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97.138)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09 11:3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劉雅倫
論文名稱:民主轉型以來中等學校學生在學關係之研究─以縣立彰化藝術高中、私立明道中學為例
指導教授:莊富源莊富源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學系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普通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2
畢業學年度:10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27
中文關鍵詞:民主轉型特別權力關係中等學校在學關係學生基本權輔導管教申訴制度
外文關鍵詞:democratic transitionspecial power relationsecondary schoolrelations in schoolstudent’s basic rightscounseling disciplinecomplaints system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58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8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自民主轉型以來,由於人權保障的落實、特別權力關係理論的轉變、以及權利救濟制度的確立等影響,尤其從1995年大法官解釋案第382號伊始,歷經十多年後至大法官解釋第684號公布,將學生身分從公法上之營造物之利用關係解放出來,納入重要性理論的內涵,而將足以改變學生身分及損害其受教機會之處分,皆視為《訴願法》及《行政訴訟法》之行政處分,得依法提起訴願及行政訴訟。因之,在此一特別權力關係理論的解放下,學生權利逐漸受到重視,從而也就形成不同以往的在學關係理論。

為此,本研究旨在從人權保障的角度探討學生基本權利的轉變,從特別權力關係的解構當中,探究學校教師輔導管教方式的改變,以及從救濟制度確立的方向,探討國高中校園救濟制度的建立與實施,進而提出研究發現與建議,裨益學生的在學關係,能較諸過去而有正向的發展與進步。

研究結果如下:
一、在學生基本權利面向,可以分成五大類三個層級:第一層級為平等權與自由權,屬於比較受到學生積極主動關注的權利意識部分;第二層級為隱私權與受教權,認為學生是被動接受的一方;第三層級是程序基本權的部分,學生權利意識是相當低下的。

二、在教師輔導管教方式部分可分成兩類:其一,教師專業養成的過程之中,並沒有花費很大的心力在養成教師之輔導技術,故管教比重是多於輔導的;其二,輔導強度跟效力並非立即可見的,常常需要立即性的糾正學生行為,以達成班級秩序之穩定,所以老師常會透過強度較強的管教方式來達成。

三、在學生申訴制度方面可分成兩類:其一,在相關的法規之中,對於學生申訴的規範也不盡完全,特別是讓學生提出申訴之窗口,均未明確載明;其二,救濟管道的宣導不完全,導致學生真正遇到權利不當遭受侵害,無法透過正當之管道來解決問題。

Ever since the democratic transition, people’s rights have been ensured, special power relation has been changed, and the system of relief of rights has been established. Especially from the J. Y. Interpretation No. 382 in 1995 on, after ten years later to the J. Y. Interpretation No. 684 announcement, students’ identity has been released from the relationship of institutes and their users in public laws and is endowed with Materiality Theory. This changes students’ identity and the punishment when their educational rights are spoilt. It becomes legal to bring up sue hopes or administrative proceedings because the punishment is within the realm of Administrative Appeal Act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al law. Thus, with the liberation of special power relation, students’ rights become valued and theories on relations in school different from the past are formed.

This thesis examines and analyzes the changes of students’ basic rights based on the assurance of human rights and the changes of counseling disciplines at school based on the deconstruction of special power relation. It also looks into the establishment and practices of relief systems and attempts to give advices to enable students’ relations in school to make positive progress.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First of all, students’ basic rights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categories and three levels. The first level is equality and freedom, which is what students would pay attention to. This part is their awareness of rights. The second level is privacy and educational rights, in which students are the receivers and are usually passive. The third level is fundamental procedural rights, in which students’ awareness of rights is rather low.
Second, the results on counseling discipline method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one of which shows that discipline gets more attention than counsel because we don’t put much emphasis on teachers’ guidance techniques during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teachers. The other part shows that teachers often use rather powerful ways to stabilize the order of a class because the effects of guidance are not as powerful and immediate as powerful techniques.

Finally, complaint system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First, the rules about student complaints are neither clear nor sufficient, especially on how they can bring up their complaints. Second, there is no enough guidance as to how to get the relief, which makes students unable to solve their problems through legal means when their rights are spoilt.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3
第三節 核心名詞概念釋義 4
第四節 文獻回顧與探討 9
第二章 理論建構與論述 31
第一節 特別權力關係的概述 31
第二節 學生在學關係的轉變 34
第三節 在學關係的內涵解析 37
第四節 中等學校在學關係的現況概述─以縣立彰化藝術高中與臺中私立明道中學為例 41
第三章 研究設計 47
第一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47
第二節 研究構想及步驟 49
第三節 研究架構及內容 51
第四節 訪談題綱及設計 5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57
第一節 學生的基本權 57
第二節 教師輔導管教 80
第三節 學校申訴制度 97
第四節 綜合比較評析 10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7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17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19
參考書目 121
一、中文部分 121
二、英文部分 125
附錄 127

表目錄
表1-1 特別權力關係及在學關係相關文獻回顧與探討一覽表 9
表1-2 輔導管教與學生人權相關文獻回顧與探討一覽表 12
表1-3 學生申訴制度相關文獻回顧與探討一覽表 25
表3-1 訪談人員資料一覽表 54
表4-1 兩校學生基本規範一覽表 57
表4-2 兩校教師輔導相關規範及準則一覽表 80
表4-3 《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與《彰化縣立彰化藝術高中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比較一覽表 81
表4-4 兩校學生申訴相關規範及準則一覽表 97
表4-5 兩校學生申訴相關規範及準則比較一覽表 98

圖目錄
圖3-1 研究步驟圖 50
圖3-2 研究架構圖 51
圖4-1 學生基本權利示意圖 76
壹、中文部分
一、專書
王文科、王智弘(2004)。《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圖書。
王佳煌、潘中道等譯(2002)。《當代社會研究法:質化與量化途徑》(Social Research Methods)。臺北:學富文化。
朱浤源(1999)。《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臺北:正中書局。
朱榮智(2008)。《社會科學概論》。臺北:五南書局。
呂亞力(2000)。《政治學方法論》。臺北:三民書局。
呂秋文(2007)。《如何撰寫學術論文:以「政治學方法論」為考察中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李震山(1999)。《行政法導論》。臺北:三民書局。
周志宏(1997)。《教育法與教育改革》。臺北:稻鄉。
周志宏(2001)。《私人興學自由與私立學校法制之研究》。臺北:學林文化事業公司。
吳文程(2007)。《政治發展與民主轉型:比較政治理論的檢視與批判》。臺北:五南圖書。
吳 庚(2003)。《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增訂11版)。臺北:三民書局。
吳清山(2008)。《教育法規理論與實務》。臺北:心理出版社。
吳鼎(1981)。《輔導原理》。台北:五南圖書。
翁岳生(1990)。《行政法與現代法治國家》。臺北:臺灣大學。
翁岳生(1994)。《法治國家之行政法與司法》。臺北:月旦出版社。
秦夢群主編(2004)。《教育概論》。臺北:高等教育出版社。
莊富源(2007)。《轉變中的學校公民教育》。高雄: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陳向明(2010)。《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圖書。
陳新民(2000)。《行政法學總論》。臺北:三民書局。
陳新民(2001)。《行政法》。新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陳新民(2002)。《憲法基本權利之理論(上冊)》。臺北:元照出版社。
張家洋(2002)。《行政法》。臺北:三民書局。
許育典(2002)。《法治國與教育行政》。臺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公司。
許育典(2005)。《教育憲法與教育改革》。臺北:五南圖書。
許育典(2007)。《教育法》。臺北:五南圖書。
許宗力(1999)。《法與國家權力》。臺北:元照出版社。
詹棟樑(2005)。《中等教育》。臺北:師大書苑。
蔡震榮(1999)。《行政法理論與基本人權之保障》。臺北:五南圖書。
劉軍寧譯,Huntington, S. P.著(1994)。《第三波:二十世紀末的民主化浪潮》。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謝文全(2001)。《中等教育理論與實際》。臺北:五南圖書。
謝瑞智(1992)。《教育法學》。臺北:文笙書局。
二、期刊
李酉潭、張孝評(2002)。〈臺灣民主化分析—Rustow與Huntington模式的檢驗〉,載於《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第10卷第2期,頁8-25。臺北: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李真文(2008)。〈重新檢視教育上懲罰運用的正當性〉,載於《教育實踐與研究》,第21卷,第1期,頁33-64。
吳宗立、蔡綺芬(2008)。〈學生人權對教師輔導管教行為之啓示〉,載於《教育學術彙刊》,第2輯,第1期,頁1-26。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2005)。〈質性研究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載於《身心障礙研究》,第3卷,第2期,頁122-136。
柯志堂(2002)。〈學生權利中關於申訴制度之探討〉,載於林至善主編,《學生事務與社團輔導》,第2輯,頁349-362。臺北:東吳大學。
莊富源(2008)。〈析論臺灣公民社會理念的形成及其價值取向之建構〉,載於《中山思想、多元文化與公民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01-340。臺北:國父紀念館。
莊富源(2011)。〈蛻變與再造:校園在關係建構的現代意義〉,載於《研習資訊》,第28卷,第2期,頁13-19。
陳清秀(1998)〈行政法上法律關係與特別權力關係〉,載於翁岳生主編,《行政法》,頁239-258。
許育典(2004)。〈在學關係與學生申訴〉,載於《教育學刊》,第23期,頁31-58。
曾大千(2008)。〈教師專業倫理之辯證-以懲罰為題〉,載於《臺東大學教育學報》,第19卷,第1期,頁101-130。
曾大千(2011)。〈從學生人權觀點論「表意管教措施」之妥適性〉,載於《教育實踐與研究》,第24卷,第1期,頁1-24。
曾建元(2000)。〈美國學生模範法之研究-序說.學生權利總論〉,載於《律師雜誌》,第254期,頁94-106。
黃耀南(2002)。〈從大法官會議解釋探討對我國特別權力關係之突破與發展〉,載於《社會科教育研究》,第7期,頁129-159。
楊日然(1984)。〈我國特別權力關係之探討—兼論釋字第一八七號之意義〉,載於《臺大法學論叢》,第13卷第2期,頁67-97。
蔡念芷、楊佳娟、武曉霞(2009)。〈從地方教育權憲法保障探討教科書選定、常態編班與教師輔導及管教〉,載於《學校行政》,第59期,頁183-199。
薛美蓮、薛慶友(2010)。〈論教師搜索行為的適法性—以搜書包為例〉,載於《教育與發展》,第27卷,第4期,頁53-58。
顏國樑(2001)。〈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的內容分析、特色與建議〉,載於《學校行政》,第13期,頁89-100。
三、碩博士論文
王中興(2009)。《現行公立國民中學管教學生法制之研究》。臺東: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未出版)
王明偉(2007)。《學生隱私權之研究—以國民中學學生隱私權為中心》。臺北:世新大學法律學研究所。(未出版)
王富瑾(2011)。《高中職學生參與校務會議權利之探討》。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班。(未出版)
王碩禧(2008)。《人權教育作為友善校園的建構與實踐》。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未出版)
李佳浤(2011)。《自學生學習權觀點─論公立中小學教師管教權之界限》。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未出版)
李玠儀(2009)。《我國學生申訴制度之研究》。宜蘭: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未出版)
李榮唐(2011)。《學生隱私權在我國憲法的建構與檢討:以中、小學學生為核心》。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未出版)
官秀玲(2009)。《教師管教權與學生教育權衝突之解決─兼論學生法庭之建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班。(未出版)
吳家男(2009)。《校內搜索-以《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為中心》。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未出版)
吳清錦(2011)。《我國公立中小學教師管教權界限之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未出版)
吳淑萍(2009)。《學生申訴在我國校園的發展與實踐:以成功大學學生申訴制度為例》。臺南: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銳煜(2006)。《校規與學生學習權之研究-國民教育階段為中心》。臺北: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未出版)
林中峰(2003)。《教師搜索行為之法律問題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未出版)
林啟霖(2008)。《教師懲戒權理論與運作之研究-以我國國中小學教師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班。(未出版)
洪鼎堯(2002)。《從現代法治理念探討我國高中學生之申訴制度-以臺北市立高中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高行仁(2007)。《學校對學生處置措施之適法性研究-以高雄市公立國中學務工作為例》。高雄:國立高雄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未出版)
徐淑華(2011)。《論高中職社區化計畫與學生教育權之落實》。桃園: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未出版)
陳奕文(2004)。《中小學學生申訴制度之研究-以兒童少年教育權為中心》。嘉義:國立中正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泰豪(2009)。《公立學校教師管教權之研究—以國民教育為核心》。臺北: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未出版)
陳清泉(2011)。《國民中小學教師合理管教界限之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未出版)
陳碧玉(2009)。《兒少身心不受傷害權的憲法建構與檢討》。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未出版)
項程華(2005)。《我國憲法「受教權」解釋之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未出版)
彭致遠(2009)。《公立國民中小學管教行為之法律分析》。臺北: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文教法律研究所。(未出版)
彭進來(2005)。《從教育權探討我國中小學學生之權利保護-以特殊教育學生之申訴制度為例》。臺北: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專業研究所。(未出版)
鄒勷文(2011)。《公立國民中小學教師管教權之研究》。新竹:玄奘大學法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
廖美倩(2010)。《國民中小學教師管教權之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法所。(未出版)
廖婉余(2008)。《我國國民中小學教師於課堂上管教權限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未出版)
趙翊伶(2007)。《校園隱私權保障之方案—以一所公立高中之發展經驗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未出版)
賴宏銓(2008)。《國中生校園人身自由權之保障—以行政措施檢核表為出發點》。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未出版)
謝孟勳(2007)。《我國中小學教師懲戒權之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法律所。(未出版)
謝淑娟(2009)。《校園零體罰規範適當性之研究─以學生學習權與教師專業自主權為中心》。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法所。(未出版)
羅慶德(2005)。《從現代法治理念探討學生申訴制度與辦法-以師範校院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四、研究報告
林佳範、趙翊伶(2004)。《學生權利義務之內涵與校園規範:臺灣與美國的法律案例見解與「校規」的比較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
五、法令規章
大法官第1056次會議(1996年09月20日)。
《私立學校法》(2011年12月28日)
《高級中學法》(2010年06月09日修正)。
《高級中學學生成績考查辦法》(2009年10月26日)
《教育基本法》(2011年06月29日修正)。
《教育部主管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處理學生申訴案件實施辦法》(2000年11月28日)。
《教師法》(2010年11月24日修正)。
《國民教育法》(2011年01月06日修正)。
《憲法》(1947年01月01日)。
《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2007年06月22日修正)。
釋字第187號釋憲案(1984年05月18日)。
釋字第201號釋憲案(1986年01月03日)。
釋字第203號釋憲案(1986年02月28日)。
釋字第243號釋憲案(1989年10月09日)。
釋字第266號釋憲案(1990年10月15日)。
釋字第298號釋憲案(1991年12月27日)。
釋字第301號釋憲案(1992年04月24日)。
釋字第308號釋憲案(1992年11月13日)。
釋字第348號釋憲案(1994年05月20日)。
釋字第319號釋憲案(1995年06月23日)。
釋字第382號釋憲案(1995年06月23日)。
釋字第684號釋憲案(2011年01月17日)。
貳、英文部分
Huntington, Samuel P.(1991).The Third Wave:Democratiz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Oklahoma: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Rustow, Dankwart A..(1970). “Transitions to Democracy,” Comparative Politics,Vol.2(No.3): pp.337-363.
Sorensen, Georg(1998). Democracy and Democratization: Processes and Prospects in a Changing World. 2nded., Oxford: Westview Press.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顏國樑(2001)。〈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的內容分析、特色與建議〉,載於《學校行政》,第13期,頁89-100。
2. 黃耀南(2002)。〈從大法官會議解釋探討對我國特別權力關係之突破與發展〉,載於《社會科教育研究》,第7期,頁129-159。
3. 曾建元(2000)。〈美國學生模範法之研究-序說.學生權利總論〉,載於《律師雜誌》,第254期,頁94-106。
4. 許育典(2004)。〈在學關係與學生申訴〉,載於《教育學刊》,第23期,頁31-58。
5. 陳清秀(1998)〈行政法上法律關係與特別權力關係〉,載於翁岳生主編,《行政法》,頁239-258。
6. 莊富源(2008)。〈析論臺灣公民社會理念的形成及其價值取向之建構〉,載於《中山思想、多元文化與公民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01-340。臺北:國父紀念館。
7. 吳宗立、蔡綺芬(2008)。〈學生人權對教師輔導管教行為之啓示〉,載於《教育學術彙刊》,第2輯,第1期,頁1-26。
8.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2005)。〈質性研究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載於《身心障礙研究》,第3卷,第2期,頁122-136。
9. 李酉潭、張孝評(2002)。〈臺灣民主化分析—Rustow與Huntington模式的檢驗〉,載於《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第10卷第2期,頁8-25。臺北: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10. 陳新民(2002)。《憲法基本權利之理論(上冊)》。臺北:元照出版社。
11. 許育典(2002)。《法治國與教育行政》。臺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公司。
12. 周志宏(2001)。《私人興學自由與私立學校法制之研究》。臺北:學林文化事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