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資料分為九大類,分別為專書、碩博士論文、學報期刊、曲譜、影音資料、節目單、網路資料、訪問紀錄及報紙專文。
一、專書
楊掄。《太鼓遺音》。南京:出版社不詳,1609年。
葉棟。《民族器樂的體裁與形式》。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83年。
李西安、軍馳。《中國民族曲式─民歌、器樂部分》。第二版。北京:
人民音樂出版社,1985年。
高厚永。《民族器樂概論》。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8年再版。
吳源鈁。《和聲學》。台北:歐風音樂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1994年。
林谷芳。《典型在夙昔》。台北:望月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
余其偉。《粵樂意境》。廣東:花城出版社,1998年。
周巍崎。《中國戲曲音樂集成˙浙江卷》。北京:新華書店北京發行
所,2001年。
張又馳。《中國器樂作品賞析》。北京:春風文藝出版社,2006年。
陸仲任。《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旋法研究》。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
社,2011年。
丹青藝叢編委會編。《中國音樂辭典》。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
出版年代不詳。
二、碩博士論文
張舒然。《高胡(粵胡)音樂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演奏組,
碩士論文,2003年。
許揚寧。《竹笛運指方法新論》。南京藝術學院音樂學,碩士論文,
2005年。
謝逸涵。《取材自地方音樂的琵琶曲─《新中花六板》。《雙聲恨》、《寒
鴉戲水》之分析與詮釋》。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學系,碩
士論文,2010年。
三、期刊
屠式璠。〈青年笛子演奏家詹永明〉。《人民音樂》。第11期,1986
年。
朱舟。〈音樂考古與當前音樂創作實踐〉,《音樂探索》,第4期,1989
年。
錢兆熹。〈論中國民間鑼鼓與十二音體系的同構現象〉。《音樂學習與
研究》。第1期,1992年。
作者不詳。〈樂海短波〉。《人民音樂》。第1期,1992年。
徐孟東。〈新時期音樂創作與越文化的浸染〉。《音樂藝術-上海音樂
學院學報》。第4期,1992年。
趙松庭。〈一種古老而新穎的民族樂器─「同管雙笛」〉。《樂器》。第
1期,1993年。
作者不詳。〈樂海短波〉。《人民音樂》。第2期,1993年。
錢兆熹。〈覓現代民族器樂創作之路─我在實踐中的點滴體會〉。《天
津音樂院學報》。第1期,1994年。
錢兆熹。〈華樂實用和聲(上)〉。《北市國樂》。第102期,1994年9
月。
錢兆熹。〈華樂實用和聲(中)〉。《北市國樂》。第103期,1994年10
月。
錢兆熹。〈華樂實用和聲(下)〉。《北市國樂》。第104期,1994年12
月。
徐孟東。〈聽唱新翻楊柳枝─錢兆熹合唱作品《揚州慢》評析〉。《天
籟》。第4期。1995年。
詹永明。〈詹永明笛子十講 第一講─笛子的起源、應用與發展〉。《北
市國樂》。第120期,1996年。
何建洪。〈充滿活力的廣東音樂曲藝團〉。《曲藝》。第10期,1997
年。
岳志文。〈廣東音樂是“小家碧玉”嗎?─在世紀末看廣東音樂的走
向兼與田青商榷〉。《人民音樂》。第4期,1998年。
余其偉。〈廣東音樂述要〉。《中國音樂》。第6期,1998年。
于萬東。〈廣東音樂如何奏響『步步高』〉。《音樂、舞蹈研究》。第9
期,1998年。
金湘、梁茂春。〈無聲之中,獨聞和焉〉。《人民音樂》。第383期,
1998年。
羅小平。〈析廣東音樂在新世紀所具有的生命力與文化力〉。《音樂、
舞蹈研究》。第5期,1999年。
錢兆熹。〈情繫北市國〉。《北市國樂》。第152期,1999年。
房曉敏。〈乙凡旋法〉。《音樂、舞蹈研究》。第12期,1999年。
于慶新。〈「民族器樂的創作與發展」系列討論之二十五─揚長避短
獨樹一幟-香港「21世紀國際作曲大賽」暨「大型中樂作品創
作研討會」綜述〉。《人民音樂》。第5期,2000年。
章崢。〈錢兆熹和他的《西湖夢尋》〉。《人民音樂》。第410期,2000
年。
陳中申。〈民族器樂的創作與發展系列討論之二十九─從《巨龍騰飛》
談多聲部作曲在大型國樂團中的運用〉。《人民音樂》。第9期,
2000年。
錢兆熹。〈民樂創作藝術技巧思維的新發展─我的實踐與體會〉。《人
民音樂》。第415期,2000年。
朱家炯。〈觀想作曲家前兆熹的音樂世界〉。《音樂月刊》。第8期,2001年。
雷金堯。〈廣東音樂《雙聲恨》的演奏技法〉。《劇作家》。第130期,
2002年3月。
喬建中。〈民族器樂的創作與發展系列討論之三十八─落潮也有好景
觀─1990年-2000年民族音樂創作簡論〉。《人民音樂》。第8期,
2001年。
崔憲。〈民族器樂的創作與發展系列討論之四十─現代民樂與傳統音
樂接軌的可能性〉。《人民音樂》。第10期,2001年。
梁茂春。〈民族器樂的創作與發展系列討論之四十一─借鑒西方交響
音樂的經驗挖掘傳統音樂的潛力〉。《人民音樂》。第11期,2001
年。
雷金堯。〈淺談廣東音樂〉。《劇作家》。第5期,2002年。
錢兆熹。〈女兒的琴聲響徹世界〉。《文化交流》。第4期,2002年。
梁茂春。〈香港音樂的里程碑─為香港中樂團成立25週年作〉。《人
民音樂》。第12期,2002年。
劉文金。〈感受中國樂器法中「韻」的傳統魅力〉。《人民音樂》。第
10期,2003年。
梁雯婷。〈趙松庭笛樂作品技巧研究與分析─以《早晨》為例〉。《音樂研究》。第3期,2004年。
莊曜。〈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作曲技術理論研究方法概述〉。《天
津音樂學報》。第3期,2005年。
潘亞舟、辛雪莉、蔣曉音。〈關於音樂音響化的嘗試─音樂專題《骨
笛印象》創作談〉。《視聽縱橫》。第5期,2005年。
辛雪莉、張敬。〈《骨笛印象》的創作〉。《中國廣播電視學刊》。第5
期,2007年。
章崢。〈一生為音樂獻身的錢兆熹〉。《人民音樂》。第7期。2005年。
盛晨。〈輝煌的歷史─20世紀80年代中國的合唱創作〉。《科技諮詢
導報》。第29期。2007年。
劉順。〈創作性構成中國音樂史課程教學─以中國音樂史與名作賞析
課程整合問題為例〉。《藝術百家》。第2期。2008年。
蔣曉音。〈試論廣播文藝的境界〉。《中國廣播電視學刊》。第4期。
2008年。
王洪濤。〈20世紀80年代「華夏之聲」系列音樂會的歷史思考〉。《中
國音樂》。第1期,2009年。
石一冰。〈突出地方色彩 彰顯不凡實力─聽《花月正春風》浙江民
族樂團音樂會〉。《人民音樂》。第6期,2009年。
陳柏勳。〈崑曲唱腔對笛子演奏的影響─以崑曲《朝元歌》為例〉。《音樂研究》。第6期,2009年。
趙鴻賓。〈我國民族管樂創作的困惑─從2009 CCTV民族器樂電視
大賽說起〉。《中國音樂》。第3期,2010年。
蕭舒文。〈經典再塑造─海峽兩岸的笛樂文化交流〉。《中國音樂》。
第2期,2010年。
卞祖善。〈2010中國內地交響樂團回眸〉。《藝術評論》。第3期,2011
年。
侯升平、高純華。〈同為“鷓鴣”曲境異─論《鷓鴣飛》的藝術魅力〉。
《音樂天地》。第4期,2011年。
四、曲譜
趙松庭。《笛藝春秋》。浙江:人民音樂出版社,1985年。
學藝出版社。《梆笛曲笛研究》。台北:學藝出版社,1988年。
解金福、葉緒然、謝家國。《中國琵琶考級曲集》。上海:上海音樂
出版社,1995年。
俞遜發。《玉笛飛聲─俞遜發笛藝四十年演奏曲譜彙編》。台北:琴
園文化藝術股份有限公司,2000。
俞遜發、胡錫敏。《中國竹笛》。台北:丹青圖書,2001年。
趙松庭。《笛子演奏技巧十講》。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1年。
五、有聲資料
俞遜發。〈雙聲恨〉。《寒江殘雪》。俞遜發笛子。琴園文化藝術股份
有限公司CD12,2000。
錢兆熹。〈雙聲恨〉。《中國音樂大全─笛子名家名曲大全3─聽泉》。
詹永明笛子。中國唱片CD008,1995。
錢兆熹。〈梅花引〉。《中國音樂家大系器樂篇─春潮》。曾昭斌笛子。
中國龍唱片CD007,1998。
錢兆熹。〈原始狩獵圖、梅花引〉。《水鄉船歌》。蔣國基笛子。龍音
製作有限公司CD004、CD009,1996。
錢兆熹。〈原始狩獵圖、西湖夢尋、柳浪戲鶯、梅花引、天山狂想曲、
馬來西亞舞曲〉。《錢兆熹─原始狩獵圖》。杜沖骨笛、楊瑞二胡、
羅守成大笛、石凱鍵笙。雨果唱片CD001-CD008,1993年
廣東音樂。〈雙聲恨〉。《丁魯峰胡琴傳奇》。丁魯峰二胡。雨果唱片
CD007,2002。
錢兆熹。〈原始狩獵圖、雙聲恨〉。《台北笛管藝術節》。詹永明骨笛、
杜如松大笛。台北市立國樂團CD005、CD017,2005年
古曲。〈酒狂、梅花三弄〉。《中國首張民樂大師純獨奏發燒天碟》。
趙曉霞古琴。中國音樂家音像出版社CD003、CD005,2006。
錢兆熹。〈雙聲恨〉。《華岡藝展─國樂新秀奏新聲之十七》。曾資評
笛子。中國文化大學CD007,2006。
錢兆熹。〈旋舞女〉。《TCO委託創作專輯》。侯廣宇笛子。台北市立
國樂團CD002,2010。
錢兆熹。〈梅花引〉。《江南神笛蔣國基竹笛獨奏專輯》。蔣國基笛子。
北京天天文化藝術有限公司CD001,出版年份不詳。
六、節目單
詹永明笛子獨奏會。《聽泉》。台北國家音樂廳。1993年2月25日。
台北市立國樂團第76次定期音樂會。《冬˙雲雀飛翔》。台北國家音樂廳。1993年12月22日。
北市國第七屆作曲研討會作品發表」。《龍吟水(一)現代絲竹之夜》。
台北國家演奏廳。1994年1月19日。
北市國第七屆作曲研討會作品發表」。《龍吟水(二)現代民族管絃樂
之夜》。台北國家音樂廳。1994年1月22日。
研古與創新之十一。《美樂翩翩展翩翩》。台北國家音樂廳。1996年4月29日。
台北市立國樂團第102次定期音樂會。《原野的呼喚》。台北國家演奏廳。1997年1月7日。
國立實驗國樂團與實驗合唱團。《儷人有約˙春季浪漫音樂會》。台北國家音樂廳。1997年4月16日。
台北市立國樂團第109次定期音樂會。《燕歌行》。台北國家音樂廳。1997年12月28日。
台北市傳統藝術季。《北京中央民族樂團與台北市立國樂團》。台北國家音樂廳。1998年2月23日。
李寶琳與忘樂小集。《一管妙清商》。台北國家演奏廳。1998年5月23日。
第四屆北美菁英交響樂團。《1988年跨世紀之旅》。台北國家音樂廳。1998年7月17日。
台北市立國樂團第112次定期音樂會。《小菜與大餐》。台北國家音樂廳。1998年8月14日。
台北市立國樂團第115次定期音樂會。《看見中國II》。台北國家音樂廳。1998年10月18日。
台北市立國樂團第120次定期音樂會。《民族器樂也轉彎˙一場曲高和不寡的音樂會》。台北國家音樂廳。1999年1月26日。
民國88年台北市傳統藝術季。《浙江民族樂團與台北市立國樂團》。台北國家音樂廳。1999年3月11日。
台北市立國樂團第125次定期音樂會。《市國之星與招牌曲》。台北國家音樂廳。1999年10月25日。
教育部八十九年度音樂會。《玉輪飛碧管弦落》。台北國家音樂廳。2000年4月22日。
台北市傳統藝術季。《曹鵬與市國之星˙協奏之夜》。台北國家音樂廳。2000年5月3日。
國立實驗國樂團親親寶貝國樂巡禮系列。《女媧補天》。台北國家音樂廳。2000年5月31日。
三大國樂團邀您共度千禧夜。《跨世紀國樂嘉年華》。台北國家音樂廳。2000年12月31日。
黃柔葦與黃文玲聯合音樂會。《吹彈之間 柔聲箏艷》。台北國家演奏廳。2001年8月5日。
風雅頌古箏樂團。《箏愛˙絕色》。台北國家演奏廳。2001年8月11日。
中樂大師聯合音樂會。《國寶名家之夜》。台北國家音樂廳。2001年11月17日。
台北市立國樂團第137次定期音樂會。《火祭˙創意的音符》。台北國家音樂廳。2001年11月18日。
蔡美華笙獨奏會。《不一樣的笙音》。台北國家演奏廳。2001年12月11日。
楊英姿二胡獨奏會。《懷鄉曲》。台北國家音樂廳。2001年12月12日。
大觀國樂展-師生聯合音樂會。《天山的狂想》。台北國家音樂廳。2002年4月30日。
2004台大、師大、市北師國樂聯合公演。《台灣音畫國樂推廣音樂會》。台北國家音樂廳。2004年7月19日。
李柔葦笙獨奏會。《舞動笙情》。台北國家演奏廳。2004年9月5日。
小巨人絲竹樂團青年演奏家系列。《曾子嘉、廖詩昀聯合音樂會》。台北國家演奏廳。2005年3月22日。
小巨人絲竹樂團青年演奏家系列。《黃勝宏、張君豪聯合音樂會》。台北國家演奏廳。2005年7月26日。
台北市立國樂團附設少年國樂團。《國樂小英雄》。台北國家音樂廳。2005年8月16日。
樂韻大師李肇芳與NCO。《廣東小曲薈萃》。台北國家演奏廳。2005年12月3日。
陳中申笛子獨奏會。《四度空間竹笛與肢體電腦的對話》。台北國家音樂廳。2005年12月14日。
南藝之星協奏音樂會。《國樂少林寺精英首次聯合出擊》。台北國家音樂廳。2006年3月5日。
華岡藝展─國樂新秀奏新聲之十七。《新星飆樂》。台北國家音樂廳。2006年5月9日。
小巨人絲竹樂團青年演奏家系列。《李郁翎、洪菱億聯合音樂會》。台北國家演奏廳。2006年8月16日。
台北青年樂團。《巫致廷笛子獨奏會》。台北國家演奏廳。2007年3月10日。
詹姆士˙高威與國家國樂團。《協奏曲之夜》。台北國家音樂廳。2007年11月9日。
中國文化大學新秀。《霹靂樂光大道》。台北國家音樂廳。2007年11月30日。
北一成功校友國樂團2008年度公演。《山菊舞樂 隨風弄歌》。台北國家音樂廳。2008年8月13日。
小巨人絲竹樂團青年演奏家系列。《巫致廷笛子獨奏會》。台北國家演奏廳。2008年10月1日。
對穎成三竹。《劉穎容與笛、簫、尺八的對話》。台北國家演奏廳。2008年11月13日。
NCO映畫系列。《夢尋˙黃河》。台北國家音樂廳。2008年12月4
日。
草山樂坊。《優秀青年國樂管樂家音樂會》。台北國家演奏廳。2009年10月19日。
小巨人絲竹樂團十週年團慶暨青年演奏家系列。《2010繆儀琳笛子獨奏會》。台北國家演奏廳。2010年6月6日。
北一成功校友國樂團2010公演暨十五週年團慶。《秋山幻雨舞秦劍》。台北國家音樂廳。2010年8月5日。
草山樂坊。《優秀青年管樂音樂會》。台北國家演奏廳。2010年11月21日。
台北市立國樂團。《笛子名家喜相逢》。台北國家音樂廳。2010年11月28日。
草山樂坊。《琴韻風情 草山風雲樂會》。台北國家演奏廳。2010年12月26日。
七、網路資料
悠悠樂聲今飄遠─民樂老人錢兆熹逝世專題http://news.huain.com/zt/13.html
林谷珍 淺談中國竹笛的形制及變革、古代竹笛的名稱及形制http://www.wretch.cc/blog/chinyuan888/18251154
鄭德淵 台南藝術大學虛擬藝術村民族音樂中心 笛子的沿革
http://art.tnnua.edu.tw/ethnomu/room_gg.htm
往事回顧:錢兆熹 兩岸合作民樂協奏
http://news.huain.com/html/2005.01.26/news_151671.html
中國古曲網
http://www.guqu.net/yueergao/
中國音樂學院 古琴音樂
http://ccmusic.sres.bjedu.cn/drms/portal/yinyue/index109.113.jsp
人間音緣梵樂團
http://blog.xuite.net/orchestra/fgs/22305674
愛樂電台
http://www.e-classical.com.tw/headline_detail.cfm?id=524
八、訪問記錄
訪問侯廣宇老師記錄。2011年9月24日。
訪問詹永明老師記錄。2011年10月8日。
九、報紙專文
趙靜瑜。〈漢唐訴別離 傾聽三國春秋 四大美人音樂會20日新曲首
演〉。《大成報》,1995年6月16日,第19版。
李鴻蘋。〈大陸國家一級作曲家錢兆熹帶來原始狩獵圖〉。《中央日
報》,1995年12月12日,第7版。
潘罡。〈雞骨做的笛/陶土燒的壎 杜如松、莊鶴鳴「不同凡響」〉。《中
國時報》,1995年12月12日,第23版。
邱婷。〈北市國演奏錢兆熹的七首創作 「原始狩獵圖」音樂會呈現
獨特觀點〉。《民生報》,1995年12月18日,第14版。
林谷芳。〈評北市國定期音樂會「錢兆熹樂展」民族器樂發展的新契
機〉。《自由時報》,1995年12月25日,第28版。
邱婷。〈開拓傳統器樂 采風樂坊開發現代樂曲 絲竹新曲 演奏全
場〉。《民生報》,1996年6月6日,第14、15版。
邱婷。〈民族器樂也轉彎 傳統樂器 兩岸新曲 下周首演 要給樂迷新
情趣〉。《民生報》,1999年1月22日,第19版。
郭士榛。〈兩岸國樂合力吹響北市傳統藝術季 浙江歌舞團民族樂隊
與台北市立國樂團〉。《中央日報》,1999年3月5日,第18版。
郭士榛。〈玉輪飛碧管弦落 不同凡響 國立實驗國樂團與大陸鎖吶演
奏家劉英共襄盛舉〉。《中央日報》,2000年4月20日,第28
版。
張夢瑞。〈北市國四首曲目新聽聞─譚盾火祭首次在台演出〉。《民生
報》,2001年11月17日,第A12版。
寇永春。〈琴瑟之聲亦和為貴─解讀錢兆熹的民族交響樂《和》〉。《中
國文化報》。2003年7月9日,第6版。
趙靜瑜。〈文大國樂系音樂會結合多媒體創新演出〉。《自由時報》,
2006年5月3日,第E5版。
黑中亮。〈NCO映畫系列 夢尋˙黃河〉。《聯合報》,2008年11月
24日,第D1版。
郭士榛。〈十叔誠與NCO共譜湖光水色〉。《人間福報》,2008年12月4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