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92.49) 您好!臺灣時間:2023/06/10 13:4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洪聖德
研究生(外文):Hung,Sheng-Te
論文名稱:臺灣與日本柔道運動員訓練模式比較研究-以文化大學與天理大學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Comparative Study of Judo Training Mode-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and Tenri University as Examples
指導教授:鄭 虎
指導教授(外文):Chung,Hu
口試委員:李光武陳金盈
口試委員(外文):Lee,Kuang-WuChen,Chin-Ying
口試日期:2011-12-09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體育學系運動教練碩博士班
學門:民生學門
學類:競技運動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10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64
中文關鍵詞:柔道
外文關鍵詞:Judo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47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目的:探討台灣與日本柔道運動員訓練模式比較研究。研究對象:本研究以文化大學與天理大學柔道訓練為例(民國九十八年九月三日)至研究截止日(民國一百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止,以文化大學與天理大學柔道教練為對象,計有細川伸二監督、正木嘉美監督、鄭教練吉祥、廖教練俊強、天理大學兩位教練文化大學兩位教練共計四位教練。研究方法:文獻分析法及訪問法。結果:訪談結果得知台灣與日本柔道運動員訓練方式及其方法、訓練時間量、訓練環境、訓練條件)並無相差太遠,訓練的技術及學理亦無相差太遠、但選手自我管理及訓練量實行之徹底與否則影響其運動表現。有差異部分為選手未來出路,日本柔道選手約90%從事柔道專長相關工作、台灣選手從事柔道相關工作卻相當低,其可能是臺灣柔道選手對柔道專業不夠瞭解有關。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judo training mode between Japan (Tenri University) and Taiwan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Mr. Hosokawa Shinji and Mr. Masaki Yoshimi in Tenri University, Japan and Mr. Cheng Chi Hsiang and Mr. Liao Chun Chiang in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were interview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raining approach, training methods, training time, training environment and training condition between these two universities were quite similar. Furthermore, no much differences between training technique and train theory. The main reasons of difference between performances were the self-control ability and thoroughly carry-out of the training workload assignment of Japanese Judo athletes. Besides, the expectations of the player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were different. The job opportunities between these two countries were different too. Contract to Taiwanese Judo players, about 90 percent of Japanese judo athletes were able to get their judo related job as they retired from their competitive career. The reason for the discrepancy of job opportunity probably was due to the disadvantage of Judo specialty of Taiwanese judo athletes.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誌謝…………………………………………………………………………………III
目次…………………………………………………………………………………IV
表次…………………………………………………………………………………V
第壹章 緒 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1
第三節 研究問題 ……………………………………………………………2
第四節 名詞解釋 ……………………………………………………………3
第貳章 文獻探討 ………………………………………………………………4
第一節 日本柔道運動的起源與發展 ………………………………………4
第二節 臺灣柔道運動的起展與發展 ………………………………………7
第三節 柔道訓練的定義 …………………………………………………22
第四節 本章小結 …………………………………………………24
第参章 研究方法 ………………………………………………………………25
第一節 文獻分析法 ……………………………………………………… 25
第二節 訪談法 …………………………………………………………25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27
第一節 研究結果……………………………………………………………27
第二節 比較討論……………………………………………………………51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62
第一節 結 論………………………………………………………………62
第二節 建 議………………………………………………………………62
參考文獻 ………………………………………………………………………63
一﹑中文部份 …………………………………………………………63
二﹑外文部份 …………………………………………………………64

表 次
表3-1 訪談人物及訪談內容摘要……………………………………‥26
表4-1 日本天理大學柔道教練一訪談結果……………………………27
表4-2 日本天理大學柔道教練二訪談結果……………………………33
表4-3 臺灣文化大學柔道教練一訪談結果……………………………42
表4-4 臺灣文化大學柔道教練二訪談結果……………………………48

一、中文部份
江陵燕(1969)。世界體育文摘。臺北:世界體育文摘雜誌社出版。
李平合(1977)。柔道與摔角。臺南:綜合出版社。
沈榮柳(1973)。柔道運動之研究。臺北:學海出版社。
林春生(1967)。柔道之系統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教
育學會。
林士欣(2003)。柔道掃腰技術施術期之生物力學分析。(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吳文忠(1981)。中國體育發展史。臺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吳文忠(1986)。比較體育。臺北:正中書局。
吳青華(1979)。柔道聯絡與反擊(投技篇)。臺北:綠天出版社。
武恩連(1987)。柔道的產生和發展體育文史。北京:體育文史雜誌
社。
武恩蓮(1988)。中國古代體育在日本的傳播體育史論文集(四)。北 
  京:中國體育史學會。
侯碧燕(2007)。柔道訓練方式之探討。臺中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系刊,
2,145-149。
侯碧燕、朱木炎、鄭名涵(2008)。柔道選手專項體能檢測方式之介
紹。淡江體育,11,141-149。
徐卓呆(1969)。柔道術初步。臺北:華聯出版社。
黃滄浪(1963)。柔道。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黃滄浪、李佐治(1969)。柔道學。高雄:立文出版社。
黃武雄(1978)。柔道之學理研究。臺北:健行文化出版公司。
黃呈堯(2004)。柔道訓練。(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
園縣。
翁啟修(1975)。中國摔角基本技術與柔道摔倒法之比較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潘渙昆(1970)。中央日報。臺北:中央日報社。
劉元文(1960)。偉華體育旬刊。臺北:協進印刷書館。
鄭伯芬(2000)。柔道運動之傳種者與耕耘者-陳戊寅先生其人其事。
嘉義市文獻,16,263-286。
赫更生(1969)。國民體育季刊。臺北:國民體育季刊社。

二、外文部份
工藤雷介(1970)。柔道新聞。日本東京:五月書房。
本西憲勝(1918)。運動趣味。臺北:臺灣體育獎勵會。
松本芳三(1969)。柔道。日本東京:講道館出版。
新渡戶稻造(2003 )。柔術史。日本:柔術聯盟。
International Judo Federation (2012).List of Member States.
資料引自http://ijf.org/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