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1]莊漢東,2004,變頻控制於流體機械節能之探討,Moter Express第61期第4頁。
[2]陳培勳,1999,模糊控制軟體系統發展與應用,國立中央大學機械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3]鄭遠鐘,2000,適應性類神經模糊控制器於泵浦系統之應用,國立中央大學機械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4]江正瑋,2003,應用類神經網路與模糊控制於泵浦量測系統之研究,29~33,國立中央大學機械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5]陳世偉,2004,雙輸入雙輸出模糊控制於泵浦控制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機械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6]林育正,2010年,離心式水幫浦流場分析,華梵大學機電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7]楊富翔,2010年,離心式水幫浦CFD及葉片最佳化設計,國立交通大學工學院精密與自動化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8]鄭光志,2009,以微處理為基礎應用於感應馬達驅動器設計,龍華科技大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9]邱勤山,胡世平,姜太倫,楊建裕,2010,流體機械,10~15,97~128七版,高立圖書有限公司,台北。
[10]黃博全,1987,流體機械,曉園出版社,台北。
[11]林昭仁,1989,流體機械,全華科技,台北。
[12]吳朗,2008,電機學,全華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29~253,二版,台北。
[13]Gopal K. Dubey,2006,Power Semiconductor Controlled Drives,高立圖書有限公司,273~480,二版,台北。
[14]A. E. Fitzgerald, C. Kingsley, and A. Kusko, Electric Machinery , McGraw-Hill , 1971。
[15]J. E. Brown and C. Grantham,“Determination of the parameters and parameter variations of a 3-phase induction motor having a current displacement rotor, " Proc . IEE , vol. 122, no.9, Sept. 1975 , pp. 919-921。
[16]L.A. Zadeh,“Fuzzy Sets”,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Vol. 8,1965, pp. 338-353。
[17]王建雄,2002,模糊控制器之設計思維,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生產系統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8]孫宗瀛,楊英魁,1994,Fuzzy控制:理論、實作與應用,全華圖書。
[19]E.H.Mamdani,“Application of Fuzzy Logic to Approximate Reasoning Using Linguistic Synthesis”,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C-26(28), 1977, pp. 1182-1191.
[20]P.M. Larsen, “Industrial Application of Fuzzy Logic Control,” Int. J. Man, Mach, Studies, 12(1), 1980, pp. 3-10.
[21]Y. Tsukamoto, “An Approach to Fuzzy reasoning Method,” Advance in Fuzzy Set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M.M. Gupta, R.K. Ragade and R.R. Yager, Eds. Amsterdam:North-Holland, 1979.
[22]徐德宏,2003,全模糊自調式感應電動機V/f速度控制之研究,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電能與控制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3]楊育昇,2010,三相鼠籠型感應電動機之設計實例與全盤量測的分析研究,明志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4]王聖堯,2011,具有模糊積分順滑模態控制感應馬達驅動系統之研製,國立東華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5]劉昌煥,2008,交流電機控制,東華書局,四版,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