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書:
Shadick(1968)。文言文入門(A first Course in Literary Chinese)。康乃爾大學出版社出版。
朴美齡(1990)。世說新語中所反映的思想。台北市:文津出版社。
李培元等編(1980)。基礎漢語課本。外文出版社。
李澤厚(1984)。美的歷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第111頁。
林生傳(2003)。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周小兵,李海鷗(2004)。對外漢語教學入門。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信世昌(2001)。華語文閱讀策略之教程發展與研究。台北:師大書苑,頁86-87。
徐宗才,李文(2010)。對外漢語本科系教材。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崔永華 (2005)。對外漢語教學的教學研究。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崔希亮(2007)。漢語教學-海內外的互動與互補。商務印書館
張先坦(2007)。古今漢語語法比較概要。成都:巴蜀書社。
張莉萍(2002) 。華語文能力測驗理論與實務。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頁252。
許嘉璐(2003)。古代漢語。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郭錫良(2000)。古代漢語。北京:語文出版社。
陳望道。(2001)。修辭學發凡。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陳懷萱、周長楨選註(1997)。進階文言文讀本。台北:南天。
傅東華主編(1978)。文學手冊。台北:大漢。
程毅中(1993)。神怪情俠的藝術世界-中國古代小說流派慢話。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鈕文英(2006)。教育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雙葉書廊。
黃慶萱。(2000)。修辭學。台北:三民書局。
廖書瑩等。(2003)。教科書的評鑑與選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課程專題研究研究報告
趙金銘(2004)。對外漢語教學概論。商務印書館。
劉珣等編(1981)。實用漢語課本。商務印書館。
蔣紹愚、曹廣順主編(2005)。近代漢語語法史研究綜述。北京:商務印書館。
鄧懿等編(1958)。漢語教科書。商務印書館出版
魯健驥等編(1986)。初級漢語課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華語教學出版社。
翰林高中國文(2010)。第二冊。翰林出版。
翰林高中國文教師手冊(2010)。第二冊。翰林出版。
龍騰高中國文(2010)。第二冊。龍騰出版。
龍騰高中國文教師用書(2010)。第二冊。龍騰出版。
龍騰高中國文教學光碟(2010)。第二冊。龍騰出版。
二、學位論文
張惠雯(2001)。中醫華語教材編寫之規畫設計。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曾逸群(2009)。對外古代漢語教材之分析研究──以《古代漢語課本》、《進階文言文讀本》和《文言基礎讀本》為例。高雄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賴秋燕(2010)。短期班華語文化教材之設計研究--以飲食文化為討論範圍。高雄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錢韻竹(2007)。古代散文轉折複句及其關聯詞語教學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三、期刊論文:
弓海濤(2009)。談多媒體在古代漢語教學中的運用。現代語文,115-116。
毛文(1987)關於編寫中高級漢語教材的原則。對外漢語教學研究會第二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選。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朱瑞平(2001)。關於對外漢語教學中「古代漢語」教學及教材建設的幾點思考。北京師範大學學報,6,116-119。
李泉(1996)新編漢語教程的設計、實施及特點。語言教學與研究,2。
佟秉正(1991)初級漢語教材的編寫問題。世界漢語教學,1。
周質平(1997)。美國對外古代漢語教學評議。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32(3),57-64。
姚美玲(2009)。淺談對美國學生的「古代漢語教學」———以CIEE的教學為例。教育理論與實踐,29(11)53-55 。
國家華語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研發組(2011)。華語文能力測驗成果發表會。
崔立斌(2002)。談留學生古代漢語教學。北京師範大學學報,6,97-101。
張孝全(1987)功能、結構和情景的結合及其他-淺談口語教材編寫中的幾個問題。對外漢語教學研究會第二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選。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年版。
張玲瑛(2007)。台灣華語中心與美國大學對外古代漢語教材與課程之比較分析。台灣華語文教學學會會刊,2,24-35。許德寶(2006)。關於對外文言文的教學用語問題。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41,11-12。
楊冬梅,訾希坤(2009)。對外漢語專業古代文學課的教學研究。齊齊哈爾大學學報,5,104-106。
趙燕皎(1986)。用生動活潑的形式反映廣泛而嚴肅的內容-談話說中國的編寫。第一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年版。
趙晗志,翟素梅(2009)。淺析文言文在現代語文教學中的幾點思考。安徽文學,11,17-18。
劉珣、鄧恩明(1982)。試談基礎漢語教科書的編寫原則。語言教學與研究,4。
蔣書紅(2009)。古代漢語教材芻議。鹹寧學院學報,29,5。
鄧恩明(1983)。語言教材要有趣。語言教學與研究,2。
鄧恩明(1998)。編寫對外漢語教材的心理學思考。語言文字應用,2。
瞿繼勇(2009)。古代漢語教學互動策略探析———以吉首大學古代漢語省級精品課程建設為例。語文學刊,7,147-149。
藍珮君(2007)。基礎華語文能力測驗與歐洲語言共同參考架構的對應關係。台灣華文教學學會會刊,2,41。四、英文書籍:
Brown, L.(1995 ).The Elements of Language Curriculum: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Program Development.
Graves, K . ( 2000 ). Designing Language Courses :A Guide for Teachers. Thomson Learning Company.
Hutchinson & Waters. 1987.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redApproach. p.98.
五、網路資料:
中文百科在線。取自http://www.zwbk.org/edit/smallImg/20101225104317536_3094.jpg
中文熱。蓉的藝饗世界http://tw.myblog.yahoo.com/jw!bJ.bN6KGBxQhsaxirvMYKb.a3H4-/article?mid=433
Chen Qiujin( 2009)。中國華文教育網。取自
http://big5.hwjyw.com/jxyd/xskj/200909/t20090904_31537.shtml
中國華文教育網。取自http://big5.hwjyw.com/jxyd/yjyl/cy/200909/W02009093062528682
中國文學史-先秦~魏晉六朝志怪小說和軼事小說。
取自http://blog.udn.com/ChenBoDa/485966
何謂現代散文。取自http://www.gamez.com.tw/thread-408803-1-1.html
林君萍(2007)。德國海德堡大學漢語教學概況。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取自http://chinese.mtc.ntnu.edu.tw:8080/culture/culture03/72/72.html
貢品網。取自http://pic.gongpin.net/300/300/h/UserDocument/10768/20110811010416261.jpg
陳慶華(2005)。為古文教學著新裝-以沈復「兒時記趣」一文為例。全球華文網電子報。第980003期。取自:http://school.huayuworld.org/moodle/course/view.php?id=14
華文天下。語象第71期人物篇。http://chinese.mtc.ntnu.edu.tw:8080/culture/culture03/71/71.html#bookmark01
華夏文明中國經濟網。http://i2.ce.cn/cathay/file/
教育部(2004)。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國文」課程綱要。取自http://www.edu.tw/populace.aspx?populace_sn=9。
游國恩(2006)。文學史第七章魏晉南北朝的小說國學導航。
取自http://www.guoxue123.com/new/0002/ywxs/018.htm
博聯社。取自http://img.blshe.com/resserver.php?blogId=548&resource=%E5%BA%992.jpg
遠流部落格。取自http://blog.ylib.com/public/Utilities/ImageReader.aspx?/b/9/b911ddb0-9886-4394-a583-c38344e24855.jpg
魏晉南北朝文學軼事小說。取自http://www.twbm.com/www/window/liter/chlit/ch3/ch3_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