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12.96.86) 您好!臺灣時間:2023/12/07 02:4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明發
研究生(外文):Huang,Min-Fa
論文名稱:護理之家經營管理危機之探討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Management Crisis in Nursing Home
指導教授:王順民王順民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Wang,Shun-Min
口試委員:陳燕禎蔡宏昭
口試委員(外文):Chen, Yen-JenTsai, Hung-Chao
口試日期:2012-06-25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社會福利學系
學門:社會服務學門
學類:社會工作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2
畢業學年度:10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3
中文關鍵詞:護理之家危機管理資源依賴理論制度理論
外文關鍵詞:Nursing homeCrisis management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Institutional theor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2
  • 點閱點閱:116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5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護理之家之經營管理問題,包括護理之家經營管理制度之建立、組織運作法則、市場生存競爭與機構利潤之平衡、社會責信之履行,以及經營管理之危機。本研究透過瞭解護理之家經營(決策)者與管理者如何從市場競爭觀點,思考其經營策略、經營模式、經營品質、與經營利潤,並在機構發展成長歷程中規畫長治久安之道。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之深入訪談法與焦點座談法進行資料蒐集,研究範圍以新北市護理之家為主,研究對象包括決策者2位與管理者3位。本研究結果顯示,政府開放民間經營長期照護機構政策已逾十載,隨著法令日漸週延,業者經營模式應已從開拓市場的打天下模式,演進到專業服務的治理天下模式,但從訪談資料中發現,護理之家經營者仍處於打天下模式,主要與機構經營管理之危機有關,包括:(一)護理之家日漸增加,市場競爭導致經營利潤減少;(二)專業人力短缺,尤其護理師及照服員聘任及留任不易,影響專業服務;(三)法令規定日漸嚴謹、制度性束縛增加,且法令修訂後,設備修繕與汰換成本增加;(四)經營者面臨評鑑之壓力,內部管理與績效控管之重要性日增,但優秀管理者尋覓不易。總之,護理之家在運作上仍以市場機制及企業經營為主要法則,面對外部制度改變、資源連結不易等難題,決策者與管理者如何運用經營管理策略加以克服,是機構走向專業服務的關鍵之一。最後,本研究亦針對護理之家有關政府政策、社會資源與社會需求等面向提出建議。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nursing home operations management issues, includ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nursing home management system, law of organizational operation, balance of market competition and the institutional profits and the fulfillment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s well as operating and managing crisis. In this study, through an understanding market competition point of view of the nursing home operators (decision makers) and managers, to think about their business strategy, business model, management quality, and operating profit, and in the growth process of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planning for long-term stability.
This study adopted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including in-depth interviews and focus groups method to collect data from the new Taipei nursing home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including 3 decision-makers and 2 manager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the policy of the government opened up private long term care facility has more than 10 years. As the Act increasingly comprehensive, the management situation of the nursing homes are still the opening market model (conquer mode), instead of expectation for the professional service model (the ruling and governing model). For the sake of the crisis of institutional management, including: (a) nursing homes is increasing, the market competition lead to reduced operating profit; (b) the shortage of professional manpower, especially to hire and retain the nurses and nurse aides is not easy so that the professional services was affected; (c) the revised Act increased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 also increasing the cost of equipment repair and replacement; (d) the operator is facing the pressure of evaluation , the increasing importance of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and performance control, but good managers is not easy to hire.
In short, the main operational rule of nursing home is still market mechanisms and business model. The decision makers and managers of nursing homes must apply management strategies to overcome the problems while facing external system changes and the resources linking process. That’s one of the keys to develop professional service. Finally, this study also recommend for the nursing home about government policies, social resources and social needs of the community-oriented.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背景緣起 1
第二節 歷史考察 6
第三節 研究動機 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制度理論相關文獻探討 13
第二節 資源依賴理論相關文獻探討 18
第三節 危機管理相關文獻探討 24
第四節 護理之家管理課題相關文獻探討 28
第三章 研究設計 33
第一節 研究方法 33
第二節 研究概念與架構 36
第三節 研究範圍及對象 38
第四節 研究者角色及研究倫理 40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 45
第一節 經營者對護理之家經營課題分析 47
第二節 管理者對護理之家管理課題分析 63
第三節 經營者、管理者之管理課題的對話分析 7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7
第一節 研究結論 78
第二節 研究建議 83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方向 88
參考文獻 90
中文部份 90
西文部份 97
附錄1:護理機構分類設置標準 99
附錄2:訪談大綱(決策層級) 109
附錄3:訪談大綱(管理層級) 112
一、中文書目
(一)專書與研究計劃
吳淑瓊主持(1998)。《配合我國社會福利制度之長期照護政策研究》。行政院研考會委託研究計劃。
俞可平主編(2003)。《全球化:全球治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孫本初(2002)。Jon Pie‧B. Guy Peters原著。《治理、政治與國家》。台北:智勝。
袁方(2002)。《社會研究方法》。台北,五南。
高森永(2004)。《我國長期照護服務供需現況與初步推估》。臺北:內政部委託研究計劃書。
張芬芬(2005)。《質性研究資料分析》。臺北:雙葉。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
陳恆鈞(2002)。《治理互賴與政策執行》,臺北:商鼎文化。
陳惠姿(2002)。《長期照護實務》。臺北:永大。
陳燕禎(2010)。《老人服務與社區照顧》。臺北:威仕曼。
劉淑娟、葉玲玲、蔡淑鳳、徐慧娟(2010)。《長期照護》。臺北:華杏。
潘明宏譯(2000)。《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臺北:韋伯。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蕭新煌(1992)。《我國文教基金會發展之研究》。臺北:文化建設基金管理委員會。
簡春安、鄒平儀(1998)。《社會工作研究法》。臺北:巨流。
(二)學術期刊
史美強、王光旭(2008)。(台灣府際財政治理的競合關係:一個網絡分析的實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公共行政學報》第28期,頁39-83。
史美強、蔡武軒(2000)。(網絡社會與治理概念初探)。《中國行政評論》,頁33-74。
江大樹、王子華、潘中道、梁鎧麟(2010)。(從長期照顧到老有所用--菩提長青村創新治理模式分析)。《社區發展》第131期,頁436-454。
吳肖琪‧洪燕妮‧黃俊哲(2009)。(高齡化及少子女化衝擊下的健康照護)。《社區發展季刊》第125期,頁75-90。
李翠蓮(2009)。(工廠組織勞工福利制度的實踐機制:以台中加工出口區及台中工業區工廠組織薪資、休假、退休準備金制度為例)。《國家與社會》第7期,頁139-185。
林文鼎、王俊如(2006)。(知識特性與技術授權模式:資源依賴觀點)。《政大智慧財產評論》。第4卷,第2期,頁55-77。
林妙雀、榮泰生、吳嘉勳、林錦龍、廖巧鈴(2008)。(影響連鎖加盟運作機制因素之研--以台灣地區餐飲業為例)。《多國籍企業管理評論》第2卷第1期,頁1-27。
林惠芳(2009)。(長期照顧推動的關鍵焦點--充實照顧服務網絡、減輕全民照顧負荷)。《社區發展季刊》第126期,頁203-211。
張振山(2011)。(企業如何強化公司治理內部稽核人員的功能與價值)。《內部稽核》第74期,頁19-25。
莊世杰、賴志松、孫衙聰、龔昶元、葉穎蓉、許秉瑜(2005)。(一個ERP系統之建構決定因素的理論探索:整合制度理論、資源依賴理論、資源基礎理論及交易成本理論之理論模型)。《資訊管理學報》第12卷第1期,頁149-170。
莊正民、朱文儀、黃延聰(2001)。(制度環境、任務環境、組織環境與協調制度機制─越南台商的實證研究)。《管理評論》第20卷,頁123-151。
陳燕禎(2005)。〈社會資源V.S.國家權力:台北仁濟院的歷史研究)。《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9卷第2期,頁95-138。
程心瑤(2011)。(公司治理與企業責任報告之揭露)。《會計評論》第52期,頁35-76。
黃松林、賴紅汝、王華娟(2010)。(長期照護保護建制與社會照顧)。《社區發展季刊》第130期,頁309-318。
劉坤億(2002)。(全球治理趨勢下的國家定位與城市發展:治理網絡的解構與重組)。《行政暨政策學報》第34期,頁57-83。
劉韻僖、林玫廷(2010)。(CEO 權力與薪酬關係之實證研究-代理和資源依賴觀點)。《中原企管評論》第8卷第1期,頁35-60。
蔡淑鳳、吳濟華(2006)。(臺灣第一個立案護理之家經營管理口述史研究)。《護理雜誌》頁34-43。
鄧家芳(2005)。(保先教育中的X、Y和權變管理理論的運用)。《商場現代化》第33期367頁。
韓佩軒、呂宗學(2004)。(由個案管理到疾病管理到健康管理:社區護理如何因應?)。《榮總護理》第21卷第2期,頁145-152。
(三)學位論文
江欣怡(2004)。《企業危機預警模型在臺灣的應用與比較》。東吳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東吳大學。
江滿(2010)。《中彰投地區護理之家工作人員對98年護理之家評鑑指標看法》。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學系長期照護組在職專班。台中:亞洲大學。
余政經(2006)。《全民健保下私立小型醫院困境與策略--發展以醫院為基礎的護理之家可行性研究》。臺灣大學醫療機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臺灣大學。
吳美珠(2011)。《臺北市老人長期照顧政策之研究--跨域治理觀點》。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台北大學。
吳錫民(2003)。《台灣地區加入WTO後,台灣菸酒公司流通事業部因應策略探討─以資源基礎、網絡關係與資源依賴理論整合觀點》。中山大學高階經營碩士班。高雄:中山大學。
呂文賢(2007)。《「品質溝通統御」之探索性研究--護理之家領導者觀點》。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中正大學。
李依芹(2010)。《護理之家老人的社會支持之探究》。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社會暨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中山醫學大學。
李婉伶(2008)。《護理之家老年人之生命意義》。中國醫藥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中國醫藥大學。
李維哲(2009)。《公司治理、財務結構對企業危機預警模型之建構》。義守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義守大學。
周宇翔(2008)。《東亞福利體制再檢視--日本、南韓、台灣及香港長期照顧政策之分析》。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中正大學。
周俊鑫(2011)。《一個護理之家的民族誌研究》。暨南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南投:暨南國際大學。
林小櫻(2009)。《消費需求動機、服務品質與關係行銷對知覺風險與產後護理之家入住意願之關聯性研究--以大臺南地區的孕產婦為例》。南台科技大學高階主管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南台科技大學。
林志光(2005)。《台中市托兒所教保人員工作價值觀、角色壓力與預防性危機管理工作投入之相關研究》。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台北:中國文化大學。
姜遠萍(2005)。《護理之家女性護理創業者之創業動機及所面臨的問題之質性探討》。臺北護理學院長期照護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臺北護理學院。
胡子勻(2008)。《我國長期照顧政策行銷方式之研究》。銘傳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銘傳大學。
胡麗敏(2009)。《臺灣長期照護發展的口述歷史初探》。臺北護理學院長期照護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臺北護理學院。
范美慧(2009)。《公司治理與財務危機公司之盈餘管理》。中興大學高階經理人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中興大學。
徐翊展(2011)。《企業危機管理之動態決策模式》。明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明志科技大學。
高銘南(2006)。《護理之家照護品質探討--以高雄地區某連鎖型護理之家為例》。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義守大學。
張力亞(2006)。《社區營造網絡治理中信任機制建構之研究—以桃米生態村為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南投:暨南大學。
張至君(2006)。《長期照 護體系經營策略之研究--以錫安連鎖護理之家為例》。南台科技大學高階主管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南台科技大學。
張淞銘(2009)。《家族與非家族公司內部治理機制與風險承擔之關聯性》。銘傳大學財務金融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銘傳大學。
許雅嵐(2005)。《長期照顧體系社會型照顧方案成本之案例研究》。亞洲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亞洲大學。
陳文豊(2005)。《營造企業危機管理--以榮民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再生為例》。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大葉大學。
陳世堅(2000)。《社福與衛生體系平行整合的長期照顧系統模式建構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東海大學。
陳正芬(2008)。《從老人居住安排及未滿足需求論我國長期照顧政策》。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博士論文。嘉義:中正大學。
陳皇曄(2008)。《擴展交易成本理論對資訊系統委外治理之影響--醫療服務產業研究》。東華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東華大學。
陳璇(2006)。《運用公司治理機制探討企業危機預警模型》。南華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南華大學。
陳麗娥(2010)。《以組織學習探討企業危機之個案研究》。東華大學高階經理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東華大學。
陶哲仁(2007)。《企業危機管理團隊組織結構編制之初探性研究》。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政治大學。
彭美珍(2010)。《臺灣天主教老人福利機構治理之研究--以財團法人宜蘭縣私立天主教弘道仁愛之家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南華大學。
馮美珠(2005)。《非營利社會福利資源中介組織治理問題之研究--以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為例》。中原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中原大學。
黃筱雯(2001)。《經營效率與企業危機相關性研究》。銘傳大學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銘傳大學
葉莉貞(2006)。《由資源依賴理論及社會資本理論探討資訊委外關係模式之研究》。銘傳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台北:銘傳大學。
廖永正(2001)。《建構護理之家主管資訊系統雛形--以中部某醫院附設護理之家為例》。中國醫藥學院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中國醫藥學院。
廖翊安(2009)。《我國就業服務之治理探討--以桃園縣為例》。開南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開南大學。
劉欣怡(2008)。《公私部門間互動關係之治理觀點分析--以身心障礙者生涯轉銜服務整合實施方案為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南投:暨南國際大學。
蔡東益(2003)。《企業危機管理機制建立之研究》。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成功大學。
蔡東益(2003)。《企業危機管理機制建立之研究》。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成功大學。
蔡麗華(2003)。《老人福利機構治理機制及其績效之研究--以老人養護機構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南華大學。
鄭健智(2003)。《整合性危機管理模式之建構--以高科技產業為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台北:政治大學。
鄭傑隆(2009)。《非營利組織行銷策略之探討--以臺中市長期照顧養護型機構為例》。靜宜大學社會工作與兒童少年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靜宜大學。
鄭筱樺(2011)。《影響企業導入綠色供應鏈管理系統意圖之研究-以制度理論及資源依賴理論為觀點》。中正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中正大學。
蕭文高(2007)。《臺灣社區工作的政策典範與治理--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省思》。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研究所博士論文。南投:暨南國際大學。
蕭佳蒙(2009)。《護理之家績效考核與獎金制度員工意向與態度之研究—以中部地區某護理之家為例》。亞洲大學長期照護研究所在職專班。台中:亞洲大學。
賴玫君(1999)。《護理之家成本分析之研究》。中國醫藥學院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中國醫藥學院。
謝永賜(2005)。《署立醫院附設護理之家經營效率之研究》。亞洲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台中:亞洲大學。
謝琦婷(2006)。《企業危機處理策略之研究》。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中山大學。
謝雅涵(2009)。《長期照顧管理中心照顧管理專員專業認知、人格特質與工作困擾關係之關係》。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實踐大學。
蘇惠珍(2011)。《臺灣老人社區式長期照顧階層需求與服務模式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東海大學。
蘇渝喧(2011)。《我國地方政府與社福型非營利組織協力治理模式之研究--以臺南市老人居家服務方案為例(2007-2010)》。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南投:暨南國際大學。
龔明聰(2008)。《長期照顧機構服務產業發展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中山大學高階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中山大學。
二、西文書目
Brodsky, J., Habib, J., & Hirschfield. M.(2003). Key policy issues in long-term care.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Evashwick, C.J.(2005).The continuum of long-term care. USA: Delmar learning.
Jessop, B. (1998). “ The rise of governance and the risk of failure:The cas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 No.155, pp.29-45.
Jensen, M. C., and W. H. Meckiling. 1976.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 (October):305-360.
Leftwich, R. W., R. L. Watts, and J. L. Zimmerman. 1981. Voluntary corporate disclosure: The case of interim reporting.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 (Supplement): 50-77.
OECD(2005) . Ensuring quality long-term care for older people. Retrieved October 10,2011,from http://www.oece.org/dataoced/53/4/34585571.pdf.
Rhodes, R. A. W. (1996) . “ The New Governance, Governing without Government,” Political Studies, Vol. 44, No. 4, pp.652-667.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韓佩軒、呂宗學(2004)。(由個案管理到疾病管理到健康管理:社區護理如何因應?)。《榮總護理》第21卷第2期,頁145-152。
2. 劉坤億(2002)。(全球治理趨勢下的國家定位與城市發展:治理網絡的解構與重組)。《行政暨政策學報》第34期,頁57-83。
3. 陳燕禎(2005)。〈社會資源V.S.國家權力:台北仁濟院的歷史研究)。《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9卷第2期,頁95-138。
4. 莊正民、朱文儀、黃延聰(2001)。(制度環境、任務環境、組織環境與協調制度機制─越南台商的實證研究)。《管理評論》第20卷,頁123-151。
5. 莊世杰、賴志松、孫衙聰、龔昶元、葉穎蓉、許秉瑜(2005)。(一個ERP系統之建構決定因素的理論探索:整合制度理論、資源依賴理論、資源基礎理論及交易成本理論之理論模型)。《資訊管理學報》第12卷第1期,頁149-170。
6. 林惠芳(2009)。(長期照顧推動的關鍵焦點--充實照顧服務網絡、減輕全民照顧負荷)。《社區發展季刊》第126期,頁203-211。
7. 林妙雀、榮泰生、吳嘉勳、林錦龍、廖巧鈴(2008)。(影響連鎖加盟運作機制因素之研--以台灣地區餐飲業為例)。《多國籍企業管理評論》第2卷第1期,頁1-27。
8. 林文鼎、王俊如(2006)。(知識特性與技術授權模式:資源依賴觀點)。《政大智慧財產評論》。第4卷,第2期,頁55-77。
9. 吳肖琪‧洪燕妮‧黃俊哲(2009)。(高齡化及少子女化衝擊下的健康照護)。《社區發展季刊》第125期,頁75-90。
10. 史美強、王光旭(2008)。(台灣府際財政治理的競合關係:一個網絡分析的實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公共行政學報》第28期,頁39-83。
11. 史美強、蔡武軒(2000)。(網絡社會與治理概念初探)。《中國行政評論》,頁33-74。
12. 蔡淑鳳、吳濟華(2006)。(臺灣第一個立案護理之家經營管理口述史研究)。《護理雜誌》頁3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