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李幸模(2008),《連鎖店加盟寶點》,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頁22-23。
江宜芳(2003),《體驗型商店環境對知覺價值與行為意向影響之研究─以「石陶
樹餐廳」為例》,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頁8-10。
吳雅如(2004),《商業空間之六標準差品質分析研究》,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
碩士論文,頁39-42。
李孟熹(1995),《商店經營現代化》,聯經出版事業公司,頁169。
李孟熹(2002),《連鎖店管理:實務操演手冊》,科技出版,頁67-78。
邱繼智(2008),《門市營運管理》,華立圖書股份有限公司,頁201-202。
邱義城(1997),《策略聖經》,商業週刊出版股份有限公司,頁285。
周春芳(2007),《商業自動化》,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頁53-58。
周志軒(2010),《開好零售店》,成都时代出版社,頁34-44。
尚珂、隆意、顧麗萍(2010),《連鎖企業門店管理》,中國發展出版社,頁29。
林正修、徐村和(2007),《商店經營管理與成功典範分析》,漢湘文化事業股份有
限公司,頁19-20。
林正修、王明元、王全斌,(2009),《零售業管理》,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頁123。
周文賢、姜昱伊(2001),《連鎖體系商品規劃與管理》,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
公司,頁260。
許英傑(2005),《零售創新:7-ELEVEN成功之秘,中國生產力中心》,頁.95,104-105,
106-110, 129。
黃憲人(2008),《廠商掌握零售賣場的竅門》,憲業企管顧問有限公司,頁.157。
黃憲人(2009),《連鎖操作手冊》,憲業企管顧問有限公司,頁18。
黃憲人(2011),《向肯德基學習連鎖經營》,憲業企管顧問有限公司,頁265-268。
張永彤(2008),《行動通訊門市業者顧客滿意度影響因素之研究》,銘傳大學國際
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頁12-15。
詹偉雄(2005),《美學的經濟:台灣社會變遷的60個微型觀察》,台北:風格者,頁45. 72。
經濟部(2007),《連鎖店經營管理實務》,中國生產力中心,頁86-92。
楊錦洲(2009),《服務品質:從學理到應用》,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頁3。
趙東洲(2006),《台灣東陶(TOTO)衛浴設備商業展售空間規劃設計技術報告》,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碩士論文,頁47。
蔡文瓊(2002),《連鎖體系經營之關鍵成功因素實證-以量販店、便利商店、速
食店為研究對象》,南台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頁18-21。
劉定慈(2009),《消費者行為對企業,與顧客關係的影響—以台灣地區之電信為
例》,國立成功大學統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頁16-17。
劉宗儀(2009),《行動電話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關聯性之研究-
以台中縣、市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頁14-18。
盧泊均(2004),《連鎖店的展店策略架構之研究—以服飾業為例》,朝陽科技大學
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頁7-12。
戴照煜(1989),《旺店新法》,哈佛企管公司,頁78。
謝致慧(2005),《賣場規劃與管理》,五南圖書股份有限公司,頁131~197。
Levy Weitz(2009),許英傑、黃慧玲編譯《零售管理》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
公司,頁472~476。
Michael Levy,Barton A.Weitz(2009),周逸衡、凌儀玲譯《零售管理》,華泰
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頁471。
二.英文文獻
Berry, L. L. (1968). A behavioral conception of retail image,Journal of Marketing, 32,
pp.21-27.
Carman,J.M.and P Kenneth(1973),Markering Principles and Methods,Richard
D.Irwin Inc,7th ed,pp.200-206
Christopher,M,Payne,A.&;Ballantyne,D.(1991),RelationshopMarkering-Bridging
Quality,Customer Service and Marketing Together,Butterworth-Heinemann
Ltd,pp.9
Hirschman, E .C.&; Holbrook, M. B.(1982).Hedonic consumption:Emerging
concepts,method and propositions.Journal of Marketing 46 (Summer):92-101
Holbrook, M. B. (2000). The millennial consumer in the text of times:Experence and
entertainment.Joural of Macromarketing,20(2) pp.178-192
Kunkel, J. H. &; Berry, L. L. (1968). A behavioral conception of retail image, Journalof Marketing, 32, pp.21-27
Kotler,Philip,1993,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7th ed. ,Prentice-Hall ,Englewood Cliffs NJ,pp.246-249.
Lindquist, J. D. (1974). Meaning of image, Journal of Retailing, 50(4), pp.29-38.
Martineau, P. (1958). The personality of the retail stor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36, pp.47-55.
Pine &; Gilmore.(1998)Welcome to The Experience Econom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Boston,Vol.76(4),Jul/Aug,pp.97-105
Stephenson, P. R. (1969). Identifying determinants of retail patronage,
Journal of Marketing, 33, pp.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