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建良、黃弘銘,「營建工程基準生產力之量測及評估模式─以鋼構吊
裝作業為例」,2007年,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刊,第二十卷,第二期。
[2]黃榮堯、李文偉,「應用多元線性迴歸建立營建工程工率評估模式之研
究─以橋梁工程混凝土澆置為例」,2004年,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刊,
第 十六卷,第二期。
[3]郭斯傑,營件外籍勞工生產力之評估分析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
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1995年。
[4]葉世文,「無線射頻辨識(RFID)於營建產業發展策略之研究」,國立
台灣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6年。
[5]鄭翔倫,「無線射頻辨識系統在營建工地人、機、料管理應用之探討」,
中華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5年。
[6]吳榮元,「無線射頻辨識(RFID)技術於鋼骨工程吊裝即時監控之應
用」,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5年。
[7]尹衍樑、蔡順吉,「RFID於預鑄產業的應用-以潤泰生管系統為例」,
中國土木水利學刊;第三十二卷,第四期,民國94年。
[8]呂芫逢、王隆昌,「無線射頻辨識(RFID)應用於混凝土試體電子化管
理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5年。
[9]陳威年,「無線射頻(RFID)技術應用於開放式建築使用維護階段之研
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5年。
[10]徐建淙,「無線射頻(RFID)於工地施工」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民國97年。
[11]陳志宏,「應用RFID於營造工地施工人員管理系統之研究」中華大
學碩士論文,民國98年。
[12]蔡宗廷,「營建施工作業減碳評估之研究-以建築工程灌漿為例」國立
中央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9年。
[13]李宗勳,「工地施工人員動線評估系統」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民國100年。
[14]廖軒邑,「RFID應用於RC構件施工性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碩
士論文,民國96年。
[15]羅南海,「RFID技術於營建工地人員控管實務應用之研究」國立台北
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民國100年。
[16]郭育廷,「營建土資場處理量評估模式建立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碩
士倫文,民國97年。
[17]莫宜錚,「預估工期的方法-實獲時程法與生產力預估法初步比較」國
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民國100年。
[18]張宇呈,「嘉義地區殯葬業的傳統經營模式與現代發展:分工模式與儀
式的變遷」南華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8年。
[19]王正宇,「社區發展與社會認同的建構:以嘉義某地方教會社區為例」
南華大學碩士論文,民國100年。
[20]Thomas, H.R., “Effects of Scheduled Overtime on Labor Productivity: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Analysis.” SD-60,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stitute (CII) ,
Austin, Texas 1990.
[21]Thomas, H. R., Sanvido, Victor E., “Role of the Fabricator in Labor
Productivity”,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ASCE, Vol.
126, No. 5, pp. - 365(2000).
[22]Thomas, H. R., Riley D. R., and Sanvido, V. E., “Loss of labor productivity due to
delivery methods and weather”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ASCE, Vol. 125, No. 1, 39-46(1999).
[23]Thomas, H. R. and, Zavrski, I., “Construction baseline productivity: theory and
practice”,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Vol. 125, No. 5,
pp.295-303,1999
[24]Thomas, H. R.and , C. S. P ., “ Conceptual model for measuring productivity of
design and engineering”,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Vol.5,No.3,pp1-7,
1999
[25]Thomas, H. R., and Horman, M. J.,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Workforce
Management,”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Vol. 132,
No. 1, January 1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