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11.34.178) 您好!臺灣時間:2024/11/12 13:3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蘇育瑩
研究生(外文):Yu-Ying Su
論文名稱:高雄地區中小學教師工作倦怠與健康促進關係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eacher
指導教授:溫卓謀溫卓謀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ou-Mou Wo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東大學
系所名稱:進修部暑期體育碩士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專業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10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3
中文關鍵詞:工作倦怠健康促進
外文關鍵詞:burnouthealth promo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8
  • 點閱點閱:10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高雄地區不同背景變項的中小學教師在工作倦怠及健康促進的差異情形,分析工作倦怠與健康促進之關係。採問卷調查法,以九十九學年度高雄地區之高中、國中及國小正式合格教師為對象,研究工具採用尤逸歆(2004)所翻譯的「國小教師工作倦怠量表」及魏米秀與呂昌明(2005)所發展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中文簡式量表,採用分層叢集抽樣,預試問卷發放181份,正式問卷發出240份,有效問卷216份。回收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典型相關,進行分析處理,統計考驗之顯著水準(α)設為.05,研究結果如下: 一、教師工作倦怠情形為中度到低度倦怠,婚姻狀況與年齡對工作倦怠有顯著的影響;不同教育階段、性別、教育程度在教師工作倦怠上則未具差異。未婚教師在工作倦怠之「缺乏人性」構面比已婚教師嚴重。30歲以下及31-40歲之教師組在工作倦怠之「情緒耗竭」與「缺乏人性」等構面比41-50歲組情形較為嚴重。二、教師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屬中偏上的程度,性別、婚姻狀況與年齡對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上具有顯著影響;不同教育階段、教育程度在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上則沒有明顯的差異。男性教師在「情緒」、「健康責任」、「運動」與「營養」等構面的表現優於女性教師。已婚教師「自我實現」構面優於未婚教師。30歲以下教師組在「情緒」構面的表現最好。51歲以上教師在「運動」及「營養」構面的表現最佳。三、教師工作倦怠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間具有典型關係,工作倦怠中「情緒耗竭」、「缺乏人性」情形越低、「個人成就感」愈大,其健康促進的「情緒」與「自我實現」表現行為越佳。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s in burnout and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s, correlations between teacher
目 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 次 iii
表 次 v
圖 次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前言 1
第二節 研究背景與重要性 2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四節 研究假設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六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基礎理論 8
第二節 教師工作倦怠之相關研究 12
第三節 健康促進之相關研究 21
第四節 文獻總結 2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8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8
第二節 研究對象 29
第三節 研究工具 29
第四節 研究步驟 38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 4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41
第一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教師工作倦怠的差異情形 41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教師健康促進的差異情形 47
第三節 教師工作倦怠與健康促進之相關情形 5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8
第一節 結論 58
第二節 建議 59
附錄 71
附錄一 「國小教師工作倦怠量表」使用同意書 71
附錄二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量表」使用同意書 72
附錄三 預試問卷 73
附錄四 問卷填寫同意書 77
附錄五 正式問卷 78
附錄六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各分量表得分情形 82
附錄七 工作倦怠各分量表得分情形 83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尤逸歆(2004)。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工作倦怠與生活滿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毛繼萱(2009)。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職場健康促進關聯性之研究-以光電產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基隆市。
王智民(2005)。國民中學教育階段特殊教育教師情緒智慧與職業倦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台南市政府教育處(2008)。『跟健康談情,與運動說愛--我們健走去!』~教師自我健康管理研習【資料檔】。取自http://www.tncg.gov.tw/news.asp?SUB1=H1 &SUB2=03&SUB3=04&ID={B98BCEFE-115F-4EE2-9EF8-8604480F7534}
行政院衛生署(2009)。行政院衛生署98年度施政計畫【資料檔】。取自http://www.doh.gov.tw/CHT2006/DM/DM2_p01.aspx?class_no=450&no w_fod_ list_no=10530&level_no=1&doc_no=71090
吳宗達(2004)。國民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吳昇忠(2008)。臺東縣警察人員自覺健康狀況、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工作壓力之研究生活型態、工作壓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市。
吳明吉(2007)。國小教師健身運動參與行為及心理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市。
李榮妹(2004)。國民小學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林子淳、郭富舜(2006)。花蓮縣教師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研究。運動傳播學刊,1,51-61。
林思嫻、陳政友(2006)。宜蘭縣高中(職)教師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相關因素之研究。衛生教育學報,26,33-53。
林美聲、黃松元(2006)。中小學學校護理人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研究-以宜蘭縣中小學學校護理人員為例。學校衛生,48,1-17。
金車文教基金會(2006)。「無私真愛」教師問卷調查【資料檔】。取自http://www.kingcar.org.tw/historicalEventDetail.php?id=27
洪于仁(2005)。國民小學資賦優異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調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凌文輇、曾慶彬(2003)。教師心理健康探討【資料檔】。取自http://www.dsej.gov.mo/cre/tmag/
馬文華(2006)。學前教師壓力之研究-以台北縣私立幼兒園帶班教、保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高淑芬(2001)。健康促進的情境與應用。載於王秀紅,健康促進與護理-理論與實務(初版,117~137頁)。台北:華杏。
高雄市政府(2010)。高雄市政府99年度施政綱要【資料檔】。取自http://w4.kcg.gov.tw/~cadc01/web/construct.php#1
高雄市教育局(2010b)。各級學校校數【原始數據】。取自http:// 163.32.250.1:8000/Members/grp07/new_page_3.htm
高雄市教育局(2010c)。各級學校教師人數【原始數據】。取自http://163.32.250.1:8000/Members/grp07/new_page_3.htm
高雄縣政府(2010)。統計年報【原始數據】。取自http://paymaster.kscg.gov.tw/style/ front001/bexfront.php?sid=1484928302&page=1
張妙瑛、呂香珠、盧俊宏、闕月清、黃月嬋、邱靖華、林明宏、黃憲鐘編著(2007)。運動健康管理。台北縣:全華圖書。
張華紋(2006)。劍湖山世界員工休閒參與、工作投入與工作滿足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教育部(2009a)。99年度到102年度教育部中程施政計畫【資料檔】。取自http://www.edu.tw/secretary/content.aspx?site_content _sn=903
教育部(2009b)。各級學校縣市別校數統計【原始數據】。取自http://www.edu.tw/statistics/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2021549
教育部(2009c)。各級學校縣市別專任教師數【原始數據】。取自http://www.edu.tw/statistics/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2021549
教育部(2009d)。97年教育部對地方政府特殊教育行政績效評鑑頒獎【資料檔】。取自http://www.edu.tw/PDA/news.aspx?news_sn=2660& pages=9
教育部(2010)。地方教育事務年度體檢 98年度地方教育事務統合視導-地方教育發展基金【資料檔】。取自http://www.edu.tw/PDA/news.Aspx?news _sn= 3706&pages=0
郭慧珍(2008)。高雄市國小教師休閒活動參與現況及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市。
陳治平(2007)。大專甲組柔道選手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市。
陳品希(2007)。花東地區國中生的體育態度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市。
陳美燕、周傳姜、黃秀華、王明城、邱獻章、廖張京棣 (1997)。健康促進的生活方式量表中文版之修訂與測試。長庚護理,8(1),14-24。
湯慧娟(2003)。高雄市老年人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休閒知覺自由與心理幸福滿足感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馮美珠(2008)。國小教師人格特質、生活壓力、因應策略與憂鬱傾向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馮璽璁(2008)。國小教師休閒需求、休閒參與及工作壓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黃偉智(2008)。臺東縣退休公教人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功能性體適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市。
黃毓華、邱啟潤(1996)。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量表信度效度之評估。高雄醫學科學雜誌,12(9), 529-537。
黃慧菁(2007)。國中小學生健康行為自我效能和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董氏基金會(2009)。台北市、高雄市民眾運動習慣與憂鬱情緒之相關性調查【原始數據】。取自http://www.jtf.org.tw/psyche/ melancholia/survey.asp ?This=76 &Page=1
廖翌妙(2002)。國小教師壓力事件、因應方式與情緒經驗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劉秀鳳(2009)。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職業倦怠知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台科技大學,台中市。
蔡嘉仁(2008)。宜蘭縣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現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花蓮教育大學,花蓮市。
鄭小玉(2005)。花東地區學校護理人員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鄭志成(2008)。工作壓力和休閒活動參與對國小教師身心健康之研究-以屏東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台中縣。
蕭百慧(2009)。工作倦怠與健康促進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育達商業科技大學,苗栗縣。
賴貞嬌(2006)。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魏米秀、呂昌明(2005)。「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中文簡式量表之發展研究。衛生教育學報,24,25-46。
蘇郁婷(2007)。國小教師憂鬱情緒盛行率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高雄市 。

二、英文部分
Anil, S., & Tripta, T.(2008). Burnout in indian teachers. Asia Pacific Education Review, 9(3), 320-334.
Antonia, P., Maria, K., & Michael, P.(2009). Teachers’ burnout, depression, role ambiquity and conflict. Social Psychology of Education :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12(3), 295-314.
Bert, L., Andre, B., & Welko, T.(2009). Feelings of existential fulfillment and burnout among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rch and Studies, 25(5), 752-757.
Chaplain, R. P.(2008). Stress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mong trainee secondary teachers in England.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8(2), 195-209.
Chenevey, J. L., Ewing, J. C., & Whitting, M. S.(2008).Teacher burnout and job satisfaction among agricultural education teacher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ducation, 49(3), 12-22.
Covell, K., Mcneil, J. K., & Howe, R. B.(2009). Reducing teacher burnout by increasing student engagement: a children’s rights approach. School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 30(3), 282-290.
Ismail, A., Atilla, D. A., & Nuran, B.(2009). Burnout among turkish high school teachers working in turkey and abroad: a comparative study. Electronic Journal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3), 1249-1268.
Jane, G., Gunter, K., Mike, T., & Aaron, W.(2009). Healthy behaviours in music and non-music performance students. Health Education, 109(3), 242-258.
Jonathan, C., McCable, L., Michelli N. M., & Pickeral, T.(2009). School climate: research, policy, practice, and teacher education.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111(1), 180-213.
Julie, C., Stacey, E. L., & Sherion, J. H.(2009). Burnout among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AASA Journal of Scholarship & Practice, 5(4), 10-15.
Kim, J. H., Lau, C. H., Cheuk, K. K., Kan, P., Hui, H. L. C., & Griffiths, S. M.(2010). Brief report: predictors of heavy internet use and associations with health-promoting and health risk behaviors am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Students. Journal of Adolescence, 33(1), 215-220.
Kim, M. Y., Lee, J. Y., & Kim, J.(2009). Relationships among burnout, social support, and negative mood regulation expectancies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Korea. Asia Pacific Education Review, 10(4), 475-482.
Maslach, C., & Goldberg, J. (1998). Prevention of burnout: new perspectives. Applied and Preventive Psychology, 7, 63-74.
Maslach, C., Jackson, S. E., & Leiter, M. P. (1996).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manual (3rd ed.). Palo Alto, CA: 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Maslach, C., & Pines, A. (1977). The burn-out syndrome in the day care setting. Child and Youth Care Forum, 6(2), 100-113.
Mo, P. K. H., & Winnie, W. S. M. (2010). The influence of health promoting practices on the quality of community adults in Hong Kong. Social Indictors Research, 95(3), 503-517.
Noushad, P. P.(2008). From teacher burnout to student burnout.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ED502150)
Parvaneh, T., David, L., & Tanya, B. R.(2010). Evaluation of the health promotion model to predict physical activity in Iranian adolescent boys. Health Education & Behavior, 37(1), 84-96.
Pender, N., Ann, P. M., & Murdaugh, C.(2005). Health promotion in nursing practice (5th ed). Stamford, CT: Appleton & Lange.
Potter, B. A.(1985). Beating job burnout: how to transform work pressure into productivity. Berkely, Calif: Ronin.
Schreiber, M., Gurwitch, R., & Wong, M.(2006). Listion, protect, connent-model & teach: psychological first aid (PFA) for students and teachers.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Skaalvik, E. M., & Skaalvik, S.(2009). Does school context matter? Relations with teacher burnout and job satisfaction.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rch and Studies, 25(3), 518-524.
Song, Z.(2008).Current situation of job burnout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Shangqiu urban area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ocial support. 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 3(2), 295-309.
Wang, D., Ou, C. Q., Chen, M. Y., & Duan, N.(2009). 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Mainland China. Retrieved from http://www.biomedcentral. com/1471-2458/9/379
WTO(1986). The ottawa charter for health promotion. Geneva, Switzerland: WHO.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