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2.120.188)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1 19:2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淑英
論文名稱:稅務人員退休新制實施對工作士氣與工作績效影響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Executing New Retirement System of Tax Officers on Working Morale and Job Performance
指導教授:温玲玉温玲玉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商業教育學系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專業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2
畢業學年度:10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1
中文關鍵詞:稅務人員退休新制實施工作士氣工作績效
外文關鍵詞:tax officersexecuting New Retirement Systemworking moralejob performanc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0
  • 點閱點閱:27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研究旨在探討稅務人員退休新制實施對工作士氣與工作績效之影響,同時驗證工作士氣對退休新制實施與工作績效之中介效果。主要採問卷調查方式,以財政部臺灣省中區國稅局稅務人員為研究對象,採便利抽樣法,共發放問卷296份,有效問卷為273份,有效回收率為92.23%。使用敘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多元迴歸進行資料分析,結果如下:
一、不同背景變項的稅務人員對退休新制實施、工作士氣、工作績效有部分顯著差異。
二、稅務人員退休新制實施、工作士氣對工作績效有正向影響。
三、稅務人員工作士氣對退休新制實施與工作績效具有中介效果。
最後,本研究依據研究結論,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政府機關及後續研究參考。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executing New Retirement System of tax officers on working morale and job performance, as well as the intermediate effect of working morale.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ax officers in National Tax Administration of Central Taiwan Province with convenience sampling of quantitative method. There were 296 questionnaires were sent to the tax officers and the usable questionnaires were 273 returns with 92.23% valid return rate. The collected data were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ne-way ANOVA, Pearson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ere listed as follows:
1.There were part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demographic variables on executing New Retirement System, working morale and job performance.
2.Executing New Retirement System of tax officers, working morale had positive influences on job performance.
3.Tax officers’ working morale acted as an intermediate variable between executing New Retirement System and job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 findings and conclusions, this study provided some recommendations for government and further study.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四節 名詞釋義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退休新制之探討 12
第二節 工作士氣之探討 22
第三節 工作績效之探討 32
第四節 退休新制實施、工作士氣與工作績效之相關文獻 4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7
第一節 研究方法 47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假說 49
第三節 研究變項之操作型定義 52
第四節 研究流程 54
第五節 研究對象 56
第六節 研究工具 58
第七節 資料分析方法 66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69
第一節 敘述性統計分析 69
第二節 退休新制實施、工作士氣與工作績效現況分析 73
第三節 個人屬性對退休新制實施、工作士氣與工作績效之差異分析 75
第四節 退休新制實施、工作士氣與工作績效之相關分析 81
第五節 退休新制實施、工作士氣與工作績效之迴歸分析 85
第六節 研究發現與綜合討論 9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3
第一節 結論 103
第二節 建議 106
參考文獻 109
中文部分 109
英文部分 116
附 錄 122

圖次
圖3-1 研究架構 49
圖3-2 研究流程 55

表次
表1-1 自願退休人員年資與年齡合計法定指標數 5
表2-1 退休之定義 12
表2-2 公務人員退休法修正實施重點彙整 17
表2-3 退休制度相關研究 20
表2-4 工作士氣之定義 23
表2-5 工作士氣之特徵 24
表2-6 工作士氣相關構面 28
表2-7 工作士氣相關研究 30
表2-8 工作績效之定義 33
表2-9 工作績效之衡量構面 39
表2-10工作績效相關研究 41
表3-1 各單位人數及發放問卷數統計 57
表3-2 退休新制實施量表項目分析摘要 62
表3-3 工作士氣量表項目分析摘要 63
表3-4 工作績效量表項目分析摘要 64
表3-5 本研究變項及構面信度分析摘要 65
表4-1 有效樣本基本資料敘述性統計分析 71
表4-2 合併組別後敘述性統計分析 72
表4-3 各變項構面之現況分析 74
表4-4 性別與各變項構面之差異分析 76
表4-5 職等與各變項構面之差異分析 77
表4-6 年齡與各變項構面之差異分析 78
表4-7 服務年資與各變項構面之差異分析 79
表4-8 變項相關程度 81
表4-9 變項間相關係數 82
表4-10構面間相關係數 84
表4-11變項間迴歸分析摘要 87
表4-12變項構面間多元迴歸分析摘要 90
表4-13退休新制實施、工作士氣對工作績效階層迴歸分析 91
表4-14本研究之實證分析結果 93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白淑如(2011)。員工激勵制度、工作投入、工作滿足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全國法規資料庫。公務人員退休法(100年1月1日)。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Content.aspx?PCODE=S0080001
伍晉弘(2006)。領導型態、組織承諾對工作績效影響之研究-以高雄市區公所里幹事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考試院(2011)。100年國家考試暨文官制度報告書。取自http://www.exam.gov.tw/lp.asp?ctNode=1114&;ctUnit=381&;baseDSD=7&;mp=1
何永福、楊國安(1995)。人力資源策略管理。臺北市:三民書局。
何翠媛(2008)。情緒勞務對組織成員工作士氣之影響-以臺北市政府業務機關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
余玉麟(2007)。公務人員退休制度變革方案對組織承諾與離退意願影響之研究-以行政院所屬各單位中部辦公室基層公務人員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余德成(1996)。品質管理人性面系統因素對工作績效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吳明隆(2010)。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明隆(2010)。論文寫作與量化研究。臺北市:五南。
吳秉恩(1986)。組織行為學。臺北市:華泰。
吳容明(2006)。從公務人員退休相關數據談退休制度改革。研習論壇月刊,65,1-19。
吳容明(2009)。承先啟後,再造新世紀之文官法制。公務人員月刊,162,23-26。
呂明泰(2006)。淺談公務人員退休給與機制的改革方向。研習論壇月刊,65,20-34。
李正鏞(2007)。管理才能、內部行銷、工作士氣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以嘉南地區縣市警察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李長貴(1997)。績效管理與績效評估。臺北市:華泰。
沈進成、王銘傑(2007)。工作士氣對工作績效影響關係之研究-以工作壓力為干擾變項。經營管理論叢,3(1),81-98。
林碧梅(2009)。工作特性、知識分享意願與工作績效關聯性之研究-以臺北縣新莊市公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
邱明德(2010)。公務人員退休法修正草案簡介。公務人員月刊,168,15-21。
侯世敏(2006)。稅務機關組織政治知覺、角色壓力、組織承諾與工作績效關聯性之研究-以臺東縣稅捐稽徵處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柯木興(2007)。社會保險。臺北市:三民。
洪雪珍(2003)。員工工作滿意與士氣關係之研究-中國某企業之實證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孫本初(2001)。公共管理。臺北市:智勝。
徐有守、李震洲等編著(1991)。中華民國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制度。臺北市:正中書局。
張火燦(1991)。人力資源發展方案評鑑的觀念及模式。人力資源學報,1,17-25。
張世偉(2008)。領導型態、工作士氣與組織績效之關係研究-以空軍司令部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張金鑑(1973)。人事行政學。臺北市: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及企業管理教育中心。
張金鑑(1985)。管理學新論。臺北市:五南。
張晃溪(2009)。海岸巡防總局人員工作士氣與組織承諾之研究-以東部地區巡防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張輝意(2010)。組織公民行為與員工品牌對工作績效之實證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許幼靜(2001)。舞蹈才能班教師工作士氣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許南雄(1994)。行政學術語詮釋。臺北市:商鼎。
許彩雲(2007)。退休制度再變革對公務人員工作士氣影響之研究-以高雄市政府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許馨允(2007)。廿一世紀我國公務人員退休制度變革之研究-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觀點(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陳玉珠(2005)。工作特性、知識管理、組織氣候及溝通滿足對工作滿足與工作士氣之關聯性研究-以台中縣地方主計人員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陳光照(2008)。85退休新制修正草案對公務人員士氣影響之研究以考試院本部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陳冠之(2005)。臺南縣市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士氣現況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陸仕原(2011)。主官轉換型領導、工作士氣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以S部隊官兵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大學,高雄市。
程言美(2003)。主管領導行為、工作生活品質及人格特質對工作倦怠與工作士氣影響之研究-以高雄市軍訓教官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黃英忠(1994)。產業訓練論。臺北市:三民。
黃翠瑩(2008)。知識管理、專業能力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以財政部高雄市國稅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楊敏芳(2011)。主管領導風格對所屬員工工作壓力與工作績效、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以彰化縣行政機關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楊龍祥(2004)。警察人員之知識管理、工作壓力、成就動機對專業承諾、工作士氣與工作績效的影響之研究-以嘉義縣警察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葉長明(1996)。公務人員退撫制度檢討改進之研究。公務人員月刊,8,3。
葉椒椒(1995)。工作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榮泰生(2006)。SPSS與研究方法。臺北市:五南。
趙其文(1996)。人事行政學:兼論現行考銓制度。臺北市:華泰。
銓敘部(2010)。公務人員退休法、撫卹法講習會手冊。取自http://www.mocs.gov.tw/pages/detail.aspx?Node=38&;Page=2419&;Index=3
劉文昇(2010)。分駐(派出)所所長領導風格與基層員警工作士氣之研究-以臺東縣警察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劉明德等譯(1997)。管理學:競爭優勢(原作者:Edmud R. Gray &; Larry R. Smeltzer)。臺北市:桂冠。
劉昊洲(1994)。論退休與撫卹之異同。考選周刊,451,3。
劉淑珍(2007)。從特別權力關係論公務人員退休制度(未出版碩士論文)。開南大學,桃園縣。
蔡良文(2008)。我國文官體制之變革:政府再造的價值。臺北市:五南。
顏志龍(2003)。士氣研究之回顧及其本質之探討。應用心理研究,19,115-135。
顏碧雲(2007)。我國公教退休制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魏士琤(2007)。學習動機、訓練成效與工作績效之研究-以組織承諾為干擾變項(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二、英文部分
Atchley, R. (1989). A continuity theory of aging. Gerontologist, 29(1), 183-190.
Blum, M. L. &; Naylor, J. C. (1971). Industrial Psychology: Its Theoreitical and Social Foundation. New York: Happer and Raw Publisher.
Boyatzis, R. E. (1982). The competence management: A model for effective performance.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Borman, W. C. &; Motowidlo, S. J. (1993). Expanding the criterion domain to include elements of contextual performance. In Schmitt, N. &; Borman, W. C. (Eds.). Personnel selection in organizations.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Brouther, K. D. (2002). Institutional cultural and transaction cost influenceson entrymode choice and performanc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33(2), 203-223.
Byars, L. L. &; Rue, L. W. (2000).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New York: Mc Graw-Hill.
Campbell, J. P. (1990). Modeling the Performance Prediction Problem in Industrial &;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in Harry C. Triandis, Marvin D.Dunnette and Leaetta M. Houghed.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Palo Alto, CA: 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Campbell, J. P., McHenry J. J. &; Wise L. L. (1990). Modeling Job Performance in a Population of Jobs. Personnel Psychology, 43, 313-334.
Cascio, W. F. (1991). Applied Psychology in Personnel Management (4nd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ctice-Hall.
Cascio, W. F. (2006). Managing human resources: Productivity, quality of work life, profits. New York: Mcgraw-Hill.
Castro, S. L., Douglas, C., Hochwarter, W. A., Frink, D. D. &; Ferris, G. R. (2003). The effects of positive affect and gender on the influence tactics-job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Journal of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al Studies, 10(1), 1-18.
Dabas, Z. S. (1958). The dimension of morale: An item factorization of the SRA employee inventory. Personnel Psychology, 11(2), 217-234.
Davis, K. (1977). Human relation at work: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ew York:McGraw-Hill.
Dessler, G. (1976).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A Contingency Apporach.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Dessler, G. (1982). Management Fundamentals: Moder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3rd ed). Reston, VA: Reston Publishing Company.
Fox, S. &; Dinur, Y. (1988). Validity of Self- Assessment: A Field Evaluation. Personnel Psychology, 41, 581-592.
Gay, L. R.(1992). Educational research competencies for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New York: Macmillan.
Griffiths (1995). Culture Strategies and New Modes of Urban Intervention, 12(4), 253-265.
Guion, R. M. (1958). Industrial morale: The problem of terminology. Personnel Psychology, 11(1), 59-62.
Hoy, W. K. &; Miskel, C. G.(1991).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New York: Random House.
Jex, S. M. (1998). Stress and job performance. London, England: Sage Publications.
Johnsurd, L. K. (1996). Maintaining morale:A guide to assessing the morale of midlevel administrators and faculty.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99908)
Katz, D. &; Kahn, R. L. (1966).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organizations. New York: Wiley.
Kavanagh, M. J. (1971). The content issue in performance appraisal: A review. Personnel Psychology, 24(4), 653-54.
Kene, L. (1976). Competence at work: 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Knezevich, S. J. (1975) . Administration of Public Education. New York: Harper &; Row.
Kollog, M. (1967). Closing the performance gap. 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Langsner, A. Z. (1961). Wage and salary administration. Cincinnati, OH: South-Western College.
Lee, Y. D., Lain, J. W. &; Chen, C. Y. (1999). A Study on 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ity for White- Collar Employees-A Case of Electronic Industry in Taiwan. The Chinese Military Academy Journal, 345-361.
Maier, N. R. F. (1979). Psychology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4th ed.). Boston, MA: Houghton Miffin Company.
Mattera, J. &; McConnell, D. (1991). Speaking of morale. Clearing House, 64(6), 403-411
Mehens, W. A., &; Lehmann, I. J. (1987). Measurement and education in education and psycholog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Mendel, P. C. (1987). An investigation of factors the influence teacher morale and satisfaction with work conditions. Doctoral dissertation. Oregon: University of Oregon.
Nunnally, J. C. (1978). Psychometric Theory. New York: Mcgraw-Hill.
Price, J. (1972).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al measurement. Lexington, MA: Heath.
Remple, A.M. &; Bentley, R.R. (1970). Teacher Morale: Relationship with Selected Factors. The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1(4), 534-539.
Robbins, S. P. (2003).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0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Education.
Schermerhorn, J. R., Hunt, J. G. &; Osborn, R. N. (1999). Managing Organizationl Behavior.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Shore, L. M. &; Thornton III, G. C. (1986). Effects of gender on self and supervisory rating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9, 115-129.
Stagner, R. (1958). Motivational aspects of morale. Personnel Psychology, 11(1), 64-69.
Switzerland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 (2011). The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 Retrieved from http://www.imd.org/research/publications/wcy/index.cfm
Thornton, G. C. (1980). Social networks, support, and coping: An exploratory study. Family Process, 15(4), 407-417.
Willian, B. &; Mckinnon, S. (1992).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manager’s descriptions of tasks and activities.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Wright, P. M. &; Boswell, W. R.(2002). Desegregating HRM: A Review and Synthesis of Micro and Macro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search. Journal of Management, 28(3), 247-276.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品質管理人性面系統因素對工作績效之影響
2. 主管領導行為、工作生活品質和人格特質對工作倦怠與工作士氣影響之研究-以高雄市軍訓教官為例
3. 員工工作滿意與士氣關係之研究中國某企業之實證研究
4. 警察人員之知識管理、工作壓力、成就動機對專業承諾、工作士氣與工作績效的影響之研究-以嘉義縣警察局為例
5. 舞蹈才能班教師工作士氣之調查研究
6. 工作特性、知識學習、組織氣候及溝通滿足對工作滿足與工作士氣之關聯性研究-以台中縣地方主計人員為例
7. 管理才能、內部行銷、工作士氣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以嘉南地區縣市警察局為例
8. 領導型態、組織承諾對工作績效影響之研究─以高雄市區公所里幹事為例
9. 台南縣市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士氣現況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
10. 工作特性、知識分享意願與工作績效關聯性之研究--以臺北縣新莊市公所為例
11. 85退休新制修正草案對公務人員士氣影響之研究:以考試院本部為例
12. 稅務機關組織政治知覺、角色壓力、組織承諾與工作績效關聯性之研究─以臺東縣稅捐稽徵處為例
13. 分駐(派出)所所長領導風格與基層員警工作士氣之研究-以臺東縣警察局為例
14. 海岸巡防總局人員工作士氣與組織承諾之研究-以東部地區巡防局為例
15. 學習動機、訓練成效與工作績效之研究-以組織承諾為干擾變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