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王力.(1956).《中國現代語法》,香港:中華書局。
王建勤.(1997).〈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習得研究〉,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王漢衛.(2004).〈量詞的分類與對外漢語量詞教學〉,曁南學報199.2:113-116。
田意民‧曾志朗‧洪 蘭(2002).〈漢語分類詞的語義與認知基礎:功能語法觀點〉,(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第3期,1 :101-132頁。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漢語水平考試中心編(2000)HSK 中國漢語水平考試詞彙大綱:
漢語8000詞詞典,北京: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北京語言學院語言教學研究所編.(1986).現代漢語詞頻詞典,北京: 北京語言學
出版社。
何杰.(2000).《現代漢語量詞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
佟慧君.(1986).《外國人學漢語病句分析》,北京:北京語言學校。
呂淑湘.(1954).《中國文法要略》,上海:商務印書館。
李婉妤.(2005).〈片數量短語之認知研究初探〉,2005臺灣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第178頁
呂淑湘.(1980).《現代漢語八百詞》,北京: 商務印書館。
林霞.( 2004).〈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量詞研究〉,華中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邵敬敏.(1993).〈量詞的語義分析及其與名詞的雙向選擇〉,中國語文(3):181-188。
房玉清.(1992).《實用漢語語法》,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张莉萍.(2008).〈對外漢語集〉,第四屆台灣華語文教學學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陳佩嘉.(2000).〈漢語動詞單位詞與動詞搭配關係之初探〉,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俊光.(2006).《對比分析與教學應用》,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第89 ,306頁。
郭曉沛.( 2006) 〈對外漢語量詞教學的偏誤分析〉,天津:中國天津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趙元任著,丁邦心譯.(1994)《中國話的文法》,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趙林編(1980)《兒歌第一集》,台北: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出版。
高麗美‧賴淑瑛(2004)《康軒國小國語課本》第一冊到第四冊,台北:康軒文教事業
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焦凡編.(2000).《漢英量詞詞典》,台北:華語教學出版社。
劉月華、潘文娛、故韋華. (1983) :《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第259-260頁。
侯瑞隆.(2006)〈認知分析與對外漢語示形量詞教學-對外漢語量詞教學個案研究系列之一〉,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4.3:14-18。
鄧守信.(2003)〈對外漢語教學語法總則〉,第七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第七冊敎學應用組。
龍偉華.(2004).〈漢泰語量詞比較研究〉,雲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蕭斐文.(2001).〈漢語名詞單位詞的習得與教學-論名詞單位詞中的個體分類詞〉,台
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蘇欣敏.(2008).〈現代漢語台灣口語量詞分類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羅秋昭.(2004).《輕鬆學量詞》,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部分
Ahrens, Kathleen.(1994).Classifier Production in Normals and Aphasics.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22.2:202-247
Chao, Yuen-Ren.(1968). 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 Berkeley o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Erbaugh, Mary S.(1986). Taking Stock: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Noun Classifiers, Historically and in Young Children. In C.Craig (ed.), Noun Classes and Categorization,399-436.
Lakoff,George.(1986).Classifiers as a reflection of mind. In C.Craig (ed.),Noun Classes and Categorization,13-51.
Pustejovsky, James.(1995). The Generative Lexicon. Cambridige:MIT Press.
Tai, James H.Y.1994.Chinese Classifier Systems and human Categorization. In Chen, M. and Tseng,Ovid.(Eds), In Honor of Professor William S-Y. Wang: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n Language and Language Change,479-494.
Tai, James H.Y. and Fang-Yi Chao.(1994). A semantic Study of The Classifier ZHANG.JCLTA 29.3:67-78.
Tai, James H.Y. and Liangqing Wang. (1990). A Semantic Study of The Classifier TIAO. 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25.1:35-56.
Teng,Shou-hsin.(1997). Toward a Pedagogical Grammar of Chinese. JCLTA 32.2:29-39.
Teng,Shou-hsin.(1998).Sequencing of Structures in a Pedagogical Grammar.JCLTA
33.2:41-52.
Teng,Shou-hsin.(2004).A Pedagogical Grammar of Chinese (對外漢語教學語法).Second Draft. Taipei: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Tversky, Barbara (1986).Components and Categorization. In C.Craig (ed.), Noun Classes and Catergorization,63-75.
Yamin Ma,Xinying Li.(2006). Chinese Made Easy Volume 1-4. Simplified Characters version.second Edition.Hong Kong.
泰文部分
蔡文星(2007)。《泰中詞典》。曼谷:中美出版社。
符珍珠( 2004 )。《實用漢語語法》。曼谷:中美出版社。
任景文(2004)。《漢語漫談》。曼谷:amarinpocket出版。
郭少梅(2007)。《快樂學中文》,第一冊到第四冊。曼谷:南美出版社。
斐曉睿(2001)。《漢語語法新編》。北京:北京出版社。
網路資訊
http://www.dhcca.org
http://www.thai-language.com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力.(1956).《中國現代語法》,香港:中華書局。
王建勤.(1997).〈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習得研究〉,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王漢衛.(2004).〈量詞的分類與對外漢語量詞教學〉,曁南學報199.2:113-116。
田意民‧曾志朗‧洪 蘭(2002).〈漢語分類詞的語義與認知基礎:功能語法觀點〉,(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第3期,1 :101-132頁。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漢語水平考試中心編(2000)HSK 中國漢語水平考試詞彙大綱:
漢語8000詞詞典,北京: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北京語言學院語言教學研究所編.(1986).現代漢語詞頻詞典,北京: 北京語言學
出版社。
何杰.(2000).《現代漢語量詞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
佟慧君.(1986).《外國人學漢語病句分析》,北京:北京語言學校。
呂淑湘.(1954).《中國文法要略》,上海:商務印書館。
李婉妤.(2005).〈片數量短語之認知研究初探〉,2005臺灣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第178頁
呂淑湘.(1980).《現代漢語八百詞》,北京: 商務印書館。
林霞.( 2004).〈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量詞研究〉,華中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邵敬敏.(1993).〈量詞的語義分析及其與名詞的雙向選擇〉,中國語文(3):181-188。
房玉清.(1992).《實用漢語語法》,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张莉萍.(2008).〈對外漢語集〉,第四屆台灣華語文教學學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陳佩嘉.(2000).〈漢語動詞單位詞與動詞搭配關係之初探〉,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俊光.(2006).《對比分析與教學應用》,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第89 ,306頁。
郭曉沛.( 2006) 〈對外漢語量詞教學的偏誤分析〉,天津:中國天津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趙元任著,丁邦心譯.(1994)《中國話的文法》,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趙林編(1980)《兒歌第一集》,台北: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出版。
高麗美‧賴淑瑛(2004)《康軒國小國語課本》第一冊到第四冊,台北:康軒文教事業
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焦凡編.(2000).《漢英量詞詞典》,台北:華語教學出版社。
劉月華、潘文娛、故韋華. (1983) :《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第259-260頁。
侯瑞隆.(2006)〈認知分析與對外漢語示形量詞教學-對外漢語量詞教學個案研究系列之一〉,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4.3:14-18。
鄧守信.(2003)〈對外漢語教學語法總則〉,第七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第七冊敎學應用組。
龍偉華.(2004).〈漢泰語量詞比較研究〉,雲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蕭斐文.(2001).〈漢語名詞單位詞的習得與教學-論名詞單位詞中的個體分類詞〉,台
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蘇欣敏.(2008).〈現代漢語台灣口語量詞分類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羅秋昭.(2004).《輕鬆學量詞》,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部分
Ahrens, Kathleen.(1994).Classifier Production in Normals and Aphasics.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22.2:202-247
Chao, Yuen-Ren.(1968). 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 Berkeley o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Erbaugh, Mary S.(1986). Taking Stock: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Noun Classifiers, Historically and in Young Children. In C.Craig (ed.), Noun Classes and Categorization,399-436.
Lakoff,George.(1986).Classifiers as a reflection of mind. In C.Craig (ed.),Noun Classes and Categorization,13-51.
Pustejovsky, James.(1995). The Generative Lexicon. Cambridige:MIT Press.
Tai, James H.Y.1994.Chinese Classifier Systems and human Categorization. In Chen, M. and Tseng,Ovid.(Eds), In Honor of Professor William S-Y. Wang: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n Language and Language Change,479-494.
Tai, James H.Y. and Fang-Yi Chao.(1994). A semantic Study of The Classifier ZHANG.JCLTA 29.3:67-78.
Tai, James H.Y. and Liangqing Wang. (1990). A Semantic Study of The Classifier TIAO. 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25.1:35-56.
Teng,Shou-hsin.(1997). Toward a Pedagogical Grammar of Chinese. JCLTA 32.2:29-39.
Teng,Shou-hsin.(1998).Sequencing of Structures in a Pedagogical Grammar.JCLTA
33.2:41-52.
Teng,Shou-hsin.(2004).A Pedagogical Grammar of Chinese (對外漢語教學語法).Second Draft. Taipei: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Tversky, Barbara (1986).Components and Categorization. In C.Craig (ed.), Noun Classes and Catergorization,63-75.
Yamin Ma,Xinying Li.(2006). Chinese Made Easy Volume 1-4. Simplified Characters version.second Edition.Hong Kong.
泰文部分
蔡文星(2007)。《泰中詞典》。曼谷:中美出版社。
符珍珠( 2004 )。《實用漢語語法》。曼谷:中美出版社。
任景文(2004)。《漢語漫談》。曼谷:amarinpocket出版。
郭少梅(2007)。《快樂學中文》,第一冊到第四冊。曼谷:南美出版社。
斐曉睿(2001)。《漢語語法新編》。北京:北京出版社。
網路資訊
http://www.dhcca.org
http://www.thai-language.com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力.(1956).《中國現代語法》,香港:中華書局。
王建勤.(1997).〈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習得研究〉,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王漢衛.(2004).〈量詞的分類與對外漢語量詞教學〉,曁南學報199.2:113-116。
田意民‧曾志朗‧洪 蘭(2002).〈漢語分類詞的語義與認知基礎:功能語法觀點〉,(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第3期,1 :101-132頁。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漢語水平考試中心編(2000)HSK 中國漢語水平考試詞彙大綱:
漢語8000詞詞典,北京: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北京語言學院語言教學研究所編.(1986).現代漢語詞頻詞典,北京: 北京語言學
出版社。
何杰.(2000).《現代漢語量詞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
佟慧君.(1986).《外國人學漢語病句分析》,北京:北京語言學校。
呂淑湘.(1954).《中國文法要略》,上海:商務印書館。
李婉妤.(2005).〈片數量短語之認知研究初探〉,2005臺灣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第178頁
呂淑湘.(1980).《現代漢語八百詞》,北京: 商務印書館。
林霞.( 2004).〈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量詞研究〉,華中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邵敬敏.(1993).〈量詞的語義分析及其與名詞的雙向選擇〉,中國語文(3):181-188。
房玉清.(1992).《實用漢語語法》,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张莉萍.(2008).〈對外漢語集〉,第四屆台灣華語文教學學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陳佩嘉.(2000).〈漢語動詞單位詞與動詞搭配關係之初探〉,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俊光.(2006).《對比分析與教學應用》,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第89 ,306頁。
郭曉沛.( 2006) 〈對外漢語量詞教學的偏誤分析〉,天津:中國天津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趙元任著,丁邦心譯.(1994)《中國話的文法》,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趙林編(1980)《兒歌第一集》,台北: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出版。
高麗美‧賴淑瑛(2004)《康軒國小國語課本》第一冊到第四冊,台北:康軒文教事業
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焦凡編.(2000).《漢英量詞詞典》,台北:華語教學出版社。
劉月華、潘文娛、故韋華. (1983) :《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第259-260頁。
侯瑞隆.(2006)〈認知分析與對外漢語示形量詞教學-對外漢語量詞教學個案研究系列之一〉,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4.3:14-18。
鄧守信.(2003)〈對外漢語教學語法總則〉,第七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第七冊敎學應用組。
龍偉華.(2004).〈漢泰語量詞比較研究〉,雲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蕭斐文.(2001).〈漢語名詞單位詞的習得與教學-論名詞單位詞中的個體分類詞〉,台
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蘇欣敏.(2008).〈現代漢語台灣口語量詞分類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羅秋昭.(2004).《輕鬆學量詞》,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部分
Ahrens, Kathleen.(1994).Classifier Production in Normals and Aphasics.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22.2:202-247
Chao, Yuen-Ren.(1968). 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 Berkeley o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Erbaugh, Mary S.(1986). Taking Stock: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Noun Classifiers, Historically and in Young Children. In C.Craig (ed.), Noun Classes and Categorization,399-436.
Lakoff,George.(1986).Classifiers as a reflection of mind. In C.Craig (ed.),Noun Classes and Categorization,13-51.
Pustejovsky, James.(1995). The Generative Lexicon. Cambridige:MIT Press.
Tai, James H.Y.1994.Chinese Classifier Systems and human Categorization. In Chen, M. and Tseng,Ovid.(Eds), In Honor of Professor William S-Y. Wang: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n Language and Language Change,479-494.
Tai, James H.Y. and Fang-Yi Chao.(1994). A semantic Study of The Classifier ZHANG.JCLTA 29.3:67-78.
Tai, James H.Y. and Liangqing Wang. (1990). A Semantic Study of The Classifier TIAO. 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25.1:35-56.
Teng,Shou-hsin.(1997). Toward a Pedagogical Grammar of Chinese. JCLTA 32.2:29-39.
Teng,Shou-hsin.(1998).Sequencing of Structures in a Pedagogical Grammar.JCLTA
33.2:41-52.
Teng,Shou-hsin.(2004).A Pedagogical Grammar of Chinese (對外漢語教學語法).Second Draft. Taipei: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Tversky, Barbara (1986).Components and Categorization. In C.Craig (ed.), Noun Classes and Catergorization,63-75.
Yamin Ma,Xinying Li.(2006). Chinese Made Easy Volume 1-4. Simplified Characters version.second Edition.Hong Kong.
泰文部分
蔡文星(2007)。《泰中詞典》。曼谷:中美出版社。
符珍珠( 2004 )。《實用漢語語法》。曼谷:中美出版社。
任景文(2004)。《漢語漫談》。曼谷:amarinpocket出版。
郭少梅(2007)。《快樂學中文》,第一冊到第四冊。曼谷:南美出版社。
斐曉睿(2001)。《漢語語法新編》。北京:北京出版社。
網路資訊
http://www.dhcca.org
http://www.thai-language.com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力.(1956).《中國現代語法》,香港:中華書局。
王建勤.(1997).〈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習得研究〉,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王漢衛.(2004).〈量詞的分類與對外漢語量詞教學〉,曁南學報199.2:113-116。
田意民‧曾志朗‧洪 蘭(2002).〈漢語分類詞的語義與認知基礎:功能語法觀點〉,(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第3期,1 :101-132頁。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漢語水平考試中心編(2000)HSK 中國漢語水平考試詞彙大綱:
漢語8000詞詞典,北京: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北京語言學院語言教學研究所編.(1986).現代漢語詞頻詞典,北京: 北京語言學
出版社。
何杰.(2000).《現代漢語量詞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
佟慧君.(1986).《外國人學漢語病句分析》,北京:北京語言學校。
呂淑湘.(1954).《中國文法要略》,上海:商務印書館。
李婉妤.(2005).〈片數量短語之認知研究初探〉,2005臺灣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第178頁
呂淑湘.(1980).《現代漢語八百詞》,北京: 商務印書館。
林霞.( 2004).〈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量詞研究〉,華中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邵敬敏.(1993).〈量詞的語義分析及其與名詞的雙向選擇〉,中國語文(3):181-188。
房玉清.(1992).《實用漢語語法》,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张莉萍.(2008).〈對外漢語集〉,第四屆台灣華語文教學學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陳佩嘉.(2000).〈漢語動詞單位詞與動詞搭配關係之初探〉,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俊光.(2006).《對比分析與教學應用》,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第89 ,306頁。
郭曉沛.( 2006) 〈對外漢語量詞教學的偏誤分析〉,天津:中國天津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趙元任著,丁邦心譯.(1994)《中國話的文法》,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趙林編(1980)《兒歌第一集》,台北: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出版。
高麗美‧賴淑瑛(2004)《康軒國小國語課本》第一冊到第四冊,台北:康軒文教事業
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焦凡編.(2000).《漢英量詞詞典》,台北:華語教學出版社。
劉月華、潘文娛、故韋華. (1983) :《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第259-260頁。
侯瑞隆.(2006)〈認知分析與對外漢語示形量詞教學-對外漢語量詞教學個案研究系列之一〉,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4.3:14-18。
鄧守信.(2003)〈對外漢語教學語法總則〉,第七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第七冊敎學應用組。
龍偉華.(2004).〈漢泰語量詞比較研究〉,雲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蕭斐文.(2001).〈漢語名詞單位詞的習得與教學-論名詞單位詞中的個體分類詞〉,台
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蘇欣敏.(2008).〈現代漢語台灣口語量詞分類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羅秋昭.(2004).《輕鬆學量詞》,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部分
Ahrens, Kathleen.(1994).Classifier Production in Normals and Aphasics.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22.2:202-247
Chao, Yuen-Ren.(1968). 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 Berkeley o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Erbaugh, Mary S.(1986). Taking Stock: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Noun Classifiers, Historically and in Young Children. In C.Craig (ed.), Noun Classes and Categorization,399-436.
Lakoff,George.(1986).Classifiers as a reflection of mind. In C.Craig (ed.),Noun Classes and Categorization,13-51.
Pustejovsky, James.(1995). The Generative Lexicon. Cambridige:MIT Press.
Tai, James H.Y.1994.Chinese Classifier Systems and human Categorization. In Chen, M. and Tseng,Ovid.(Eds), In Honor of Professor William S-Y. Wang: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n Language and Language Change,479-494.
Tai, James H.Y. and Fang-Yi Chao.(1994). A semantic Study of The Classifier ZHANG.JCLTA 29.3:67-78.
Tai, James H.Y. and Liangqing Wang. (1990). A Semantic Study of The Classifier TIAO. 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25.1:35-56.
Teng,Shou-hsin.(1997). Toward a Pedagogical Grammar of Chinese. JCLTA 32.2:29-39.
Teng,Shou-hsin.(1998).Sequencing of Structures in a Pedagogical Grammar.JCLTA
33.2:41-52.
Teng,Shou-hsin.(2004).A Pedagogical Grammar of Chinese (對外漢語教學語法).Second Draft. Taipei: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Tversky, Barbara (1986).Components and Categorization. In C.Craig (ed.), Noun Classes and Catergorization,63-75.
Yamin Ma,Xinying Li.(2006). Chinese Made Easy Volume 1-4. Simplified Characters version.second Edition.Hong Kong.
泰文部分
蔡文星(2007)。《泰中詞典》。曼谷:中美出版社。
符珍珠( 2004 )。《實用漢語語法》。曼谷:中美出版社。
任景文(2004)。《漢語漫談》。曼谷:amarinpocket出版。
郭少梅(2007)。《快樂學中文》,第一冊到第四冊。曼谷:南美出版社。
斐曉睿(2001)。《漢語語法新編》。北京:北京出版社。
網路資訊
http://www.dhcca.org
http://www.thai-langua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