市環境保護局(2011),資源回收全民動起來,線上檢索日期:2011 年07
月10日,http://old.tnepb.gov.tw/recycle/upload/20121611558.jpg
四省計畫(2011),政府機關及學校「四省專案」計畫,13-17。
國家節能減碳總計畫(2010),行政院節能減碳推動會秘書處,3-14。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許晃雄(1999),人為的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Atmospheric Action Network East Asia, Taiepi ,1999/8/9 26-27。
許志義(1996),從臺灣看全球溫室效應,經濟前瞻,46,92-97。
邱智宏(2005),溫室效應的功與過,科學教育,279,30-32。
葉欣誠(2006),地球暖化,怎麼辦? 請看『京都議定書』的退燒妙方。葉欣誠主編,高雄市:高雄市環境保護局與新自然主義股份公司共同出版。
童慶斌、李明旭、楊奕岑(2006),櫻花鉤吻鮭氣候變遷衝擊評估與季節性氣候變異預警系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報告編號:NSC93-2313-B-002-072-),未出版。
戴昌鳳、吳岱穎(2007),建立氣候變遷對我國海域珊瑚衝擊預警指標與機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報告編號:NSC95-EPA-Z-002-002-),未出版。
蘇慧貞、吳佩芝、陳佩綉、林政宏、葉高華(2005),氣象因子變化及異常天候對我國相關過敏性疾病及傳染性疾病之影響。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報告編號:NSC94-EPA-Z-006-001-),未出版。
汪中和(2007),氣候變化對台灣地下水文環境的衝擊:回顧與前瞻。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特刊,18,239-255。
王鑫(1999),地球環境教育與永續發展教育,環境教育季刊,37,87-103。
田振榮(1992),能源教育的檢討與評析,工業教育,10(3),31-34。
許志義(1991),論當前能源教育推展方向,能源季刊,24(1),1-7。
林健山(2007),環境保護法規,台北:高立。
陳秋楊(2008),固體廢棄物管理,台北:東南科技。
葉雲卿(2005),認識生活中的環境法規,台北:三民。
柳中明、林李耀和彭立新譯(2001),地球發燒(Philander, S.G.原著),
台北市: 新聞文化。
黃武良(2004),黑金傳奇─石油的來龍去脈,科學發展,382,6-11。
李堅明(2008),符合國際潮流與產業永續發展之溫士氣體減量政策,永續產業
發展雙月刊,34,22-33。
羅大涵(1983),能源問題與能源教育,中學工藝教育,16(12),2-7。
葉俊榮(1999),全球環境議題-台灣觀點,台北:巨流。
張子超(2001),環境教育課程設計,台北市:師大。
方洪(2007),能源危機的反思-人類能源出路和後石化時代的替代源,新紀元
週刊,27,2-5。
黃秉鈞(2005),人類未來的能源問題,科學發展月刊,386,56-61。
許志義(1994),論當前能源教育發展方向,能源季刊,24(1),1-7。
社會經濟國民會議(1986),東京都-教育出版。
廖芳玲、商育滿(2005),人類生存的延續-體現能源教育本質,能源報導,2005
年5月,8-10。
葉國樑、唐孝蘭(2006),國民中學健康與對體育領域之資源回收價值澄清教學
效果探討。學校衛生,48,99。
周錦鐘(2003),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能源態度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崇武(2008),高雄縣國小高年級學生能源認知與能源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石台榮(2009),高雄市國小六年級學生能源認知、能源態度與能源行為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瑞圓(1994),國中學生能源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鈺焜(2007),台美國民教育階段能源教育教材之比較。立德管理學院資源環境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陳建州(2001),高級職業學校教師能源認知、能源態度與能源教學策略之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李雅如(1995),高中教科書內能源教育之內容分析,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傅惠筠(2007),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生能源認知與能源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高紹惠(2007),國內環境教育相關研究所學生能源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車参賢(1996),台北市國中生對資源回收的知識、態度、行為相關研究。國立
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鐘仁雄(2009),廢容器資源回收制度之比較研究--從EPR觀點出發。國立東華
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陳偉羣(2009),國小六年級全球暖化教學活動與學習成效之探討,國立臺北教
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謝耀霆(2010),台北市節能減碳政策之研究-以政策行銷角度分析,開南大學
公共事務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余國頌(2010),臺北縣國小五年級學童碳足跡相關概念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台
北市立教育大學自然科學系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沈盈君(2010),旅館業節能減碳指標建構之研究,輔仁大學餐旅管理所碩士論
文。
陳昭吟(2010),國中教師節能減碳認知、態度及行動經驗之研究,國立東華大
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毛榆涵(2010),花蓮地區國小學童全球暖化及節能減碳教學之研究,國立東華
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乃綺(2010),政府推行節能減碳之媒介議題內容分析—以國內主要報紙電子
資料庫(2008 年5 月~12 月)為例,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所)
碩士學位論文。
呂宗賢(2008),臺北縣國民中學推動節約能源政策之探討,世新大學行政管理
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李宜靜(2011),台灣與日本小學環境教育之比較研究-以能源教育為例,國立
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楊家鳳(2010),台南縣市民眾節能減碳素養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環境生態研
究所碩士論文。
周芝嬿(2010),國小低、中、高年級節能減碳知識標準化評量之研究,國立臺
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欣榮(2009),臺北縣推動「低碳社會」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
策學系碩士論文。
周美莉(2010),台南縣國小六年級學生能源認知、能源態度與能源行為之研究,
國立臺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郭家玲(2010),大臺北地區國中學生對於全球暖化與節能減碳知識、態度、行
為意向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碩士論文。
陳秀敏(2010),臺北縣國民中學總務人員環境識覺與綠色管理之相關研究,國
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梅雲(2010),屏東縣國小學童資源回收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研究,國立屏東
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分
Allen,R.R.(1982).The energy problem and social education,Some opportunities,
quandaries and goals. Indinan Social Studies Quarterly,35(3),17-29。
Borkowski(1987),Borkowski,J.D.(1987).The concept of energy,its structure and teaching strategy.InD.F.Kirwan(Ed.),Energy resources in science education. New York ,USA,Pergamon Press.
Kuhn,D.J.(1988).EnergyEducation,Preparing People for the Further.(ERIC,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J381 272)
Muldoon A. (2006). Where the green is,Examining the Paradox ofenvironmentally
conscious Consumption. Electronic GreenJournal, 1(23), 3。
Opricovic, S. and Tzeng, G.(2004), “Compromisesolution by MCDM methods,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VIKOR and TOPSIS”,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56,445-455.
Opricovic, S. and Tzeng, G.(2007),“Extended VIKORmethod in comparison with
outranking methods”,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78,
514-529.
Petrock,E.M.(1981).The Rise Fall of Energy Education .(ERIC,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210 232)
Simaan M. AbouRizk(1993),“Stochastic Simulation of Construction Bidding and
Project Management,”Mi,crocomputers in Civil Engineering,8,343-353.
Wang, T.-C., Liang, J.-L., and Ho, C.-Y.(2006),“Multi-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 by Using Fuzzy VIKOR”,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rvice Systems and Service Management, 2,901-906.
Wilson, E J. (1994),“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Suppliers Selection Criteria,A
Review and Updat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Materials
Management,30(3),35-41.
Yu, P.L., (1973), “A class of solutions for group decision problems,”Management
Science, 19 (8), 936–946.
Zeleny, M. (1982), Multiple 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McGraw-Hill, New York.
Zohar J., Herbsman(1995),Menber“A+B Bidding Method-Hidden Success Story forHighway Construction,”ASCE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430-437.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