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鏑、洪敏莉譯,整合行銷傳播-從企劃廣告促銷通路到媒體整合,台北市:遠流書局,2000,第19頁。
[2] 王鏑、洪敏莉(譯),整合行銷傳播-從企劃、廣告、促銷、通路到媒體整合。臺北市:遠流書局,2000。
[3] 吳宜臻、李素卿譯,整合行銷傳播,台北:五南書局,1999。
[4] 吳宜蓁、李素卿(譯),整合行銷傳播,台北:五南書局,1999。 (Estber Thorson & Jeri Moore, 1999)
[5] 賴儀聿,台灣連鎖店連鑑,台北:台灣連鎖暨加盟協會,台灣連鎖店統計篇, 2009,第85~99頁。
[6] 賴儀聿,台灣連鎖店連鑑,台北:台灣連鎖暨加盟協會,台灣連鎖店普查篇, 2009,第149~151頁。
[7] 李正綱,台灣連鎖店連鑑,台北:台灣連鎖暨加盟協會,台灣連鎖店統計篇, 2010,第64~99頁。
[8] 李正綱,台灣連鎖店連鑑,台北:台灣連鎖暨加盟協會,台灣連鎖店普查篇, 2010,第141~143頁。
[9] 李正綱,台灣連鎖店連鑑,台北:台灣連鎖暨加盟協會,台灣連鎖店統計篇, 2011,第120頁。
[10] 李正綱,台灣連鎖店連鑑,台北:台灣連鎖暨加盟協會,台灣連鎖店普查篇, 2011,第180~182頁。
[11] 周華泰,杜富燕,零售管理,台北:華泰書局,2002,第56頁。
[12] 尚榮安譯,Robertk.Yin著,個案研究法,台北:弘智文化,2001。
[13] 沈宜蓉,臺灣流行音樂市場之整合行銷傳播策略研究,碩士論文,私立世新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2005。[14] 林榮茂,許瑞林,美髮美容業連鎖經營法本,台北:百福有限公司,2003。
[15] 邱繼智,連鎖企業管理理論實務與案例二版,台北:華立圖書,2010。
[16] 張緯良,企業概論-掌握本質創造優勢,台北:前程文化,2005,第167-168頁。
[17] 曾光華,行銷管理理論解析與實務應用-四版,台北:前程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0,第33-39頁。
[18] 黃憲仁,連鎖店行動手冊,經營顧問叢36 新版,台北:德憲企管顧問公司發行,2004。
[19] 許安琪,整合行銷傳播引論:全球化與在地化行銷大趨勢,台北:學富文化,2001,第6頁。
[20] 許安琪,整合行銷傳播引論;全球化與在地化行銷大趨勢,台北:學富文化,2001,第206頁
[21] 樓永堅、方世榮譯,行銷管理學第12版,台北: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6。
[22] 賴淑芬,台灣連鎖店連鑑,台北:台灣連鎖暨加盟協會,台灣連鎖店產業動態分析,2011,第220-221頁。
[23] 譚大純譯,行銷學第六版,台北:普林斯頓國際有限公司,2009,第51-79頁。
[24] 王安和,運用整合行銷傳播於國軍人才招募策略之研究,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台南,2010。[25] 王麒驊,整合行銷對品牌形象之影響-以資訊產品品牌商為例,碩士論文,開南大學企業與創業管理學系,桃園,2010。[26] 王儷蒨,企業對整合行銷傳播認知意涵之研究-以中華電信為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研究所,台北,2011。[27] 吳秋霞,作業基礎成翉制在電視傳播業之應用-以T公司為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會計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新北,2010。[28] 吳慧愔,整合行銷傳播策略於高雄電影藝術推廣之應用-以2009高雄電影節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高雄,2010。[29] 呂佳美、林佩芬、曹瓊文,「高績效人力資源管理措施對工作績效、離職請向之影響~以美髮服務業為例」,美和技術學院學報,第二十七卷,第二期,2008,第95-112頁。
[30] 呂家美、黃佩琪,「美髮服務業員工知覺人力資源管理措施對工作績效之影響~探討員工技能中介效果」,餐旅暨家政學刊,第五卷,第一期,2008,第93-113頁。[31] 李月卿,教育訓練與員工績效之關連性研究-以每髮某公司設計師為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人文社會學院管理研究所,宜蘭,2004。[32] 沈秀蓁,「連鎖超市導入資料探勘之研究」,高應科大人文社會科學學報,第七卷,第二期,2010。
[33] 沈美利,美髮服務業服務創新與行銷專案管理推動之研究- 以三奇髮型公司為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在職專班,高雄,2010。[34] 阮氏翠瓊,台商中小企業進入越南投資優勢之探討 - 以A紡織公司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高雄,2011。[35] 周婉婷,整合式服務創新台灣企業之比較個案研究,碩士論文,清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新竹,2009。[36] 邱筱庭,「美髮連鎖業競爭力分析」,美容科技學刊,第八卷,第二期,2011, 第295-318頁。
[37] 柯澍馨、陳雅慧,「美髮連鎖店顧客知覺之企業形象、服務品質與顧客滿意度關係之研究」,生活科學學報,第十期,2006,第83-114頁。[38] 洪松嘉,3C連鎖零售業導入電子商務購物平台之研究-以S公司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階經營碩士學程在職專班,高雄,2011。[39] 徐雅婷,政府運用整合行銷傳播宣導節約用水之效益分析,碩士論文,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高雄,2011。[40] 袁世民,台灣連鎖店經營型態選擇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高雄,2000。[41] 許安琪,「活動新主張-事件聚眾、活動集客」,震旦月刊,1999,第35-36頁。
[42] 許志榮,博物館整合行銷之研究-以國立歷史博物館50周年慶展覽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與文化行政碩士班,台北,2009。[43] 陳申青,無線電視台整合行銷經營策略之研究-以民視電視台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階經營碩士班,高雄,2009。[44] 陳貞伶,整合行銷傳播對汽車品牌形象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班,台中,2004。[45] 陳慶華,整合行銷傳播的應用實證研究-以中華電信伍佰ㄟ寬頻方案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新竹,2002。[46] 陳素蓁,流行商品行銷成功策略模式之研究-以NIKE公司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階經營碩士班,高雄縣,2003。[47] 陳悅琴、黃昱傑,「供給者服務行為對消費者參與服務之前因與後果之影響-以美髮業為例」,朝陽商管評論,第8卷,第3、4期合刊,2009,第47-74頁。
[48] 黃俊寧,「IMC、策略聯盟與中小企業行銷」,中小企業發展季刊,第十一期,台北,2009,第 197頁。[49] 黃嘉珮,NIKE與adidas整合行銷傳播與品牌經營之比較研究-以台灣大學生市場操作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台北,2009。[50] 黃齡橋,整合行銷傳播工具之應用與效果評估研究-以線上遊戲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台北,2003。
[51] 楊育青,整合行銷傳播、品牌權益與行為意向之關聯性研究-以統一星巴克為例 ,碩士論文,台南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台南,2010。[52] 楊雯芩,國內行銷策略聯盟模式之探討,碩士論文,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花蓮,2000。[53] 葉鳳強,生物科技園區整合行銷溝通之探討~以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為例,碩士論文,正修科技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研究所,高雄,2006。[54] 葛盛青,禮贈品產業個案之虛實整合行銷研究,碩士論文,台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管理系EMBA,台北,2011。[55] 詹力權,影響整合行銷傳播績效因素之探討-以服務業為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新北,2000。[56] 蕭博益,運用資料包絡分析法對連鎖美髮業者經營績效之研究,碩士論文,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後勤管理研究所,台北,1996。[57] 薛良田,中小型工程製造轉型策略分析-以A公司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階經營碩士學程在職專班,高雄,2011。[58] 薛啟精,連鎖通路門市經理人推廣新產品之認知分析,碩士論文,台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管理系EMBA,台北,2010。[59] 權福生,「台灣電腦網路產業關鍵成功因素與核心競爭力研究」,碩士論文,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 2002,第72頁。[60] A. Shimp. Terence, Advertising, Promotion, and Supplemintal Aspects of Inter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Tex.:Dryden Press. 2000.
[61] A. Magrath, “Collaborative Marketing Comes of Age-Again,” Sales & Marketing Management, 1991, pp. 61-64.
[62] B. James, “Alliances: The New Strategic Focus,” Long Range Planning, vol. 18, no. 3, 1985, pp. 76-81.
[63] C. Bronder and R. Pritzl, “Developing Strategic Alliance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Successful Co-operation.”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vol. 10, no. 4, 1992, pp. 412-421.
[64] C. C. Kalb, “Joint Marketing or Co-Marketing: Co-operations or Competition,” Medical Marketing & Media, 1988, pp. 112-119.
[65] D. A. Aaker, “Managing Assets and Skills: The Key to a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vol. 31, no. 2, 1989, pp. 91-106.
[66] D. E. Schultz, “New Century Needs New Marcom Methods,” Marketing News, vol. 2, no. 2, 1998, pp. 12-13.
[67] D. E. Schultz, “MC in the Hyper-Competitive Marketplace,” Marketing News, vol. 7, no. 5, 1997, pp. 21-37.
[68] D. E. Schultz, “How to Overcome the Barriers to Integration. Marketing News,” vol. 27, no. 15, 1993, pp. 16-18.
[69] Don E. Schultz, “Organize IMC Program form Outside-In,” Marketing News, vol. 31, no. 10, 1997, pp. 12.
[70] D. W. Stewart, “Market-Back Approach to the Design of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 munications Programs: A Change in Paradigm and a Focus on Determinats of Success,” Jounal of Research, vol. 37, 1996, pp. 147- 153.
[71] E. G. Fankle. Management of Techology Change, London: Kluwer Academic, 1990.
[72] J. Baranson, “Transnational Strategic Alliances: Why, What, Where and How,” Multinational Business, vol. 2, 1990, pp. 54-61.
[73] J. D. Lewis,“Using Alliances to Build Market Power,” Planning Review, vol. 18, no. 5, 1990, pp. 4-8.
[74] J. Magsaysay, “Why Compete? Collaborate!,” World Executive’s Digest, vol. 8, no. 6, 1989, pp. 29-34.
[75] J. Bleackley & D. Ernst, “The Way to Win in Cross Border Alliances,” Harvard Busineess Review, vol. 69, no. 6, 1991, pp. 127-35.
[76] L. P. Bucklin and S. Sengupta, “Organizing Successful CO–Marketing Alliances,”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 57, 1993, pp. 32-46.
[77] Lee. Alder, “Symbiotic Marketing,”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 44, 1996, pp. 59-71.
[78] L. Percy, Strategrated Implementing integrated Marketing, 1997.
[79] M. E. Porter and M. B. Fuller, Competition in Global Industries,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1986.
[80] P. Killing, How to Make a Global Joint Venture Work,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83, pp. 120-127.
[81] P. Kotler, S. M. Leong, S. H. Ang and C. T. Tan, Marketing Management—An Asian Perspective, 台北:華泰文化, 1999.
[82] P. Lorange and J. Roos, Strategic Alliance-Formation, Implementation and Evolution, Massachusetts: Blackwell, 1992.
[83] P. R. Varadarajan, “Sumbiotic Marketing Revisited,” Journal of Marketing, 1986, pp. 7-17.
[84] R. L. Dilenschneider,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in the Post-Advertising Era,” Public Relations Review, vol. 17, 1991, pp. 227-236.
[85] R. K. Yin,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jethods, Sage Publications, 1994.
[86] R. P. Lynch, The Practical Guide to Joint Ventures and Corporate Alliance, Wiley John & Son, 1990.
[87] S. Rapp and T. Collins, The Great Marketing Turnaround: The Age of the Individual and How to Profit from It, N.J.: Prentice-Hall, Englewood Cliffs, 1990.
[88] T. Duncan and C. Caywood, The Concept, Process, and Evolution of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N. J. Mahwah: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 1996.
[89] 全國博碩士論文網http://etds.ncl.edu.tw/theabs/index.html,造訪日期:2012/3/25。
[90]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http://www.moeasmea.gov.tw/mp.asp?mp=1,造訪日期:2012/4/3。
[91] 行政院經建委員會www.cepd.gov.tw/m1.aspx?sNo=0000234-64k,造訪日期:2012/5/18。
[92] 人體身心健康百科 施華蔻 www.schwarzkopf-retail.com..cn/,造訪日期:2012/5/28。
[93] 萊雅法國http:/china.sina.com.tw/eladies/o/2003-12-21/5005.html,造訪日期:2012/4/22。
[94] 萊法耶http://paris-ting.shop.rakuten.tw/c/30413/,造訪日期:2012/7/2。
[95] 歐萊德 http://www.oright.com.tw/,造訪日期:2012/6/21。
[96] 施華蔻 http://www.ilovesk.com.tw/,造訪日期:2012/5/20。
[97] 肯邦http://www.hairhelp.can.com.tw/front/bin/home.phtml,造訪日期:2012/6/2。
[98] 萊雅http://www.lorealparis.com.tw/,造訪日期:2012/7/18。
[99] 行政院主計處新聞稿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14616&CtNode=3566&mp=1,造訪日期:2012/7/2。
[100] 萊法耶台灣官方網站網址:http://www.renefurterer.tw/,造訪日期:201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