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分
王美珍(2007)。國小教師教學風格的形塑歷程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王瑞宏(1995)。成人基本教育教師教學型態與學生學習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毛國楠、劉政宏、彭淑玲、李維光、陳慧娟(2008)。能力信念、學業自我價值後效與學業成就對國小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情緒之影響。教育心理學報,39(4),569-588。朱敬先(1997)。教育心理學:教學取向。台北市:五南。
李俊青(2007)。學業情緒歷程模式之分析。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李俊儀(2003)。後期中等學校工業類學生對教師教學風格與教學效能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余淑卿(2011)。國中生知覺數學教師教學風格、數學學業情緒與數學學業成就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吳婉如(1993)。台灣地區長青學苑教師教學型態與學員滿意度之研究。社會教育學刊,22,211-226。吳秀梅(2001)。大學成人教師教學型態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吳靜吉、程炳林(1992)。激勵的學習策略量表之修訂。測驗年刊,39,59-78。林生傳(1988)。新教學原理與策略。台北市:五南。
林怡慧(2009)。國小社會領域教師班級經營與學生學習動機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林寶山(1990)。教學論──理論與方法。台北市:五南。
侯駿廉(2007)。國小學童學習態度、頓悟思考能力及其對教師教學風格感知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創造思考暨資賦優異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徐玉婷(2003)。國中生英語焦慮、英語學習動機與英語學習策略之相關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徐綺穗(2009)。學生反思內涵的分析及其對教學實習課程的啟示。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5(1),35-58。許淑華(2002)。國民小學級任教師教學風格與班級氣氛之相關研究。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張秀雯(2010)。國小學童知覺體育教師教學風格與創造力之相關研究。台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東華。
張春興(2004)。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張振南(1995)。國小高年級兒童氣質、教師教學風格與學習表現之關係。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張莞珍(1997)。大臺北地區成人職業進修班教師教學型態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社會教育學刊,26,261-282。
張景媛(1988)。教學類型與學習類型適配性研究暨學生學習適應理論模式的驗證。教育心理學報,21,113-172。張蕊苓(1999)。兒童學習動機內化歷程中的影響因素探討。花蓮師院學報,9,33-60。張雅綸(2006)。高中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情緒、求助行為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莊慧珍(1984)。國中教師教導方式及學生內外控信念與學生生活適應之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彭月茵、程炳林、陸偉明(2005)。目標層次、回饋訊息對數學工作表現與學習動機之效果:考量國中生的控制信念。教育心理學報,36(3),265-286。郭重吉(1987)。評介學習風格之有關研究。資優教育季刊,23,7-26。郭裕庭(2010)。大學生學習動機、任教意願與學習滿意度之關係研究──以師院改制後之大學教育系為對象。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陳永和(2002)。國小兒童學校生活情緒經驗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大學心理輔導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陳宏昌(2005)。教學省思──從學習動機談起。台灣教育,634,55-57。陳佑甄(2006)。兒童隱藏情緒理解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陳怡婷(2011)。國小高年級學童數學科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考試焦慮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陳麗曲(2011)。中部地區國中學生知覺教師教學風格、學習動機與課業投入之相關研究──以英語科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許杏如(2004)。臺北市國小五、六年級學童英語學習動機、英語焦慮與英語成就之相關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許淑華(2002)。國民小學級任教師教學風格與班級氣氛之相關研究。台中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馮莉雅(2001)。國中教師教學效能評鑑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程炳林(1991)。國民中小學生激勵的學策略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程炳林(2000)。 行動或狀態導向、目標層次、工作複雜度對國中生行動控制策略與工作表現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裡學報,31(1),67-90。
程炳林、林清山(2002)。學習歷程決定前決策與後決策階段中行動控制的中介角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裡學報,34(1),43-60。
黃玉湘(2002)。我國社區大學學員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黃明娟(1993)。大學成人學生與傳統學生教學型態偏好之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黃富順(1992)。成人的學習動機。高雄市:復文。
黃絢質(2010)。青少年正向思考、正向情緒與學習動機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黃豊茜(2010)。學業情緒歷程模式:探析情緒調整策略的效果。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詹仕鑫(1989)。我國國民中學科學教師教學風格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楊汶斌(2010)。國中教師教學風格、學生學習動機與英語科學習成就之關聯性研究──以桃園縣為例。國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楊曼歆(2010)。金門縣國小學童知覺教師教學風格、班級創意氛圍及其與創造力之關係。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碩士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楊曉琪(2010)。國中課室實行小組討論對學生學習動機影響之行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物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葉玉珠(2003)。動機與學習。載於黃國彥(主編),教育心理學(312-313頁)。台北市:心理。
葉雅雯(2007)。國小學童「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動機與學習焦慮之調查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歐玉萍(2007)。國小高年級學童知覺級任教師教學風格、學習滿意度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劉靖國(2005)。成就動機理論及其在教學上的應用。中等教育,56(4),96-109。
劉靜宜(2003)。高中學生學習動機、學習策略、求助行為與學業成就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蔡勇吉(2011)。國中學生知覺之社會學習領域地理科教師教學風格與學習動機之關係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蔡瓊月(2010)。國小高年級學童的學習動機與數學學業情緒關係之研究──以台南市快樂國民小學為例。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鄭衣婷(2007)。國中生學業情緒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蔣秀華(2010)。國民中學學生知覺導師僕人領導、班級氣氛與學生學習動機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盧美貴(1980)。國小教師教導方式與學生學習行為之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賴佳伶(2003)。青少年親子依附關係及情緒因應方式、情緒因應能力之相關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諮商與教育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謝麗珍(2006)。資優兒童學習風格與其對教師教學風格偏好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創造思考暨資賦優異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簡嘉菱(2009)。自我決定動機與學業情緒模式之探討。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蘇建文(1981)。兒童及青少年基本情緒的縱貫性。教育心理學報,14,79-102。
貳、西文部分
Conti, G. J. (1983). Principies of adult learning scale:Followup and factor analysis.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ED228424)
Conti, G.J. (1985a). Assessing teaching style in adult education: How and why.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EJ317813)
Conti, G.J. (1985b).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ing style and adult student learning.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EJ317835)
Conti, G. J. (1989). Assessing teaching style in continuing education. New Directions for Continuing Education , 43, 3-16.
Dunn, R. S., & Dunn, K. L. (1978). Teaching students through their individual learning style: A practical approach. Reston, VA: Reston Publishing Co.
Entwistle, N. J. (1981). Styles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Chichester, England: Wiley.
Fischer, B. B., & Fischer, L. (1979). Styles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Education Leadership, 36(4), 245-254.
Hargrove, K. (2003). Images of teaching. Gifted Child Today, 26(3), 62.
Hudak, M. A., & Anderson, D. E. (1984). Teaching style and student ratings.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EJ307566)
Kraft, A. (1975). The living classroom - Putting humanistic education into practice. NY: Harper & Row.
Meyer, D. K., & Turner, J. C. (2002). Discovering emotion in classroom motivation research.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37(2), 107-114.
Pekrun, R. (2000). A social cognitive, control–value theory of achievement emotions. In J. Heckhausen (Ed.), Motivational psych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 (pp. 143–163). Oxford, England: Elsevier.
Pekrun, R., Goetz, T., & Titz, W. (2002). Academic emotions in students’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achievement: A program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Eucational Psychologist, 37(2), 91-105.
Pekrun, R. (2006). The control-value theory of achievement emotions: Assumptions, corollaries, and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18, 315–341.
Pintrich, P. R. (1989). The dynamic interplay of student motivation and cognition in the college classroom. In C. Ames & M. Maehr (Eds.), Advances in motivation and achievement: Vol.6. A research annual (pp.117-160). Greenwich, CT: JAI Press.
Pintrich, P. R. (2000). Multiple goals, multiple pathways: The role of goal orientation in learning and achievement.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92(3), 544-555.
Woolfolk, A. (1993). Education psychology (5th ed). Boston: Allyn and Ba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