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247.152)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6 22:1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佳蓉
研究生(外文):LEE CHIA RONG
論文名稱:富邦臺北馬拉松專案管理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Project Management of Fubon Taipei Marathon
指導教授:牟鍾福牟鍾福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ung-Fu Mo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體育大學
系所名稱:體育推廣學系碩士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專業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2
畢業學年度:10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0
中文關鍵詞:富邦臺北馬拉松策略管理專案管理
外文關鍵詞:Fubon Taipei MarathonPolicy ManagementProject managemen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
  • 點閱點閱:131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6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一個活動的致勝原因,非僅單一組織、元素所造就的,而是發展出一套具有獨特的管理模式,本研究以富邦臺北馬拉松為研究對象,採用質性的個案研究法,採用美國專案管理協會(2004)所提出的專案管理五大流程與九大知識領域進行分析,從五大流程的起始、規劃、執行、監控、結案,以及九大知識管理的整合管理、範疇管理、時間管理、成本管理、品質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溝通管理、風險管理、採購管理,運用文獻分析與深度訪談法,針對富邦臺北馬拉松進行探討。
透過文獻探討及訪談結果資料分析,獲得主要結論為:
一、富邦臺北馬拉松環境分析
富邦臺北馬拉松涉及主要三個組織,包括臺北市政府、中華民國路跑協會及富邦金控/富邦人壽,各單位扮演的角色與任務不同,其主要對象皆以全民為主,競技運動為輔,走向全民、企業與政府三贏的方向,展現整合力量的極致。在產業競爭環境中,政府、冠名贊助商、資源提供者、顧客,對其議價能力大之外,互補者也提供很大的互補力量;而在潛在競爭者的威脅、現有競爭者的競爭強度、替代者的威脅力量,現階段呈現較弱的威脅及議價力量。
二、富邦臺北馬拉松專案管理模式
富邦臺北馬拉松活動運用起始、計畫、執行、監控、結案等五大程序,結合專案管理九大知識領域,有系統的導入專案管理,進行評鑑及擬定改進方案,使個案在面臨內外在環境變動或組織改革時,更清楚的知道優勢、劣勢、機會與因應策略,以確保組織的持續發展與精進。
An activity of the winning reasons,not only a single organization and the elements created , but also to develop a unique management model. In this study, Fubon Taipei Marathon used a qualitative case study method. The Proje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 (2004) proposed project management of the five processes and nine knowledge areas. Starting from the five processes induding planning, implementation,monitoring, case closing and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nine knowledge management, The areas were the management, time management, cost management, quality management,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risk management and procurement management.We used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depth interviews to explore for Fubon Taipei Marathon.
After review the references and interview the results to obtaine the main conclusion.Fast, Fubon Taipei Marathon environmental analysis involves three main organizations including the Taipei City Government, Taipei Road Running Association and Fubon Financial / Fubon Life Insurance. The role played by each unit with the task, its main objects begin with the all people-based and competitive sports supplemented. Toward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all people, enterprises and also the government, and show the integrated power of the ultimate. In the industry,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Government, the title sponsor, resource providers and customers. Its bargaining power beyond the capacity, complementary and highly complementary forces. In the threat of potential competitors, the competitive strength of existing competitors and alternative by the threat of force at this stage showing a weak threat and bargaining power.
Second, Fubon Taipei Marathon project management model used five program plannings includimg the starting, implementation, monitoring, and case closing. Its combined with the nine knowledge areas of project management into project management, evaluation and proposed improvement program. The case in the face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al changes or organizational reform, more clearly aware of the 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and coping strategies to ensure the continued development and sophistication of the organization.

目 錄

第一章 緒 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5
第四節 名詞解釋----------------------------------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富邦臺北馬拉松------------------------------7
第二節 競爭優勢與策略管理--------------------------12
第三節 專案管理-----------------------------------32
第四節 相關文獻述評-------------------------------73
第五節 本章總結-----------------------------------78
第三章 研究方法-----------------------------------81
第一節 研究設計-----------------------------------81
第二節 研究對象-----------------------------------86
第三節 研究流程-----------------------------------87
第四節 資料蒐集-----------------------------------89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91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95
第一節 個案描述----------------------------------95
第二節 個案環境分析------------------------------102
第三節 個案專案管理模式---------------------------113
第四節 本章總結----------------------------------14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53
第一節 研究結論----------------------------------153
第二節 研究建議----------------------------------156
參考文獻-----------------------------------------158
第一節 中文部分-----------------------------------158
第二節 英文部分-----------------------------------164
附錄 訪談大綱-----------------------------------169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ING安泰人壽(2004)。世界跑向臺北市民跑向健康-ING臺北國際馬拉松1219登場總獎金高達四百萬元七點起跑預計將吸引三萬名跑者逾十萬名觀賽者。取自ING 安泰人壽,2004 ING 臺北國際馬拉松網站,http://www.ingtaipeiinternationalmarathon.com/html/ing-taipei_news_report_3.htm
ING臺北馬拉松官方網站(2008)。ING贊助全球馬拉松。取自
http://www.ingtaipeiinternationalmarathon.com/2008/chinese/sponsor.htm
大前研一(1984)。策略家的智慧,黃宏義(譯)。臺北:長河出版社。
孔祥明、王婷玉、李承宇、李明寰、李美華、林嘉娟合譯(2004)。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臺北市:時英。
方世榮(2004)。公司策略、組織策略及組織間關係管理之探討。中原企管評論,2(2),67-92。
方志民(2006)。企業競爭優勢。臺北縣:前程企業。
方信淵、王慶堂、呂宏進、林保源、范智明、程紹同、廖俊儒(2011)。運動賽會管理:理論與實務第二版。臺北市:揚智文化。
王文良、林信惠、黃明祥(2004)。軟體專案管理。臺北:智勝圖書。
王伯珩(2007)。市區聯營公車之經營關鍵成功因素研究─以臺北市公車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中華大學,新竹市。
王俊華(2007)。網咖產業未來發展經營策略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王慶富(2002)。專案管理。臺北:聯經。
司徒達賢(2001)。策略管理新論-觀念架構與分析方法。臺北市:智勝圖書。
向彥榮(2011)。國軍軍事院校投資建案專案管理模式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縣。
朱文儀、陳建男、黃豪臣(譯)(2007)。策略管理(七)。臺北市:華泰。( Charles W. L. Hill &; Gareth R. Jones, 1992 )
余國振、林樹旺、張孝銘(2004)。慢跑消費者活動參與動機、持續涉入與休閒行為之相關研究。大專體育學刊,6(1),83-89。
吳松齡(2006)。休閒活動設計規劃。臺北:揚智文化。
吳思華(2002)。新版「策略九說」-策略思考的本質。臺北市:臉譜。
吳振宇(1998)。候選人競選策略之研究:1997年新竹縣長選舉之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吳清山、林天祐(2005)。競爭優勢。教育研究月刊,138,162。
吳萬益、林清河(2001)。企業研究方法。臺北:華泰書局。
吳耀庭(2006)。專案管理成熟度對專案經理人與專案成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呂建宏(2006)。青少年運動團隊中女同志性認定及與隊友互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宋文娟(譯)(2004)。專案管理。臺北:滄海書局。( Gido, J. &; Clements, J. P., 2004 )
李一中(2004)。你不能缺席的馬拉松打造頂級馬拉松紐約能臺北也能。聯合報電子新聞網。取自http://www.rocsf.org.tw/sports_new_page.asp?file=DC13040011.htm
李天任、藍莘譯(1995)。大眾媒體研究。臺北市:亞太圖書。
李慧菁(2005)。資訊科技產業產品研發專案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 AHP 方法之應用(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大同大學,臺北市。
杜啟華,陳渭淳(1999)。企業競爭策略成本之建構與分析。會計研究月刊。169,80-90。
沈肇基、許光華、龔昶元(2003)。專案管理。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林正明(2005)。企業知識管理模式建構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
林志棟(2010)。建構公共工程專案管理人員證照制度以提升公共工程執行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縣。
林松茂(2008)。談企業合理化專案管理教育員工和用對的人來達成目標與績效提升。品質月刊,44(6),46-49。
林泉源(1983)。管理戰略。臺北市:天麟文化。
林義傑、曾文祺(2004)。勇闖撤哈拉:林義傑的長跑傳奇。臺北市:二魚文化出版社。
林燕輝(2005)。專案管理方法論應用於組織學習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長榮大學,臺南縣。
社團法人中華專案管理學會(2011)。專案管理基礎知識與應用實務(第四版)。美國專案管理協會臺灣分會譯。
邵正宏(2001)。非營利電視臺之行銷策略研究:以慈濟大愛與好消息頻道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侯嘉政、鍾岳群(2009)。動態能力、顧客知識管理能力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Journalofe-Business,11(4)。
美國專案管理協會臺灣分會(譯)(2008)。專案管理知識體系指南(第四版)。臺北市:美國專案管理協會臺灣分會。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臺北市:巨流。
夏偉恩、盧瑞山(1995)。馬拉松世界叢書-綜合篇。臺北市:中華民國路跑協會、希望基金會聯合發行。
徐村和(1998)。模糊德菲層級分析法。模糊系統學刊,4(1),59-72。
徐揚(2003)。特別活動企劃之內涵。大專體育,67,100-110。
馬拉松指南(2008)。跑馬拉松對健康有好處嗎?取自 http://www.ihao.org/dz5/viewthread.php?tid=53660
張成政(2010)。國際運動賽事專案管理績效探討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張宏榮(2010)。動態能力與變革策略關係之探索性研究-臺灣電動代步車廠商之多個案比較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張韜(2010)。市場導向、動態能力與組織績效關係研究。華東經濟管理學報。24(4)。
梁睿紘(2011)。專案管理軟體之專利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許士軍(1980)。管理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許建民(1999)。以休閒活動類型及形式規劃休閒活動之探討。一般論述,42,158-164。
許素梅(2010)。國民小學人力資源管理、教師核心能力與學校競爭優勢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許雅琪(2006)。提升休閒農場經營績效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長榮大學。臺南縣。
郭婉伶(2007)。運動場館經營模式之研究-以臺北縣新莊體育場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郭智娟(2009)。休閒活動專案管理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陳世昌(2005)。政府部門體育活動運用整合行銷傳播之研究-以2004年ING臺北國際馬拉松與世界盃五人制足球賽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
陳立潔(2005)。2005 臺北國際馬拉松贊助效益評估研究—以 ING 安泰人壽個案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向明(2007)。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陳怡兆(2009)。專案資訊整合模型之建構與專案管理資訊系統之應用(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陳怡如(2006)。教育科技專業人員專案管理能力分析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淡江大學,臺北縣。
陳熙灝(2008)。成功的專案管理。經營決策論壇,53,28-31。
富邦集團(2011)。富邦金控。取自http://www.fubon.com/financial/group/000group_01.htm?ctype=B&;cid=footmenu&;oid=group
彭小惠(2003)。運動管理學。臺中市:華格那。
曾玟誠(2011)。套裝專案管理軟體導入之關鍵成功因素-以U公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縣。
曾金雀(2007)。以策略管理觀點探討帄衡計分卡與學校管理之運用-以高雄地區大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曾國書(2006)。企業界專案執行人員具備專案管理能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長榮大學,臺南縣。
游智名(2011)。2009年富邦臺北馬拉松選手參賽動機與環境屬性對參賽滿意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湯明哲(2003)。策略精論-基礎篇。臺北市,天下。
程紹同(2004)。新世紀商戰魔法師:運動行銷策略之重裝上陣—2004年運動行銷趨勢分析。廣告雜誌,153,38-42。
黃俊英(1994)。企業研究方法。臺北市:東華書局。
黃美珠(2008)。論休閒活動方案規劃及其對活動設計者的啟示。大專體育,95,96-102。
黃瑞琴(2005)。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市:心理。
黃蕙娟(2009)。運動賽事整合行銷傳播模式建構之研究-以2004-2008年ING臺北馬拉松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營杉(1996)。企業政策。臺北縣,空中大學,114。
黃營芳(2008)。以AHP法分析海生館委外經營模式之關鍵成功因素。工程科技與教育學刊,5(2),200-222。
葉公鼎(2010)。大型運動賽會經營管理。臺北市:華都文化。
葉淑真(2007)。知識價值鏈模型導入組織專案管理之應用(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淡江大學,臺北縣。
詹碧綢(2003)。影響專案成功關鍵因素的研究─以網路通訊設備服務業為例。品質月刊,39(5),34-38。
賈亦珍(2006)。臺北今天有空馬拉松開跑啦超過10萬人參加沿途500人創意啦啦隊安泰承諾再贊助3年。聯合報,D8。
鄒平儀、簡春安(2004)。社會工作研究法。臺北市:巨流。
雷寅雄(1995)。馬拉松世界系列叢書-綜合篇。臺北市:中華民國路跑協會、希望基金會聯合發行,265。
廖志寬(2008)。企業專案管理系統-提升專案即時透通性及其效益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縣。
廖聰傑(2009)。非營利運動組織營運模式創新之研究-以全國性單項運動協會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桃園),桃園縣。
榮泰生(2006)。策略管理學。臺北市:三民書局。
臺灣專案管理學會(2008)。國際專案管理知識體系。高雄縣:臺灣專案管理學會。
劉玉峰(2004)。城市馬拉松相約在紐約。自由新聞網。引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4/new/nov/4/today-sp8.htm
劉秀慧(2007)。以平衡計分卡建構健康俱樂部策略管理之研究-以某健康俱樂部分館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劉振杰(2007)。專案績效影響因素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臺北市。
劉復苓(譯)(2005)。專案管理:麥格羅‧希爾全方位經理人36小時實務進修課程。臺北:美商麥格羅‧希爾。( Cooke, H. S. &; Tate, K., 2005 )。
蔡宗翰(2009)。游泳池業者技術創新整合模式之研究-以鷹萬游泳學校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桃園),桃園縣。
鄭文彬,謝秋泉(譯)專案管理三部曲─成功專案規劃、排程與控制。臺北:美商麥格羅‧希爾。( Lewis, J. P., 2005 )。
鄭穎聰(2009)。專案管理在國民小學總務處事務組之應用(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賴青松(譯)(1999)。風險管理。臺中縣:日之昇。(筒井信行,1999)。
戴久永(2001)。企業專案管理當道的時代來了。管理雜誌,50-52。
謝芬妃(2009)。運動觀光產業動態能力之研究-以墾丁民宿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桃園縣。
鍾岳群(2007)。以動態能力觀點探討顧客知識管理能力對公司經營績效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魏永康(2004)。臺灣TFT-LCD產業之競爭策略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臺北市。
羅應浮(2000)。專案管理的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華大學工業,新竹市。
顧淑馨(譯)(2004)。競爭大未來。臺北市:智庫。( Hamel &; Prahalad, 1994 )
二、英文部分
Aaker, D. A. (1985). “Strategic Market Managemant”,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Barney, D. F. (1991).Time Paths in the Diffusion of Product Innovations. London: Macmillan.
Barney, J. B. (1986). Strategic Factor Markets: Expectations, Luck, and Business Strategy. Management Science, 42(11), 1231-1241.
Besanko, D., Dranove, D., &; Shanley,M. (2000). Economics of Strategy. (2nded.) John Wiley &; Sons, Inc.
Boynton, A. C. &; Zmud, R. W. (1984). An assessment of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Sloan Management Review, 6(3), 17-27.
Brandenburger, A. M. &; Nalebuff, B. J. (1996). Co-Opetition:A Revolutionary Mindset That Combines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The Game Theory Strategy That’s Changing the Game of Business. New York: Doubleday Press.
Brotherton, B., Miller, K., Heinhuis, E., &; Medema, M. (2003).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in UK and Dutch hotels. Journal ofServices Research, 12(2), 47-78.
Chamberlin, E. N. (1933). The theory of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handler, A. D. (1962). “Strategy and Structure”,Cambridge,Mass:M.I.T.Press.
Cleland, D. I. &; King, W. R. (1983).Systems analysis and project management. New York: McGraw-Hill.
Clueck, W.F. (1976). “Business Policy:Strategy Formulation and Management Action”,2nd ed.New York McGraw-Hill.
Day, G.S. &; Wensley, R. (1988). Assessing Advantage;A Framework for Diagnosing Competive Superiority.Journal of Marketing,52,3.
Gido, J. &; Clements, J. (2006). Successful project management. Mason, OH: ThomsonSouth-Western.
Glueck, W. F. &; Jauch, L. R. (1980). 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Policy.New York: McGraw-Hill.
Grant, R. M. (1991). The Resources-Based 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Implications for Strategy Formulation.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33(3), 114-135.
Grove, A. S. (1996). 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 How to Exploit the Crisis PointsThat Challenge Every Company.New York: Doubleday.
Hill, C. W. &; Jones, G. R. (2007). Strategic Management — An Integrated Approach. New York: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Hofer, C. W., &; Schendel, D. E. (1979). “Strategic Management:A New View of Business Policy and Planning”,New York: Little,Brown and Co.
Hoskisson, R. E., Michael, A. H., William, P., W., &; Daphne Y. (1999).Theory and Research in Strategic Management: Swings of A Pendulu. Journal of Management, 25(3), 417-456.
Kerzner, H. (1984). Project management: A system approach to planning, scheduling and controlling (2nd ed.). New York: VanNostrand Reinhold.
Kotler, P. (1976).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and Control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Miller, W. L. &; Crabtree, B. F.(1992). Primary care research:Amultimethod typology and qualitative road map.In Crabtree &; Miller(eds):Doing Qualitative Research(3-28),CA:Sage Publications.
Muller, R. &; Turner, R. (2007). The influence of project managers on project success criteria and project success by type of project.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25(4), 298-309.
Newman, W. H. &; Logan, J. P. (1981).Strategy, Policy and Central Management. Cincinnati: South-Western.
Penrose, E. G. (1959).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 New York: Wiley.
Posner, B. Z. (1987). ”What’s the Fighting About? Conflicts in Project Management”, 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Vol.EM-33,No.4,November, p51-54.
Porter, M. A. (1991). Towards a Dynamic Theory of Strategy.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12, No.1, 95-117.
Poter, M. E. (1985). Competitive Advantage,.1,11-15. New York:The Free Press.
Porter, M. E. (1980). 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p.4.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2004) A guide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3rd ed.).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Reeser, C. (1973). Management Function and Modern Concepts Foresman and CompanyScoot.
Saaty, T. L. (1980).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New York:McGraw-Hill.
Selznick, P. (1957). Leadership in administration:A sociological interpretation. Row ,Peterson and Company.
Shenhar, A. J., Milosevic, D., Dvir, D., &; Thamhain, H. (2007).Linking projectmanagement to business strategy. PM Network, 21(9), 91.
Shiffler, R. (1998). Three words to the wise: Communicate. New York:PM Network.
Teece, D. J (1994). The Dynamic capabi l it ies of Firms: an Int roduction.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 5 (3), 537-556.
Teece, D. J., Pisano, G. &; Shuen, A. (1997). Dynamic capabi li ties andstrategic managem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8, 509-533.
Teompson, A. &; Strickland, A. J. (1998).Strategic management concept and cases. New York: McGraw-Hill.
Thamhain, H. J. &; Wilemon, D. L.(1979) “Conflict management in project-oriented Work enviornment” , Proceeding of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meeting of Project Manamement Institute, Washinton D.C., September.
Wang, C. L. &; Ahmed, P. K. (2007). “Dynamic capabilities: a review and researchagend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 9(1), pp. 31-51.
Wiley &; Sons, J. B. (1991). 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oumal of Managemant,17(1) ,99-120.
Watson, P. (2009). A methodology for attaining and assessing project success forrehabilitation projects.Journal of Building Appraisal, 4(3), 181-189. doi:10.1057/jba.2008.36
Wernerfelt, B. (1984). 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5, 272-280.
Wysocki, R. (2007). Effective project management: Traditional, adaptive, extreme.Indianapolis, IN: Wiley.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戴久永(2001)。企業專案管理當道的時代來了。管理雜誌,50-52。
2. 黃營芳(2008)。以AHP法分析海生館委外經營模式之關鍵成功因素。工程科技與教育學刊,5(2),200-222。
3. 詹碧綢(2003)。影響專案成功關鍵因素的研究─以網路通訊設備服務業為例。品質月刊,39(5),34-38。
4. 黃美珠(2008)。論休閒活動方案規劃及其對活動設計者的啟示。大專體育,95,96-102。
5. 程紹同(2004)。新世紀商戰魔法師:運動行銷策略之重裝上陣—2004年運動行銷趨勢分析。廣告雜誌,153,38-42。
6. 許建民(1999)。以休閒活動類型及形式規劃休閒活動之探討。一般論述,42,158-164。
7. 徐揚(2003)。特別活動企劃之內涵。大專體育,67,100-110。
8. 徐村和(1998)。模糊德菲層級分析法。模糊系統學刊,4(1),59-72。
9. 侯嘉政、鍾岳群(2009)。動態能力、顧客知識管理能力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Journalofe-Business,11(4)。
10. 林松茂(2008)。談企業合理化專案管理教育員工和用對的人來達成目標與績效提升。品質月刊,44(6),46-49。
11. 杜啟華,陳渭淳(1999)。企業競爭策略成本之建構與分析。會計研究月刊。169,80-90。
12. 沈肇基、許光華、龔昶元(2003)。專案管理。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13. 余國振、林樹旺、張孝銘(2004)。慢跑消費者活動參與動機、持續涉入與休閒行為之相關研究。大專體育學刊,6(1),8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