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書籍
Bun文學台灣雜誌社《混聲合唱──「笠」詩選》,高雄:春暉出版社,1992.9。
Hak學生台語文促進會《台語這條路──台文工作者訪談錄》,台笠,1995.2。
Hionn向陽《銀杏的仰望》,1977年。
Iap葉榮鍾《日據下台灣政治社會運動史》,允晨,2000年。
Ionn楊允言、張學謙、呂美親主編《台語文運動--訪談暨史料彙編》,國史館,2008.3。
Ionn楊碧川《日據時代台灣人反抗史》,稻鄉,1988年11月。
Iu游勝冠《台灣文學本土論的興起與發展》,前衛,1996。
Iap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春暉出版社,1987.2。
Ionn楊永林《社會語言學研究:功能、稱謂、性別篇》,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6。
Iu游汝杰、郡嘉彥編《社會語言學教程》,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9。
Kok國立台灣文學館《漫遊的星空-第五季週末文學對談》,2007年12月。
Lau劉康《對話的喧聲:巴赫汀文化理論述評》,麥田,2005年。
Lann藍淑貞《思念-台灣詩集》,2001年1月。
Lann藍淑貞《台灣圓仔花》,春暉,2005年3月。
Lau鄭烱明編《台灣精神的崛起-「笠」詩論選集》文學界,1989年12月。
Li李魁賢《詩的幽境》,台北縣政府文化局,2006年12月。
Lim林央敏《台語文學運動史論》,前衛出版社,1996.3。
Lim林央敏《台語詩一世紀》,前衛出版社,2006.3。
Lim林央敏《林央敏台語文學選》,台南:真平企業,90.10。
Lim林央敏《胭脂淚》,台南:真平企業,91.9。
Lim林瑞明《台灣文學的歷史考察》,允晨文化,90.5。
Lim林淇瀁《書寫與拼圖--台灣文學的傳播現象研究》,麥田出版社,2001.10。
Lim林淇養《向陽台語詩選》,台南:真平企業,2002。
Loo盧建榮《台灣後殖民國族認同1950~2000》,麥田出版社,2003.8。
Li李敏勇《複眼的思想──戰後世代8人詩選》,前衛出版社,2005.12。
Li李敏勇編《傷口的花──二二八詩集》,玉山社,1997.2。
Li李勤岸主持「台灣白話字文獻資料館」,台師大台文系網站。
Li李南衡《日據下台灣新文學-文獻資料選集》,明潭,1979年3月。
Li李南衡《日據下台灣新文學-詩選集》,明潭,1979年3月。
Li李園會《日據時期台灣教育史》,國立編譯館,2005年。
Lin林央敏《台灣詩人選集-李勤岸集》,台灣文學館,2010年1月。
Lin林巾力《福爾摩沙詩哲林亨泰》,印刻,2007年1月。
Lu呂興昌《台灣詩人研究論文集》,台南市立文化中心,1995年。
Lua賴永祥《教會史話》(一),人光出版社,1990年。
Li《李勤岸台語詩集》,台南縣文化局,90.9。
Li《李勤岸文學選》,台南縣文化局,93.11。
Li李勤岸《哈佛台語筆記》,台南:開朗雜誌,2005。
Li李勤岸《咱攏是罪人》,台南:開朗雜誌,2004。
Li李勤岸《白話字文學-台灣文化kap語言、文學e互動》,開朗雜誌,2000年9月
Li李勤岸《海翁出航》,開朗雜誌,2011年7月。
Li李勤岸《晏熟e青春》,開朗雜誌,2011年6月。
Li李勤岸《食老才知e代誌》,開朗雜誌,2011年6月。
Li李勤岸編《2009台語文學選一流、土地、戀》,開朗雜誌,2011年7月。
Li李勤岸編《2008台語文學選-泅、海翁、舞》,開朗雜誌,2009年7月。
Li李勤岸譯,伊斯邁•達立(Ismail S. Talib)著《後殖民文學的語言》,書林,2011年8月。
Li李勤岸《大人囡仔詩》,台南:開朗雜誌,2004。
Li李勤岸《母語e心靈雞湯》,台南:開朗雜誌,2004。
Li李勤岸《新遊牧民族》,台南:台南縣文化局,2001。
Li李勤岸《李勤岸台語詩選》,台南:真平企業,2001。
Li李勤岸《一等國民三字經》,台北:前衛出版社,1987。
Li李勤岸《唯情是岸》,台北:春風詩社,1985。
Li李勤岸《黑臉》,台中:詩人季刊社,1978。
Li李勤岸《語言政策kap語言政治》,台南:真平企業,92.7。
Li李元貞《紅得發──台灣現代女性詩選》,女書,2000年12月。
Lu呂興昌《台語文學運動論文集》,前衛,1999.1。
Liau廖炳惠《關鍵詞200》,麥田出版社,2003.9。
Mok莫渝編《台灣詩人選集-林央敏集》,台灣文學館1210年4月。
Ng黃宣範《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北:文鶴公司,84.7。
Ng黃秋芳《鍾肇政的台灣塑像》,時報文化,2000年12月20日。
Ong王甫昌《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群學,2003年12月。
Ong王詩琅《台灣社會運動史-文化運動》,稻鄉,1988年11月。
Png方耀乾《台語文學的起源與發展》,方耀乾,2005.9。Png方耀乾《方耀乾台語詩選》,開朗雜誌,96.6。
Phuann潘稀祺《為愛航向福爾摩沙-巴克禮博士傳》,人光,2003年。
Phe彭小妍《浪蕩子美學與跨文化現代性》,聯經,2012年2月。
Png方耀乾編《台語文學讀本(2)》,開朗,93年5月。
Png方耀乾編《台灣詩人選集-林宗源集》,台灣文學館,2008年12月。
Si施正鋒《語言政治與政策》,台北:前衛出版社,1996.8。
Si施懿琳《吳新榮傳》,台灣省文獻委員會,88年6月。
Siau蕭阿勤《回歸現實-台灣1970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文化政治變遷》,中央研究院社會研究所,2008年6月。
Tai台灣文化協會會報第四號《台灣之文化》,1922年6月8日,蔣渭水文化基金會復刻本,2011年10月17日。
Tai《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百年史》,1965年。
Tan陳金順《島鄉詩情》,島鄉工作室,2000年12月。
Tan陳鴻森《笠詩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學生書局,2000年。
Tan陳清忠《書寫台灣‧台灣書寫:賴和的文字與思想研究》春暉,2004年。
Tan陳芳明《後殖民台灣-文學史論及其週邊》,麥田出版社,2002.4。
Tan陳素蘭《陳千武的文學人生》,時報文化,2004年6月。
Tionn張良澤《吳新榮全集》,遠景,1981年10月。
Tionn張良澤《四十五自述》,前衛,1988年。
Tionn張裕宏《白話字基本論:台語文對應及相關的議題淺說》,文鶴,90年3月。
Tionn中島利郎編《一九二○年代台灣鄉土文學論戰資料彙編》,春暉,2003年3月。
Tionn張京媛編著《後殖民理論與文化認同》,麥田出社版,2002.4。
Tio趙天儀《時間的對決--台灣現代詩評論集》,北縣;富春文化,2002.5。
Tsan曾貴海《戰後台灣反殖民與後殖民詩學》,前衛出版社,2005。
Tsiunn蔣為文《語言、文學kap台灣國家再想像》,台南:成功大學,2007.6。
Tsiunn蔣為文《語言、認同與去殖民》,成功大學,2005.1。
Tsiunn蔣為文、何信翰《台語白話字文學選集03-詩歌集》,國立台灣文學館,2011年11月。
Tsng莊萬壽、李喬、李永熾編撰《台灣主體性的建構》,群策會,2004年5月。
Tshua蔡培火《家世生平與交友-蔡培火全集(一)》,吳三連史料基金會,2000年12月。
Tshua蔡培火《政治關係──日本時代(上)蔡培火全集(二)》,吳三連史料基金會,2000年12月。
Tshua蔡佩君《詩的信使──李敏勇》,典藏,2010年12月。
U余昭玟《從語言跨越到文學建構》,台南市立圖書館,92.11。
二.論文
Giam岩上〈無岸之愛:讀李勤岸的詩〉,1998.12.31。(自李勤岸台文網站下載。)
Hiong向陽〈恢復自尊:用台語寫詩〉,《文學界》第4期,1982年10月。
Iap葉笛〈談賚志以終的詩人楊華〉,《創世紀詩雜誌》第126期,2001年3月。
Iap葉衽傑〈Tui後殖民kap後現代e角度看九○年代台語文學論戰對台語文學發展e影響〉,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2009A-khioh賞tioh獎作品集》,2009年12月。
Ionn楊焜顯〈戰後台語詩e世代發展kap典律建構〉,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 2009年A-khioh賞Tioh獎作品集》,2009年12月。
Kan簡宏毅〈以文學為台灣人塑像──鍾肇政專訪〉,《台灣文學通訊》第22期,國家文學館,2009年3月。
Kang江文瑜〈從「抓狂」到「笑魁──流行歌曲的語言選擇之語言社會學分析」〉,《中外文學》第25卷第2期,1996年7月。
Kim金尚浩〈戰後現代詩人的台灣想像與現實〉,台師大「第4屆台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2005年10月。
Khoo許極燉〈台語文學的源流〉,收錄《海翁台語文學》第三期,2001.6。
Khu邱貴芬〈發現台灣:建構台灣後殖民論述〉,《中外文學》第21卷第2期,1992年7月。
King耿志堅〈國中國文台灣本土作家鄉土選文教學研究〉,台師大「現代文學教學研討會」,95年11月4日。
Li李勤岸〈台語文學年年有魚──序《2007台語文學選》〉,《2007台語文學選》,開朗,2009年。
Li李勤岸〈台灣kap中國白話文學e首頁〉,台師大「2010第6屆台語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10年10月23日。
Li李勤岸〈白話字小說呈現e台灣人形像kap文化面貌〉,台灣文學館《2004台灣羅馬字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Li李勤岸〈陳清忠與北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公報《芥菜子》初探〉,成功大學《2008第4屆台語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文集》。
Li李勤岸〈殖民與母語文學〉,成功大學「亞太文學論壇──走出殖民陰影」,2000年11月20日。
Li李勤岸〈文學kap語言教育e世界觀〉,2008.5.17〈基隆文史研習營〉。
Li李勤岸〈台灣母語文學史-殖民與後殖民的台灣文學〉,2008全國大專院生台語文學研習會,2008.8。
Li李勤岸〈文學的世界旅行-諾貝爾母語詩人欣賞〉,《第27屆鹽份地帶文藝營-台灣母語詩歌文學》,吳三連史料基金會,2005.8。
Li李勤岸〈語言學家的政治實踐:王育德的台語語言學kap台灣建國論〉,台灣國際研究學會「台灣民主化過程中本土人文社會學者研討會」,2011年4月。
Li李元貞〈台灣現代女詩人作品中的語言實踐〉,《女性詩學──台灣現代女詩人集體研究》,女書,2000年11月。
Li李喬〈「文學語言」之辯〉,《台灣文學造型》,派色文化,1992年。
Lim林宗源〈沈思及反省(一)〉,《笠》詩刊第126期。
Lim林瑞明〈國家認同衝突下的台灣文學研究〉,《台灣文學》第七期,1993年7月,收於《台灣文學(一)歷史考察》,允晨,1994年9月。
Lim林瑞明〈台灣新文學運動理論時期之檢討(1920-1923)〉,《台灣文學的歷史考察》,允晨,1996年。
Lim林央敏〈回看九○年代的台語文運動〉,《台灣歷史學會會訊》,第18期,2004年5月。
Lin林盛彬〈訪陳千武談現代文學〉,《笠》209期,1999年2月。
Liau廖朝陽〈是四不像,還是虎豹獅象?──再與邱貴芬談台灣文化〉,《中外文學》第21卷第3期,1992年8月。
Liau廖朝陽〈評邱貴芬〈發現台灣:建構台灣後殖民論述〉〉,《中外文學》第21巷第3期,1992年8月。
Lim林淇瀁〈從民間來、回民間去-以台語詩集《土地的歌》為例論民間文學語言的再生〉,清華大學「民間文學與作家文學研討會」,1998。
Lim林淇瀁〈長廊與地圖:台灣新詩風潮的溯源與鳥瞰〉,彰師大「第4屆現代詩學研討會」,1999。
Lim林淇瀁〈八○年代現代詩風潮試論〉,彰師大「第二屆現代詩學研討會」, 1997。
Lim林淇瀁〈微弱但是有力的堅持──七○年代台灣現化詩壇本土論述初探,收錄文訊雜誌社《台灣現代詩史論》。
Lim林淇養〈台語文學傳播的意識型態建構──以日治時期台灣白話文運動為例〉,淡水工商「台灣文學研討會」,1995。
Lim林淇養〈1930年代台灣話文論爭與母語文學運動〉,〈民族想像與大眾路線的交軌〉,刊於《文學台灣》第38期,2001.4。
Lim林央敏〈深入淺出,解讀李勤岸的詩〉,1998.12.31。(自李勤岸台文網站下載。)
Li李勤岸〈殖民地文學e語文選擇kap語言人權〉,台東大學《台灣語言學術研討會》,2006.2。
Li李勤岸〈找回我們的名字〉《台灣文學館通訊》,第15期,96.5。
Liau廖瑞銘〈台語Iau Ti文學體制門口徘徊──檢討1990年代以來e台灣語文運動〉《台灣史學通訊》,第3期,2007.12。
Liau廖瑞銘〈賴仁聲e宗教浪漫小說──比較《sip-ji-ke e ki-ho》kap《chhi-a-lai e pek-hap-hoe》,台師大《2010第6屆台語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10.10.23。
Liau廖瑞銘〈論陳明仁詩作中的三種面相〉,淡水工商學「台灣文學研討會」院,1995年11月4日。
Liau廖瑞銘〈用土地的語言書寫自然-以陳明仁的台語作品為中心〉,靜宜大學「自然書寫學術研討會」,2005年6月12日。
Liau廖瑞銘〈在地異鄉人e詩情-論陳明仁《流浪記事》以後e詩作〉,國立台灣文學館「台灣文學研討會」,2005年10月29日。
Liau廖瑞銘〈詩。故鄉。台語歌-黃勁連e文學世界〉成功大學「第二屆台語文 學研討會」,2006年10月28日。
Liau廖瑞銘〈都市運將e文學世界-析論洪錦田台語文學e特質〉蔣為文編《2008台語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台灣kap亞洲漢字文化圈的比較論文集》,2008年10月18日。
Liau廖瑞銘〈ui出死線〉論台語文學e宗教向度〉,中山醫學大學「第三屆台灣語文暨文化研討會」,2008年11月8日。
Liau廖瑞銘〈台語小說nih e都市人氣口-論陳明仁《路樹下e to-peh-a》e都市書寫〉中山醫學大學「2007台語文學學術研討會-當小說找到舞台」,2007年10月。
Lionn梁君慈〈陳明仁小說的鄉土議題kap語言策略〉,台文罔報《2010年A-khioh賞tioh獎作品集》,2010年12月。
Lu呂興昌〈母語美學的捍戰士──談林宗源的台語詩〉,1994年,收入《林宗源台語詩精選集》,台笠,1995年5月25日。
Lu呂興昌〈母語書寫的正常化──白話字文學在台灣文學史的地位〉,成功大學「台灣文學史國際學術研討會」,2002年11月22日。
Lu呂興昌〈吳新榮《宸瀛詩集》初探〉,清華大學「賴和及其同時代的作家:日據時期台灣文學國際學術會議」,1994年。
Lu呂美親《日本時代台語小說研究》碩論,清華大學,2007.7。
Lu呂焜霖〈本土詩學?台語詩的文學史定位〉,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學教學學研討會〉2005.10.15。
Li李敏勇〈傷口的花──台灣詩的二二八記憶與發現〉,收錄《二二八事件研究論文集》,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8.6。
Ng阮美慧〈詩的力學:七○年代《笠》的詩作精神及其語言表現〉,東海大學《苦悶與蛻變:60、70年代台灣文學與社會學術研討會》,2006.11。
Ong王貞文〈思念飛過嘉南平原〉序,陳金順《思念飛過嘉南平原》,島鄉台文工作室,2005年9月。
Oo胡民祥〈台灣文學夠今的發展及未來的方向〉收錄《海翁台語文學》第三期,2001.6。
Oo胡民祥〈落實台灣民族解放運動的詩篇──序李勤岸詩集《新台灣人三步曲》,1998.7.24。(自李勤岸台文網站下載。)
Png方耀乾〈一步一跤印──論日據時代台語時的文字使用困境〉,收錄《海翁台語文學》第71期,2007.11。
Png方耀乾〈為父老立像,為土地照妖──論向陽的台語詩〉,收錄《海翁台語文學》第38期,2005.2。
Png方耀乾〈以母語美學再現台灣主體:林宗源台語中的抵殖民書寫〉,南台科大《2004語文教育學術研討會》,2004.11。
Png方耀乾〈生產一個開始──台詩詩史書寫問題初探〉,成功大學《2006台語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開朗雜誌,2006.10。
Png方耀乾〈叫你一聲koh一聲──林央敏的台語文學史建構初探〉,國家文學館《2005台語文學學術研討會》,2005.10。
Png方耀乾〈以母語召喚族魂以書寫再現台灣〉,《台灣女院學報》第23期,2004.10。
Png方耀乾〈用母語創作是上天的恩典〉,《方耀乾台語詩選》,開朗,96年6月。
Png方耀乾〈台灣的夢是我詩的夢〉,《方耀乾的文學旅途──第17屆榮後台灣詩人選》,榮後文化基金會,2009年7月。
Png方耀乾〈上媠的圓仔花〉,《台灣圓仔花》,春暉,2005年3月。
Si施俊州〈文學新風景、台語新世代──訪問台語詩人陳金順、方耀乾〉,《台文戰線》第5期,2007年1月。Siong松永正義〈台灣的日語文學與日語問題〉,台師大台文所電子報第8期,2010年1月。
Song宋澤萊〈論林央敏文學的重要性〉,《台灣新文學》第8期,1997年8月。
Song宋澤萊〈李勤岸、胡民祥等8人的台語詩──90年代台語詩的一般現象〉,收錄《海翁台語文學》第二期,2001.4。Song宋澤萊〈評李勤岸《228盛怒e瓊花》〉,2003.2.7。(自李勤岸台文網站下載。)
Song宋澤萊〈向陽、林央敏等6人影響下的兩條台語路線〉,收錄《海翁台語文學》創刊號,2001.2。
Shih施俊州〈華文體制kap台籍新詩創作世代(1945-65)〉,成功大學《2006台語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詩歌kap土地e對話》,開朗雜誌,2006.10。
Tan陳鎮卿〈台語詩概說〉,《台灣文學觀察雜誌》第9期,1994年11月。
Tan陳政彥〈台語文學論戰重探──過程與意義再思考〉,真理大學「第五屆台灣文學與語言國際學術研討會」,2008年11月30日。
Tan陳麗君〈戰後台灣語言政策之政治分析(1945-1997)〉,南台科大「2004年語文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2004年6月18日。
Ting鄧慧恩《日據時期外來思潮的譯介研究:以賴和、楊逵、張我軍為中心》,清大台文所碩論,2006年6月。
Ting丁鳳珍〈An陸地泅向海洋,ui蕃藷轉做海翁──李勤岸台語詩e「台灣」意象〉,《海翁台語文學》第61期,2007.1。
Ting丁鳳珍〈台灣話kap北京話e鬥爭,論賴和白話小說e語言選擇〉,蔣為文主編《第4屆台語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8.10。
Too杜潘芳格〈聲音〉,《淮山完海》,笠詩社,1986年。
Tsionn蔣為文〈台灣白話文學e源頭是世界文學〉,《台灣歷史學會會訊》第18期,2004年5月。
Tshua蔡翠華〈李勤岸《咱攏是罪人》中的後殖民書寫〉,收錄《海翁台語文學》第68期,2007.8。
Tshi徐秀如〈李勤岸台語詩的書寫特色〉,收錄《海翁台語文學》第77及78期,2008,5-6。
Tionn張學謙〈書寫的意識形態分析:以《台灣青年》為例〉,張學謙網站,1999.10。
Tionn張學謙〈台灣詩歌e語言關懐kap教學運用〉,成功大學《2006台語文學學術研討論文集》,開朗雜誌,2006.10。
Tshua蔡瑋芬《戰後台語文學運動e開展:1986-1991》碩論,北教大,2006.6。
Tan陳芳明〈後現代或後殖民──戰後台灣文學史的一個解釋〉收於陳大為、鍾怡雯編『20世紀台灣文學專題:文學思潮與論戰』,台北:萬卷樓,2006。
Tsiu周華斌〈「蕃藷詩社」佮《蕃藷詩刊》初探〉,收錄《海翁台語文學》第58期,2006.10。
Tsu朱家慧《兩個紅太陽下的台灣作家──龍瑛宗與呂赫若研究》,成大史研所碩論,1996年。
Tshi徐秀如〈李勤岸及其台語詩研究〉碩論,台南大學,2006。
Tshua蔡承雅《清代田寮地區新港社人的地權演變(1736-1895)》,台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所碩論,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