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12.96.86) 您好!臺灣時間:2023/12/06 16:3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郭麗芬
研究生(外文):Li-fen Kuo
論文名稱:國小校長轉型領導、教師知識管理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Principal’s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Teacher’s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in Elementary School
指導教授:江滿堂江滿堂引用關係劉慶中劉慶中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Man-Tang ChiangChing-Chung Liu
口試委員:江滿堂劉慶中
口試日期:2012-07-13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教學視導碩士學位學程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其他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2
畢業學年度:10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66
中文關鍵詞:校長轉型領導教師知識管理組織效能
外文關鍵詞:teacher’s knowledge managementprincipal’s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3
  • 點閱點閱:42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7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9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校長轉型領導、教師知識管理與組織效能之關係。主要研究目的為:1.瞭解國小校長轉型領導、教師知識管理與組織效能之現況;2.比較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知覺校長轉型領導、教師知識管理與組織效能之差異;3.分析國小校長轉型領導、教師知識管理與組織效能之相關情形;4.探討國小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知識管理對組織效能的解釋力。
本研究採用調查研究法,以高雄市公立國民小學教師為研究對象,研究工具為研究者自編之「國小校長轉型領導、教師知識管理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調查問卷」。採分層隨機抽樣方法,發出正式問卷 641份,回收問卷 634份,有效問卷 590份,正式問卷回收可用率為 92.04%。
本研究將所蒐集到的資料進行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 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及多元迴歸等統計方法分析。歸納研究發現,本研究獲致結論如下:
一、國小校長轉型領導表現尚稱良好,並以「激勵士氣」之表現最佳。
二、國小教師知識管理之現況正向積極,其中對「知識應用」、「知識創新」之知覺相對較強。
三、目前國小組織效能之現況趨向於正向良好,其中以「內部過程」表現較高,「理性目標」相對較低。
四、男性、兼任主任職務之國小教師知覺校長轉型領導、教師知識管理與組織效能之程度較高。
五、研究所以上之國小教師知覺教師知識管理之程度較高。
六、校長愈重視轉型領導,則愈能提升組織效能;教師知識管理覺知愈高,組織效能也愈佳。
七、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知識管理能有效解釋組織效能,其中以「激勵士氣」最具解釋力。
最後,根據研究發現及結論,對國小校長、國小教師及未來研究提出相關建議以作參考。
This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principal’s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teacher’s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in elementary school. The main purposes of the study is to 1)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principal’s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teacher’s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in elementary schools; 2) compare the perceptional differences among teachers of different backgrounds in elementary schools regarding the principal’s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teacher’s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3) analyze the correlations among principal’s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teacher’s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in elementary schools; 4) investigate how the principal’s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nd teacher’s knowledge management predict and explain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This study adopted the Investigation Research Method. It also involved a self-designed survey questionnaire named “Investigation Questionnaire of Principal’s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Teacher’s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in Elementary Schools”. The subjects in this research were the teachers from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in Kaohsiung City. By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method, the study sent out 641 official questionnaires, with 634 questionnaires returned of which 590 were usable questionnaires, achieving a return rate of official questionnaires at 92.04%.
The data of this research was analyzed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s production-moment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study then ca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1. The performance of principal''s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in elementary school is fairly good, among which “Boosting morale” gets the highest score.
2. The current status of teacher''s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elementary school is positive, among which "Knowledge Application" and "Knowledge Innovation" are relatively strong.
3. The current status of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in elementary school tends to be positive and good, among which "Internal process" has higher performance, but "Rational goal" is relatively lower.
4. Male teachers and teachers holding concurrent jobs as deans in elementary school perceive better performance in principal’s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teacher’s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5. Teachers of elementary school who graduated from graduate school and above perceive better performance on their teachers’ knowledge management.
6. The more the principal focuses on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the better promote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will be; the higher the teachers perceive their teachers’ knowledge management, the better their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will be.
7. Both principal’s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performance and teacher’s knowledge management can effectively predict and explain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among which “boosting morale” has the best predictability and explanation.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above discoveries and conclusions, some suggestions are presented, serving as a reference to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teachers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謝詞………………………………………………………………I
摘要……………………………………………………………III
目次……………………………………………………………VII
表次………………………………………………………………IX
圖次……………………………………………………………XIV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待答問題與研究方法…………………………………………6
第三節 名詞釋義………………………………………………………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轉型領導的理論與相關研究 ………………………………13
第二節 教師知識管理的理論與相關研究 …………………………32
第三節 組織效能的理論與相關研究 ………………………………68
第四節 轉型領導、教師知識管理與組織效能之相關研究與啟示
     ………………………………………………………………8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 ……………………………………………………95
第二節 研究假設 ……………………………………………………96
第三節 研究對象 ……………………………………………………98
第四節 研究工具……………………………………………………102
第五節 實施程序與步驟……………………………………………117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12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國小校長轉型領導、教師知識管理與組織效能之現況分
    析……………………………………………………………121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教師知覺校長轉型領導、教師知識管理
    與組織效能之差異分析……………………………………128
第三節 國小校長轉型領導、教師知識管理與組織效能之相關分
    析……………………………………………………………171
第四節 國小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知識管理對組織效能之解釋力分
    析……………………………………………………………17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185
第二節 結論…………………………………………………………192
第三節 建議…………………………………………………………195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201
英文部份……………………………………………………………212
附錄
附錄一 問卷初稿……………………………………………………219
附錄二 專家諮詢修正意見彙整對照表……………………………235
附錄三 題目適合度分析表…………………………………………249
附錄四 預試問卷……………………………………………………253
附錄五 正式問卷……………………………………………………261
附錄六 正式問卷發出及回收一覽表………………………………265
一、中文部份
丁文祺(2008)。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教師社群互動、教師專業實踐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尤曉鈺(2001)。國民小學知識管理現況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方惠麗(2009)。高雄市國小級任教師知識管理能力與班級經營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方德隆(1986)。國民中學組織結構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如哲(2001)。校園知識管理評量之微觀探討。載於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主編),知識管理與教育革新發展研討會論文集(頁473-494)。臺北市:教育部。
王宏彰(2007)。轉型領導理論在班級經營上的應用。中等教育,58(6),116-125。
王保進(1993)。高等教育表現指標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王保進、邱鈺惠(2001)。國民小學校長培育方案規劃之研究一以臺北市為例 。高雄市:復文。
王美音(譯)(1998)。知識創新之泉:智價企業的經營。(原作者:Leonard-Barton)。臺北市:遠流。
王美惠(2004)。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臺北縣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淡江大學,新北市。
王聖文(2006)。花蓮縣國民中學校長轉型領導與體育教師工作士氣關係之研究。北體學報,14,120-131。
伍忠賢、王建彬(2001)。知識管理:策略與實務。臺北市:聯經。
江照男(2003)。國民小學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江滿堂(2007)。國民小學校長多元領導型態、團體動力、學校組織文化特質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江澈(2007)。私立高級中學校長競值領導、教師專業承諾、組織創新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私立高中有效經營模式之建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何淑妃(1996)。國小校長轉型領導行為與學校組織氣氛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余朝權(譯)(1983)。領導學。(原作者:G.A.Yukl)。臺北市:天麟。
吳行健(2000)。知識管理創造企業新價值。管理雜誌,322,84-86。
吳育綺(2005)。國中校長轉型領導、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吳佩珊(2006)。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學校創新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吳宗立(1998)。國民中學組織衝途、外在壓力、行政決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吳怡佳(2007)。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吳明雄(2001)。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行為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吳明雄(2010)。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轉型領導、教師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吳秉恩(審定)(2006)。領導學:理論與實踐。(原作者: Shriberg, Shriberg, Kumari)。臺北市:智勝。
吳勁甫(2003)。競值架構應用在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行為與學校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吳思華(2000年4月15日)。知識創意改變經濟結構。聯合報,第23 版。
吳思華(2001)。知識經濟社會總體指標。臺北市:經建會。
吳培源(1994)。臺灣省高級中學校長領導型態、學校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清山(1989)。國民小學管理模式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吳清山(1996)。學校行政。臺北市:心理。
吳清山(1998)。學校效能研究。臺北市:五南。
吳清山(2001)。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2,1-16。
吳清山(2003)。學校效能研究:理念與應用。臺灣教育,619,2-13。
吳清山、黃旭鈞(2000)。學校推動知識管理策略初探。教育研究月刊,77,18-32。
吳清山、黃旭鈞(2006)。國民小學推動知識管理之研究-有利條件、困境、功能與策略。教育研究集刊,52(2),33-65。
吳毓琳(2001)。知識管理在國民中學學校行政應用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璧如(1990)。國民小學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宋曦光(1989)。組織承諾對組織效能的影響-- 以高科技(電腦軟體)廠商為實證研究的對象(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李子建(2004)。課程領導與教師專業發展:知識管理的觀點。香港教師中心學報,3,15-27。
李永聖(2005)。國民小學知識管理之運作與學校效能關係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中華大學,新竹市。
李治果(2009)。國小兼任行政職務教師知識管理、資訊素養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中原大學,桃園縣。
李華偉(2001)。知識管理、圖書館及教育革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通訊,46,5-10。
李瑪莉(2002)。國民小學知識管理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李總縯(2002)。組織氣候、組織認同、組織效能之關聯性研究-以非營利組織國際獅子會臺灣地區分會為實證對象(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中原大學,桃園縣。
汪春玲(2009)。澎湖縣國民中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能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汪昭芬(2000)。組織學習、知識創造、知識蘊蓄與創新績效之關聯性研究:科技製造業、一般製造業與服務業之實證(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車彩靜(2007)。學校知識管理的理論與實踐。現代教育技術, 17(11),25-27。
卓鴻賓(2004)。臺灣中部地區公立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文化與知識管理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周昌柏、范熾文(2006)。國小校長轉型領導、交易領導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花蓮教育大學學報,22,255-281。
周裕隆(2007)。新竹縣市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玄奘大學,新竹市。
林文科(2005)。國民小學組織溝通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中部四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林合懋(1995)。學校主管與企業主管轉型領導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佩錦(2006)。校長轉型領導、學校行政運作與行政組織創新關聯性之研究-以臺北縣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銘傳大學,臺北市。
林孟君(2003)。知識管理在國民中學訓育業務應用之研究-以苗栗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林東清(2003)。知識管理。臺北市:智勝文化。
林金福(1992)。國民中學校長領導型式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金福(2003)。高中職校長轉型領導、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惠玲(2004)。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以臺東縣原住民地區基層行政機關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林朝夫(2000)。縣市政府教育局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萬和(2001)。組織文化類型與員工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北區水資源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中原大學,桃園縣。
林靖倫(2007)。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創新經營能力與學校效能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武文瑛(2005)。由轉型領導理論申述休閒服務規劃者的角色與作為。教育學苑,10,65-76。
邱柏松、戴志璁(2007)。組織認同、員工忠誠度、人力資本及組織效能之研究-以商業銀行為例。管理研究學報,7(2),227-255。
邱素真(2008)。高雄巿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組織創新氣氛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邱繼智(2004)。建構學習型組織。臺北市:華立圖書。
金玉芝(2002)。國民小學教師的知識管理—個人與組織面向之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俞國華(2002)。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與專業成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施東陽(2004)。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中部地區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柯景煌(2009)。臺北市國民中學校長領導風格、教師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臺北市。
柯嚴賀(2006)。國民小學團體動力、組織價值、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洪東宏(2008)。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大葉大學,彰化縣。
胡瑋珊(譯)(2001)。知識管理。(原作者:Davenport, T. H. & Prusak, L.)。臺北市:中國生產力中心。
范熾文(2001a)。學校行政革新─領導課程與教學。臺北市:商鼎文化。
范熾文(2001b)。學校推動知識管理的具體途徑。教育資料與研究,43,113-118。
范熾文(2002)。國小校長領導行為、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組織績效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范熾文(2005)。國小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19(2),1-22。
孫志麟(2003)。教師專業成長的另類途徑:知識管理的觀點。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6(1),229-252。
孫瑞霙(2002)。競值架構下領導型態、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之研究---以臺灣地區技術學院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臺北市。
徐美琴(2005)。臺中市國民小學人力資源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秦夢群(1997)。教育行政―理論部分。臺北市:五南。
高義展(2002)。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學習型態、專業成長與專業表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張宏毅(2001)。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張明輝(1997)。學校教育革新專輯。臺北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印行。
張苙雲(1986)。組織社會學。臺北市:三民書局。
張淑芬(2003)。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能力與班級經營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張順發(2003)。國民小學學校知識管理的運作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張榮嘉(2002)。知識管理在國民小學學校行政應用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師範學院,臺南市。
張德銳(1999)。教育行政研究。臺北市:五南。
張慶勳(1996)。國小校長轉化、互易領導影響學校組織文化特性與組織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張慶勳(2001)。國小校長轉化、互易領導影響學校組織文化特性與組織效能之研究。高雄市:復文。
張潤書(1985)。組織行為與管理。臺北市:五南。
梁丁財(2002)。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許意雯(1996)。知識密集產業核心資源之運用與維持(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輔仁大學,新北市。
許瑋玲(2002)。國民小學推動知識管理現況與期望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許翠珠(2007)。高雄市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郭正忠(2006)。臺北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行為與教師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郭明德(2002 ) 。新世紀中小學校長領導角色的變革與定位之探討。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學報,10,87─105。
郭明德(2004)。知識管理對學校的啟示。研習資訊,21(5),97-109。
陳明璋(1979)。組織效能研究途徑及其衡量。中國行政,29,48–71。
陳明璋(1982)。組織效能及其決定因素關係之研究。政治大學學報,45,117-149。
陳春蓮(2006)。國小校長轉型領導、組織創新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秋容(2001)。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以臺灣北部五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陳美玉(2002)。教師個人知識管理與專業發展。臺北市:學富文化。
陳淑華(2003)。桃園縣國民小學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順良(2006)。高雄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陳榮宗(2003)。國民小學教師應用知識管理的可行策略及其障礙素-以臺南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慶瑞(1989)。費德勒權變領導理論研究。臺北市:五南。
陳學賢(2006)。高雄市國小校長轉型領導、學校願景發展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臺東大學教育學報,17(1),77-106。
陳燕慧(2002)。國民小學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陳龍彬(2000)。臺灣省中區國小校長轉型領導、互易領導與教師同僚專業互享學習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傅清富(2001)。知識管理能力對新產品開發績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彭祥瑀(2005)。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之研究-以新竹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曾國鴻、羅希哲、楊宏仁、蔡華齡、楊昀學(2005)。高職教師知識管理內涵之探討研究。教育學刊,24,115-148。
辜輝趁(2000)。企業電子化知識管理策略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黃文瑞(2008)。高雄市國小校長轉型領導、組織溝通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杏花(2006)。臺南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黃秀君(2003)。知識管理在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應用之研究-以臺北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黃金木(2002)。國民小學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相關之研究─以雲林縣、嘉義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黃建翔(2007)。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縣。
黃財源(2003)。知識管理在國民小學組織再造應用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黃傳永(1999)。校長轉型領導與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黃種斌 (2005)。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楊嘉玲(2007)。臺北市國民小學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楊震寰(2001)。企業網路e 化對組織氣候組織溝通組織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中原大學,桃園縣。
葉怡安(2009)。屏東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組織氣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葉香汝(2003)。國民小學校長轉換型領導方式對教師服務士氣之影響:以彰化縣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詹幼儀(2004)。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變革接受度:以九年一貫課程變革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廖春文(2001)。知識管理在學校行政實際應用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彙刊,9,1-34。
廖勝能(2001)。學校組織創新氣氛與知識管理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師範學院,臺南市。
廖裕月(1998)。國小校長轉化領導型式與領導效能之研究:以北部四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劉妙珍(2005)。 國民小學組織氣氛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劉京偉(譯) (2000)。知識管理的第一本書。(原作者:Arther Anderson Business Consulting)。 臺北市:商業週刊。
劉春榮(1993)。國民小學組織結構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劉淑娟(2000)。知識管理在學校營繕工程的應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劉創任(2007)。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轉型領導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劉智忠(2005)。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文化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劉雅菁(1998)。國民小學校長運用轉型領導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歐用生(1998)。教師專業成長。臺北市:師大書苑。
蔣奎雨(2006)。高雄市國民小學校長領導風格、教師工作壓力與學校效能的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蔡宗興(2004)。雲嘉南地區國民中學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蔡培村(2000)。知識管理的基本概念與應用(未出版之講義)。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蔡培村、武文瑛(2004)。領導學:理論、實務與研究。高雄市:麗文。
蔡淑敏、廖勝能(2004)。學校組織創新氣氛與知識管理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院學報,20,39-64。
蔡進雄(2000)。國民中學校長轉型領導、互易領導、學校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鄭芳枝(2009)。臺北市國民小學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鄭彩鳳(1996)。競值途徑應用在高中職校長領導角色學校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鄭彩鳳(1999)。學校行政─理論與實務。高雄市:麗文。
鄭曜忠(2001)。高級中學行政主管知識管理態度、學校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盧心雨(2001)。政府體育行政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盧美文(2005)。國小校長轉型領導、組織學習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縣。
賴協志(2007)。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組織學習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賴國忠(2009)。臺北縣國民小學知識管理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戴怡真(2004)。知識管理應用於國小教師班級經營具體作為之意見研究:以臺南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師範學院,臺南市。
濮世緯(2003)。國小校長轉型領導、學校文化取向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謝傳崇(2001)。國民小學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鍾欣男(2001)。知識管理在學校本位國小教師專業成長運用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顏永進(2002)。知識管理在國民小學學校行政運作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師範學院,臺南市。
蘇育琪(1998)。共築希望大工程。天下雜誌1998教育特刊,16-19。
蘇美珠(2006)。高雄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行為與教師組織承諾、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二、英文部份
Allix, N. M.(2000).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Democratic or despotic?Educational Management & Administration, 28(1), 7-20.
American Productivity & Quality Center (1996). Knowledge Management: Consortiumbenchmarking study: Final report. Houston, Taxas: Author.
Backer, T. E.(1991). Knowledge utilization.Knowledge:Creation, Diffusion,Utilization,12(3), 225-240.
Barnard, C. I.(1964). Function of executive.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ass, B. M.(1985). Leadership and performance beyond expectations. New York, NY:Free Press.
Bass, B.M., & Avolio, B.J.(1990).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development:Manual for multifactor leadership questionnaire. San Francisco,CA: 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Beckman,T.(1997).Implementing the Knowledge Organization in Government. 10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Federal Quality , Washington, DC.
Bonora, E. A. , & Revang, O.(1991). A Strategic Framework for Analying Porfessional Service Firms—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Sustained Performance. In Strategic Management Society Interorganezational Conference, Toronto, Canada.
Bosler, S. R., & Bauman, D. J.(1992). Meeting culture diversity with personal conviction: The teacher as change agent and transformational leader.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ED350283)
Broadbent, M.(1998). The Phenomenon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What does it mean to the information profession ? Information Outlook, May, 23-36.
Burns, J. M.(1978). Leadership. New York, NY:Harper and Raw.
Cameron, K. S.(1981). Domains of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4, 25-47.
Cameron, K. S.,&Whetten D. A.(1983).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A comparison of multiple models. Orlando, FL: Academic Press.
Campbell, J. P.(1977). On the nature of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In Goodman P. S.& Pennings J. S.(Eds), New perspectives on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pp.13-55). San Francisco,CA:Jossey-Bass.
Cheng,Y.C.(2002).The principle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Leadership and Strategy,2(4),51-66.
Daveport, T., & Prusak, L. (1998). Working Knowledge: How Organization Manage What They Know.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Davis, D. J.(1994). Three case studies female transformational elementary school administrators who facilitate(Unpublishe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Pacific,CA.
Denison, D.(1990). Corporate culture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New York,NY:John Wiley and Sons.
Etzioni, A.(1985).Organizations in society.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Fleck, J.(1997). Contingent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echnology Analysis & Strategic Management, 9(4), 383-397.
Gates, B.(1998). Bussiness @ the speed of thought: Using a digital nervous system. New York, NY: Warner Books.
Gore, C., & Gore, E.(1999): Knowledge Management: The way forward.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10(4), 554-560.
Grant,B.A. (1997).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of principals in a mid-size school district in Colorado.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57,07A, 2765.
Groves,D. E.(1996).The effects of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behavior of national blue ribbon secondary schools in Cuyahoga Country Ohio. Dissertations Abstracts International,57(8),3337.(UMI No.9701816)
Hall, R. H.(1983). Organizations:Structure and process.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Hedlund, G.(1994). The mode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the N-Formcorporation,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5, 73-90.
Hendriks, P.(1999). Why Share Knowledge Management? The influence of ICT on motivation for knowledge sharing. Knowledge and Process Management, 6(2), 91-100.
Hipp, K. A.(1997). Documenting the effects of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behavior on teacher efficacy.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ED407734)
Holsapple, C. W.,& Singh ,M.(2001). The knowledge chain model: Activities for competitiveness.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 (1),77-98.
Hoven, J. V. D.(2001).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Foundation for knowledg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18(2), 80-87.
Hoy, W.K., & Miskel, C.G.(1987).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 Theory,research and practice(2nd ed.). New York, NY:Random House.
Jantzi, D., & Leithwood, K.(1996).Toward an explanation of variation in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transformational school leadership.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32(4), 512-538.
Wang, J. & Guan, J. (2005). The analysis and avaluation of knowledge efficiency in research group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56(11), 1217-1226.
Kouzes, J.M., & Posner, B.Z.(1987).The leadership challenge. San Francisco,CA: Jossey-Bass.
Lashway, L. (1995). Facilitative leadership. ERIC Digest Number 96, Univ. of Oregon.
Leithwood, K.(1994). Leadership for school restructuring:Professionalization of teaching systemic chang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 30(4), 498-518.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EJ490951)
Leonard-Barton, D.(1995). Wellspring of knowledge: Building and sustaining the sources of innovation. Boston,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Miles, R. H.(1980). Macr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hicago,IL:Scott, Forcesman.
Morris, W.C.(1984).Organizational behavior.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 Hall.
Mott, P.E.(1972).The characteristics of effective organizations. New York,NY:Harper & Row .
Nijhof, W. J.(1999).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knowledge dissemination. In Academy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AHRD)Conference Proceeding:Knowledge Management.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ED431984)
Nonaka, I., & Takechi, H. (1995). The knowledge creating company. New York,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orthouse, P. G.(2001). Leadre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New York,NY:Academic Press.
O’Dell, C.(1996). A current review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best practice.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the Transfer of Best Practice. Business Intelligence. London, December.
O’Dell, C., & C. J. Grayson(1998). In Only We Know What We Know. New York, NY: The Free Press.
Parson, T.(1960). Structure and Process in Societies. New York,NY: Free Press.
Peters, T. J.,&Waterman, R. H.(1982). In search of excellence: Lessons from America’s best-run companies. New York, NY: Harper & Row.
Piccolo, F. ,& Coiquitt, A.(2006).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nd job behavior: The mediating role of core job characteristic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49(2), 327-340.
Pillai, R., Schriesheim, C. A., & E. S. Williams.(1999). Fairness perceptions and trust as mediators for transformational and transactional leadership: A two sample study. Journal of Management 25(6), 897-933.
Quinn, R. E.(1988). Beyond rational management: Mastering paradoxes and competing demands of high effectiveness.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Robbins, S. P.(1998).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Eaglewood Clifts, NJ: Prentice-Hall.
Rodsutti, M. C.,&Swierczek, F. W.(2002).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in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in Southeast Asia. Leadership &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Journal, 23(5&6)250-259.
Rogers, D. H. (1994). Perceived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of elementary principals in effective schools.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54, 08A, 2834.
Ross,J., & Gray,P.(2006).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nd teacher commitment to organizational values: The mediating effects of ollective teacher efficacy. School Effectiveness & School Improvemen,17(2),179-199.
Roueche, J. E., Baker, G. A., & Rose, R. R.(1989). Shared vision: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in American community colleges.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mmunity and Junior Colleges, Washington, D.C.
Sahin, S.(2004).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formational and transactional leadership styles of school principals and school culture (The case of Izmir, Turkey).Educational Sciences: Theory & Practice,4(2),387-395.
Salancik, G.R.(1978). New directions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hicago,IL: St. Clair.
Schein, E. H.(1985).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leadership. San Francisco, CA : Jossey-bass.
Scott, W.R.(1981). Organizations: Rational, natural and open system. Englewood cliffs , NJ :Prentice-Hall .
Seashore, S. E.(1983). A framework for an integrated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In K. S. Cameron and D. A. Whetton (Eds.),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A comparison of multiple model. New York,NY:Academic Press.
Sergiovanni, T. J.(1990). Value-added leadership:How to get extraordinary performance in schools. New York,NY: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Silins, H. C.(1992). Effective leadership for school reform. Albrta Journal of Education on Research,38(4), 317-334.
Steers, R.M.(1977).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2, 46-56.
Sveiby, K. E.(2000).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Retrieved December 20, 2002, from http://www.sveiby.com/articles/IntellectualCapital.html
Thurow, L. C.(1996).The future of capitalism.London, England: Nicolas Brealey publishing.
Torraco, R.(1999). A theory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Academy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AHRD) Conference Proceedings: Knowledge Management.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ED431948)
Aiyepeku,W. O. (2001). Grafting marketable KM skills into education for information in Africa. Journal of the Education for Information, 19, 19–33.
Wilmore, E.,&Thomas, C.(2001). The new century: Is it too late for transformation leadership? Educational Horizons, 79(3), 115-123.
Yuki, G. A.(1994).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3rd ed.). Eaglewood Clifts, N J: Prentice-Hall.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劉春榮(1993)。國民小學組織結構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2. 廖春文(2001)。知識管理在學校行政實際應用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彙刊,9,1-34。
3. 曾國鴻、羅希哲、楊宏仁、蔡華齡、楊昀學(2005)。高職教師知識管理內涵之探討研究。教育學刊,24,115-148。
4. 陳學賢(2006)。高雄市國小校長轉型領導、學校願景發展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臺東大學教育學報,17(1),77-106。
5. 陳明璋(1982)。組織效能及其決定因素關係之研究。政治大學學報,45,117-149。
6. 陳明璋(1979)。組織效能研究途徑及其衡量。中國行政,29,48–71。
7. 郭明德(2002 ) 。新世紀中小學校長領導角色的變革與定位之探討。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學報,10,87─105。
8. 張慶勳(1996)。國小校長轉化、互易領導影響學校組織文化特性與組織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9. 孫志麟(2003)。教師專業成長的另類途徑:知識管理的觀點。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6(1),229-252。
10. 范熾文(2005)。國小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19(2),1-22。
11. 范熾文(2002)。國小校長領導行為、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組織績效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12. 范熾文(2001b)。學校推動知識管理的具體途徑。教育資料與研究,43,113-118。
13. 邱柏松、戴志璁(2007)。組織認同、員工忠誠度、人力資本及組織效能之研究-以商業銀行為例。管理研究學報,7(2),227-255。
14. 武文瑛(2005)。由轉型領導理論申述休閒服務規劃者的角色與作為。教育學苑,10,65-76。
15. 周昌柏、范熾文(2006)。國小校長轉型領導、交易領導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花蓮教育大學學報,22,255-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