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2012)。中論•治學。網址:http://ctext.org/zhong-lun/zhi-xue/zh?searchu=%E5%87%A1%E5%AD%B8%E8%80%85%E3%80%81%E5%A4%A7%E7%BE%A9%E7%82%BA%E5%85%88%EF%BC%8C%E7%89%A9%E5%90%8D%E7%82%BA%E5%BE%8C%EF%BC%8C%E5%A4%A7%E7%BE%A9%E8%88%89%E8%80%8C%E7%89%A9%E5%90%8D%E5%BE%9E%E4%B9%8B%E3%80%82
官達里(2008)。彰化警匪槍戰一員警頭部腹部中彈。今日傳媒有限公司。線上檢索日期:2008年8月22日。網址:http://www.nownews.com/2008/08/22/138-2323714.htm#ixzz1if7WTfnZ
王佳煌、潘中道譯(2002)。當代社會研究法:質化與量化途徑。台北:學富文化。
王雲五(1960)。王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台北:台灣商務。
朱筱雯(2009)。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角色知覺、工作壓力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汝信(1988)。社會科學新辭典。四川:重慶。
江守寰(2005)。警察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以金門縣警察局為例。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黃建華、陳文嬋、楊菁菁(2009)。高市警匪槍戰歹徒中彈。自由時報電子報。線上檢索日期:2009年10月8日。網址: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oct/8/today-so3.htm
何雪真(2002)。國立大學人事人員角色知覺、角色壓力與壓力反應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吳明隆、涂金堂(2006)『SPSS 與統計應用』二版。台北:五南圖書。
吳明隆(2006)。SPSS 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台北:知城書局。
吳俊緯(2010)。警察機關督察人員角色知覺、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吳茂松(2006)。檢察官工作價值觀、角色壓力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吳家來(2008)。警察人員工作滿足與工作投入之研究—以花蓮縣警察局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吳清山、賴協志(2007a)。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之研究:角色知覺與踐行。教育與心理研究。30(2)。1-29。吳清山、賴協志(2007b)。知識領導理念及實施策略。教育研究月刊。159。60-69。吳學燕(1995)。警察的壓力與管理。警學叢刊。25(4)。頁3-21。中央警察大學。桃園縣。
李政旺(2003)。政風人員角色衝突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未出版,高雄。
李新鄉(1996)。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工作投入現況之比較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85-2413-H-023-001
李緒武(1982)。《教育社會心理學》。台北:正中書局。
李伯黍、楊爾衢、孫名之、陳澤川、袁軍、張榮華、顧海根、唐本予、李維、李茹、李正雲等(2003)。Arthur S. Reber(1985)著。心理學辭典。台北市:五南。
李芝靜、何楚台(2001)。國小英語師資班學員參訓動機、角色知覺、任教意願與任教相關問題之探討。教育研究集刊。46。125-145。
李湧清(2004)。警察勤務理論與實務。台北市:揚智文化。
周惠民(1999)。原住民地區國小教師自我效能感與工作投入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林光志(2006)。台中市托兒所教保人員工作價值觀、角色壓力與預防性危機管理工作投入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台北市林政諺(2008)。不同世代初任軍官工作價值、工作特性與工作投入之研究。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心理及社會工作學系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林清江(1971)。教師角色理論與師範教育改革動向之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13 。45一176 頁。林清江(1997)。教育社會學。台北:臺灣書店。
林震豪(2005)。軍訓教官角色知覺、工作投入與工作壓力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林明地、王如哲、黃宗顯、何宣甫、簡玉敏、江芳盛、湯堯、魏惠娟、王瑞壎、謝文豪、張明輝、林純雯、李安明等譯(2003)。Wayne K. Hoy, Cecil G.Miskel原著。教育行政學:理論、研究與實際。高雄市:麗文。
法務部(2010a)。志願服務法。檢索日期2010年10月15日。全國法規資料庫網址: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D0050131。
法務部(2012b)。警察教育條例。檢索日期2012年1月12日。全國法規資料庫網址: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D0080007
法務部(2012c)。警察常年訓練辦法。檢索日期2012年1月12日。全國法規資料庫網址: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D0080097
法務部(2012d)。警察法。檢索日期2012年1月12日。全國法規資料庫網址: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D0080001)
邱奕光(2002)。國民小學啟智班教師成就動機、學校組織氣氛知覺與其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邱淑媛(1983)。工作價值觀對員工工作態度及工作表現之影響研究。私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洪孟華(2000)。教師角色知覺及其進修歷程之關係研究-以國小男性教師為例。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徐鶯娟(1995)。國民小學教師成就動機、參與決定與其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時蓉華(1988)。社會心理學詞典(初版)。四川:人民。
翁珮雯(2006)。人力資源專業人員角色、角色壓力與工作價值觀對工作投入之影響。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高宣揚(1998)。當代社會理論。台北:五南。
張承漢(1994)。社會組織與社會關係。台北:幼獅。
張春居(2003)。志工的休閒活動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以救國團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縣。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初版)。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2)。張氏心理學辭典(修正版)。台北市:東華。
張春興(1996)。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8)。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9)。心理學思想的流變。台北:東華。
張秋遠(2005)。成年觀護志工協助執行保護管束工作之參與動機、角色期待和工作投入相關性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張惠華(1995)。精神分裂病人對疾病的自我標節與社會適應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張華葆(1989)。社會心理學。台北市:三民
張瑞春(1998)。組織變革中組織氣候對工作投入、組織承諾及工作滿足影響之研究-以中國石油公司高雄營業處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張曉春(1973 ) 。專業人員工作疲乏研究模式一以社會工作員為例(上)、(下)。思與言雜誌社。21 卷1 期。66 一79 頁。及21 卷2 期。179 一201 頁。曹爾忠(1983)。臺灣地區基層員警(隊)員工作壓力之調查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莊仁馨(2009)。桃園縣國民小學人事人員角色知覺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莊媜夙(1999)。角色壓力、社會支持與工作投入之關連性研究-以資訊從業人員為例。長庚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許文松(2011)。國中兼任行政職務人員角色知覺、工作投入及工作壓力之研究-以屏東縣為例。未出版碩士,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縣,未出版,台中縣。許晉瑋(2010)。警察人員工作投入、工作績效與工作獎勵之關聯性研究—以高雄縣政府警察局為例。義守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許寶源(1996)。國民小學教師角色街突與學校認同威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郭丁熒(1994)。小學教師角色相關實證研究的回顧與分析。台南師院學報。28 期。197-224。郭丁熒(1995a)。國民小學教師理想角色與實際角色知覺差距之調查研究。教師權力與責任。中華民國師院權議會主編。台北:師大。
郭丁熒(1995b)。小學教師角色內涵之分析。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集刊。1。181. 202。
郭丁熒(1995c)。我國國民小學教師角色知覺發展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郭丁熒(1995d)。教師角色知覺發展模式之探討。初等教育學報。8、155.198。郭丁熒(2000)。從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談教師角色的更新。載於主編九年一貫課程。從理論、政策到執行。(87-97頁)。高雄市:復文
郭為藩(1971)。角色理論在教育上的意義。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13。15-43。郭為藩(1972)。自我心理學。臺北:開山。
郭騰淵(1991)。國中教師工作價值觀、角色壓力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陳正沛(1983)。研究人員之工作投入。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陳光亮(2009)。屏東縣警察人員角色知覺、角色踐行與工作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陳明晰(2006)。警察人員組織投注感與工作適應之關係研究-以雲林縣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陳俐伶(1988 ) 。已婚職業婦女之角色期望、現代與傳統取向與其角色衝突的關係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陳奎熹(1993)。教育社會學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貞芳(1996)。花東地區六班國小教師行政工作角色壓力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陳海泓(2004)。高中學校圖書館人員理想角色和實際角色知覺差距之調查研究。南大學報。38(2)。81-113。陳淑嬌(1989)。國民中學校長領導型式、教師工作投入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陳富祥(1984)。個人屬性、工作滿足與工作投入關係之探討-以金融業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陳韻如(2010)。家長與幼稚園教師對教師角色認知及踐行研究。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陳玲媛 (2010)。博物館志工工作投入與生活滿意度之比較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傅阡綦(2008)。女性軍職人員玻璃天花板認知、角色衝突與工作投入對離職傾向之研究。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碩士班,未出版,台中縣。黃文三(2003)。學校本位管理理念建構下:我國中等學校教師角色知覺、工作價值與疏離感關係之研究(初版)。高雄:復文。
黃坤謨(2008)。國民小學校長多元智能領導、教師工作投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黃昆輝(1989)。教育行政學(二版)。台北:東華。
黃珮瑜(2002)。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角色知覺、生涯滿意度與生涯承諾之關係。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黃婷惠(2007)。高雄縣國小教師性別角色態度與工作投入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黃意舒(民83)。幼稚園教師教學角色認同及踐行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楊文友(2002)。警察人員工作投入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楊國展(1994)。警察工作壓力與適應之調查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楊錦雲(2005)。國民小學學校志工人員角色知覺與校務參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漢川草廬(2012)。禮記學記。網址:http://www.sidneyluo.net/b/b06/18.htm
趙美玲(1997)。國小已婚女教師工作特性知覺、角色壓力與其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趙居蓮(1995)譯。社會心理學。台北市。桂圓圖書公司。Weber, A. L.(1995) .Social Psychology.
劉玟琪(2008)。高雄市國民中小學特教教師角色壓力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劉雅婷(2000)。學校本位管理教師角色知覺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劉麗蓉(2002)。 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角色知覺與學校組織變革接受度之關係。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歐宗明(2002)。國小體育教師理想角色知覺調查研究。體育學報。33。201-210。潘依琳(1994)。基層護理人員之工作特性、成就動機與工作投入、工作滿足、留職意願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蔡文輝(1997)。社會學。台北:三民。
蔡麗華(2001)。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室工作投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鄭世仁(1984)。國民中小學教角色衝突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鄭來長(1992)。國民中學教育人員對各種職業工作之誘力研究:傳倫姆期望理論誘力模式之應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鄭怡婷(2007)。人資顧客服務代表的角色壓力與工作滿意、工作投入、留任意願之關聯-以知覺人力資源部門主管支持為調節變項。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鄧欣怡(2001)。義工在組織中的學習滿意度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以義務張老師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謝天德(1998)。國小教師工作投入、團體凝聚力與社會閒散關係之研究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謝文亮(2002)。志工教育訓練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謝坤勇(2005)。屏東縣國民小學主計人員角色知覺、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鍾珮蓁(2004)。雲嘉地區國小教師工作價值觀與工作投入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藍采風、廖榮利(1994)。組織行為學。台北:三民。
嚴春財(1998)。山地鄉國小教師教學工作投入之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警政署。1994年。警政工作概況報告書。內政部警政署編。
警政署。1996年5月1日。「警察人員教育訓練實施計畫(計畫八)」。八五警署秘字第二六三七五號函。內政部警政署。
警政署。2003年9月30日。「警察常年訓練術科訓練師資管理要點」。警署教字第0920130840號函。內政部警政署。
二、英文部分
Adams, J. 5. (1965). Inequity in Social Exchange, in L. Berkowitz (Ed),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Vol. 2, pp. 267-299.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Adams, J. S. (1963). 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Inequity,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Vol. 67, 422-436.
Alkandari, J.Y. (1984). Alienation in the workplace :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Kuwaiti and non-Kuwaiti workers.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41( 11 ), 4817A.
A11corn, S. F. (1988). An Inquiry into the Unconscious aspects of roles, role expectations and Role Performance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PH. D., University of Missouri.
Allport, G.W. (1961). 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8, 518-523.
Biddle , B. J. &; Thomas, E. J. (1966). Role theory : Concepts and research. New York: Wiley.
Biddle , B. J. (1979). Role theory : expectations ,indentities and behaviors. New York : Academic Press.
Biddle , B. J. (1986). Teacher roles. In THusen (Ed.) ,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Pergamon Press.
Blau, G. J. (1985). The Measurement and Prediction of Career Commitment, Jourm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191 58, 277-88.
Blood, M. R. &; Hulin, C. L. (1967). Alienation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itics of Workers Pesponses.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Vol.51(3), 284-290.
Brown, S. P.(1996). A mega-analysis and review of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on job involvement. Psycholigical Bulletin, 120( 2 ),235-255.
Brown, S. P., and Leigh, T. W. (1996). A new look at psychological climate its relationship to job involvement, effort, and performanc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Vol. 64, No. 4, pp.358-68.
Bruner. J. S. (1973). ,Beyond the information given: studies in the psychology of knowing. New York: Norton.
David F. Elloy, James E. Everett, &; W. Randolph Flynn(1995). Multidimensional Mapping of the Correlates of Job Involvement.
DubinR. (1955). The world of work Englewoodcliffs N. J. , Prentice-Hall.
Farris, G. F. (1971). A Predictive Study of Turnover. Personnel Psychology, 24, 311-328.
Getzels,J.W.,Lipham,J.M.&;Campbell,R.F.(1968).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s a social orocess. New York: Harper&;Row,Inc.
Gorn, G J., &; Kanungo, R. N. (1980). Job involvement and motivation: Are intrinsically motivated managers more job involve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26(2), 265-277.
Kahn, (1980). Conflict, ambiguity, and overload: Three elements in job stress. In D. Katz, Kahn, &; J. Adama (Eds). ,The study of organization.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418-428
Kanungo, R. N. (1982). Measurement of job and work involvement, Journal of Appoied Psychology, 67( 3 ), 341-349.
Katz, D. &; Kahn, R. L. (1978). The social psycholo of organization.New York: Wiley.
Lawer, E. E. &; Hall. D. T. (1970). Relationship of job characteristics to job satisfaction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4 ( 4 ) , 305-312.
Lawler, E. , Hackman, J. R. &;kaufman, S. (1973). Effects of Job Redesign: A Field Experiment,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Vol, 49-62.
Lawler, E. E. &; Hall, D. T.,(1970). Relationship of Job Characteristics to Job Involvement Satisfaction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4(4): pp.306.
Levine, M. W. &; Shefner, J. M. (1991). Fundamentals of sensation and perception. Californi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
Lodahl, T. M., &; Kejner, M. (1965). The definition and measurement of job involvement. Jou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49(1), 24-33.
Mannheim, B. A. (1989). A Comparative Study of Work Centrality Job Rewards and Satisfaction: Occupational Groups in Isael. Sociology Of Work and Occupations, 2, 79-102.
Mckelvery, B. , &; Sekaran, U. (1977). Toward a career-based theory of job involvement:A study of scientist and engineers. Administration Science Quarterly, 22 ( 6 ), 281-298.
Merton, R. K. (1957). The role-set : problem in sociological theory.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8, 21-37.
Miller, S. L. (1981) .Teacher burnou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04 317)
Morris, B. (1971). Reflections on role analysis.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22, 395-409.
Parsons, T. (1961). An outline of social system.In T.Parsons et al. (Eds) .Theories of Society Eoundations of Morden Socialogical Theory,N.Y. : Free press.
Patchen, M. (1970). Participation, Achievement and Involvement on the Job,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aullay I. M. , Alliger G. M. , and Stone-Romero E. F. (1994). Construct validation of two instruments Designed to measure job involvement and work centrality, Group &;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24( 1 ), 28-45.
Paullay, I. M., (1992). Clarification of the Job Involvement and Work Centrality Constuct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Job Burnout. (Doctoral dissertation,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Albany, 1991)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52(10),5565B.
Paullay, I. M., Alliger, G. M. &; Stone-Romero, E. F.(1994). Constructu Validation of Two Instruments Designed to Measure Job Involvement and Work Centrality., Journal of Psychology, 79(2), 224-228.
Rabinowitz, S. , Hall, D. T. , &; Goodale, J. G. (1977). Job scope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 as predictors of job involvement: Independent or interactive? Acada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2), 273-281.
Reitman, S. M. Role. Interaction of The Sociol Sciences , Ed . By Bills, D. 214 L. , New York : MaclVlillian &; The Free Press, 197 1,Vol.13,pp.546-558.
Reitz, H.J. &; Jewell, L.N. (1979). Sex, Locus of Control, and Job Involvement, A Six-Country Investiga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2(1), 72-88.
Robbins, S. P. (1983).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actice Hall.
Robbins, S. P. (1998).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8th edition). Upper Saddle River, N J: Prentice-Hall.
Robinowitz, S. &; Hall, D. T. (1977).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on job involvement. Psychological Bulletin, 84, 265-288.
Ruh, R. A., White, J. K., and Wood, R. R. (1975). Job involvement, values, personal background, participant in decision-making, and job attitud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8(2), 300-312.
Saleh, S. D. , &;Hosek, J. (1976). Job Involvement:concepts and Measurement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 2 ), 213-224.
Sarbin, T. R. (1968). Role. In D. L. Sills ( Ed ),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s : Vol. 13.。New York:Macmillan &; The Fress Press.
Schwyhart, W. R. , &; Smith, P. C. (1972). Factor in the job involvement of middle management.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6( 3 ), 227-233.
Sekaran, U. , and Mowday, R. T. (1981) . A cross cultural ana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individual and job characteristics on job involv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Psyhology 30( 1 ),51.
Shih, N. J.(1991).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Job Involvement: A Case of the Taipei Municipal Covernment.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1990).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52(5), 181 7A.
Siegel, A.L.&; Ruh, R.A.(1973). Job involvement, participation in decision making, personal background and job behavio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9(2), 318-327.
Vroom, V. H. ( 1962 ). Ego-Involve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Job Performance, Personnel Psychology , Vol. 15, 159-177.
Vroom, V. H. ,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 New York :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Wallace, P. M., Goldstein, J. H. &; Nathan, P. E. (1990). Introduction to Psychlolgy. Wm. C. Brown Publishers.
Zanden. J. W. (1993). Sociology: The core ( 3 rd. ). New York: Mc Graw H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