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
王克先(1989)。學習心理學。臺北市:桂冠。
王微茹(2007)。大學生之休閒需求、參與、滿意度及幸福感之研究─幸福感之需求滿足理論驗證。世新大學觀光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王福林(1990)。新制師院學生與師專學生家庭社經地位及其學習行為、學業成就之調查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王麗萍(2005)。嘉義縣高齡者的學習需求之調查研究-以老人日間照顧中心為例。國立中正大學高齡者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石培欣(2000)。國民中學學生家庭環境、同儕關係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朱楠賢(2008)。我國老人教育政策規劃與願景。載於魏惠娟(主編),高齡教育政策與實踐,1-25。台北:五南。
何名娟(2004)。國小高年級學童氣質、情緒智力與幸福感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李文姮(2011)。高屏區高齡者電腦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余沛葒(2009)。休閒養生認知與學習動機及持續學習意願之研究。大仁科技大學休閒健康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李坤崇、陳英豪、劉佑星(1990)。我國國中國小教師教學態度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台南市:省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系。
李素菁(2001)。青少年家庭支持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台中市國中生為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李清茵(2004)。家庭互動行為、心理需求滿足、關係滿意度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李麗美(2002)。松年大學學員自我導向學習傾向與學習滿意度相關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何明秋(2006)。中年婦女參與社區大學課程對幸福感影響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何潁芬(2008)。高齡者生活型態、老化態度與成功老化相關之研究-以雲林縣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林子雯(1996)。成人學生多重角色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吳明待(2003)。網路學習環境的使用者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吳明隆(2003)。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市:知城數位科技。
吳明隆(2006)。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市:知城數位科技。
邱明星(2006)。認知發展理論在教學應用之探討。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56,1-10。林秀珍(2005)。高齡者參與識字教育學習障礙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林美和(1990)。我國成人學習需求評估報告。社教雙月刊,38,46-49。
林振春(1995)。台灣地區成人教育需求內涵之分析。社會教育學刊,24,105-122。林振春(1997)。台灣地區成人教育需求內涵的德惠法研究。成人教育學刊,1,43-82。林倩瑜(2007)。國小學童師生關係與學習態度、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輔導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邱悅慈(2011)。藝享終身-高齡者休閒性繪畫持續學習經驗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吳珩潔(2001)。大台北地區民眾休閒滿意度與幸福感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吳淑敏(2003)。傑出女性科學家生涯發展歷程及其成功因素之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吳璵(1991)。新譯尚書讀本。台北:三民。
林麗惠(2002)。高齡者生活滿意度之調查研究。玄奘社會科學學報,2,45-84。林靈宏(1994)。消費者行為學。台北:五南出版社。
施美企(2010)。軍校正期生心理幸福感、預立遺囑態度與生命教育課程需求關係之研究-以某軍種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施建彬(1995)。幸福感來源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之,高雄。施建彬、陸洛(譯)(1997)。幸福心理學。台北:巨流。(Michael Argyle., 1997)
洪惠玲(2005)。高齡者非參與學習因素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高齡者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洪鳳美(2005)。國中導師轉型領導風格、班級氣氛與學習動機關係之研究-以台北縣市為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施慧珉(2010)。認真性休閒者休閒內在動機、幸福感模式之建構-兼論休閒利益中介角色。嶺東科技大學觀光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洪櫻純(2008)。老人靈性健康之開展與模式探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涂秀文(1999)。國民中學學生人格特質、人際關係與快樂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徐珮旂(2009)。國中生父母教養態度、友誼品質與幸福感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孫效智(1997)。道德與幸福之間。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8,29-43。翁爾婕(2010)。參與高雄市社區型長青學苑音樂學習課程老年人快樂程度調查。國立臺南大學音樂學系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陸洛(1998)。中國人幸福感之內涵、測量及相關因素探討。人文及社會科學,8(1),115-137。許美玉(2009)。瑜珈參與者動機、休閒效益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郭俊賢(1993)。大學生的快樂經驗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許惠玲(2007)。參與登山健行之高齡者其休閒涉入、休閒效益及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以高雄縣市郊山為例。國立嘉義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陳姿岑(2009)。高雄市社區型長青學苑學員學習需求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陳秋蘭(2010)。屏東縣高齡者學習動機對幸福感影響。美和技術學院健康照護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陳清美(2001)。高齡學習者對學習環境偏好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陳鈺萍(2004)。國小教師的幸福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曹嘉秀、林惠賢(1998)。專科生的英語學習動機及其對英語課程之需求分析。技術學刊,13(3),355-367陳毓茹(2005)。高雄縣市成人宗教態度、家庭支持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陳騏龍(2001)。國小學童情緒智力與幸福感、人際關係及人格特質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陳嬿竹(2001)。網路與真實人際關係、人格特質及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曾怡禎(2000)。高齡化社會的大思路。台灣經濟研究月刊,23,104-112。黃春太(2009)。臺灣南部地區國中生的社經地位、社會資本、生活型態與幸福感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黃美瑛(2006)。高齡者自我價值、學習適應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黃振紅、呂碧琴(2002)。高齡化社會與銀髮族的健康體適能。新埔學報,19,255-269。黃悅紋(2010)。高齡志工學習動機與生活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雲嘉南地區慈濟基金會為例。國立中正大學高齡者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黃泰穎(2008)。美語補習班成人消費者的學習動機、自主性學習特質對滿意度影響之研究-以台中市地球村美日語為實證樣本。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黃國彥、林美珍(1991)。台灣地區老人學習需求與內涵之研究。教育部委託專案報告,嘉義市:國立嘉義師範學院。
黃富順(1985)。成人學習動機-成人參與繼續教育動機取向之探討。高雄:復文書局。黃國彦(1994)。銀髮飛揚系列叢書:銀髮族之心理與適應。教育部。
黃富順編著(2004)。高齡學習。台北:五南。
黃富順等人(2006)。邁向高齡社會老人教育政策白皮書。台北市:教育部。黃富順、林麗惠、梁芷瑄、林曉齡(2008)。我國屆齡退休及高齡者參與學習需求意向調查研究報告。教育部委託專案報告,新竹市:玄奘大學教育人力資源與發展發系。黃筱婷(2011)。大學校院行政人員參與專業繼續教育之學習動機、學習需求及學習阻礙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馮麗君(2008)。國中生生活壓力、正向壓力因應策略與幸福感之關聯性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張春興(1995)。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6)。現代心理學。臺北:東華。
張春興(2004)。心理學概要。東華書局。
張耿介、陳文長(2004)。休閒社會學。台北:新文京開發。
張陸、佐斌(2007)。自我實現的幸福─心理幸福感評述。心理科學進展,15(1),134-139。
張鐸嚴(2000)。高齡化社會中高齡者的終身學習策略與規畫。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8,1-22。楊中芳(主編)(1997)。性格與社會心理測量總覽(上)-情感篇。台北:遠流。
溫玲玉、林芸安(2005)。學習動機與教育訓練成效相關性之研究。T &; D飛迅文輯,35,4-5。台北:國家文官培訓所。
楊國德(1999)。老人學習及社會參與的新契機。成人教育,48,51-52。
楊國樞、吳靜卲(1994)。快樂如何追求:尋訪現代精神生活的桃花源。台北:遠流。
楊澤波(1997a)。孟子幸福觀與後女去欲主義的產生(上)。孔孟月刊,32,2-10。楊澤波(1997b)。孟子幸福觀與後女去欲主義的產生(下)。孔孟月刊,33,9-24。莊耀嘉、黃光國(1981)。國中學生的成敗歸因與無助感特徵。中華心理學刊,23(2),155-164。廖文靖(1999)。影響高職機械科學生技能學習成效因素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廖玉齡(2007)。成人學習動機、學習行為、學習機會與創新表現關係之研究-以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廖梓辰(2002)。家庭人際互動與家庭和諧、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鄭人瑋(2008)。新竹科學園區從業人員進修動機取向與學習需求相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鄭采玉(2008)。國小學生社會領域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劉素珍(2006)。成人參與社區大學電腦學習動機及課程需求之研究-以臺北縣市為例。淡江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戴仲良(2009)。遊客參觀博物館之動機、遊客體驗與行為意圖關係之研究-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為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鍾孟玲(2010)。動機、基本心理需求滿足與幸福感之關係-以Deci and Ryan自我決定理論為基礎。2010年國際體育運動與健康休閒發展趨勢研討會專刊,647-653。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鍾秀琴(2011)。大臺南市樂齡者學習成效及幸福感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謝青儒(2002)。父母參與與子女性別角色概念、性格特質、幸福感及學業表現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謝易庭、謝亞恆(2009)。社會網絡、重視身材與心理幸福因果模型之建構與檢證:以臺灣地區大學生為例。教育與社會研究,19,83-110。謝國榮(2007)。減緩高齡學習者溝通恐懼之可行作法。社區發展季刊,120,283-295。蔡培村(1998)。活到老、學到老。高雄市:復文出版社。
鍾肇騰(1999)。老人教育參與者、非參與者教育態度與規範失調之比較研究-以台東縣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顏秀芳(2007)。兒童樂觀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以彰化縣高年級學童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未發表,嘉義。
顏秀鳳(2010)。國中學生完美主義、成就動機及幸福感之研究。大葉大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顏美伶(2011)。臺東居民日語學習動機與學習需求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健康促進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魏秋雯(2003)。高雄市長青學苑高齡者參與休閒教育動機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發表,嘉義。顏映馨(1998)。大學生的生活風格、人際親密和幸福感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簡晉龍(2002)。自我建構與主觀幸福感:自尊與相融和諧的角色。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簡瓊珠(2003)。高齡學習者生活適應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覺元宏(2010)。高齡學習需求與參與情況分析之研究:以嘉義市長青學苑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發表,嘉義。二、英文
Argyle, M.(1987). The psychology of happiness.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Argyle, M. (1992).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everyday life. London: Routledge.
Argyle, M., Martin, M., &; Crossland, J. (1989). Happiness as a function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encounters. In J. P. Forgas, &; J. M. Innes (Eds.), Recent advances in social psychology: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pp.189–203). North Holland: Elsevier.
Atwood, H. M. &; Ellis J. (1971). The Concept of Need : An Analysis for Adult Education. Adult Leadership, 19(7), January, 105-166.
Bandura, A. (1977). 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 change. Psychological Review, 84, 191-215.
Bergevin, P. (1967). A philosophy for adult education . New York: The Seabury Press.
Davies, M..(1981). Meaning, Quantification, Necessity: Themes in Philosophical Logic, Routledge &; Kegan Paul Ltd.
Diener, E. (1984). Subjective well-being. Psychological Bulletin, 95, 542-575.
Emmons, R. A. (1991). Personal strivings, daily life events, and psychological and physical well-be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59, 453-472.
Erikson, E.G.O.. (1979). Children and society (2nd.ed.) New York: Norton.
Harter. (1981).Providing learners with individualized learning strategies. New York: Baywood.
Heady, B., &; Wearing, A. (1990).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coping with adversity.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2, 327-349.
Iso-Ahola, S. E. (1980).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leisure and recreation. Dubuque, IA: William, C. Brown.
Kaiser, H. F. (1974). An index of factorial simplicity. Psychometrika, 39, 31-36.
Keller, J. M. (1987a). Strategies for stimulating the motivation to learn. Performance and Instruction, 8, 1-7.
Keller, J. M. (1987b). The systematic process of motivational design. Performance and Instruction,9-10, 1-8.
Knowles (1980). The modern practice of adult education:Andragogy versus Pedagogy. New York:Association Press.
Kotler, P. (1997).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9th ed.). New Jersey: Prentice - Hall.
Lamdin, L. &; Fugate, M. (1997). Elder learning: New frontier in an aging society. AZ: The Oryx Press.
Livneh, C. &; Livneh, H.(1999).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mong educators: predictors of participation in learning activities. 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 49(2), 91-106.
Loudon &; Bitta.(1993).Attitude and access to adult education: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cottish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education(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Maslow, A. (1970).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Harper &; Row.
McCombs, B. L.. (2000). Reducing the achievement gap. Society, 37 (5), 29-39.
Monette, D. (1977).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al Need: An analysis of selected literature. 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
Myers, D. G., &; Diener, E. (1995). Psychological Science, 6, 10-19. (reprinted in Annual Editions: Social Psychology 97/98; digested in Frontier Issues in Economic Thought: Vol. 3, Human Well-Being and Economic Goals, ed. Neva Goodwin).
Omodei, M.M., &; Wearing, A. J.. (1990). Need satisfaction and involvement in personal projects: toward and integrative model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9(4), 762-769.
Pearce, S. D. (1991). Toward understanding the participation of older adults in continuing education.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17, 451- 464.
Peterson, D. A.. (1983). Facilitating education for older learners. London: Jossey-Bass Publishers.
Purdie, N. &; Boulton-Lewis, G. (2003). The learning needs of older adults.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29(2), 129-149.
Raffini, J. P..(1996). 150 ways to increase intrinsic motivation in the classroom. Needham Heights, MA:Allyn &; Bacon.
Rogers, C. (1951) Client-centered therapy: Its current practice, implications and theory.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Rotter (1954). Social learn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Siebert, H. (1985). Research on motivation for adult education in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In J. H. Knoll (Ed.). Motivation for adult education, 35-49. München: Sauer.
Veenhoven, R. (1991). Is happiness relative?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4, 1-34.
Veenhoven, R. (1993). Happiness in nations. Rotterdam: Risbo.
Weinberger, M..(2001). Personal correspondence. UN.
Woolfolk, A. E..(1995). Educational psychology (6th ed.). Boston: Allyn, &; Bacon.
Zaltman, G. and Berger, P. C. (1985). Marketing research:Fundamentals and dynamics. New York, NY: McGraw-Hill, Inc.
三、網路
林案倱(2009/05/11)。邁向高齡社會,落實高齡教育實施模式與運作機制之探討(國立台南生活美學館演講稿)。線上檢索日期2011年09月29日。網址www.tncsec.gov.tw/upload/e/20090511051535.doc
許玉君、陳洛薇(2011年11月4日)。台灣少子化+高齡化,全球老得最快國家。聯合電子報(第4011期)。線上檢索日期2012年01月04日。網址http://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1/205227/web/#3L-3653261L
四、官方文書與法規
人口政策白皮書-少子女化、高齡化及移民(2008)。台北:內政部。
老人福利法(2009)。台北:內政部。
2010年至2060年臺灣人口推計報告(2010)。台北:行政院。
一○一年內政統計通報-人口結構分析(2012)。台北:內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