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運動教練協會(2001)。我國運動教練制度建立之規劃。臺北市:行
政體育委員會。
中華民國足球協會(2011)。最新FIFA國際賽事報名資格。臺北市:行政院體
育委員會。
中華民國足球協會(2012)。國內各級教練講習實施計劃。臺北市:行政院體
育委員會。
王瑤芬(2006)。國際觀光旅館餐飲部門高階主管人員職涯發展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耀聰(1997)。領導理論與運動教練領導行為的探討。中華體育季刊,10(4),12-20。
立法院(2005)。立法院第6屆第4會期第10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議案編號:
0941219070300100)。
立法院(2007)。國民體育法修正第13條條文。2010年11月20日,取自立法院
全球資訊網,網址:http://www.ly.gov.tw/ly/02_information/0204_law/0204_law.jsp?ItemNO=02040100。
全國各運動協會建立教練制度實施準則(1992)。81年7月27日教育部臺(81)
體字第411920號函核定。
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聘任管理辦法(2008)。2010年11月20日,取自全國法
規資料庫,網址:http://law.moj.gov.tw/。
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聘任辦法(2005)。2010年11月20日,取自全國法規資
料庫,網址: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A.asp?
FullDoc=all&;Fcode=H0120036。
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資格審定辦法(2006)。2010年11月20日,取自全國法
規資料庫,網址: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A.asp?
FullDoc=all&;Fcode=H0120035。
各級學校體育實施辦法(2006),2010年11月20日,取自全國法規資料庫,網
址:http://law.moj.gov.tw/。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2)。運動教練聘任條例草案報告。臺北市:作者。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6)。行政院體育委員會輔導中等以下成績績優學校改
善運動訓練環境經費補助原則。2012年4月15日,取自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網站,網址:http://www.sac.gov.tw/News/news.aspx?
typeid=2&;TID=0&;wmid=117。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10)。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資格審定辦法。臺北市:
作者。
何卓飛、許樹淵(2006)。建置“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永續發展制度”座談
之調查分析。運動教練科學,7,1-5。
吳萬福(1991)。如何發揮運動教練的角色。體育與運動,73,8-12。吳芝儀(1996)。生涯發展的理論與實務。臺北市:揚智文化。
周宏室(1992)。我國學校專任運動教練的養成及未來展望,國民體育季刊,21(2),26-34。
周談輝(2003)。生涯規劃與發展。臺北縣:金華科技圖書公司。
周國金、余宗龍(2005)。專任運動教練任運對選手培訓的影響。國民體育季刊,35(1),36-39。
林欽榮(2002)。人力資源管理。臺北市:揚智文化。
林德隆(1999)。學校專任運動教練之功能及其定位。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國民
體育法分區座談手冊(頁6-7)。臺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洪嘉文(2005)。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發展現況與未來展望。中華體育季刊,19(1),63-71。
胡政宏(2004)。國小運動代表隊組訓初探。學校體育雙月刊,85,70-76。香港教練培訓。2012年4月25日,取自香港足球總會,網址:
http://www.hkfa.com/zh-hk/load_page.php?pid=24。
香港教練課程大鋼。2012年4月25日,取自香港足球總會,網址:
http://www.hkfa.com/zh-hk/load_page.php?pid=4。
徐元民(1988)。教育部聘僱之專任運動教練與體育指導員對工作滿意之研究。中華民國體育學報,10,97-122。
徐元民(1989)。教育部聘僱學校專任運動教練服務現況調查研究。國民體育
季刊,18(1),65-76。
翁志成(1994)。運動教練的領導理論與類型。中華體育季刊,7(4),31-38。
翁志成(1994)。運動教練領導驅力來源。中華體育季刊,8(1),27-32。涂志賢(2000)。運動教練領導風格對選手成績表現與滿意度影響之研究。中華民國體育學報,28,45-57。
涂志賢(2000)。學校專任運動教練組織承諾與專業承諾之研究。中華民國體育學報, 29,35-45。
國民體育法(2003)。2011年11月12日,取自立法院全球資訊網,網址:
http://www.ly.gov.tw/ly/02_information/0204_law/0204_law.jsp?ItemNO=02040100。
國民體育法(2007)。2010年11月20日,取自全國法規資料庫,網址:
http:// law.moj.gov.tw/Scripts/Query4A.asp?
FullDoc=all&;Fcode=H0120001。
專任運動教練輔導與管理辦法(2003)。2010年11月12日,取自全國法規資料
庫,網址: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A.asp?
FullDoc=all&;Fcode=H0120015。
張宏亮(1991)。論現行運動教練制度之問題。體育與運動雙月刊,73,13-17。
張宏亮(1992)。學校專任運動教練離職因素之研究。中華民國體育學報,14,123-143。
張添洲(1993)。生涯發展與規劃。臺北市:五南。
張勝輝(2003)。臺北縣完全中學運動代表隊訓組運作與選手需求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梁素君(1999)。職場生涯發展與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教育人員任用條例(2003)。2010年11月20日,取自立法院全球資訊網,網
址:
http://www.ly.gov.tw/ly/02_information/0204_law/0204_law.jsp?ItemNO=02040100。
教育部(1984a)。73年5月9日臺(73)體字第17479號函。
教育部(1984b)。73年9月5日召開「研商建立學校專任運動教練事宜」會議紀
錄。
教育部(1984c)。73年10月29日臺(73)體字第44567號函。
教育部(1985)。74年8月27日臺(74)體字第36233號函。
教育部(2004)。國立大專校院員額請增及管控原則 。2010年11月12日,取
自教育部全球資訊網,網址:
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HUMANAFFAIR/EDU4418001/jackyao/k930706.doc。
教育部(2006)。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永續發展制度分區座談會背景說明。
建置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永續發展制度分區座談會報告書(頁1-2)。臺
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7)。建置永續發展之各級學校績效制專任運動教練制度說帖。臺
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8)。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聘任管理辦法。2012年4月15日,取
自行政院公報資訊網,網址︰http://gazette.nat.gov.tw/EG_FileManager/eguploadpub/eg014054/ch05/type1/gov40/num10/Eg.htm。
教育部(2008)。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績效評量組織及審議準則。2012年4月
15日,取自行政院公報資訊網,網址︰http://gazette.nat.gov.tw/EG_FileManager/eguploadpub/eg014061/ch05/type1/gov40/num9/Eg.htm。
教育部(2010)。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資格審定辦法修正條文。2012年4月
15日,取自行政院公報資訊網,網址︰
http://gazette.nat.gov.tw/EG_FileManager/eguploadpub/eg016216/ch05/type1/gov47/num18/Eg.htm。
教育部(2010)。98年度學校體育統計年報。2010年11月24日,取自體育與健
康教育資訊網,網址:http://140.122.72.62/Census/moreCensus?
id=b657df1c0c2af9be8e299636bc6241894bdfe03996e9e。
教育部(2011)。教育部獎勵各級學校聘任專任運動教練實施要點。2012年4月
15日,取自行政院公報資訊網,網址︰http://gazette.nat.gov.tw/EG_FileManager/eguploadpub/eg017182/ch05/type2/gov40/num9/Eg.htm。
教育部體育司(1990a)。國家體育建設中程計畫(核定本)。體育法規選輯,
13-45。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體育司(1990b)。各級學校體育實施辦法。體育法規選輯,49-53。臺
北市:作者。
教育部體育司(1990c)。全國各運動協會建立教練制度實施準則。體育法規選
輯,440-442。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體育司(1990d)。國民體育法。體育法規選輯,1-3。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體育司(1990e)。國民體育法施行細則。體育法規選輯,4-10。臺北
市:作者。
許振明(1996)。學校專任運動教練工作績效個案研究。中華民國體育學報,
20,191-202。
許義雄(1999)。我國體育政策發展與展望。臺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許樹淵(1998)。大家來關心運動教練的訓練成績升等審查。大專體育,39,
1-2。
許馨文(2007)。我國教育人員之運動教練任用制度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許馨文(2009)。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之聘任管理。大專體育,101,33- 39。陳鴻(1986)。74學年度學校專任運動教練甄儲工作報導。國民體育季刊,
15(2),93-94。
陳九州(2005)。大陸田徑“教練員崗位培訓”制度之探討。北體學報,13,240-247。
陳文浩(2003)。落實青年關懷 開創更具競爭力的未來。國家政策論壇,92,
137-141。
陳貞宜等(2005)。意見交流道 體育教師應否兼任運動教練職務。中華體育季
刊,19(1),1-7。
陳聖芳(1997)。走在挑戰極限的路上—我國運動員的生活、學業和出路問題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詩欣(2005)。奧運金牌之路回顧與展望。國民體育季刊,34(4),64-69。
陳嘉秀(2011)。全國中小學專任運動教練工作滿意度和工作壓力調查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湯添進(2009)。競技運動發展模式:一股「全球一致」的競技運動成功因子
及策略正在形成。國民體育季刊,38(3),55-58。
彭臺臨(2005)。喚醒奧林匹克精神臺灣奧運金牌之路。臺北市:中華奧林匹
克委員會。
曾瑞成(1999)。我國學校體育政策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曾瑞成(2004)。學校體育活動與運動競賽的經營策略。學校體育雙月刊,85,42- 48。
黃志雄(2006)。提昇運動教練專業能力的關鍵:專任運動教練法制化問題。國民體育季刊,35(2),59-63。
游世民(2006)。宜蘭縣中等學校及國民小學運動代表隊教練參與動機和工作滿足感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楊朝祥(1990)。生涯輔導—終身的輔導歷程。臺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
會。
楊俊寬(2010)。臺灣大專學生棒球隊運作現況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聘用人員聘用條例施行細則(2007)。2010年11月20日,取自全國法規資料
庫,網址:
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A.asp? FullDoc=a ll&;Fcode =S0020015。
詹俊成(2002)。臺灣地區高中體育班現況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詹俊成、陳素青(2010)。落實學校專任運動教練制度有效策略之探討。中華
體育季刊,24(4),131 -138。
樂樂足球。2010年11月20日,取自中華民國足球協會,網址:
http://ctfa.com.tw/ soccer_event/soccer.php。
樂樂足球簡易規則。2010年11月20日,取自中華民國足球協會,網址:
http:// ctfa.com.tw/soccer_event/news_content.php?
pid=12。
蔡昆霖、吳萬福(1999)。競技運動教練的重要性。大專體育,41,131-134。
蔡忠志、林如瀚(2011)。專任運動教練的處境。中華體育季刊,25(2),
364 -371。
鄭光慶(2003)。如何提昇運動教練的素質。屏師體育,7,217-220。
鄭志富(1989)。運動教練績效評鑑。中華體育季刊,3(2),61-64。
鄭志富(1997)。運動教練領導行為研究取向。中華體育季刊,11(1),22-31。
學校專任運動教練制度研究成果報告之二-學校專任運動教練獎勵實施要點草
案、教練輔導與管理實施要點、教練契約之修訂建議(1997)。2012年4月
15日,取自東吳大學教學卓越網,網址:http://tew.scu.edu.tw/。
盧俊宏(2004)。超越運動領導多元模式(MML):談教練角色與運動資優選
手的培養與發展。教練科學,3,1-11。
蕭嘉惠(2003)。大專排球運動教練領導行為比較研究。花蓮師院學報,17,211-240。
薛慧玲(2001)。論運動教練哲學之重要性。大專體育,54,66-70。二、日文文獻
日本公認足球教練養成制度。2012年4月25日,取自日本足球協會,網址:
http://www.jfa.or.jp/coach_referee/coach/class.html
日本公認足球教練的檢定。2012年4月25日,取自日本足球協會,網址:
http://www.jfa.or.jp/coach_referee/coach/instructo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