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陳立偉,加油站揮發性有機物逸散特性研究,聯合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7年。2.高宇昌,加油站加油槍抽氣量與加油量比率檢測方法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6年。
3.周淑婉、吳俊儀,揮發性有機物(VOCs)之可行控制技術及排放減量策略,環境工程會刊,環境工程會刊,第4期,第18卷, 14-21頁,2007年11月。4.薛周發,加油站空氣中揮發性有機物之濃度分佈特性及其管制策略研究,大葉大學,環境工程碩士班,碩士論文,2004年。5.王孝龍,揮發性有機物管制策略與方向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蘇國棟,台灣地區加油站揮發性有機物逸散性排放管理之研究,台灣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7.張俊良,壓力震盪吸附法對加油站油氣回收的探討,長庚大學,化學與材料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8.劉希平、張章堂、尤建華,加油站油氣燃燒及活性碳吸附設備之汙染防治調查期末報告,台北縣環保局,1999年07月。
9.環科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揮發性有機空氣汙染物管制法規(含收費制度)研訂、推動檢討計畫,行政院環保署,2007年05月。
10.張艮輝、簡慧貞、呂鴻光,臭氧汙染控制物種與空氣汙染防制策略之分析,中華民國環境保護學會學刊,第25卷第二期,2002年。11.謝佳霖,不同汙染源對大氣中有害空氣汙染濃度相對貢獻量在風險評估程序中之不確定性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12.林春賓,加油站附近空氣中MTBE暴露評估過程中之不確定性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工程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1年。13.吳惠珍,有機性有害空氣汙染物排放係數調查研究,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碩士論文,2008年。14.Thijsse, Th., R. Van Oss and P. Lenschow, “Determination of source contributions to the ambient VOC concertrations in Berlin”, Journal of the Air &; Waste management association, December, 1999.
15.Wadden, R. A., Uno, I., Waskamatsu, S., “Source discrimination of short-term hydrocarbon samples measured Alote”,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Vol.20, pp:473-483, 1986.
16.Edwards, W. C., and Quan, R.G., “VOC emissions from major organic chemical plants in Canada”, The 84TH Annual Meeting and Exhibition of the Air & Waste Management Association. Vancouver, B. C. Columbia, 1991.
17.Mackenzie L. Davis and David A. Cornwell,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econd Edition.
18.中華民國交通部,http://www.motc.gov.tw/ch/index.jsp。
19.行院院環保署,http://www.epa.gov.tw/。
20.中央氣象局,http://www.cwb.gov.tw/V7/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