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書目
上海師範大學對外漢語學院旅遊小組(2008)。旅遊漢語詞匯手冊(漢英對 照)。北京:世界圖書。
上海師範大學對外漢語學院漢語功能大綱課題組(2008)。旅遊漢語功能大綱。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2002)。凌原著。現代漢語詞典(漢英雙語)。北京:外語教學與硏究 。
中國華文教育網(2011)針對HSK的華文漢語網路電子教材編寫設想。2011年3月25日取自http://www.hwjyw.com/content/2011/03/17/15900.shtml
中國視聽教育學會、中國視聽教育基金會(1991)。系統化教學設計。臺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尹駿.章澤儀(譯)(2004)。J. Page.P. Brunt,G.Busby, J.Connell著。現代觀光—綜合論述與分析。臺灣:新加坡商湯姆生亞洲私人有限公司臺灣分公司。
方麗娜(2008年5月)。短期華語教材的設計與編寫之行動研究—以《生活華語快易通—吃喝完樂在高雄》為例。論文發表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華語教學資源中心,主辦華語文教材編寫國際研討會,高雄市。
王力文(2008)。全球在地化研究。臺北:元智大學通識教育部。
王永仁(2002)。高雄市市區觀光資源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王俊芳(2010)。旅遊教材建設應加大文化元素的融入。濰坊高等職業教育,6(7),45-47。
王慧娥、戴開成、許郁文、鍾瑞芳、曾淑卿、彭南儀、蕭照芳(譯)
(2010)。西村幸夫著。大家一起來!打造觀光城鄉:從城鄉之傲開始的地域管理。臺北:天下雜誌出版社。
付佳(2010)。高職旅遊英語教材研究。科技資訊,32,172-174。
何淑貞、張孝裕、陳立芬、舒兆民、蔡雅薰、賴明德、王愛華(2007)。華語教學的現況與展望。華語文教學導論。臺北:三民書局。
吳芝儀、廖梅花(譯)(2001)。Strauss, J. Corbin著。質性研究入門紮根理論研究方法。嘉義:濤石文化。
我的中文口說家教(2011)。2011年3月11日取自 http://www.myet.com
李泉(2003)。漢語研究與應用第一輯。中國人民大學對外語言文化學院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李泉(2006)。對外漢語教材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
李惠斌(2003)。全球化全球議題。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李揚(1998)。對外漢語課程研究。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李遠漢(2005)。商務語言教程。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李銘輝、郭建興(2000)。觀光遊憩資源規劃。臺北:揚智文化。
李曉琪(2006)。對外漢語文化教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沈文台(2002)。臺灣老街圖鑑。臺北: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沈剛(2007)。基於市場需求的高職高專《旅遊策劃》。課程建設啟示。新課程教育學術。S1,29-31。
辛晚教、古宜靈、廖淑容(2005)。文化生活圈與文化產業。臺北:詹氏書局。
周小兵(2007)。外國人學漢語語法偏誤研究。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林文韵(2008年3月)。用原真的教材學道地的語言。演講講義。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林文修(2011)。計算智慧系統教材開發計畫。深耕教與學電子報,25。2011年4月18日取自http://www.teachers.fju.edu.tw
林思宇(2011)。華語教學考試認證開跑。2011年5月17日取自http://news.pchome.com.tw
林碧慧(2009年3月)。任務型教學課程與教材設計:以台中二日遊為例。論文發表於《第二屆華語文教學國際研討會》,桃園。
林綱偉(2000)。臺灣的觀光資源第一章觀光資源概述。2011年4月27日取自http://csm01.csu.edu.tw
林寶山(2000)。教學原理與技巧。臺北市:五南圖書。
金惠淑(2005)。觀光華語導遊教材設計-針對韓國的專門大學觀光中國語系之用途。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胡幼慧(2002)。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市:巨流圖書。
唐學斌(2002)。觀光事業概論。臺北:復文書局。
孫德金(2007)。讓科學成就教學:對外漢語教學硏究。北京 :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徐世怡(1988)。烏來觀光旅遊空間的社會歷史分析。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徐正龍(2005)。對外漢語教學理論與語言學應試指南。南京市:東南大學出版社。
高美娜(2006)。觀光學概要。2011年3月25日取自http://www.hshs.tyc.edu.tw/data/media/book8
國立編譯館(1984)。國民中學國中國文科教師手冊(第一冊)。臺北:國立編譯館。
張美霞(2006)。實用綜合旅遊漢語—自然景觀篇。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張麗君(2009)。論以職業崗位為導向的旅遊專業《漢語言文學知識》教材的改進。職業與經濟研究。7(2),44-47。
郭熙(2007)。華文教學概論。北京市:商務印書館出版。
陳丁琪、黃瀅娟(合譯)(2007)。K.Graves著。語言課程設計與理論。臺北:新加坡商湯姆生。
陳仕賢(2006)。彰化縣古蹟與歷史建築導覽手冊。彰化縣:彰化縣文化局。
陳昌來(2005)。對外漢語教學概論。上海市:復旦大學出版社。
陳思倫、宋秉明、林連聰(1996)。觀光學概論。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陳國生、周松秀(2008)。旅游文化學概論。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陳淑萍(2008)。觀光導遊華語教材的設計研究—以泰國各大學所用教材為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陳璧清(2007)。規劃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程:由「需求分析」到「教程設計」。2011年5月2日取自http://www.etweb.fju.edu.tw
陳麗宇(2010)。任務型旅遊華語教材編寫設計分析─以臺師大應華系學生臺北縣、市旅遊景點教材編寫為例。中原華文學報。(6),161-179。
黃光男(2002) 。理事長的話。博物館簡訊,19。臺北: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2011年11月15日取自http://www.cam.org.tw/5-newsletter/19.htm
黃艾(2010)。淺議如何在對外漢語教學中開展旅遊漢語專項教學。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7(3),56-58。
黃國宬、江雪秋(2008)。區域研究在全球化時代的定位。黃埔學報,54,147-154。楊子葆(2010)。全球在地化課程簡報。論文發表於981教材設計與發展成果分享會,臺北。
楊宏奎(2004)。風景秀麗彰化行。花田彰化。臺北:愛書人。
葉德明(2006)。華語文教學規範與理論基礎—華語文為第二語言教學理論芻議。臺北市:師大書苑。廖曉青(2004)。英語教育學。臺北: 心理出版社。
彰化縣-我的家鄉編輯小組(1992)。彰化縣—我的家鄉.彰化縣26鄉鎮市簡介。彰化:彰化縣政府。
趙金銘(2007)。對外漢語教學概論。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
劉荊華(2011)。關於旅遊英語教材編寫的思考。科技創新導報,2,235。
劉珣(1997)。對外漢語教學概論。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劉頌浩(2007)。第二語言習得導論—對外漢語教學視角。北京:世界圖書。
鄭向敏(2007)。文物古跡的保護與旅遊開發。北京:旅遊教育出版社。
鄧振源(2002)。計劃評估方法與應用。基隆:海洋大學運籌規劃與管理研究 中心。
鍾榮富(2006)。當代語言學概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英文書目
Bogdan, R. C., &Biklen, S. K.(1982). Qualitative Reacher for Education: An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s. Boston : Alley and Bacon.
Getz, D. (1991). Festivalses, special events, and tourism.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Richards, J. C. (2001). Design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 ETR&D, 41(1),
7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