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8 04:2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許璦玲
研究生(外文):SHE.AI-LING
論文名稱:語文戲劇化教學
論文名稱(外文):Dramatized Language Teaching
指導教授:周慶華周慶華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Jou Ching-Hua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東大學
系所名稱:進修部語文教育碩學位在職專(暑)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普通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10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307
中文關鍵詞:語文教學戲劇化閱讀布偶劇舞臺劇讀者劇場化故事劇場化相聲育雙簧
外文關鍵詞:language teachi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9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語文是人類溝通的媒介,也是獲得知識、訊息的途徑。學習語文,主要是培養孩子獨立學習、處理生活的能力,甚至可藉由它來增強國力等。而語文學習領域裡包含了聽、說、讀、寫、作等範疇,把這些領域融合戲劇的演出,讓學生置其中呈現語文教學另一種創新、創作。以語文教學作為輔助戲劇教學的教材,可引導學生閱讀理解語文教學文本後,再利用布偶劇與舞臺劇、讀者劇場化、故事劇場化、相聲與雙黃等戲劇化的具體作法,加以詮釋並讓學生主動參與改編。透過這樣戲劇性教學活動安排,可以讓學生樂於閱讀語文方面的文本並深化語文教材內容,彌補正式課程的缺點而強化語文教學戲劇化的效果。
Language not only acts as the medium of human communication but also provides an access to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Through language learning, children are expected to get the abilities to learn independently, deal with daily chores and eventually, build a stronger nation.

Language learning covers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By integrating these areas with theatrical performances, it brings out an innovation in language teaching with students taking parts in the whole process.

With drama teaching supplemented by language teaching, students are guided through the text of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s before they use such approaches as puppet shows, theaters, readers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方法………………………………4
第三節 研究範圍及其限制…………………………………9

第二章 文獻探討……………………………………15
第一節 語文教學……………………………………………15
第二節 語文教學戲劇化……………………………………30

第三章 語文戲劇化教學的界定……………………44
第一節 語文…………………………………………………44
第二節 語文戲劇化…………………………………………53
第三節 語文戲劇化教學……………………………………60

第四章 閱讀戲劇化教學……………………………66
第一節 從閱讀教學到閱讀戲劇化教學……………………66
第二節 閱讀戲劇化教學的時機及其方向…………………77
第三節 布偶劇與舞臺劇的運用教學………………………89
第四節 相關教學活動的設計………………………………99

第五章 聆聽與說話戲劇化教學……………………127
第一節 從聆聽與說話教學到聆聽與說話戲劇化教學……127
第二節 聆聽與說話戲劇化教學的強化重點………………139
第三節 讀者劇場與故事劇場的運用教學…………………150
第四節 相關教學活動的設計………………………………158

第六章 識字與寫字戲劇化教學……………………173
第一節 從識字與寫字教學到識字與寫字戲劇化教學……173
第二節 識字與寫字戲劇化教學的活化訴求………………185
第三節 相聲與雙簧的運用教學……………………………194
第四節 相關教學活動的設計………………………………201

第七章 作文戲劇化教學……………………………220
第一節 從作文教學到作文戲劇化教學……………………220
第二節 作文戲劇化教學的開展向度………………………230
第三節 歌舞劇與廣播劇的運用教學………………………241
第四節 相關教學活動的設計………………………………250

第八章 結論…………………………………………260
第一節 整體理論建構的成果及其功用……………………260
第二節 未來研究的展望……………………………………270

參考文獻…………………………………………………272
附錄:
一、閱讀教學活動資料:「一元布偶劇團」劇本及學習單……284
二、「語文學戲劇」課後學習單<放生的故事>………………287
三、聆聽與說話教學資料參考…………………………………288
四、讀者劇場資料參考…………………………………………289
五、讀者劇場<國王的新衣>劇本資料參考…………………292
六、故事劇場<空城七號>劇本………………………………295
七、識字教學資料參考…………………………………………298
八、識字教學活動學習單──部首識字教學…………………299
九、識字教學活動學習單──部件教學………………………300
十、識字教學活動學習單──基本字帶字教學………………301
十一、陳意爭<什麼都能比>…………………………………302
十二、《邋遢灰姑娘》劇本……………………………………304







圖 次

圖1-3-1 語文戲劇化教學理論建構圖…………………………10
圖1-3-2 利用戲劇化和語文教學的關係圖……………………13
圖2-1-1 語言與文章關係圖……………………………………16
圖2-1-2邁克巴斯特 (Myklebust)的語文發展進階圖………17
圖2-1-3 語文教學所表達的程序圖示…………………………20
圖2-1-4 語文教學任務的關係圖示……………………………22
圖2-1-5 語文學習表格分析圖…………………………………23
圖2-2-1 戲劇的元素……………………………………………33
圖2-2-2 創作性戲劇與劇場表演的差異………………………42
圖2-2-3 創作性戲劇的課程設計原則…………………………43
圖2-1-3 聽說寫作關係圖………………………………………50
圖3-2-1 創作比擬工廠生產圖…………………………………57
圖4-1-1 閱讀教學概念圖(一)………………………………69
圖4-1-2 閱讀教學概念圖(二)………………………………70
圖4-1-3 閱讀教學概念圖(三)………………………………73
圖4-2-2 閱讀教學的選材依據…………………………………81
圖4-3-1 布偶劇和舞臺劇在閱讀教學的運用範圍……………90
圖4-3-2 探索語文教學方法的範圍……………………………94
圖4-3-3 多媒體在閱讀教學上的應用…………………………97
圖4-4-1 「一元布偶劇團」活動照片…………………………102
圖4-4-2 「大腳丫劇團」活動照片……………………………109
圖4-4-3 <放生的故事>活動照片……………………………112
圖5-1-1 聆聽與說話教學概念圖(一)………………………129
圖5-1-2 聆聽與說話教學概念圖(二)………………………132
圖5-1-3 聆聽與說話教學概念圖(三)………………………133
圖5-1-4 聆聽與說話教學概念圖(四)………………………136
圖5-1-5 聽和說的關聯圖………………………………………137
圖5-2-1 聆聽教學圖示…………………………………………142
圖5-2-2 有效聆聽傾聽圖………………………………………143
圖5-2-3 聆聽教學所包涵的訓練關係圖………………………144
圖5-2-4 說話教學情境…………………………………………146
圖5-2-5 抒情/敘事/說理三者的關連性………………………147
圖5-4-1 <國王的新衣>教學活動照片………………………159
圖5-4-2 啞劇教學活動照片……………………………………169
圖5-4-3 <改編版空城計>教學活動照片……………………170
圖6-1-1 閱讀教學的統攝概念…………………………………174
圖6-1-2 識字與寫字教學概念圖(一)………………………175
圖6-1-3 識字與寫字教學概念圖(二)………………………177
圖6-1-4 識字與寫字教學概念圖(三)………………………183
圖6-2-1 同部件的識字法………………………………………188
圖6-3-1 相聲表演位置圖………………………………………198
圖6-4-1 情境中的說話教學(一)……………………………201
圖6-4-2 情境中的說話教學(二)……………………………202
圖6-4-3 相聲/雙簧教學活動照片………………………………218
圖7-1-1 作文教學概念圖(一)………………………………221
圖7-1-2 作文教學概念圖(二)………………………………222
圖7-1-3 作文教學概念圖(三)………………………………224
圖7-2-1 感官思考圖……………………………………………237
圖7-4-1 《邋遢灰姑娘》歌舞劇教學活動照片………………258





表 次
表2-2-1教學劇場與教育劇場的差異…………………………36
表3-1-1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目標………………………48
表3-1-2 語文教學的三層面……………………………………49
表4-1-1 閱讀基礎的概念架構…………………………………75
表4-4-3 <放生的故事>角色分配表…………………………117
表4-4-4 <放生的故事>教學活動設計………………………118
表5-1-1 九年一貫十大基本能力與國語文課程目標…………130
表5-4-1 <帶箭的花鳧/空城計>教學活動設計………………161
表5-4-2 <空城計>角色分配表………………………………168
表6-1-1 識字教學目標…………………………………………178
表6-2-1 部首識字教學活動設計簡案…………………………187
表6-2-2 部件識字教學活動設計………………………………188
表6-2-3 基本帶字教學識字教學活動設計……………………190
表6-4-3 <改編後我們可以說的更好>對口相聲/雙簧相聲
讀者分配表……………………………………………205
表6-4-4 <我們可以說得更好>對口相聲教學活動設計……208
表6-4-5 <你說我演>雙簧讀者分配表………………………215
表7-2-1 創造思考發問要訣……………………………………234
表7-2-2 戲劇如何幫助不同程度學生學習寫作………………238
表7-4-1《邋遢灰姑娘》歌舞劇/廣播劇教學活動設計………250
丹扥(2008),《美的濫用》(鄧伯宸譯),臺北:立緒。
王先霈等主編(1999),《文學批評術語詞典》,上海:上海文藝。
王先謙(1983),《荀子集解》,新編諸子集成本,臺北:世界。
王更生(2001),<語文教學與培養學生思考能力>,《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2(4),14~27,臺北。
王振全(1994),《漢霖說唱藝術縱橫談》,臺北:漢霖說唱藝術團。
王國維(1993),《王國維戲曲論文集──宋元戲曲考及其他》,臺北:里仁。
王基西(2005),<論語文教學的目標>,《中國語文》,97(3),4~5,臺北。
王淑貞(2001),《不同學習特質學習障礙學童接受字族文教學之歷程研究》,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王萬清(1997),《國語科教學理論與實際》,臺北:師大書苑。
王夢鷗(1976),《文學概論》,臺北:藝文。
王瓊璜(2001),<作文教學任我行(九)示現作用>,《南一新講臺九年一貫版
教育雜誌》,6,67,臺南。
古德曼(1998),《談閱讀》(洪月女譯),臺北:心理。
尼采(2000),《悲劇的誕生》(劉崎譯),臺北:志文。
布雷契(1990),《當代詮釋學》(賴曉黎譯),臺北:使者。
田奇玉(1997),<創作戲劇創造夢>,《語文教育通訊》,18,55~64,臺北。
田耐青(2007),《閱讀達人是教出來的》,臺北:大好。
朱光潛(1983),《美學》,臺北:前衛。
朱光潛(1987),《悲劇心理學》,臺北:駱駝。
朱美如(2002),《國小一年級看圖說話提升口語表達能力之實踐》,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江文明(2005),<RT如何教讀者劇場>,《English works No.23 讀者劇場》,臺北:東西。
江惜美(1996),<小學語文教育的遊戲化>,《國語文教育通訊》,13,32~41,臺北。
江惜美(1997),<創造性思考與國小作文教學>,《臺灣區國語文教學學術研討
會論文集》,3,177~187,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老志鈞(2000),<掌握漢字特點的識字教學方法──分析比較>,《中國語文通訊》,1~9,臺北。
何三本(1993),《語文教育論集》,臺北:臺東師院語文教育學系。
何三本(1995),《幼兒故事學》,臺北:五南。
何三本(1997),《說話教學研究》,臺北:五南。
何三本(1998),《說話教學技巧》,臺北:五南。
何三本(2001),《九年一貫語文教育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
伽達瑪(2007),《真理與方法》(洪漢鼎譯),北京:商務。
克羅齊(1987),《美學原理》(正中編委會重譯),臺北:正中。
利奇(1999),《語義學》(李端華等譯),上海:上海外語教育。
吳佳芬(1997),<生活劇場創作>,《語文教育通訊》,15,56~59,臺北。
吳美如、吳守立(2004),<戲劇活動融入國小語文領域教學之行動研究>,《國教學報》,16,185~212,臺北。
吳美秀(2008),《應用讀者劇場在幼兒語文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口語表達為例》,臺南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吳敏而(1998),《語文學習百分百》,臺北:小魯。
吳聯科(2001),《網際網路上國語文學習系統之建置與成效研究》,臺南師範學院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呂亞力(1991),《政治學方法論》,臺北:三民。
李汝林(2000),《言語教學論》,上海:上海教育。
李翠玲(2002)《戲劇性活動融入語文領域之研究──以低年級為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李錦芬(2006),《朗讀在國小語文教學上的應用研究》,屏東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班,未出版,屏東。
沈中偉(2005),《科技與學習》,臺北:心理。
沈添鉦、黃秀文(1997),<全語教學在國小實施的個案報告>,《八十六學年度
教育學術研討會》,花蓮:花蓮師範學院。
沈惠芳(2005),<語文教學新導向──閱讀寫作搶先攻>,《師友》,455,30~32,臺北。
亞里斯多德(1986),《詩學》(姚一葦譯注),臺北:中華。
周一貫(2001),《閱讀課堂教學設計論》,浙江:寧波。
周漢光(1996),<角色扮演在中文教學上的應用>,《教育學報》,24(2),121~146。
周慶華(1999),《語言文化學》,臺北:生智。
周慶華(2002),《故事學》,臺北:五南。
周慶華(2003),《閱讀社會學》,臺北:揚智。
周慶華(2004a),《語文研究法》,臺北:洪葉。
周慶華(2004b),《創造性寫作教學》,臺北:萬卷樓。
周慶華(2004c),《文學理論》,臺北:五南。
周慶華(2007),《語文教學方法》,臺北:里仁。
周慶華(2009),《文學詮釋學》,臺北:里仁。
周慶華(2011),《華語文教學方法論》,臺北:新學林。
帕瑪(1992),《詮釋學》(嚴平譯),臺北:桂冠。
林文瀚(1976),《國語文教學研究》,臺北:商務。
林文寶(1994),《兒童文學故事體寫作論》,臺北: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
林文寶等(1996),《兒童文學》,臺北:五南。
林正華(1991),《文章與寫作教學》,臺北:富春。
林守為(1988),《兒童文學》,臺北:五南。
林秀兒(2002),《動態閱讀Go!Go!Go!》,臺北:臺灣外文書訊房。
林武憲(1993),《兒童文學與兒童讀物的探究》,彰化:彰化文教。
林柔蘭(2002),《表演藝術融入語文教學之行動研究》,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林虹眉(2007),《教室即舞台──讀者劇場融入國小低年級國語文教學之行動研 究》,臺南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林國樑等(1983),《語文科教學研究》,臺北:正中。
林筠菁(2006),《運用故事教學發展學童同理心之行動研究》,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林麗英(1998),《家有學語兒》,臺北:信誼。
林寶山(2000),《教學原理》,臺北:五南。
林艷紅(2006),<(節選)教學啟示──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對文本的
解讀>,《柳毅傳》,網址:
http://eblog.cersp.com/userlog15/25091/archives/2006/57229.shtml,檢索日期:
2011.02.11。
邱楠(1954),<為第一本廣播劇選集序>,《廣播雜誌》,88,6。
姚一葦(1993),《審美三論》,臺北:開明。
姚一葦(1997),《戲劇原理》,臺北:書林。
威肯特(1999),《當代意識形態》(羅慎平譯),臺北:五南。
施常花(1986),<論少年小說欣賞的教育心理療效功能>,《認識少年小說》,臺北: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
施雅慧(2004),<從心做好──國語文教學紮根工作>,439,73~76。
柯華葳(1987),《國民小學常用字及生字難度研究──低年級》,板橋:臺灣省國民教師研習會。
柯華葳(2007),《教出閱讀力》,臺北:天下。
洪雪香(2004),《相聲在國小語文輔助教材之研究》,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洪錦沛(2004),<語文領域教學的柔軟操>,《南投文教》,20,56~57,南投。
洪蘭(2006),《良書亦友》,臺北:遠流。
胡幼慧主編(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巨流。
胡寶林(1994),《戲劇與行為表現力》,臺北:遠流。
范長華(1991),<國小國語科教學戲劇化的探討>,《國教輔導》,5,7600~7604,
臺北。
范信賢(1998),<「學生生活經驗中心」的道德課程編寫與教學>,《教育部臺
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臺北:教育部。
馬季(1991),《相聲藝術漫談》,廣州:廣東人民
韋恩(2000),《創意教學策略》(呂金燮譯),臺北:洪葉。
倪宝元(1995),《語言學與語文教育》,上海:上海教育。
孫惠柱(2006),《戲劇的結構與解構》,臺北:書林。
徐守濤(1999),<兒童戲劇與兒童文藝教育的探討>,《一九九九臺灣現代劇場研討會論文集──兒童劇場》,臺北:師大書苑。
徐守濤(2003),<國小中年級兒童文學輔助教材課程之設計>,《語文改革與兒童文學研究──兒童文學與語文教育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教育學院。
徐藝華(2002),<孩子真的變笨了嗎?張玉成校長談創造思考能力的培養>,《師友月刊》,426,1~3,臺北。
翁聿煌(2009.3.14),〈讀者劇場──引導學生愛上閱讀〉,《自由時報》E7版,臺北。
高珠容(2004),<資訊融入國語科教學實務分享>,《北縣教育》,50,84~87,臺北。
崔小萍(1994),《表演藝術與方法》,臺北:書林。
康雲山(1998),<審美通感與創意寫作>,《國小作文教學與文化互動學術研討
論文集》,157,花蓮:花蓮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
康德(1986),《判斷力批判》(宗白華等譯),臺北:滄浪。
張玉燕(1994),《教學媒體》,臺北:五南。
張汝倫(1988),《意義的探究──當代西方釋意學》,臺北:谷風。
張宛靜(2007),〈讀者劇場於英語教學上的應用〉,《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
66,網址:ej@mail.nhu.edu.tw,檢索日期:2010.08.29。
張法(2004),《美學導論》,臺北:五南。
張春榮、顏藹珠(2005),<電影媒體教學>,《國文天地》,21(6),101~103,臺北。
張清榮(1991),《兒童文學創作論》,臺北:富春。
張清榮(1994),<把握「國語科」教學的方向>,《國語文教育通訊》,9,10~15,臺北。
張惠如(2007),《國小高年級閱讀教學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回流中文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張智惠(2005),《國小聽說教學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張順誠(2007),<笑話在語文教學的運用>,《屏縣教育》,30,34~37,屏東。
張新仁(1992),《寫作教學研究》,高雄:復文。
張憲庭(2005),<兒童戲劇在九年一貫課程中的應用>,《研習資訊》,22(4),77~82。
張曉華(2003),《創作性戲劇教學原理與實作》,臺北:成長基金會。
張曉華(2004),<表演藝術戲劇教學在國民教育十大基本能力上的教育功能>,《臺灣教育》,628,29~38,臺北。
張曉華(2007),《創造性戲劇原理與實作》,臺北:成長文教基金會。
教育部(1995),《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體綱要》,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8),<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網址:http://www.edu.tw/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5326,檢索日期:2010.07.10。
曹明海(2007),《語文教學解釋學》,濟南:山東人民。
梁桂珍(1993),《國語文教學的多元探索》,臺北:文史哲。
莎里斯貝利(1994),《創作性兒童戲劇入門》(林玫君譯),臺北:心理。
荷曼斯(1987),《社會科學的本質》(楊念祖譯),臺北:桂冠。
郭紅伶(2001),《「相似字」與「非相似字」認字教學策略對國小低年級認字困難學生學習生字成效之影響》,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郭聰貴(2001),《兒童閱讀教育》,臺南:臺南師範學院實習輔導處。
陳仁富(2001),<故事後的戲劇活動:以白雪公主為例>,《國教天地》,145,45~50,臺北。
陳弘昌編著(1999),《國小語文科教學研究》,臺北:五南。
陳明興(2005),<淺談國語文教學新趨勢>,《南投文教》,23,79~82,南投。
陳杭生主編(1986),《教材戲劇化教學研究──腳本編寫勢力一百篇》,臺北: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究會視聽教育館。
陳密桃、黃秀霜、陳新豐、方金雅(2006),<國小學童詞彙覺識能力多媒體教學之實驗研究>,《教育學刊》,27,93~121,臺北。
陳意爭(2010),<什麼都能比>,臺東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主編,《語文教學戲
劇化工作坊手冊》,臺東:臺東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
陳鼓應(2004),《莊子今註今譯》,臺北:商務。
陳儀君(2004),《說故事活動對國小五年級學童口語表達能力之實踐》,臺中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陳韻文(1995),《臺灣廣播劇1930’S~1960’S》,臺灣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臺北。
陳麗慧(2001),<用戲劇營造語文能力>,《師友》,409,85~88,臺北。
陶國璋(1993),《開發精確的思考》,臺北:書林。
麥克里蘭(1991),《意識形態》(施忠連譯),臺北:桂冠。
馮翊剛等(2000),《這一本,瓦舍說相聲》,臺北:揚智。
馮翊綱(2000),《相聲世界走透透》,臺北:幼獅。
馮翊綱等(2002),<相聲瓦舍>,網址:http://www.ngng.com.tw,檢索日期:
2011.02.11。
粘鳳茹(2005),<走入藝術與人文領域中的創造戲劇活動:以戲胞班為例>,《教師之友》,46(3),96~102,臺北。
傅大為(1991),《知識與權力的空間──對文化、學術、教育的基進反省》,臺
北:桂冠。
傅大為(1994),《基進筆記》,臺北:桂冠。
揚任淑(2004),《果陀劇場歌舞劇之研究》,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曾志朗(1991),<華語文的心理研究,本土化的沉思>,載於楊中芳、高尚仁編:「中國人,中國心」:發展與教學篇,539~582,臺北:遠流。
曾明祺(2003),《課堂表演在九年一貫語文領域教學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曾瑞譙(2003),<推行閱讀運動啟發學生的創造力>,《臺灣教育》,621,50~55,臺北。
曾蕙蘭(2004),<在教室中實施讀者劇場>,《翰林文教月刊》,10:3~6,臺北。
渥克(2005),《創意教學系列10 RT如何教讀者劇場》(李晏戎譯),臺北:東西。
湯廷池(1981),《語言學與語文教學》,臺北:學生。
黃光雄主編(2000),《教學理論》,高雄:復文。
黃佩榮(2006),《漢字教學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樂樂。
黃建中(1990),《比較倫理學》,臺北:正中。
黃政傑主編(1999),《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臺北:師大書苑。
黃美序(2007),《戲劇的味/道》,臺北:五南。
黃郇媖(2005a),<來玩遊戲之ㄧ:淺談兒童戲劇內涵>,《英文工廠》,19,13~15,臺北。
黃郇媖(2005a),<來玩遊戲之二兒童戲劇在學習活動上的運用>,《英文工廠》,20,54~58,臺北。
黃國倫(2005),《讀者劇場融入國民小學六年級國語文課程教學之研究》,臺南大學戲劇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黃雲輝(1979),<推動國校講故事活動的意義及其方法運用>,《教育輔導月刊》,12,9~10,臺北。
黃慧英(1988),《後設倫理學之基本問題》,臺北:東大。
黃聲儀、魏金財(2000),<九年一貫本國語文課程規劃之想法>,《翰林文教雜誌》,8,10,臺北。
塞爾維爾(1989),《意識形態》(吳永昌譯),臺北:遠流。
楊九俊(1994),《語文教學藝術》,南京:江蘇教育。
楊家興(2000),《自學式教材設計手冊》,臺北:心理。
楊惠元(1996),《漢語聽力說話教學法》,北京:語言文化大學。
葉怡均(2007),《我把相聲變小了:兒童相聲劇本集》,臺北:幼獅。
葛琦霞(2002),《教室vs.劇場 好戲上場囉! 》,臺北:信誼。
廖順約(2006),《表演藝術教材教法》,臺北:心理。
廖曉慧(2004),<教育的源頭活水:兒童劇>,《國民教育》,45(2),29~32,臺北。
熊元義(1998),《回到中國悲劇》,北京:華文。
熊勤玉(2006),《讀者劇場應用在國小中年級國語文課程之行動研究》,臺南大學戲劇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福勒(1987),《現代西方文學批評術語》(袁德成譯),成都:四川人民。
趙如琳(1991),《戲劇藝術之發展及其原理》,臺北:東大。
趙雅博(1990),《知識論》,臺北:幼獅。
趙鏡中(2000),《情境中的說話教學》,臺北: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齊若蘭(2003),《閱讀~新一代知識革命》,臺北:天下。
樋口裕一(2006),《笨蛋!問題在閱讀!》(鹿谷譯),臺北:世茂。
劉天課等編輯(2002),《國民中小學戲劇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藝術館。
劉少朋(2009),<改變教材呈現方式提高閱讀教學品質>,網址:http://www.fyeedu.net,檢索日期:2010.08.29。
劉莉芬(2002),《以認知理論探討兒童對幽默笑話觀點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劉增鍇(2001),《大陸曲藝近五十年在臺灣之發展》,花蓮師院民間文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劉燕萍(1996),《愛情與夢幻──唐朝傳奇中的悲劇意識》,臺北:商務。
蔡尚志(1989),《兒童故事原理》,臺北:五南。
蔡雅泰(1995),《國小三年級創造性作文教學實施歷程與結果》,屏東師
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蔡雅泰(2006),<從創作本質談作文教學策略>,《師友月刊》,5月號,臺北。
鄭昭明(1993),《認知心理學──理論與實踐》,臺北:桂冠。
鄭貞銘主編(1989),《人類傳播》,臺北:正中。
鄭福海(2003),《國民小學創造思考教學及推動策略之研究》,臺南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蕭全政主編(1990),《文化與倫理》,臺北:國家政策研究資料中心。
諾德曼(2000),《閱讀兒童文學的樂趣》(劉鳳芯譯),臺北:小魯。
賴特(1992),《現代劇場藝術》(石光生譯),臺北:書林
賴惠玲、黃秀霜(1999),<不同識字教學模式對國小學生國字學習成效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報》,12,1~26,臺南。
錢伯斯(2001),《打造兒童閱讀環境》(許慧貞譯),臺北:天衛。
謝國平(1998),《語言學概論》,臺北:三民。
謝錫金(2000),<高效識字>,網址: http://www.chineseedu.hku.hk/,檢索日期:2011.08.29。
簡瑞貞(2003),《低年級閱讀教學探究──以教科書課文內容進行閱讀教學的行動研究》,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魏龍豪(1987),《相聲比賽優良腳本專輯》,臺中:教育廳。
羅秋昭(2001),《國小語文科教材教法》,臺北:五南。
龔淑芬(1999),《國民中學「聆聽教學」的探討》,新竹:竹師語教系
龔淑芬(2002),《國民小學聆聽教學教材分析及教學方法之研究》,新竹教育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Brad Haseman & John O′Toole(2005),《戲劇實驗室:學與教的實踐》 (黃婉萍、陳玉蘭譯),臺北:成長基金會。
Jonothan Needlands & Tone Goode(2005), 《建構戲劇:戲劇教學策略70式》(舒志義、李慧心譯),臺北:成長基金會。
J.Neelands(2007)《開始玩劇場11到14歲》(毆怡雯譯),臺北:心理。
Ken Goodman(2001),《談閱讀》(洪月女譯),臺北:心理。
Norah Morgan & Juliana Saxton(1999),《戲劇教學:啟動多彩的心》(鄭黛瓊譯),臺北:心理。
Cox ﹐C.(1996). Teaching language arts:A student-and response-centered classroom(2nd
ed.). Needham Heights,Mass:Allyn and Bacon..
Crumpler,T & Schneider,J.J.(2002). Writing With Their Whole Being:a cross study
analysis of children’s writing from five classrooms using process drama. Research
in Drama Education,7(1),61-67.
Goodman,K.(1986).What’s whole in whole language . Portsmouth,NH:Heinemann .
Latrobe,K.(1996). Encouraging reading & writing through readers theatre . Emergence
Librarian ,23,16-20 .
Newman,J .(ED).(1985). Whole language:Theory in use . Portsmouth,NH:
Heinemann .
Vygotsky,L.S.(1978). Mind in society: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Wagner,B.J.(1988).Research currents:Does classroom drama affect the arts of language?
Language Arts,65(1),46-55 .
Wolf,S.(1995). Language in and around the dramatic curriculum .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27(2),117-137 .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