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份
江陵燕(1969)。世界體育文摘。臺北:世界體育文摘雜誌社出版。
李平合(1977)。柔道與摔角。臺南:綜合出版社。
沈榮柳(1973)。柔道運動之研究。臺北:學海出版社。
林春生(1967)。柔道之系統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教
育學會。
林士欣(2003)。柔道掃腰技術施術期之生物力學分析。(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吳文忠(1981)。中國體育發展史。臺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吳文忠(1986)。比較體育。臺北:正中書局。
吳青華(1979)。柔道聯絡與反擊(投技篇)。臺北:綠天出版社。
武恩連(1987)。柔道的產生和發展體育文史。北京:體育文史雜誌
社。
武恩蓮(1988)。中國古代體育在日本的傳播體育史論文集(四)。北
京:中國體育史學會。
侯碧燕(2007)。柔道訓練方式之探討。臺中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系刊,2,145-149。
侯碧燕、朱木炎、鄭名涵(2008)。柔道選手專項體能檢測方式之介
紹。淡江體育,11,141-149。
徐卓呆(1969)。柔道術初步。臺北:華聯出版社。
黃滄浪(1963)。柔道。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黃滄浪、李佐治(1969)。柔道學。高雄:立文出版社。
黃武雄(1978)。柔道之學理研究。臺北:健行文化出版公司。
黃呈堯(2004)。柔道訓練。(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翁啟修(1975)。中國摔角基本技術與柔道摔倒法之比較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潘渙昆(1970)。中央日報。臺北:中央日報社。
劉元文(1960)。偉華體育旬刊。臺北:協進印刷書館。
鄭伯芬(2000)。柔道運動之傳種者與耕耘者-陳戊寅先生其人其事。
嘉義市文獻,16,263-286。
赫更生(1969)。國民體育季刊。臺北:國民體育季刊社。
二、外文部份
工藤雷介(1970)。柔道新聞。日本東京:五月書房。
本西憲勝(1918)。運動趣味。臺北:臺灣體育獎勵會。
松本芳三(1969)。柔道。日本東京:講道館出版。
新渡戶稻造(2003 )。柔術史。日本:柔術聯盟。
International Judo Federation (2012).List of Member States.
資料引自http://ijf.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