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資料
(一) 專書
王定士,俄羅斯對中國內外在動因及其侷限:1992-2002 (桃園:明耀圖書,2002年)。
包宗和、吳玉山編,重新檢視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 (台北:五南出版社,2009年)。
左鳳榮,重振俄羅斯─普京的對外戰略與外交政策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年)。
任曉、沈丁立主編,保守主義理念與美國的外交政策 (上海:上海三聯書局,2003 年)。
何明、羅鋒,中蘇關係重大事件述實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吳玉山,抗衡或扈從:兩岸關係新詮 (台北:正中書局,1997年)。
吳瑕,俄羅斯與印度─影響世界政局的大國關係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4年)。
周煦,冷戰後美國的東亞政策:1989-1997 (台北市:生智文化,1999年)。明驥,蘇聯外交史 (台北:黎明文化,2003年)。
林承節,印度史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 (台北:五南出版社,1997年)。
袁明,國際關係史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編,國際戰略形勢分析:2009/2010 (北京:時事出版社,2010年)。
張亞中、孫國祥等著,亞太安全綜合年報:2001-2002 (台北:遠景基金會,2002年)。
張敏秋,中印關係研究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張歷歷,當代中國外交簡史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張蘊嶺、藍建學,面向未來的中俄印合作 (北京:世界知識,2007年)。
曹雄源,戰略解碼: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佈局 (台北:五南出版社,2009年)。
曹雄源編,全球戰略觀察 (台北: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2008年)。
畢英賢,蘇聯 (台北:政大國關中心,1989年)。
許復慶編,地球村中的臺灣 (台北:正中書局,1996年)。
楊公素、張植榮,當代中國外交理論與實踐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趙蔚文,印中關係風雲錄:1949-1999 (北京:時事出版社,2000年)。
潘德禮,俄羅斯十年―政治、經濟、外交:下卷 (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
衛靈,冷戰後中印關係研究 (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8年)。
鄭端耀主編,印度 (台北:遠景基金會、政大國關中心,2008年)。
蘇起,論中蘇共關係正常化:1979-1989 (台北:三民書局,1992年)。
Yakovlev, A. G..著,孟秀云等譯,俄羅斯、中國與世界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
(二) 期刊論文
丁明,「1992年中俄關係略論」,當代中國史研究,第3期 (2006年),頁85-92。
于濱,「後冷戰時期的中俄關係」,國際政治研究,第2期 (2006年),頁116-136。
尹玉剛,「中俄印在中亞的競爭與合作」,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第3期 (2006年),頁70-74。
王正泉、徐之明,「中俄印三國走向三邊合作」,北京聯合大學學報,第3期 (2005年),頁55-59。
李興,「獨立以來的俄羅斯外交主流思潮剖析」,國際政治研究,第1期 (2004年),頁116-122。
尚勸余,「21世紀中印關係的新發展」,重慶工學院學報,第19卷第2期 (2005年),頁16-19。
初國華、張昌吉,「戰略三角理論與台灣的三角政治」,問題與研究,第49卷第1期 (2008年),頁87-110。
孫健,「印俄關係評析」,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第3期 (2001年),頁29-33。
高學文,「五十年代中蘇同盟裂變中的中國戰略」,社會科學論叢,第3期 (2010年),頁157-161。
畢英賢,「論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問題與研究,第35期第12卷 (1996年),頁19-28。
連弘宜、蔡昌言,「中國崛起對中美與中俄關係發展之戰略意涵」,遠景基金會季刊,第9卷第3期 (2008年),頁81-128。郭武平,「美伊戰後的中亞情勢」,國際論壇,第3期 (2004年),頁1-21。郭武平、吳昆財、孫國祥、連錦水、蔡昌言,「中國和平崛起:國際社會的威脅或夥伴?」,歐洲國際評論,第2期 (2006年),頁167-209。
陳小萍,「印度對俄外交中的中國因素」,南亞研究季刊,第131期 (2007年),頁23-28。
黃一哲,「上海合作組織的現況與發展」,國防雜誌,第24卷第3期 (2009年),頁6-20。黃登學,「俄羅斯外交戰略調整:趨勢及影響因素」,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第6期 (2011年),頁61-69。
楊文武,「中印合作發展新論」,南亞研究,第1期 (2006年),頁48-54。
萬吉瓊,「中印關係在全球化加速時期的新發展」,南亞研究季刊,第3期 (2006年),頁48-52。
劉顯,「試析印度的中亞外交戰略」,理論觀察,第2期 (2008年),頁44-45。
衛靈,「中美博弈下的印度外交」,新視野,第6期 (2011年),頁91-95。
鄧紅英,「中印建立信任措施的回顧與反思」,南亞研究季刊,第3期 (2011年),頁15-19。
羅致政,「台灣安全多邊化戰略」,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9期 (1996年),頁37-54。(三) 學位論文
呂海翔,「地緣政治視角下中印俄三邊合作」,河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2007年)。
林景福,「美國布希政府亞太戰略轉變之研究:2001-2003」,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2003年)。陳小萍,「冷戰後俄印關係的發展及其影響」,四川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7年)。
矯正,「冷戰後俄羅斯南亞政策研究」,吉林大學博士論文 (2010年)。
(四) 網路資料
吳兆禮,「印度的現狀與發展趨勢」,中國南亞網, http://sasnet.cn/zuixincg/showcontent.asp?id=327,檢視日期:2012年1月30日。
吳福成,「大國之間爭奪中亞能源戰略」,第五屆台灣與中亞論壇國際學術會議, http://w3.cyu.edu.tw/centralasia/chinese/sub/20051123/35%E5%90%B3%E7%A6%8F%E6%88%90.pdf,檢視日期:2012年2月13日。
吳躍農,「中蘇關系破裂的關鍵:蘇方高層揚言讓毛澤東下台」,人民網, http://history.people.com.cn/BIG5/205396/16434304.html (2011年11月29日),檢視日期:2011年12月28日。
李景賢,「鄧小平對蘇聯搞葬禮外交 口授胡喬木表弦外之音」,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1/20/c_121002531_5.htm,檢視日期:2011年12月20日。
杜默,「俄印中串連,三國新軸心」,自由電子新聞網,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2/new/feb/10/today-int5.htm,檢視日期2011年12月01日。
周岩、季明、常愛玲,「上海的見證—從上海五國機制到上海合作組織」,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6-06/13/content_4689000.htm,檢視日期:2012年1月25日。
季平,「印度人民黨沉浮的警示」,中國共產黨新聞,http://cpc.people.com.cn/GB/64107/66150/66151/4468686.html,檢視日期:2012年1月2日。
柳玉鵬、魏雲峰,「俄印在中印邊境敏感區演習,俄否認針對中國」,人民網, http://military.people.com.cn/BIG5/42969/58518/12987026.html,檢視日期:2011年7月19日。
徐瑾,「美國柔性國力的威脅」,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NS/090/NS-C-090-177.htm,檢視日期2012年2月2日。馬建光,「阿爾希波夫:中國政務院經濟總顧問」,環球網,http://people.huanqiu.com/Exclusive/2009-09/576653.html,檢視日期:2012年1月2日。
涂志堅、唐欣偉,「從總體觀點看柯林頓時期的美中台戰略三角」,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NS/090/NS-R-090-003.htm,檢視日期:2012年2月5日。許波,「俄中印首腦會晤引起國際社會關注」,大紀元,http://www.epochtimes.com/b5/6/7/18/n1390356.htm,檢視日期:2012年1月23日。
陳輝,「1991中俄關係大事記」,中俄法律網,http://www.chinaruslaw.com/CN/History/a7zd71ah/20101019201826_717388.htm,檢視日期:2011年11月31日。
程曉農,「後冷戰時期的中俄關係」,中國報導周刊, http://www.china-week.com/html/1198.htm,檢視日期:2012年2月7日。
楊家榮,「從蘇共二十五大至二十七大看蘇聯三種不同的對外態勢」,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http://euroasia.cass.cn/news/58914.htm,檢視日期:2011年12月30日。
廖漢原,「美國重返亞洲 意欲何為?」,全球中央,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76&f_SUB_ID=1356&f_ART_ID=364686,檢視日期:2012年2月5日。
蔡瑋,「美國的亞太戰略情勢」,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http://iir.nccu.edu.tw/index.php?include=article&id=1986,檢視日期:2012年2月7日。
「1992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相互關係基礎的聯合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http://www.fmprc.gov.cn/chn/pds/ziliao/1179/t5414.htm,檢視日期:2012年2月12日。
「1994中俄聯合聲明」,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11/27/content_642448.htm,檢視日期:2011年12月10日。
「1996年中俄聯合聲明」,改革開放網,http://gaige.rednet.cn/c/2008/07/09/1546841.htm,檢視日期:2011年12月30日。
「200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印度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外交部長會晤聯合公報」,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7-02/14/content_5740851.htm,檢視日期:2012年2月13日。
「200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印度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外交部長會晤聯合公報」,中國發展門戶網,http://cn.chinagate.cn/indepths/China_India_Forum/2010-03/27/content_19699264.htm,檢視日期:2012年2月13日。
「20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印度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外交部長會晤聯合公報」,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www.fmprc.gov.cn/chn/pds/ziliao/1179/t623016.htm,檢視日期:2012年2月13日。
「201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印度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外交部長會晤聯合公報」,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11/15/c_12777847.htm,檢視日期:2012年2月13日。
「TAPI管道與中亞能源博弈」,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01/15/c_12982248.htm,檢視日期:2012年2月13日。
「中印俄對法美英襲擊利比亞表遺憾」,香港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11/03/21/GJ1103210005.htm,檢視日期2011年12月02日。
「中亞能源大戰 中印俄三國暗中較勁」,中國在線,http://www.cn1n.com/economy/resources/20110323/1852178842.htm,檢視日期:2012年2月10日。
「中俄元首簽聯合聲明 雙方譴責一切形式恐怖主義」,中國網,http://big5.china.com.cn/news/txt/2008-05/23/content_15443469.htm,檢視日期:2012年1月30日。
「中俄外長互換關于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批準書」,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www.mfa.gov.cn/chn/pds/ziliao/tytj/tyfg/t198197.htm,檢視日期:2012年2月5日。
「中俄印三國合作機制成為建立多極化世界重要平臺」,俄羅斯國情網,http://euroasia.cass.cn/news/132019.htm,檢視日期:2012年2月5日。
「中俄印三國考察隊員在南極共度春節」,杭報在線,http://zt-hzrb.hangzhou.com.cn/system/2012/01/25/011733503.shtml,檢視日期2011年12月25日。
「中俄哈吉塔烏六國元首簽署打擊三股勢力上海公約(2001年6月15日)」,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5/23/content_884445.htm,檢視日期:2012年2月10日。
「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http://www.mfa.gov.cn/chn/gxh/xsb/wjzs/t8985.htm,檢視日期2012年1月1日。
「中俄簽署邊界東段補充協定 邊界問題徹底解決」,新浪網,http://news.sina.com.cn/c/2004-10-14/21323924835s.shtml,檢視日期:2012年2月5日。
「中俄關于21世紀國際秩序的聯合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www.mfa.gov.cn/chn/pds/ziliao/1179/t201988.htm,檢日日期:2012年1月31日。
「中俄關於建立21世紀國際秩序的聯合聲明」,人民網,http://military.people.com.cn/BIG5/8221/51756/34950/47213/3822391.html,檢視日期:2012年2月7日。
「加法院阻止中石油收購哈薩克石油公司」,大紀元,http://www.epochtimes.com/b5/5/10/19/n1091021.htm,檢視日期:2012年2月13日。
「瓦傑帕伊說沒人像俄羅斯那樣堅定地支持印度 」,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BIG5/guoji/22/84/20011108/600762.html,檢視日期:2012年1月23日。
「印俄關係:熱與冷的背後」,國際在線,http://gb.cri.cn/19224/2007/11/29/2685@1859546.htm,檢視日期:2012年1月10日。
「印度加強向塔吉克斯坦軍事滲透」,人民網,http://military.people.com.cn/BIG5/14007320.html,檢視日期:2012年2月12日。
「印度外長:印俄關係是最夠朋友的關係」,搜狐新聞網,http://news.sohu.com/83/31/news147853183.shtml,檢視日期:2012年2月10日。
「印度同俄羅斯外交關係」,中華網,http://news.china.com/zh_cn/focus/china-India/black/11050641/20060529/13358496.html,檢視日期:2012年2月4日。
「印度國家概況」,中國駐印度大使館,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in.china-embassy.org/chn/gyyd/ydgk/,檢視日期:2012年1月10日。
「冷戰後美印關係轉向分析」,中共中央對外事務部,http://www.idcpc.org.cn/globalview/sjzh/1010.htm,檢視日期:2011年11月11日。
「亞太諸國調整安全戰略 俄羅斯和印度亂中取利」,中國網,http://big5.china.com.cn/military/txt/2011-12/07/content_24093886.htm,檢視日期:2012年2月14日。
「京媒:印度被美國蠱惑對抗中國?」,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8/4/2/7/101842714_2.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1842714&mdate=0922000558,檢視日期:2012年2月4日。
「近期美俄間諜門事件始末」,文匯報,http://whb.news365.com.cn/jy/201008/t20100821_2805593.htm,檢視日期:2012年1月31日。
「俄印兩國共用中亞基地」,新浪網,http://news.sina.com.cn/o/2006-01-04/16257894296s.shtml,檢視日期:2012年2月12日。
「俄羅斯和中國的國家年」,俄新網,http://rusnews.cn/db_ezhongguanxi/20070101/41713331.html,檢視日期:2012年2月2日。
「俄羅斯聯邦總統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會晤大事記(1992—2004)」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GB/guoji/8212/39122/39123/2926653.html,檢視日期:2011年12月10日。
「美國媒體稱俄印聯合聲明給美政策以猛烈一擊」,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BIG5/junshi/1077/2189350.html,檢視日期:2012年1月30日。
「美新軍事戰略明確戰略重心東移死盯中國」,人民網,http://military.people.com.cn/BIG5/16814890.html,檢視日期:2012年2月9日。
「美戰略東移 學者:對付大陸、印度」,新浪新聞,http://dailynews.sina.com/bg/news/int/ausdaily/20120106/17293045060.html,檢視日期:2012年2月9日。
「能源壓力日益嚴峻 中印能源合作符合共同利益」,中國網,http://big5.china.com.cn/international/txt/2010-03/26/content_19645451.htm,檢視日期:2012年2月13日。
「國際觀察:印俄首腦峰會—新形勢與新內容」,新浪新聞,http://mil.news.sina.com.cn/2002-12-06/96726.html,檢視日期:2012年1月30日。
「梅德韋傑夫:俄羅斯支援印度加入上合組織」,俄羅斯之聲,http://chinese.ruvr.ru/2011/12/16/62342230.html,檢視日期:2012年2月13日。
「揭秘珍寶島事件後中蘇外交:樣板戲和鞠躬事件」,中國經濟網,http://civ.ce.cn/main/tt/xg/200904/01/t20090401_18681754.shtml,檢視日期:檢視日期:2011年12月3日。
「普京訪問印度有助於提升兩國關係」,中國雅虎新聞,http://news.cn.yahoo.com/041207/349/27bs9.html,檢視日期:2012年1月7日。
二、外文資料
(一) 專書
Bajpai, Kanti, “Confidence building between India, China, and Russia,” in India, China, Russia: Intricacies of an Asian Triangle (New Delhi: India Research Press, 2004).
Dittmer, Lowell, “The Strategic Triangle: A Critical Review,” in The Strategic Triangle: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Soviet Union (New York: Paragon House Publishers, 1987).
Garnett, Sherman W. ed., Rapprochement or Rivalry: Russia-China Relations in a Changing Asia (Washington, D.C.: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ress, 2000).
Gilles, Boquérat, & Frédéric, Grare, India, China, Russia: Intricacies of an Asian Triangle (New Delhi: India Research Press, 2004).
Holslag, Jonathan, China and India: Prospect for Peac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0 ).
Kulkarni, Maya, Indo-Soviet Political Relations: Since the Bandung Conferences of 1955 (Bombay: Vora & Co., 1968).
Lukin, Alexander, The Bear Watches the Dragon (New York: E. Sharpe Inc., 2003).
McWilliams, Way C. & Piotrowski, Harry, The World Since 1945: A Hist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London: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2009).
Mishla, Keshav, Rapprochement Across the Himalayas: Emerging India-China Relations (India: Kalpaz Publications, 2004).
Naik, J.A., Soviet Policy toward India: from Stalin to Breznev (Dehli: Vikas, 1970).
Pant, Harsh V., Contemporary Debates in Indian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 India Negotiates its Rise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8).
Stein, Arthur, India and the Soviet Union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9).
Voskressenski, Alexei D., Russia and China: A Theory of Inter-State Relations (London: Curzon, 2003).
(二) 期刊論文
Chandra, Amresh, “Strategic Triangle among Russia, China, and India: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Journal of Peace Studies, Vol.17 (2010), pp.40-60.
Iwashita, Akihiro, “Primakov Redux? Russia and the Strategic Triangles in Asia,” Acta Slavica Iaponica, No.16 (2007), pp. 165-194.
Rahm, Julie M., “Russia, China, India, A New Strategic Triangle for a New Cold War,” Parameters (2001), pp.87-97.
(三) 網路資料
Allison, Graham & Karaganov, Sergei, “U.S.-Russian Dialogue Is Needed to Head off a New Cold War,”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2001, http://www.nytimes.com/2001/04/03/opinion/03iht-edallis_ed2_.html, accessed 2011.12.29.
Clinton, Hilary, “America's Pacific Century,” Foreign Policy, http://www.foreignpolicy.com/articles/2011/10/11/americas_pacific_century?page=full, accessed 2012.2.14.
Heitzman, James & Worden, Robert L., “India: A Country Study,” GPO for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http://countrystudies.us/india/133.htm, accessed 2012.1.5.
Jim O'Neil, “Dreaming with BRICs: The Path to 2050,” http://www2.goldmansachs.com/ceoconfidential/CEO-2003-12.pdf, accessed 2011.7.30.
Nivedita Das Kundu , “Russia-china-india Prospect for trilateral cooperation,” http://www.helsinki.fi/aleksanteri/english/publications/contents/ap_3-2004.pdf, accessed 2011.12.12.
Ponomareva, Vera, "Nuclear subs on lease from Russia to India," Bellona, http://www.bellona.org/english_import_area/international/russia/nuke-weapons/nonproliferation/39412, accessed 2012.1.8.
Swaine, Michael D., “Trouble in Taiwan,” Foreign Affair, http://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59708/michael-d-swaine/trouble-in-taiwan, accessed 2012.2.7.
Wager, Alex, "Russia, India Sign Secret Nuclear Energy Accord," Arm Control Association, http://www.armscontrol.org/act/2000_11/russindnuc, accessed 201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