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12.94.18) 您好!臺灣時間:2023/12/12 00:3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育芳
研究生(外文):Yu-fang Chang
論文名稱:以SCP模式分析台灣機能性紡織產業
論文名稱(外文):Structure, Conduct, and Performance in Taiwan’s Functional Textile Industry
指導教授:陳宏易陳宏易引用關係吳芝文吳芝文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ung-yi ChenZhi-wen W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東吳大學
系所名稱: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貿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2
畢業學年度:10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9
中文關鍵詞:SCP 理論機能性紡織產業得力
外文關鍵詞:SCP ModalFunctional Textile IndustryDelicac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
  • 點閱點閱:207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3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本研究以結構-行為-績效為理論架構,分析台灣自 1990 年到 2011 年間 39 家上市、上櫃之機能性紡織廠商,並以機能性紡織廠商得力作個案研究。本研究發現台灣上市櫃機能性紡織廠商大多為紡織上、中游紡織業者,具有密集資產集中度,員工人數較多的廠商,其資產規模相對較高。機能性紡織前 4 大廠商之營收集中度占機能性紡織市場的75%,機能性紡織廠商之資產規模與營收淨額是呈現正面影響,但對股東權益報酬率和營業資產報酬率並無明顯呈現正比。紡織曾是台灣創匯第一大產業,由於全球化競爭,廠商過去擴充之產能利用率未能發揮到最大,資產使用率效率不彰,無法充分產生規模經濟效益,反而有損其經營績效。台灣機能性紡織產業具有垂直整合之供應鏈,機能性紡織廠商積極與國內外技術合作及跨領域之創新,提升競爭優勢並陸續自創品牌提升其附加價值,利用技術、創新、知識轉型為客制化生產方式,在產業經營模式之改變與技術創新之下,已逐漸降低廠商規模的重要性。此外觀察得力之價值活動、產業中合作情形、產業內驅動力及轉型,得力具有垂直化之生產供應鏈,著重於研發創新,以多元化經營生產各種高附加價值之機能性紡織品並提供垂直化生產服務。
This thesis investigates with a sample of 39 functional textile firms listed on Taiwan Stock Exchange and analysis 12 data items from 1990 to 2012. It discusses the interaction among the structure of the functional textile market structure, the conduct of the functional textile company and operating performance of the functional textile company by Structure - Conduct - Performance (S-C-P) modal. Finally, select Delicacy company as a case study.

Taiwan functional textile industry is a main supplier of Man Made Fiber and produces 70% of functional fabrics of world international brands. There are mostly upstreams and middlestreams are in functional textile industry. When the firm has high concentration of assets together with more employees, the size of total assets will be relatively higher. The revenue concentration of the top Four Taiwan functional textile firms accounted for 75% of the functional textile market, the asset size is proportionally related with revenue concentration net, but not with ROE and ROA.Textile industry, one of the important export industries in Taiwan's early economic development history . Not only it was an important foreign exchange income source, but also creating a large number o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Due to globalization competition, the manufacturers can’t consume capacity they expand in the past fully to get benefits of economies of scale, unfavourable to their business performance. Taiwan functional textile industry has a vertically integrated supply chain, In order to improve competitive advantage. Taiwan functional textile firms keen to work wi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cooperation and cross-cutting innovation,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continue to create their own brand. Using innovation, knowledge transformation into a customer system production .For case study – Delicacy to observation of the effective value, cooperation situation in the industry, the driving force within the industry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effective production of vertical supply chain, focused on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nd vertical to the diversification of production of high value functional textiles production services.
目錄 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4
第一節 紡織產業概況 4
第二節 機能性紡織品 12
第三節 台灣紡織產業的供應鏈體系 16
第四節 相關文獻回顧 1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5
第一節 結構-行為-績效 (SCP) 理論 25
第二節 研究對象範圍及資料來源 27
第三節 變數選取及說明 30
第四章 機能性紡織品之SCP 分析 33
第一節 台灣機能性紡織品的市場結構 33
第二節 台灣機能性紡織品的廠商行為 40
第三節 台灣機能性紡織品的市場績效 53
第四節 台灣機能性紡織品的政府政策 65
第五節 得力個案分析 69
第五章 結論 74
參考文獻 76
中文部分
于乃茂 (2006 ),台灣自行車產業市場結構、行為與績效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立主 (2005 ),吸濕排汗速乾紡織品之技術演進與趨勢分析研究,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碩士論文。
台灣區人造纖維製造工業同業公會 (2006),高科技新機能性人造纖維介紹,台灣區人造纖維製造工業同業公會。
台灣環保紡織品推廣與服務網,http://eco.textiles.org.tw/。
史邱素華 (2007 ),經濟全球化下我國紡織產業之困境與發展,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1986 ),中華民國台灣地區經濟現代化的歷程,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行政院國科會(2012),https://nscnt12.nsc.gov.tw/WAS2/technology/AsTechnologyStatisticsList.aspx。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14578。
行政院環境環保署,http://www.epa.gov.tw/。
何介人 (2007),機能性紡品再創人纖業光芒,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http://www.cnfi.org.tw/kmportal/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magazine9604-445-10。
李信宏 (2012 ) ,我紡織產業現況與結構分析,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
http://www.cnfi.org.tw/kmportal/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magazine10105-506-6。
吳婉韻 (2003 ),國家與台灣紡織產業政策之研究:全球化與政策工具觀點,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吳惠林、吳明澤、杜英儀 (2008 ) ,「台灣中小企業合作模式之演變」,中小企業發展季刊 ,第10期,頁 135-154。
吳曉慧 (2007 ),「區域整合下我國紡織業生存之道」,台灣經濟研究月刊 ,第 360 期 ,頁 35-40。
呂國禎、林俊劭 (2012),「鐵皮屋下的奇兵」,商業週刊,第 1267 期。
李文福、蔡秋田 (2004),「新產品研發技術效率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中山管理評論,第 12 卷,第 3 期,頁 573-593。
李曉雲(2011),中國紡織業的產業政策、聚集及其生產力,台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汪萱蕙(2010),紡織產業之現況與未來發展,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
周智強、黃炳文 (2008 ) ,「台灣食品及飲料製造業市場結構-行爲-績效關聯之研究-兼論研發角色與不同時點比較」,農業經濟叢刊,第 14卷 ,第 1 期,頁 149 -174。
東麗 (Toray), http://www.toray.com/technology/nano/nan_001.html。
林灼榮、蔡榮德、邱敬貿、康家維 (2007),「研發投入與人力資本對台灣紡織與通訊產業生產效率攸關性之研究」,東吳經濟商學學報,第 58 期,頁89-120。
林亭汝、沈永祺、洪仁財 (2008),「台灣TFT-LCD 業經營績效之探討:以S-C-P產業組織理論為基礎」,台灣企業績效學刊,第 2 卷,第 1 期,頁 1-29。
林俊劭 (2011 ), 「Zara最大隱形敵人,400億網路平價時尚新戰局」,商業週刊,第1251期,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45019&p=6。
林珮萱 (2011),「機能性紡織品每年10%成長,台灣紡織業正在瞇瞇笑」,遠見雜誌,第 299 期。
林惠玲、詹立宇、謝玉玫 (2009),「產業聚集與廠商研發活動之研究-台灣電子業廠商之驗證」,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 21 卷,第 4 期, 頁 521- 554。
林惠玲、陳正倉 (2004),「廠商合併行為與其生產力之研究-台灣製造業廠商之驗證」,經濟論文,第 32 卷,第 4 期,頁 534 – 571 。
林新賀(2002),機能性紡織品的現況與趨勢分析,ITIS智網,
http://itisweb3.itis.org.tw/itisppt/Freeppt/detail.aspx?sid=26317。
洪鈺喬 (2009),「台灣傳統產業技術升級與競爭利基分析」,96、97 年經建會綜合規劃研究報告,初版,頁307-326,經建會綜合計劃處。
洪輝嵩 (2010),紡織業應用資通訊ICT新商業模式研究,經濟部工業局,www.tnet.org.tw/download.aspx?fid=5749&file...pdf。
紡拓會 (2011),建國百年—台灣紡織之茁壯與風采,商訊文化。
紡拓會產經資訊處 (2007),「台灣機能性紡織品銷售實況報導」,台灣紡織月刊,第 129 期,頁 30-32。
紡拓會 (2007),機能性紡織品競爭力與市場發展分析物理現象機能,
http://monitor.textiles.org.tw/doc/物理現象機能9604.pdf。
紡拓會(2011),2010年台灣紡織工業概況,http://ttf.textiles.org.tw/Textile/TTFroot/overview-chinese.pdf。
曹壽民、梁証揚 (2005),「人力支出價值攸關性之研究」,管理評論 ,第 24 卷,第 3 期,頁 69-94 。
梁淳淳 (2004) ,全球化商品鏈中廠商競爭力調整之分析: 以台灣成衣外銷製造業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
連榮盛、高宜凡(2010),「另類台灣之光! 寶特瓶變世足球衣,MIT帥氣登場」,遠見雜誌,第289期,http://www.gvm.com.tw/Boardcontent_16359.html。
陳介英 (2007),牽紗引線話紡織產業發展史,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陳正倉、林惠玲、陳忠榮、莊春發 (2003),產業經濟學,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陳尚禮 (2007),結構、行為、績效之探討-以台灣區綜合券商為例,東吳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陳宥杉、賴奎魁、陳碧俞、林複營 (2007),「探討我國紡織產業與自行車產 業之專利技術研發現況」,環球科技人文學刊,第 5 期,頁 25-40。
游宗翰 (2012),人造纖維加工絲業基本資料,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
黃玲娉 (2008),「機能性紡織品的發展現況與趨勢」,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44卷,第 1 期,頁 111-139。
黃玲娉、梁雅卿 (2005), 機能性紡織品,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
黃秋凱 (2010) ,不安定就業問題之研究-以台灣紡織染整業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慧蘭 (2003),研究發展投資與財務政策關聯性之實證研究,逢甲大學會計與財稅研究所碩士論文。
經濟部技術處 (2011),2011紡織產業年鑑,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
董恩一 (2011),「從UNIQLO和aPure看機能性織物的應用與發展」,Best Motion,卷期 25,頁19-21。
萬年生 (2012)「它從賣布養客戶,織出百億營收」,商業週刊,第1260期。
褚鈺彬 (2006),香港、南韓與台灣紡織產業國際競爭力之研究 ,國立中正大學國際經濟所碩士論文。
劉育呈 (2010),兩岸機能性紡織品優勢互補之探討,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
蔡明祝 (1992),成長的原因:台灣人造纖維產業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淑梨、白志中、俞玲華 (2010),「台灣人造纖維競爭策略之研究-以聚胺絲新產品開發為例 」,紡織綜合研究期刊,第 21 卷,第 3 期,頁 1-14。
機能性暨產業用紡織品認證與驗證評議委員會,http://www.ftts.org.tw/aboutus.aspx。
賴彥男 (2005),紡織化學品產業之機能性化學品行銷推廣策略「品牌結盟」案例分析,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瞿宛文 (2002),經濟成長的機制: 以台灣石化業與自行車業為例,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
瞿宛文 (2008),「重看台灣棉紡織業早期的發展」,新史學,第 19 卷,第 1 期,頁 167-227。
蘇偉哲 (2011),聚集與生產力:台灣紡織產業的實證研究,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鐘信男 (2002),技術來源、技術能力、技術績效關係之實證研究-以傳統產業為例,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英文部分
Bluedorn, A. C. (1993), “Pilgrim’s Progress: Trends and Convergence in Research on Organizational Size and Environments,” Journal of Management, 19, 163-191.
Chen, T. J. and Y. H. Ku (2000),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The Case of Taiwan’s Textile Industry,” in The Role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East Asian Economic Development, NBER-EASE 9, edited by Takatoshi Ito and Anne O. Krueger.
Chiu, C. L. I. (2007), “The Policy, Institution and Market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s Textile/Garment Industry,” Working Paper, Chung-Hua Institution for Economic Research.
Demsetz, H. (1973), “Industry Structure, Market Rivalry, and Public Policy”,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16, 1-9.
Griliches, Z. (1979), “Issues in Assessing the Contribution of R&D to Productivity Growth”,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10, 92-116.
Hoopes, D. G. and T. L. Madsen (2008), “A Capability-Based View of Competitive Heterogeneity,”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 17. 393-426.
Kamien, M. I. and N. L. Schwarz (1978), “Self-Financing of an R&D Project,”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8, 252-261.
Ministry of Economy, Trade and Industry (2010),http://www.meti.go.jp/policy/recycle/main/data/pamphlet/pdf/handbook2010-eng.pdf.
Nelson, R. (1991), “Why Do Firms Differ and How Does it Matter?”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2, 61-74.
Rosenbaum, D. I. (1993), “Profit, Entry and Changes in Concentr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11, 185-203.
Shepherd, W. G. (1990), The Economics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3rded, N.J.: Prentice-Hall.
Thun, E. (2000), “Growing up and Moving out: Globalization in the Taiwanese Textile/Apparel and Automotive Sectors,” Mit Ipc Working Paoer, 1-27.
Waldman, D. E. and E. J. Jensen (2001),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 Theory and Practice, Second Edition, Addison Wesley Longman.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http://stat.wto.org/StatisticalProgram/WSDBViewData.aspx?Language=E.
Yonenaga, A(2003),“最近の欧米の染色加工技術動向,” Journal of the Textile Machinery Society of Japan,.56, 89-96.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瞿宛文 (2008),「重看台灣棉紡織業早期的發展」,新史學,第 19 卷,第 1 期,頁 167-227。
2. 黃玲娉 (2008),「機能性紡織品的發展現況與趨勢」,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44卷,第 1 期,頁 111-139。
3. 陳宥杉、賴奎魁、陳碧俞、林複營 (2007),「探討我國紡織產業與自行車產 業之專利技術研發現況」,環球科技人文學刊,第 5 期,頁 25-40。
4. 曹壽民、梁証揚 (2005),「人力支出價值攸關性之研究」,管理評論 ,第 24 卷,第 3 期,頁 69-94 。
5. 林亭汝、沈永祺、洪仁財 (2008),「台灣TFT-LCD 業經營績效之探討:以S-C-P產業組織理論為基礎」,台灣企業績效學刊,第 2 卷,第 1 期,頁 1-29。
6. 林灼榮、蔡榮德、邱敬貿、康家維 (2007),「研發投入與人力資本對台灣紡織與通訊產業生產效率攸關性之研究」,東吳經濟商學學報,第 58 期,頁89-120。
7. 周智強、黃炳文 (2008 ) ,「台灣食品及飲料製造業市場結構-行爲-績效關聯之研究-兼論研發角色與不同時點比較」,農業經濟叢刊,第 14卷 ,第 1 期,頁 149 -174。
8. 李文福、蔡秋田 (2004),「新產品研發技術效率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中山管理評論,第 12 卷,第 3 期,頁 573-593。
9. 吳曉慧 (2007 ),「區域整合下我國紡織業生存之道」,台灣經濟研究月刊 ,第 360 期 ,頁 35-40。
10. 吳惠林、吳明澤、杜英儀 (2008 ) ,「台灣中小企業合作模式之演變」,中小企業發展季刊 ,第10期,頁 13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