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徵引書目 一、 史料
(一) 檔案、統計書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所藏。 《臺灣蕃社戶口一覽》,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蕃務本署。 《蕃社戶口》,臺灣總督府警務局。 《臺灣總督府民政事務成績提要》,臺灣總督府民政局。 《臺灣拓殖株式會社文書》
丸井圭治郎 1914 《撫蕃ニ關スル意見書‧蕃童教育意見書(未定稿)》。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蕃務本署。 田代安定 1900 《臺東殖民地豫察報文》。臺北 :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課。 伊能嘉矩、粟野伝之丞 2000 《臺灣蕃人事情》。東京︰草風館。 成田武司 1912 《臺灣生蕃種族寫真帖》。臺北:南天書局。 竹本尹一郎 1938 《臺灣會社年鑑》。臺北:臺灣經濟研究會。 佐山融吉 1913 《蕃族調查報告書:阿眉族南勢蕃.阿眉族馬蘭社.卑南族卑南社》。臺北︰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原著、中央硏究院民族學硏究所編譯。 岡松參太郎 1976 《臺灣番族慣習研究》。臺北︰南天書局。 東部拓殖 1925 《東部地方拓殖計劃書》。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農務課。(手抄本) 東部開發 1925 《東部地方開發計畫調查書》。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農務課。(手抄本) 河野喜六 1915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二卷.阿美族、卑南族》。臺北︰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原著 ; 中央硏究院民族學硏究所編譯 花蓮港廳編 1910-1941 《花蓮港廳報》。花蓮︰花蓮港廳。 1925-1941 《花蓮港廳管內概況及事務概要》。花蓮︰花蓮港廳。 1929 《花蓮港廳勢》。花蓮︰花蓮港廳。 1917-1940 《花蓮港廳統計書》。花蓮︰花蓮港廳。 芳誼會編纂 1923 《賀田金三郎翁小傳》。東京:出版者不詳。 高雄築港出張所 1932 《新港漁港》。高雄:高雄港出張所。 移川子之藏、馬淵東一、宮本延人 1935 《臺灣高砂族系統所屬の研究》。臺北︰臺北帝國大學土俗人種學硏究室。 鹿子木小五郎 1985 《臺東廳管內視察復命書(全)》。臺北︰成文出版社。 勝山吉作 1931 《臺灣紹介最新寫真集》。臺北:勝山寫真館。 臺北州警務部 1923 《臺北州理蕃誌(下編)》。臺北:臺北州警務部。 臺東廳庶務課 1926 《臺東廳庶務例規》。臺東:臺東廳庶務課。 臺東廳編 1901-1941 《臺東廳報》。臺東︰新報社。 1936 《臺東廳產業要覽》。臺東︰臺東廳。 1985 《臺東廳管內概況及事務概要》。臺北︰成文出版社。 1938 《臺東廳統計書》。臺東︰臺東廳。 臺東廳警務課編纂 1931 《臺東廳警察法規》。臺東:臺東廳警務課。 臺灣總督府史料編纂會 1987 《臺灣史料稿本明治三十年十一月》。臺北:不詳。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文書課, 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編 1899-1944 《臺灣總督府統計書》第1-46編。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文書課, 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 1932 《臺灣鐵道旅行案內》。臺北: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 臺灣總督府官房文書課 1908 《臺灣寫真帖》。臺北:臺灣總督府官房文書課。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 1921 《理蕃誌稿》第二卷(珠口安喜編纂)。臺北︰臺灣總督府警務局。 1932 《理蕃誌稿》第三卷(原田倭編纂)。臺北︰臺灣總督府警務局。 1933 《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一編.警察機關の構成》。臺北︰臺灣總督府警務局。 1938 《理蕃誌稿》第四卷(桂長平)編纂。臺北︰臺灣總督府警務局。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 1933 《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臺北︰南天書局。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編 1977 《高砂族調查書》。臺北︰南天出版社。 臺灣總督府警察本署編 1918 《理蕃誌稿》第一卷(伊能嘉矩編纂)。臺北︰臺灣總督府警察本署。 臺灣總警察協會編 1928 《臺灣警察法規》。臺北:臺灣警察協會。
(二) 報章雜誌
Y T生 1930 〈アミ族への教化對策〉,《臺灣警察時報》12︰21。 ソエル 1933a 〈恆春パングツアハの氏族統計その他〉,《南方土俗》2(1)︰45-47。 1933b 〈恆春パングツァハの移動徑路:主としてカコパ氏族について〉,《南方土俗》2(2)︰183-186。 1935 〈恆春パグツアハ(アミ族)の集會所生活〉,《南方土俗》3(4):43-48。 小川耕三 1929 〈警察より見たるアミ族の將來〉,《臺灣警察協會雜誌》145︰44-53。 不著傳人 1925 〈臺東廳下案內〉,《東臺灣研究叢書》15︰47-66。 不著傳人 1935 〈アミ族人夫賃改正〉,《臺灣山岳彙報》7(9)︰8。 不著傳人 1937 〈臺東、花蓮港、澎湖三廳の現在及將來を語る座談會〉,《臺灣地方行政》3(3)︰87-98。 不著撰人 1937 〈三千五百戶の高砂族に保甲制臺東廳で實施する〉,《まこと》274:4。 中村榮壽 1940 〈臺東通信:保甲勞動組合結成〉,《臺灣警察時報》293:130。 井上甚造 1940 〈保甲勞働組合結成〉,《臺灣警察時報》293︰130。 1941 〈アミ族保甲結成〉,《臺灣警察時報》302︰180-181。 1941 〈保甲協會式舉行〉,《臺灣警察時報》308︰125。 日月 1932 〈アミ族よ〉,《臺灣警察時報》51︰93。 白勢黎吉 1926 〈臺東縣の全通に就て〉,《臺灣鐵道》166:2-6。 共之會 1933 〈アミ族使役取扱手續〉,《共之會誌》3(4)︰13-16。 坂本正義 1930 〈アミ族蕃人の苦境を觀て其對策を思ふ〉,《臺灣警察時報》12︰7-8。 村本道春 1930 〈アミ族保護制度の必要を論す〉,《臺灣警察時報》1︰4-7。 和田二三松 1930 〈東臺灣の開發と蕃人〉,《東臺灣研究叢書》67︰1-5。 和田博 1928 〈アミ族蕃社の社會革命〉,《東臺灣研究叢書》49︰1-26;50︰1-76。 1929 〈アミ族蕃社の社會改善案〉,《東臺灣研究叢書》60︰9-72。 岡田謙 1939 〈原始母系家族:パンツアハの家族生活〉,《臺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哲學科研究年報》6︰1-81。 不詳 〈年齡階級の社會史的意義:特に臺灣アミ、プユマ、ツオウ三族の事例を中心として〉,《社會經濟史學》1(4):144。 東洋協會臺灣支部 1908-1919 《臺灣時報》。臺北︰東洋協會臺灣支部。 東臺灣新報社 1941-1942 《東臺灣新報》。花蓮港市︰東臺灣新報社。 松井茂 1921 〈臺灣の蕃務行政に就いて〉,《臺灣警察協會雜誌》91:4。 後藤北面 1936 〈卑南大圳の經濟價值〉,《臺灣時報》200:85-90。 荒川寬 1930〈アミ族蕃社に保甲制度制定の可否〉,《臺灣警察時報》6:7-8。 堀口勉一郎 1926 〈臺東線の全通に際して〉,《臺灣鐵道》166:7-19。 梅野清太 1924 〈東部臺灣發展の根本策樹立に就て〉,《東臺灣研究叢書》4︰33-42。 梶原通好 1925 〈東部臺灣に於ける内地人移民村〉,《臺灣農事報》218︰23-24。 1928 〈東部臺灣開發の曙光あうわる〉,《臺灣農事報》261︰卷頭言。 淺野義雄 1933a 〈東臺灣の勞力問題と警察〉,《理蕃の友》2(2)︰1。 1933b 〈臺東廳の理蕃〉,《理蕃の友》2(10)︰5-6。 渡邊甚藏 1936 〈卑南圳修改工事回顧錄(一)〉,《臺灣の水利》4(2)︰797-805。 1936 〈卑南圳修改工事回顧錄(二)〉,《臺灣の水利》6(6)︰996-1012。 綿引正 1937 〈臺東通信:高砂族に保甲制度を適用〉,《臺灣警察時報》258:157-158。 臺灣日日新報社 1898-1944 《臺灣日日新報》。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臺灣警察協會 1917-1930 《臺灣警察協會雜誌》。臺北︰臺灣警察協會。 臺灣警察協會 1930-1944 《臺灣警察時報》。臺北︰臺灣警察協會。 廣重廣吉 1941 〈保甲壯丁團及蕃地青年團檢閱〉,《臺灣警察時報》313:123。 靜川真瀏 1937 〈臺東廳多年の懸案蕃社へ保甲制度實施〉,《臺灣地方行政》3(3):134。
(三) 時人著作
入澤片村 1925 《臺東廳人名要鑑》。臺東︰東臺灣宣傳協會。 入澤片村 1927 《中央山脈橫斷》。花蓮港:東臺灣新報社,1927)。 大形太郎 1942 《高砂族》。東京︰育生社弘道閣。 小泉鉄 1932 《蕃鄉風物記》。東京︰建設社。 1933 《臺灣土俗誌》。東京︰建設社。 井出季和太 1985 《臺灣治績志》。臺北:成文出版社。 毛利之俊 1933 《東臺灣展望》。臺東︰東臺灣曉聲會。 岡田謙 1942 《未開社會に於ける家族》。東京︰弘文堂書房。 河村只雄 1939 《南方文化の探究》。東京市︰創元社。 筒井白楊 1932 《東部臺灣案內》。臺東︰東部臺灣協會。 鈴木作太郎 1932 《臺灣の蕃族研究》。臺北:臺灣史籍刊行會。 鈴木秀夫 1935 《臺灣蕃界展望》。臺北:理蕃の友發行所。 橋本白水 1922 《東臺灣》。臺北︰南國出版協會。 濱田隼雄 1942 《南方移民村》。東京:海洋文化社。 藤崎濟之助 1930 《臺灣の蕃族》。臺北:臺灣史籍刊行會。 鐘石若編著 1938 《躍進東臺灣》。臺東︰臺灣公論社東部支社。
二、 近人專書
(一) 中文專書
方敏英 1986 《阿美語字典(Amis Dictionary)》。臺北: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聖經公會。 王甫昌 2003 《當代臺灣社會的族群想像》。臺北︰群學出版社。 王明珂 1997 《華夏邊緣 : 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臺北︰允晨文化。 王益滔 1964 《臺灣之土地制度與土地政策》。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王學新譯著 1998 《日治時期東臺灣地區原住民史料彙編與研究》。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末成道男原著、羅素玫主編 2007 《臺灣阿美族之社會組織及其變化:從招贅婚到嫁娶婚》。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矢內原忠雄原著、林明德譯 2004 《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臺北市 : 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出版。 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 1985 《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臺北;帕米爾書店。 李亦園等 1962 《馬太安阿美族的物質文化》。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李來旺、吳明義、黃東秋 1992 《牽源︰東海岸風景特定區阿美族民俗風情》。臺東︰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風景特定區管理處。 阮昌銳 1969 《大港口的阿美族(上)、(下)》。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1994 《臺東麻荖漏阿美族的社會與文化》,臺北:臺灣省立博物館。 1994 《臺灣土著的社會與文化》。臺北︰臺灣省立博物館。 1996 《臺灣的原住民》。臺北︰臺灣省立博物館。 周憲文 1980 《臺灣經濟史》。臺北:臺灣開明書店。 孟祥瀚、王河盛 2003 《成功鎮志歷史篇》。成功:成功鎮公所。 林玉茹 2011 《國策會社與殖民地邊區的改造:臺灣拓殖株式會社在東臺灣的經營(1937-1945)》。 臺北:中研院臺史所。 林素珍、林春治、陳耀芳 2005 《原住民重大歷史事件:七腳川事件》。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邱上林編著 1997 《影像寫花蓮:花蓮人的老相簿》。花蓮:花蓮縣文化局。 後山文化工作協會編著 1998 《一步一腳印:臺東縣珍貴老照片專輯》。臺東:臺東縣文化局。 施添福 1999 《臺灣地名辭書.卷三臺東縣》。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2001 《臺東縣史.大事篇》。臺東︰臺東縣政府。 2001 《臺東縣史.人物篇》。臺東:臺東縣政府。 2001 《關山鎮志》(下冊)。關山:關山鎮公所。 國家圖書館特藏組編、陳宗仁主編 2003 《世紀容顏:百年前的臺灣原住民圖像》。臺北:國家圖書館。 康培德 1999 《殖民接觸與帝國邊陲 : 花蓮地區原住民十七至十九世紀的歷史變遷》。臺北︰稻鄉出版社。 張長義、蔡博文計畫主持、劉炯錫共同主持、李建堂等協同主持 2004 《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土地調查「地圖集」》。臺北:原民會。 張素玢 2001 《臺灣的日本農業移民(1905-1945):以官營移民為中心》。臺北:國史館,2001。 移川子之藏等原著、楊南郡譯註 2011 《臺灣原住民族系統所屬之研究》。臺北:原民會、南天書局。 許木柱、廖守臣、吳明義 2001 《臺灣原住民史:阿美族史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郭光也著、吳星進譯 2002 《馬蘭阿美重建部落史》。臺東:臺東市公所。 陳正祥 1993 《臺灣地誌》。臺北:南天書局。 陳國川、林聖欽 2000 《臺東縣史‧產業篇》。臺東:臺東縣政府。 黃宣衛 2005 《異族觀、地域性差別與歷史:阿美族研究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2005 《國家、村落領袖與社會文化變遷︰日治時期宜灣阿美族的例子》。臺北︰南天。 2008 《阿美族》。臺北:三民書局。 黃宣衛、黃貴潮、廖守臣 1991 《東部海岸風景特定區阿美族社會文化之調查研究》。臺東︰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風景特定區管理處。 黃宣衛、羅素玫 2001 《臺東縣史.阿美族篇》。臺東︰臺東縣政府文化局。 黃貴潮 1998 《阿美族傳統文化》。臺東: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風景特定區管理處。 2000 《遲我十年 : Lifok 生活日記 = O'orip ni 'Oteng》。臺北:中華民國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發展協會。 楊南郡譯著、伊能嘉矩原著 1997 《臺灣踏查日記》(上)(下)。臺北︰遠流出版社。 楊南郡譯著、鳥居龍藏原著 1997 《探險臺灣》。臺北︰遠流出版社。 楊南郡譯著、森丑之助原著 2000 《生蕃行腳》。臺北︰遠流出版社。 楊南郡譯註 2005 《臺灣百年曙光》。臺北:南天書局。 溫吉 1957 《臺灣番政治》。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廖守臣 1998 《臺東縱谷阿美族聚落的形成與分佈》。未刊稿。 廖守臣編著、吳明義校訂 1985 《花蓮縣阿美族部落的形成與變遷》。未刊稿。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6 《臺東縣鄉土史料》。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臺灣總督府警察本署編、吳萬煌、古瑞雲譯 1998 《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第三卷》。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臺灣總督府警察本署編、吳萬煌譯 1999 《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第四卷》。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臺灣總督府警察本署編、宋建和譯 1999 《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第二卷下卷》。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臺灣總督府警察本署編、陳金田譯 1997 《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第一卷》。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9 《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第二卷上卷》。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劉斌雄、丘其謙、石磊、陳清清 1965 《秀姑巒阿美族的社會組織》。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蔡中涵、莊雅仲、李宜憲 2001 《原住民部落重大歷史事件:大港口事件》。臺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衛惠林、余錦全、林衡立 1972 《臺灣省通誌稿卷八.同冑志》(第二冊)。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薛鍾彝 1948 《五十年颱風侵襲臺灣之統計(1897-1946)》。臺北:臺灣省氣象所。 魏廷朝譯、戴國煇編著 2002 《臺灣霧社蜂起事件研究與資料(上)、(下)》。臺北:國史館。 藤井志津枝 1997 《理蕃︰日本治理臺灣的計策》。臺北︰文英堂。 2001 《臺灣原住民史.政策篇(三)》。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二) 日文專書
山口政治 1999 《東臺灣開發史:花蓮港とタロコ》。東京︰中日產經資訊株式會社。 2007 《知られざる東台湾 : 湾生が綴るもう一つの台湾史》。東京︰輾轉社。 山邊健太郎 1971 《臺灣》。東京:みすず書房。 青木說三 2002 《遙かなるとき台灣:先住民社會に生きたある日本人警察官の記錄》。大阪︰燃燒社。 日本順益台湾原住民研究會編 2002 《台湾原住民研究概覽:日本からの視点》。東京︰風響社。 北村嘉惠 2008 《日本植民地下の台灣先住民教育史》。札幌市:北海道大學出版會。
(三) 西文專書
Barth, Fredrik 1969 Ethnic Groups and Boundaries︰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Culture Difference.Boston Massachusetts︰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Fentress, James, and Chris Wickham 1992 Social Memory︰ New Perspectives on the Past . Oxford;Cambridge︰Blackwell. Yamaji, Katsuhiko(山路勝彥) 1990 Kinship, Gender and the Cosmic World︰Ethnographies of Birth Customs in Taiwan, the Philippines and Indonesia . Taipei, Taiwan, R.O.C.︰SMC Publishing Inc.
(四) 論文
1. 期刊論文
王明珂 1994 〈過去的結構:關於族群本質與認同變遷的探討〉,《新史學》5(3)︰119-140。 王泰升 2011 〈日治時期高山族原住民族的現代法治初體驗:以關於惡行的制裁為中心〉,《臺大法學論叢》40(1):1-98。 王學新、許守明 1999 〈日治時期東臺灣地區原住民勞動力之研究〉,《東臺灣研究》4︰35-72,1999。 李文良 1997 〈林野整理事業與東臺灣土地所有權之成立型態(1919-1925)〉,《東臺灣研究》2︰169-196。 孟祥瀚 2003 〈日治時期東臺灣成廣澳的林野整理與土地調查〉,《東臺灣研究》8︰59-92。 林素珍 2008 〈大港口事件歷史意識之探討〉,《臺灣原住民研究論叢》3:207-220。 夏黎明 1997 〈東臺灣及其生活世界的構成〉,《東臺灣研究》2︰7-16。 郭怡棻 2009 〈日治時代東臺灣的發聲筒:橋本白水與《東臺叢書》之研究〉,《臺灣風物》59(2): 67-92。 鍾淑敏 2004 〈政商與日治時期東臺灣的開發:以賀田金三郎為中心的考察〉,《臺灣史研究》11(1):79-117。 郭祐慈 2007 〈戰後臺灣與日本阿美族研究之評析︰以相關學院期刊研究取向為中心的討論〉,《政大民族學報》26︰101-141。 1999 〈阿美族傳統農業知識〉,《臺灣原住民研究論叢》5:99-124。 陳文德 1987 〈阿美族親屬制度的再探討:以胆月曼部落為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1︰41-80。 1989 〈胆月曼阿美族年齡組制度的研究與意義〉,《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8︰105-144。 陳偉智 1998 〈田代安定與《臺東殖民地預察報文》:殖民主義、知識建構與東部臺灣的再現政治〉,《東臺灣研究》3:103-146。 陳鴻圖 2002 〈官營移民村與東臺灣的水利開發(1909-1946)〉,《東臺灣研究》7:135-164。 2007 〈農業環境與移民事業:臺東廳下私營移民村的比較〉,《兩岸發展史研究》4:35-80。 詹素娟 2005 〈臺灣平埔族的身分認定與變遷(1895—1960):以戶口制度與國勢調查的「種族」分類為中心〉,《臺灣史研究》12(2):121-166。 衛惠林 1953 〈臺灣東部阿美族的年齡階級制度初步研究〉,《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1︰2-9。 1961 〈阿美族的母系氏族與母系世系群〉,《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12:1-40。 簡美玲 1994 〈阿美族起源神話與發祥傳說初探:兼論阿美族亞群的類緣關係〉,《臺灣史研究》1:2:85-108。 羅素玫 2005 〈性別區辨、階序與社會︰都蘭阿美族的小米週期儀式〉,《臺灣人類學刊》3(1)︰143-183。
2. 學位論文
江美瑤 1997 〈日治時代以來臺灣東部移民與族群關係:以關山、鹿野地區為例〉。臺北︰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李文良 2001 《帝國的山林︰日治時期臺灣的山林政策史硏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李宜憲 2011 〈東臺灣日本統治體制的建立與原住民的民族發展〉。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士論文。 周玉翎 2000 〈臺灣南端尾閭恆春的族群與歷史(1867-1904年)〉。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孟祥瀚 1988 〈臺灣東部之拓墾與發展(1874-1945)〉。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 論文。 林素珍 2003 〈日治後期的理蕃:傀儡與愚民的教化政策(1930-1945)〉。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 林聖欽 1995 〈花東縱谷中段的土地開發與聚落發展(1800-1945)〉。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邱苡芳 2005 《花蓮地區之族群分佈及族群關係:晚清迄日治時期》。花蓮︰國立花蓮教育大學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永禎 1986 〈清代臺灣後山開發之研究〉。臺中︰私立東海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郭祐慈 2008 〈台東平原的農業民族:馬蘭社阿美族社會經濟變遷(1874~1970)〉。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博士論文。 潘繼道 2005 〈國家、區域與族群:臺灣後山奇萊地區原住民族群歷史變遷之研究(1874—1945)〉。 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 鄭全玄 1993 〈臺東平原的移民拓墾與聚落〉。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簡明捷 2005 〈族群、歷史與邊界:恆春群阿美族人的遷移與認同〉。花蓮:國立花蓮教育大學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藤井志津枝 1987 〈日據前期臺灣總督府理蕃政策〉。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
3. 會議論文
李宜憲 2011 〈日治時期東臺灣原住民之貨幣使用及其影響〉,發表於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主辦之「第四屆台日原住民族研究論壇」,時間:2011年9月5日。 林素珍 2001 〈日治時期阿美族的保甲制度〉,發表於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主辦、東臺灣研究會協辦之「國家與東臺灣區域發展史研討會」,時間︰2001年12月13-14日。 施添福 1995 〈日治時代臺灣東部的熱帶栽培業和區域發展〉,發表於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主辦之「臺灣史研究百年回顧與專題研討會」,時間:1995年12月15-16日。 2000 〈地域社會與警察官空間:以日治時代關山地方為例〉,發表於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中部辦公室主辦、臺東縣政府承辦、臺東師院社會科教育學系、東臺灣研究會協辦之「東臺灣鄉土文化學術研討會」,時間:2000年10月6-7日。 2003 〈日本殖民主義下的東部臺灣:第二臺灣的論述〉,發表於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籌備處主辦之「臺灣社會經濟史國際學術研討會:慶祝王世慶先生七五華誕」,時間︰2003年05月09日。
4. 論文著作集
小島麗逸 1981 〈日本帝國主義の臺灣山地支配─霧社蜂起事件まで-〉,收於戴國煇編著,《臺灣霧社蜂起事件:研究と資料》。東京:社會思想社。 施添福 1995a 〈清代東部的族群遷移〉,收於邱水金編,《地方考古人才培訓班(第二期)實錄之一講義彙編:課程講義》,頁107-122。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財團法人蘭陽文教基金會。 1995b 〈清代臺灣岸裡地域的族群轉換〉,收於潘英海、詹素娟主編,《平埔研究論文集》,頁321-331。臺北:中研院臺史所籌備處。 2000 〈臺灣東部的區域性:一個歷史地理學的觀點〉,收於夏黎明、呂理政主編,《族群、歷史與空間》,頁1-10。臺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籌備處。 夏黎明主編 2005 《邊陲社會及其主體性論文集》。臺東︰東臺灣研究會。 2005 《戰後東臺灣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工作實錄》。臺東︰東臺灣研究會。 陳奇祿 1986 〈臺灣土著的年齡組織和會所制度〉,收於黃應貴主編,《臺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頁141-162。臺北︰聯經出版社。 黃宣衛 1987 〈阿美族的傳統社會文化與人權現況:僅那鹿部落的例子〉,收於中國人權協會主編 ; 中央硏究院民族學硏究所硏究,《臺灣土著的傳統文化與人權現況》,頁167-216。臺北:中國人權協會。 黃應貴 1992 〈關於臺灣原住民社會文化變遷之研究的一些芻議〉,收於陳捷先主編《陳奇祿院士七秩榮慶論文集》,頁393-408。臺北:陳奇祿出版、聯經出版公司總經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