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王文科譯(1989)。學習心理學:學習理論導論。台北: 五南。
王姿云(2009)。組織氣候、自我效能、預期成果對知識分享意圖與行為之影響-以社會認知理論探討。未出版碩士,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台南市江秋玫(1998)。國小教師專業承諾自我效能感與專業踐行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市危芷芬譯(1995)。環境心理學。台北市:五南。(Francis, T. M., 1993. publisher: Pacific Grove, CA: Brooks/Cole.)
朱雪梅(2005)。員工自我效能、工作滿意度與組織承諾之關係研究-以東森電視台為例。未出版碩士,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新北市邱奕光(2002)。國民小學啟智班教師成就動機、學校組織氣氛知覺與其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高雄市李幸(2001)。國民中學學習型組織、教師自我效能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李書棻(2009)。工作自我效能量表之編制及信效度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台北市李雯智(2010)。國小教師自我效能、工作特性、工作滿足、工作倦怠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未出版博士,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市李麗秋(2010)。高雄市政府公務人員自我效能、組織認同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市李新鄉(1995)。自尊(自我概念)、專業工作經驗、學校認同與國小教師教學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NSC84-2413-H023-001。李柏蓉(2006)。高雄縣市國民小學行政人員溝通行為與教師工作投入及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吳國正(2003)。國小兼任行政教師其工作特性知覺與工作投入之研究----以台北地區公立學校為例。未出版碩士,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市吳俐錦(2006)。國民小學教師生命價值觀與工作投入、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吳明隆(2010)。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台北市:五南。
吳清基主編(2001)。教育行政。台北市:五南。
吳清山(1992)。學校效能研究。台北市:五南。
吳幸宜(1996)。學習理論與教學應用。台北:心理。
吳幸宜譯(1994)。學習理論與教學應用。台北:心理。
吳聲毅、張傳源(2003)。中小學運用虛擬教室輔助教學之探討。生活教育月刊,36(4),3-7。
巫博瀚、王淑玲(2007)。人類動力的基礎-自我效能兼論自我效能對學習者自我調整學習行為與成就表現之影響。研習資訊,24(3),49-54。林秀湖(2006)。國小校長教學領導行為與教師工作投入、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林彩雲(2010)。台中市國小教師組織承諾、自我效能與知識分享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台中市林旻賜(2007)。彰化縣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嘉義縣林彥宏(2009)。民間社工員之增強權能感、自我效能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台北市周曉虹(1995)譯。社會學習理論。台北市:桂冠。
周惠民(1999)。原住民地區國小教師自我效能感與工作投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新竹市施良方(1996)。學習理論。高雄:麗文文化。
洪嘉鴻(2003)。國民小學教師增權與教師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中市侯志偉(2009)。學校創新經營與教師工作投入之關係研究-以校長領導風格、行政服務品質及教師專業成長為干擾變項。未出版碩士,國立臺南大學教管所學校經營與管理教學碩士班,台南市紀秀娥(2010)。高雄縣市國民小學校長領導風格、教師工作投入與學校組織文化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胡椿敏(2009)。國民小學組織文化與教師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屏東縣柯安南(2005)。國小教師專業能力知覺與自我效能感之研究-教師資格檢定觀點。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台北市高慧如(2007)。桃園縣偏遠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工作投入與留任意願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台北縣高申春(2001)。人性的輝煌之路-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台北市:貓頭鷹出版。
孫志麟(1991)。自我效能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教育上的應用。教育研究雙月刊,22,47-54。孫志麟(1994)。國民小學教師自我效能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孫志麟(1995)。國民小學教師自我效能之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18,165-192。徐鶯娟(1995)。國民小學教師成就動機、參與決定與其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徐鶯娟(1995)。國民小學教師成就動機、參與決定與其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徐磊靑, 楊公俠編著(2005)。環境心理學 : 環境、知覺和行為。台北市:五南
秦夢群(1998)。教育行政-理論部份。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郭淑珍(2002)。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自主與教師效能之相關研究--桃竹苗地區為例。未出版碩士,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碩士班,新竹市郭正忠(2006)。台北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行為與教師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台北市陳美言(1998)。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市陳正義(2003)。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教師之學校績效責任信念與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新竹市陳郁佳(2008)。身心障礙者求職自我效能量表之信效度研究- 以肢體障礙者為例。未出版碩士,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彰化市陳淑嬌(1989)。國民中學校長領導型式、教師工作投入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陳東星(2004)。屏東縣國小校長領導風格與教師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市陳嘉陽(1983)。國中教師工作環境知覺、滿意與士氣之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陳枝烈(1997)。台灣原住民教育。台北:師大師苑。
許芷霖(2007)。國小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未出版碩士,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嘉義市莊見智(2005)。台北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自我效能與職業倦怠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市莊志明(2007)。臺南市國小教師工作環境知覺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台南市 梁靜芳(2010)。國小教師知覺校長激勵語言與教師工作投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新竹市
湯志民(1992)。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台北市:五南。
湯志民(1999)。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台北:五南。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張泳盛(2008)。國小學生網路自我學習環境知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張文哲譯(2005)。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際。台北市:台灣培生教育。
(Robert, E. S., 2003)
黃茂容(1989)。遊客對自然環境產生的情緒體驗--以前往溪頭森林遊樂區之遊客為例。未出版碩士,國立台灣大學森林研究所,台北市黃貴祥(2000)。技術學院教師工作環境知覺、工作價值觀與其工作滿足和教學表現之關係。未出版博士,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台北市黃坤謨(2008)。國民小學校長多元智能領導、教師工作投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台北市黃婷惠(2008)。高雄縣國小教師性別角色態度與工作投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曾秋萍(2004)。國民小學教師角色知覺與課程參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詹婷姬(1994)。國民小學教師工作環境知覺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台北市楊錦登(1998)。軍軍事院校學生生活適應與人際關係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台北市
楊惠玲(2005)。技專校院臨床實習指導教師工作自我效能與工作投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台北護理學院醫護教育研究所,台北市董秀珍(2002)。國小教師工作價值觀、角色壓力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劉威德(1993)。國中教師教學成敗歸因、社會支持與教學自我效能相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鄭及宏(2004)。花、東地區國小體育教師自我效能與工作壓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台東市鄭熙彥(1994)。學校教育與社區發展。高雄:復文。
鄭素津(2005)。不同區位國小低年級學童環境知覺之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屏東縣鄭國男(2005)。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與教師工作投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中市鄭依青(2008)。雲林縣國小教師工作不安全感與工作投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班,雲林縣廖誠麟(1981)。張老師輔導機構中成員的組織環境知覺、環境勝任度及其偽固定環境特徵歸因。未出版碩士,國立臺灣大學心理研究所,台北市
廖佳音(2009)。工作特性對工作績效之影響-工作負荷認知與自我效能感調節效果之探討。未出版碩士,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桃園縣趙美鈴(1997)。國小已婚女教師工作特性知覺、角色壓力與其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新竹市劉淑蓉(2007)。中學科學與數學教師對學校環境知覺之比較研究。教育學刊,15(1),53-72。蔣美惠(2004)。探討保全人員生涯管理、人格特質及組織氣候對工作滿足、自我效能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研究-以台北市保全公司為例。未出版碩士,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嘉義縣蔡玉慧(1996)。高雄市國小學生學校環境知覺與學生行為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蔡麗華(2001)。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投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市潘義祥(2004)。國民小學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師自我效能、教學承諾與教學實踐及其線性結構關係模式之研究。未出版博士,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桃園縣賴秋江(2006)。國民小學學校行銷、校長領導風格與教師工作投入之 相關因素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高雄市賴允荃(2008)。自行車專用道使用者環境知覺與休閒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中正大學運動與休閒教育所,嘉義縣謝寶梅(1995)。國小教師自我效能感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台中市謝天德(1998)。國小教師工作投入、團體凝聚力與社會閒散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縣謝政志(2009)。國中兼任行政教師角色壓力、自我效能與工作倦怠之研究-以花蓮縣為例。未出版碩士,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花蓮市蕭秀玲、莊慧秋、黃漢耀譯(1991)。環境心理學。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蕭慧瑜(2004)。從使用者付費觀點探討遊客對環境知覺與付費意願關係之研究-以達娜伊谷自然生態公園為例。未出版碩士,逢甲大學土地管理所,台中市簡玉琴(2002)。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自我效能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台北市簡良平(2010)。偏遠地區小學教師對弱勢社區環境之覺知及其教學回應。第23卷第2期。
鍾佩蓁(2004)。雲嘉地區國小教師工作價值觀與工作投入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市聶筱秋、胡中凡、唐筱雯、葉冠伶等譯(2003)。環境心理學。臺北縣:桂冠。
羅有程(2009)。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自主、自我效能感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嚴春財(1998)。山地鄉國小教師教學工作投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市蘇素美(1989)。國中學生刺激尋求動機、學校環境知覺與偏差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蘇秀美(2006)。原住民學校教學與學習困境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以旭日國民中小學國小部為例。未出版碩士,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英文部份
Allport, G. W. (1947). The psychology of particip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52, 117-132.
Bandura, A. (1977). Social learning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Bandura, A. (1982). Self-efficacy mechanism in human. Agency American Psychologist, 37, 122-147.
Bandura, A. (1997). Self-efficacy: The exercise of control. New York: W. H. Freeman and Company.
Bell, P. A., Fisher, J. D., Baum, A., &; Green, T. C. (1990).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3nd ed.).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Inc.
Campbell, J. P. &; Pritchard, R. D. (1976). Motivation theory in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In M.D. Dunnette (Ed.),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pp. 63-130). Chicago: Rand McNally
Dubin, R. (1956). Industrial works’world: A study of the central life interest of industrial works. Social Problem, 3, 131-142.
Fisher, D. L., Docker, J. G., &; Fraser, B. J. (1990). Use of school climate assessments in improving school-level environment. In H. C.Waxman &; C. D. Ellett (Eds.), The study of learning environments, (Vol. 4, pp. 48-57). Perth, Western Australia: Curt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sher, J. D., Bell, D. A., &; Baum, A. (1984).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2nd ed.). New York: Rinehart &; Winston.
Gifford, R. (1987).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Massachusetts: Allyn and Bacon.
Ittelson, W. H. (1978).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and urban experience.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10(2), 193-212.
Kanungo, R. N. (1979). The concept of alienation and involvement revisited. Psychological Bulletin, 86(1), 133.
Kanungo, R. N. (1982). Measurement of job and work involvement revisited. Psychological Bulletin, 86, 119-138.
Lawler, E. E. &; Hall, D. T. (1970). Relationship of job characteristics to job involvement satisfaction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4(4), 305-312.
Lodahl, T. M. &; Kejner, M. (1965). The definition and measurement of job involvement.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49(1), 24-33.
Lodahl, T. M. &; Kejner, M. (1965). The definition and measurement of job involvement.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49(1), 24-33.
Massenberg, M. I. (1982). Professional in scientific disciplines: Relationships among working life commitment’s perceived job barriers, and gender.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42 (10), 4233B.
Mauno, S. (2000). The stability of job and family involvement: Applying the multi-variable technique to longitudinal data. Work and Stress, 14(1), 51-64.
Mckelvery, B., & Sekaran, U. (1977). Toward a career-based theory of job involvement: A study of scientist and engineers. Administration Science Quarterly, 22 (6), 281-298.
Moos, R. H. (1979). Evaluating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Procedures, measures, finding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ajares, F. (1996). Self-efficacy beliefs in academic setting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6(4), 543-578.
Paullay, I. M., Alliger, G. M., & Stone-Romero, E. F. (1994). Constructu Validation of Two Instruments Designed Measure Job Involvement and Work Centrality. Journal of Psychology, 79(2), 224-228.
Rabinowitz, S. &; Hall D. T. (1977).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on job involvement. Psychological Bulletin, 84, 265-288.
Rapport, A. & Huma, M. (1977). Aspect of Urban Form: Towards a Man Environment Approach to Human Form and Design, pp. 128-168.
Rentoul, A. J., &; Fraser, B. (1983). Development of a school-level environment questionnair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21(1), 21-39.
Robbins, S. P. (1983).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Concepts, 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s (2ed.). Englewood Cliffs, N.J. : Prentice-Hall; Taipei : Hwa-Tai.
Schunk, D. H. (1990). Goal setting and self-efficacy during self-regulated learning.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25(1), 71-86.
Saleh, S. D. &; Hosek, J. (1976) .Job involvement: Concept and measure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 , 213-224.
Schutz. W. C. (1958). A three-dimensional theory of interpersonal behavior. New York:Rinehart &; Company.
Schwyhart, W. R., &; Smith, P. C. (1972). Factor in the job involvement of middle management.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6(3), 227-233.
Vroom, V.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Wi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