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份
大前研一著、張新琦譯(2003)。《力用中國》。台北: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文崇一、楊國樞、吳聰賢、李亦園編(1989)。《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台北:東華出版社。
文崇一、楊國樞(2000)。《訪問調查法—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下冊》。台北:東華出版社。
光相中、鄒治中、丁子國(1999)。《多媒體概論─互動軟體企畫、製作、行銷指南》。台北:第三波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朱慶龍(2003)。《五大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和工作滿意三者相互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何松霖(1998)。《台商中小企業派駐大陸管理人員的適應情況研究》。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何維碩(2000)。《人格特質、外派意願與工作投入之關係研究》。國立台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呂錦龍(1994)。《台商赴大陸投資之人員派遣制度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秋燕(1999)。《台灣企業外派大陸人員人格特質、生涯發展傾向、駐外動機及駐外適應對留任意願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李政賢、廖志恒、林靜如譯(2007)。《質性研究導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Uwe Flick [1995].Qualitative Sozialforschung. Rowohlt Taschenbuch Verlag, Reinbek bei Hamburg.)
余振忠譯(Bonoma & Zaltman著)(1985)。《實用管理心理學》。台北:遠流。
林秀姿(2007)。《台灣外派經理人及全球經理人之全球能力養成初步探討性研究》。淡江大學,國際商學碩士論文。林佳潔(2010)。《新媒體設計產業的創新與設計管理之研究》。開南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碩士論文。林東清(2010)。《資訊管理:e化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台北:智勝文化。
周南燕(1997)。《1997就業市場:廣告業》。台北:朝陽堂文化。
周新富(2007)。《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吳適意(2003)。《圖書出版業總編輯人格特質與決策風格之關係研究》。南華大學,出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吳美秀(2009)。《跨國企業駐台人員海外適應、人格特質對工作績效影響之研究》。大葉大學,管理學院碩士論文。洪鐿月(2004)。《外派人員跨文化適應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徐東海(1997)。《現階段兩岸經貿關係之評估與展望》。共黨問題研究,第23卷第6期,4-16。
柯元達(1994)。《台商派駐大陸經理人適應問題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柯美汕(2000)。《多媒體設計人員才能之探討》。南台科技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徐鳳翎(2008)。《大專院校商管群學生赴大陸就業態度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倪寧(2001)。《廣告學教程》。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
許哲昌(2006)。《海外派遣人員之人格特質、海外適應情形對其工作績效之影響-以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為例》。國立嘉義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郭永玉、賀金波(2011)。《人格心理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陳佳伶譯(2004)。《拼世界,搶位子:如何培養自己成為最優的「企業海鷗」》。台北:早安財經。(McCall, Morgan W. & Hollenbeck, George P. [2002]. Developing Global Executives: the lessons of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陳向明(2006)。《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出版社。
陳歆瑜(2006)。《產業全球化人力之佈局─甄選跨國專業經理條件之研究》。銘傳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陳飛寶(2007)。《當代台灣傳媒》。北京:九州出版社。
陳會昌譯(2011)。《人格心理學》。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Jerry M. Burger. [2008]. Personality. Cengage Learning.)
陳仲庚、張雨新(1989)。《人格心理學》。台北:五南出版社。
陳怡霖(2009)。《行動廣告採用因素之初探性研究:以手機簡訊廣告為例》。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章平(2005)。《戰略傳媒》。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莊佩諭(2008)。《海外派遣人員之人格特質、組織支援、海外適應性與工作績效間關係之研究》。逢甲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黃希庭(1998)。《人格心理學》。台北:東華出版社。
黃士杰(2002)。《台商中小企業派駐馬來西亞經理人海外適應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碩士論文。黃石發(2003)。《人格特質、高績效工作系統與工作滿意度及工作適應性間關係之研究─以研發人員為例》。國立成功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管理碩士論文。黃至堯(2007)。《獵才月刊》。台北:104獵才顧問中心,上網日期:2007年,取自http://www.104hunter.com.tw/edm/BEP00-00001-1074/03.htm
黃寶棟(2006)。《人格特質、創業動機、創業策略與創業績效之關係研究─以台灣區中小企業創業家為例》。國立成功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管理碩士論文。黃麗寧(2008)。《設計師之人格特質與隨身物品屬性關係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創新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楊宜真(1999)。《傳播科技人才能力需求與學程設計原則:修正式德菲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楊以銘(2005)。《兩岸傳播媒體交流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曾曉貞(2006)。《從品牌觀點看兩岸媒體購買決策─以上海、台灣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曾麒鴻(2009)。《海外工作經驗與外派之職能相關性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華之鳳(2001)。《多媒體概論─多媒體光碟節目企畫與製作》。台北:文魁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張春興(2001)。《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藍云(2009)。《誰毀了流行歌手?唱片宣傳人員與唱片產業關聯性之研究》。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張靖興(2010)。《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工作績效之相關研究─以台灣織布業為例》。逢甲大學,紡織工程所碩士論文。蔡念中等合著(1998)。《大眾傳播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蔡翠平、潘曦、張亦工、周宏滔等編(2002)。《多媒體應用技術》。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蔡健民(2004)。《台灣廣告音樂拼圖:深度訪談十位廣告音樂人》。國立政治大學,廣告學系碩士論文。蔡欣嵐(2001)。《工作特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以半導體業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鄭自隆(2001)。《社會變遷與廣告業的發展─台灣的廣告發展》。台北:學富出版社。
鄭天明、吳政和(2002)。〈進軍全球—跨文化人力培訓成關鍵〉,《管理雜誌》。337,32-34。趙必孝(1998)。《國際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與實証》。高雄:生合成出版社。
馮建三(2009)。〈兩岸傳媒交流的回顧〉,《台灣傳媒再解構》。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崔保國編(2011)。《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劉昇怡(1998)。《我國企業國際經理人才能發展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劉錦勳(2002)。《台商外派大陸人員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與生涯發展傾向間的關係》。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
盧薇如(2004)。《跨國企業國際經理人才遴選評估要素之研究》。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蕭湘文、劉承杰(2002)。〈跨國廣告代理商兩岸發展趨勢之初探〉,「公關、廣告的學與術」研討論文,世新大學公共傳播學系。
羅子明、高麗華、叢珩等(2005)。《現代廣告概論》。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鍾定原(2008)。《大陸地區成功創業家個人特質與創業能力之個案研究—以科技製造業為例》。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顧鳳姿(1993)。《資訊業駐外經理海外適應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雜誌市場概況—從雜誌十大現象談起〉,《2002年出版年鑒》。台北:行政院新聞局,2002年8月,第47頁。
《2005年出版年鑒》。台北:行政院新聞局,2005年10月,第487頁。
〈2010年統計資料〉,《2011年出版年鑒》。台北:行政院新聞局,2011年,第340頁。
《2005年中華民國廣告年鑒》。台北:台北市廣告代理商業同業公會。
〈綜觀2009年台灣媒體市場〉,《2010年中華民國廣告年鑒》。台北:台北市廣告代理商業同業公會,第22頁。
〈華僑及外國人投資、對外投資、對中國大陸投資統計月報〉。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取自http://www.moeaic.gov.tw/system_external/home.html。上網日期:2011年12月。
(經濟統計指標「投資」項目)。經濟部統計處。上網日期:2011年12月,取自https://2k3dmz2.moea.gov.tw/gnweb/Indicator/wFrmIndicator.aspx。
(2010年廣播電視事業許可家數)。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上網日期:2011年9月,取自http://www.ncc.gov.tw/chinese/。
英文部份
Allport ,G.W.(1961).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
Arther, W. J., & Bennett, W. J. (1995). The international assignee: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factors perceived to contribute to success. Personnel Psychology, 48, 99-114.
Barrick M. R. and Mount M K. (1993).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dimensions and job performance: a meta-analytic. Personal Psychology, 44,1-26.
Costa, P. T. Jr.,& McCrae, R.R.(1992).NEO-PIR:Professional Manual. Odessa FL: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s.
Caligiuri, P.M., Phillips, J., Lazarova, M., Tarique, I. & Burgi, P. (2001).The theory of met expectations applied to expatriate adjustment: the role of cross-cultural train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12(3), 357-372.
Friedman, M. & Roseman R. H.,(1974).Type A and Your Heart. New York: Knoph.
Goldberg, L. R.(1990).An alternative “Description of personality” : The Big-Five factor structure .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9,1216-1229.
Hullinger, H. (1995). Antecedents of Intercultural Adjustment of American Expatriate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Doctoral dissertation ,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Pervin, L. A. (1993).Personality: Theory and Research. New York: John Wily & Sons.
Piedmont R L, Weinstein H P. (1994). Predicting supervisor ratings of job performance using 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128(3),255-265.
Rotter, J. B.(1966). Generalized expectancies for internal versus external control of reinforcement, Psychological Monograph, 12, 48-80.
Tett R P, Jackson D N, Rothstein M. (1991). Personality measure as predictors of job performance: a meta-analytic review. Personal psychology,42,703-742.
Teagarden, M.B. and Gordon, G.D. (1995) , Corporate Selection Strategies and Expatriate Manager Success. In Selmer, J. (ed.) Expatriate Management: New Ideas f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 Westport, CT: Quorum 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