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3/16 14:5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任思豪
研究生(外文):Szu-Hao Jen
論文名稱:高齡者鄰里環境宜走性與活躍老化之關聯性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Relationship between Neighborhood Environment Walkability and Active Ageing of the Elderly
指導教授:張珩張珩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eng Zh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成功大學
系所名稱:建築學系碩博士班
學門:建築及都市規劃學門
學類:建築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2
畢業學年度:10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5
中文關鍵詞:高齡者鄰里環境宜走性步行環境活躍老化
外文關鍵詞:elderlyneighborhood environment walkabilitypedestrian environmentactive agi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5
  • 點閱點閱:89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2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由於世界上的人口結構開始邁入轉型的過程,「高齡者」儼然成為全球最迫切且重要的議題。由老化現象、安養趨勢、高齡者生活現況與步行環境意涵等相關文獻得知,當人逐漸年邁時進入高齡時期,在地老化(Aging in Place)為多數高齡者理想的老年生活安養方式,故社區環境的優劣,關係高齡者晚年生活品質;高齡者隨年齡增長,身心機能逐漸衰退,自我生活領域逐漸限制縮小,強化社區實質環境對高齡者的活動支持性是相當重要的,以減緩老化過程中所受之生理、心理與社會的無形壓力。
而步行環境為高齡者最主要的活動場域,在諸多的文獻回顧顯示,環境宜走性 ( Walkability) 對高齡者的健康具有顯著的關係,因而瞭解適宜高齡者活動的步行環境特性,並提出對應的環境設計建議,對高齡者晚年的健康程度極為重要。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鄰里環境宜走性對高齡者活躍老化之影響,以台南市12個鄰里作為研究範圍,並依各鄰里人口數做分層配額抽樣,經問卷調查瞭解高齡者對步行環境之感受及其活躍老化之情形,共回收482問有效問卷。資料分析方式為:項目分析、因素分析、多元迴歸分析、典型相關、獨立樣本T檢定,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方法。
研究結果顯示,鄰里環境宜走性分為八個因子:「生活設施」、「設備與環境」、「景觀與舒適」、「步行安全」、「負面影響」、「環境治安」、「環境資訊」以及「通道連接性」。活躍老化分為:「身體健康」、「心理健康消極面」、「社會支持」,以及「心理健康積極面」。
結果顯示鄰里環境宜走性八個因子與活躍老化四項因子彼此之間有顯著的關係,首重於設備與環境對活躍老化程度、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支持將具有顯著的影響,其次為通道連接性、環境資訊、生活設施等。

As population structure is changing, “Elder” is becoming the most important topic globally. From the documentaries of aging, nursing trend, the walkability environment and the situation for elders, “aging in place” is the most ideal way to enjoy life in retirement when getting old. Thus, the environment in communit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their old age life. As getting older and older, elders are getting weaker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which leads having limited joyful life. To alleviate the pressure on elder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while getting old, it is important to reinforce the environment in community and the support for elder’s activities.

Walkable environment is the main area for elders’ activities. Documentary shows the walkability does great influence on elders’ health. It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walkability environmental factors for elders and propose the ideal way on the design in environment.

This study aims to find out how the factors of environment walkability effect elders’ active aging. This study takes the 12 villages as the study area getting stratified sampling according to the population in each village. By questionnaires on how elders feel about the environment walkability and the active aging circumstances, total 482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collected. The analyze methods are item analysis, factor analysis,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T-test, and one way ANOVA.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re are eight factors for environment walkability: ‘Living facilities’, ‘walking security’, ‘negativity’, ‘public security’, ‘information’ and ‘passage connectivity’. Four factors for active aging are ‘health’, ‘mentally negativity’, ‘public support’, and ‘mentally positivity’.

It has grea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ight factors of environment walkability and the four factors of active aging. The very most effective is the equipment and the environment which doe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cale of active aging, health, mind, and social support. Other factors are the passage 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living facilities.

目 錄
目 錄 I
表 目 錄 IV
圖 目 錄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一、 研究動機 1
二、 研究目的 2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範圍 3
一、 研究範圍 3
二、 研究對象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4
一、 研究方法 4
二、 研究流程 5
第二章 文獻回顧 7
第一節 鄰里環境宜走性 7
一、 鄰里環境宜走性定義 7
二、 鄰里環境宜走性機能 7
三、 鄰里環境宜走性要素 8
四、 小結 11
第二節 活躍老化 12
一、 活躍老化的定義 12
二、 活躍老化的目標 12
三、 活躍老化的量測 13
四、 小結 13
第三章 研究設計 15
第一節 實證研究對象 15
一、 研究對象概述 15
二、 實證社區概況 16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23
一、 研究架構 23
二、 研究主題與研究假設 25
第三節 問卷設計 26
一、 鄰里環境宜走性量表 26
二、 活躍老化量表 28
三、 高齡者背景屬性 29
第四節 統計分析方法 30
第四章 樣本與資料分析 33
第一節 描述統計 33
一、 研究母體與抽樣 33
二、 受測高齡者背景資料描述 34
三、 鄰里環境宜走性描述 41
四、 活躍老化量表描述 43
第二節 鄰里環境宜走性分析 45
一、 鄰里環境宜走性信效度分析 45
二、 鄰里環境宜走性因素分析 47
三、 鄰里環境宜走性各構面信度 53
第三節 活躍老化量表分析 53
一、 活躍老化量表信效度分析 53
二、 活躍老化量表因素分析 55
三、 活躍老化各構面信度 59
第四節 鄰里環境宜走性與活躍老化之關係 59
一、 鄰里環境宜走性與整體活躍老化之迴歸分析 59
二、 鄰里環境宜走性與活躍老化構面之迴歸分析 60
三、 鄰里環境宜走性與活躍老化之典型相關 63
第五節 各類型步行環境與鄰里環境宜走性及活躍老化之關係 67
一、 各類型步行環境與鄰里環境宜走性之差異 67
二、 各類型步行環境與活躍老化之差異 77
第六節 不同背景屬性之高齡者其鄰里環境宜走性及活躍老化之差異 84
一、 鄰里環境宜走性與背景屬性 84
二、 活躍老化與背景屬性 88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93
第一節 討論 93
一、 鄰里環境宜走性因子 93
二、 高齡者活躍老化因子 93
三、 鄰里環境宜走性對高齡者活躍老化之影響 93
四、 鄰里環境宜走性於不同鄰里屬性之差異 95
五、 高齡者活躍老化於不同鄰里屬性之差異 98
六、 高齡者背景屬性於鄰里環境宜走性及活躍老化頻率之差異 100
第二節 結論與建議 106
一、 設計應用建議 106
二、 後續研究 107
參考文獻 109
附錄 111


英文文獻
Fruin, J. J. (1971). Pedestrian Planning and Design. Metropolitan Association of Urban Designers and Enviromental Planners, New York. N.J.
Jacobs, A. (1993). Great Street. M.I.T., Boston.
Muraleetharan, T., Adachi, T., Hagiwara, T., Kagays, S. (2005). Method to Determine Pedestrian Level-of-Service for Crosswalks at Urban Intersection. Journal of the Eastern Asia Society for Transportation Studies, 6, 127-136.
Olszewski, P., Wibowo, S.S. (2005). Using Equivalent Walking Distance to Assess Pedestrian Accessibility to Transit Stations in Singapor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1927, 38-45.
Organization, W. H. (2002). Active Ageing: A Policy Framework. Geneva, Switzerland: WHO.
Organization, W. H. (2007). Global Age-friendly Cities: A Guide.
Pollak, P. B. (1999). Liveable Communities: An Evaluation Guide. AARP.
Rowe, J. W., Kahn, R.L. (1987). Human Aging: Usual and Successful. Science, 237: 143-149.
Rowe, J. W., Kahn, R.L. (1997). Successful Aging. The Gerontologist, 37: 433-440.

中文文獻
內政部營建署. (2003). 市區人行道設計手冊.
石豐宇、張凌偉. (2002). 台北市行人易行性改善績效之評估. 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會刊第二十九卷第一期,頁63-67.
吳永隆、葉光毅. (1998a). 地區性道路網安全性基準之研究. 中華民國建築學會建築學報第25期,頁44-59.
吳永隆、葉光毅. (1998b). 地區性道路網便利性、舒適性、防災性基準之研究. 中華民國建築學會建築學報第26期,頁19-34.
吳永隆、葉光毅、張耀珍、陳偉全. (1997). 步道設置便利性和舒適性的理論與實證之探討. 土木水地第23卷第4期,頁27-44.
吳孟勳. (2001). 生態街道與城市永續發展之探討. 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吳靜思. (2008). 都市居民知覺居住環境品質、鄰里依附與知覺恢復性之相關性研究. 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采芳. (2006). 新市區建設地區人行空間及步道系統動線配置規劃準則之研究.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杜菀甄. (2004). 台南市住宅社區街道系統適居性提升之研究--引用交通寧適化概念與規劃策略之分析. 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周依潔. (2008). 高齡者日常活動步道系統規劃. 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貞貝. (2006). 永續社區環境績效評估指標建立之研究. 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耿宏. (2007). 都市社區步行空間之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慧娟. (2003). 成功老化:老年健康的正向觀點. 社區發展季刊,第103期,頁252-261.
徐慧娟、張明正. (2004). 台灣老人成功老化與活躍老化現況:多層次分析.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
許添本. (2001). 行人交通系統之設計分析. 許添本研究論文輯.
許添本、李明璁. (2002). 地區性道路人車衝突交通安全風險評估模式之建立. 運輸計劃季刊第31期第2卷,頁245-265.
陳敦基. (1993a). 都市行人系統規劃與設計方法之探討. 運輸第21期,頁55-68.
陳敦基. (1993b). 新市鎮行人系統規劃方法之探討,淡海新市鎮特定區交通及停車設施規劃研討會論文集.
陸道宏. (2010). 步行環境對高齡者外出活動之影響. 國立台灣大學工學院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馮正民、黎韋利. (1999). 人行道服務水準評估之研究. 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定國. (1992). 住宅區環境規劃設計指標.
黃映捷. (2006). 市中心商業區步行環境改善之研究--以台南市中心商業區為例. 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珠茵. (2005). 老人社區居住環境之剖析--以台北市南機場公寓社區為例. 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淑娟. (1995). 步行空間理念在建構住宅社區規畫中應用之研究--以台南市鹽埕、和順、新興國宅為例. 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義宏. (2004). 捷運車站周邊人行空間設計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趙晉緯. (2003). 人行空間綜合評估指標建立之研究. 台灣大學土木工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淑瑩. (2001). 台北市居家老人生活空間與環境體驗之探討. 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論文.
藍武王、林文雄. (1991). 台北市人行道設施服務水準等級之評估研究. 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
顏慶全、鐘朱炎. (2001). 不同體能高齡者的生活空間需求研究. 設計學報, 6(1), 85-98.
關華山. (1996). 台灣老人的居住環境. 田園城市.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