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2.120.188)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1 07:1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洪盈甄
論文名稱:中學生校園定向活動之探究─以台中市后綜高中國中部為例
指導教授:李明燕李明燕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地理學系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地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2
畢業學年度:10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1
中文關鍵詞:定向運動空間認知空間知識
外文關鍵詞:orienteeringspatial cognitionspatial knowledg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41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8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研究旨在發展出一套藉由定向運動之概念設計的校園定向活動,期能融入日常教學,並培養學生的空間概念與觀察力。另外,利用包含距離、形狀、方位、比例、區位五項空間認知能力之空間評量卷,透過相依樣本 t 檢定去探討國中二年級學生,在定向活動後對空間認知能力上的改變,以及不同定向活動內容安排,對受測者表現產生的影響,並探究不同的個人特質對校園定向活動表現的差異。本研究主要結論如下:
一、定向活動後,空間評量卷的成績有顯著提升,「形狀」概念的空間認知能力提升幅度最大,「方位」概念提升幅度最小。「距離」、「形狀」、「區位」概念的認知能力較佳;「方位」、「比例」概念的認知能力偏弱。

二、不同檢查點的設置會影響受測者作答情況,但活動之施測先後順序,未明顯影響受測者檢查點的答對率與完成時間。

三、整體而言,不同的性別、體育成績、空間關係成績對受測者的表現無顯著影響,但學科總成績對受測者的表現有顯著影響。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evelope a campus orientation activity with the conceptual of orienteering. The activity is expected to integrate with daily teaching and to cultivate students’ spatial concept and observation. The spatial cognition is evaluated by test-based assessment which involves distance, vertical view, orientation, scale and location.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by Paired- Samples T Test. Then, the analysis would be used for exploring the difference of the spatial cognition of the 8th grade students after the orientation activity. Moreover, the different arrangements of the orientation activity and different backgrounds of the students would be treated as variables to investigate students’ performance.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spatial cognition of the students is obviously better than before, especially in vertical view conceptions, but there is a little discrepancy in orientation conceptions after the activity. Besides, their cognition of distance, vertical view and location is superior to that of orientation and scale.

2. Different control point establishments influence students’ performance. However, no matter what sequence of the activity implements are used, it makes no difference to the score of the control points and the finishing time.

3. Overall, gender, the score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he spatial relationship have no influence on students’ performance except for the school achievement.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假設 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8
第一節 定向運動概述 8
第二節 空間知識 16
第三節 空間認知理論 1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1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區域 33
第三節 研究流程與工具 36
第四節 活動設計與步驟 4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52
第一節 定向活動前後之校園空間評量卷之分析 52
第二節 不同定向活動安排下的表現 76
第三節 不同個人特質受測者在定向活動的表現 86
第四節 定向活動檢查點錯誤作答情況分析 9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6
第一節 結論 96
第二節 建議 101

參考文獻 104
附錄 109 (少附錄大標題)


表目錄
表2-1 2011年定向協會舉辦之研習與集訓時間表 10
表2-2 2011年定向協會舉辦之賽事時間表 11
表3-1 台中市立后綜高中國、高中部學生人數 33
表4-1 校園空間評量卷整體摘信度要表 54
表4-2 前後測成績之成對樣本 t 檢定表 55
表4-3 距離概念題目摘要與答對率 59
表4-4 距離概念整體與各題前後測之成對樣本 t 檢定表 60
表4-5 各建物之俯視圖 62
表4-6 形狀概念整體與各題之前後測成對樣本 t 檢定 64
表4-7 方位概念之前後測答對率 66
表4-8 方位概念整體與各題前後測之成對樣本 t 檢定表 67
表4-9 比例概念題目內容與前後測之答對率情況 71
表4-10 比例概念整體與各題前後測之成對 t 檢定表 72
表4-11 區位概念整體與各題前後測之成對 t 檢定表 75
表4-12 定向活動圖片整體與AB組編號檢查點之答對率 76
表4-13 受測者活動完成平均所需時間與檢查點平均答對率 84
表4-14 編號 I 至 IV 俯視圖與相片圖完成時間之相關分析 85
表4-15 不同性別受測者在活動時間與圖片答對題數之 t 檢定表 86
表4-16 不同學業成績在定向活動表現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88
表4-17 不同體育成績在定向活動表現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88
表4-18 空間關係測驗分數之描述性統計量摘要表 89
表4-19 空間關係分數與俯視圖答對題數之相關分析 90
表4-20 不同空間能力在俯視圖表現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0
表4-21 選擇俯視圖建物本身其他錯誤之檢查點比例 91
表4-22 俯視圖與相片圖納入錯誤作答後之答對率 95


圖目錄
圖2-1 定向運動核對卡 14
圖2-2 檢查點之設置示意圖 15
圖2-3 空間知識的來源 17
圖2-4 皮亞傑的兒童空間發展概念階段 21
圖2-5 Catling 地理學組織與兒童空間概念發展螺旋式關係圖 22
圖2-6 Golledge 基準點理論示意圖 24
圖2-7 三種基準點模式 25
圖2-8 Brunswik 的透鏡模型 29
圖3-1 研究架構圖 32
圖3-2 台中市立后綜高中位置圖 34
圖3-3 台中市立后綜高中校園配置圖 35
圖3-4 研究流程圖 37
圖3-5 校園定向活動分組示意圖 45
圖3-6 校園建物俯視圖之控制點示意圖 46
圖3-7 俯視圖A組提示卡內容 47
圖3-8 俯視圖B組提示卡內容 48
圖3-9 相片圖A組提示卡內容 50
圖3-10 相片圖B組提示卡內容 51
圖4-1 前測答對題數累計百分比圖 55
圖4-2 前後測答對題數次數分配圖 56
圖4-3 整體及各空間概念答對率 57
圖4-4 相對與絕對距離之前後測答對率 58
圖4-5 校園兩地點最短路徑之絕對距離路線示意圖 59
圖4-6 相對距離概念題目之前後測答對率 60
圖4-7 絕對距離概念題目之前後測答對率 60
圖4-8 各建築物俯視圖之前後測答對率 62
圖4-9 廚房相片圖 63
圖4-10 定向活動進行時之情景A局部情況(廚房前) 64
圖4-11 評量卷第13、19、20題前測作答情形 65
圖4-12 定向活動進行時之情景B局部情況(行政大樓旁 65
圖4-13 定向活動進行時之情景C局部情況(噴水池旁) 65
圖4-14 太陽的方向(第25題) 67
圖4-15 學校的北方(第26題) 67
圖4-16 行政大樓東方的建築物(第27題) 68
圖4-17 圖書館西北方的建築物(第28題) 68
圖4-18 司令台在操場的方向(第29題) 68
圖4-19 國中大樓在高中大樓的方向(第30題) 68
圖4-20 學務處在體育館的方向(第31題) 68
圖4-21 綜合大樓在校門口的方向(第32題) 68
圖4-22 電腦大樓在高中大樓的方向(第33題) 68
圖4-23 廚房在行政大樓的方向(第34題) 68
圖4-24 區位概念各題前後測之答對率 73
圖4-25 噴水池與廚房錯誤選擇區位分布示意圖 73
圖4-26 行政大樓附近的檢查點設置情況 77
圖4-27 司令台檢查點設置情形 78
圖4-28 操場檢查點設置情形 78
圖4-29 定向活動圖片A14(體育館) 79
圖4-30 定向活動圖片B14(體育館) 79
圖4-31 體育館、綜合大樓與廚房附近所設置的檢查點位置示意圖 79
圖4-32 定向活動圖片A15(綜合大樓) 80
圖4-33 定向活動圖片B15(綜合大樓) 80
圖4-34 定向活動圖片A19(廚房) 81
圖4-35 定向活動圖片B19(廚房) 81
圖4-36 定向活動之編號示意圖 82
圖4-37 A組中先跑俯視圖(編號I)和先跑相片圖(編號III)的答對率 83
圖4-38 B組中先跑俯視圖(編號II)和先跑相片圖(編號IV)的答對率 83
圖4-39 空間關係分數之直方圖 89
圖4-40 噴水池檢查點設置情況 92
圖4-41 操場檢查點設置情況 92
圖4-42 電腦大樓檢查點設置情況 93
圖4-43 學務處前花圃檢查點設置情況 93
圖4-44 操場籃球場俯視圖(A10) 93
圖4-45 高中部旁籃球場俯視圖(B10) 93
圖4-46 籃球場檢查點設置情況與相片圖 94
王洪文(1988)地理思想,台北,明文書局。
王克先(1991)學習心理學,台北,桂冠。
王文科(1991)認知發展理論與教育-皮亞傑理論的應用,台北,五南。
毛國楠、盧雪梅(2003)中學生多元性向測驗國中版,台北,心理。
吳明隆、張毓仁(2011)SPSS(PASW)與統計應用分析I,台北,五南。
何曉如(2008)定向運動-教學與訓練,中國湖南,湖南大學。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喬 梁(2008)定向運動與野外生存訓練,中國北京,中國鐵道。
劉玉江(2008)定向運動-教學與訓練,中國成都,西南交通大學。
王佩玲(2003)“探討國中生獲取空間知識的過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社會科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石慶得、蘇永生(1992)“兒童對環境認知之地圖學研究—兒童之地圖學系列研究(一)",中華民國地圖學會會刊,第3期,頁1-42。
呂玉琪(1996)“方向和距離與認知地圖的關係",國立中正大學心理系碩士論文。
李明燕(2000)“台灣地區高中地圖教育之理論探究:地形圖之教與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林志遠、張君如(2008)“校園(公園)定向運動之賽程設計探析",大專體育,第97期,頁1-7。
林怡秀(2010)“肢體障礙中學生空間能力之探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林佳慧(2006)“台北市幸安國小四年級學童社區環境識覺及空間認知之研",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淑君(1993)“一個國中一年級女生的空間知識結構與運用之探討",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靜怡(2003)“中學生空間認知能力之研究—以認知圖路網結構分析",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添福(1980)“地理學中的人地傳統及其主要的研究主題",師大地理研究所研究報告,第6期,頁239。
施添福(1983)“我國中學的地理教育-反省與展望",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施添福(1990)“地理學中的空間觀點",師大地理研究所研究報告,第16期,頁115-137。
胡淑雲(1988)“台北市居民利公園的行為地理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崇閔(2002)“應用鄉土地理資源之地理科教學模式設計:以南投國中為研究個案",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孫任弘(2008)“定向運動在台灣",大專體育,第94期,頁113-117。
張文賢(2003)“以認知圖探討中學生空間認知之差異",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許民陽、鄧國雄、卓娟秀、李崑山、殷炯盛(1994)“國小學童對方向及位置兩空間概念認知發展的研究",國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第25期,頁91-120。
許民陽(1995)“國小學童對方向及位置兩空間概念認知發展的研究(二)國小中年級學童對東西南北相關方位的認知探討",國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第26期,頁213-244。
張麗芬(1989)“兒童空間認知能力發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與心理研究,第12期,頁249-281。
歐陽鍾玲(1982)“心智圖在地理學上的應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教育,第8期,頁63-70。
歐陽鍾玲(1983)“學童空間概念的發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研究報告,第9期,頁166-204。
歐陽鍾玲(1986)“識覺與認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教育,第12期,頁100-102。
歐陽鍾玲(1987)“行為地理的內涵與發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研究報告,第13期,頁151-166。
蘇永生(1992)“兒童的地圖認知及其教育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地理組碩士論文。
宋伯欽譯(1981),Lynch, K. 著(1960)都市意象,台北,臺隆。
危芷芬譯(1995),Francis T. McAndrew 著,環境心理學,台北,五南。
潘桂成譯(1998),段義孚著(1977)經驗透視中的空間和地方,台北,國立編譯館。
蕭秀玲、莊慧秋、黃漢耀譯(1991),Gifford, R. 著(1987)環境心理學,台北,心理。
羅玲妃譯(2000),Allan &; Barbara Pease 著,為什麼男人不聽,女人不看地圖,台北,皇冠。
中華民國定向越野協會(2012),取自:http://www.orienteering.org.tw/。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