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44.220.247.152)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6 20:55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論文連結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劉惠文
研究生(外文):
LIU,HUI-WEN
論文名稱:
《部首手冊》與《漢字部首表》部首比較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Radicals manual" and "Chinese radicals table".
指導教授:
吳俊德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
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
學門:
人文學門
學類:
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7
中文關鍵詞:
部首
、
部首手冊
、
漢字部首表
、
比較
外文關鍵詞:
radical
、
radical manual
、
Chinese radicals table
、
comparison
相關次數:
被引用:
2
點閱:3551
評分:
下載:156
書目收藏:0
部首對於識字學習與檢字有重要的影響力,東漢許慎創立的部首法在時代變遷後,已然產生變化。尤其在漢字簡化後,「部首」更是有了顛覆性的改變。繁體字與簡化字部首法之間的差異,亟待釐清。本研究旨在探討繁體字部首規範─《部首手冊》與簡化字部首規範─《漢字部首表》二者部首數及內容的差異。將二者部首進行對照後得到以下三種差異:
一、《部首手冊》與《漢字部首表》形近部首:亅與丨;入與人;匸與匚;士與土;夊與夂;曰與日;行與彳,共計7組。這類部首乃是因為二者形近所以其中被歸併。
二、《部首手冊》較《漢字部首表》多出部首:二、爻、玄、用、禸、舛、鬯、黹,共計8個。這類部首被《漢字部首表》刪減,其從屬字也依照字形重新歸部。
三、《部首手冊》較《漢字部首表》少列部首:业、,共計二個。這是《漢字部首表》增加的部首,將有「业」與「」偏旁的字統整為一部。
針對研究結論分別提出以下三項建議:
一、對《部首手冊》的建議:(一)加入部首演進說明;(二)進行漢字歸部規範化。
二、對《漢字部首表》的建議:(一)補充刪併標準的說明;(二)部首數再簡化。
三、對運用部首識字的建議:運用部首識字前先了解字辭典的編纂屬於「表義」、「形義兼備」或是「表形」,可避免誤解「部首」的功能。
Radical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literacy and word retrieval. With the changing times, Eastern Han XU, SHEN founded the radical system already produce changes. Especially after the Chinese character simplify, "Radicals" has been subversive chang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raditional and simplified characters "Radical Method" needs to be clarified.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Radicals manual" and "Chinese radicals table" in the radical’s number and content of difference. Both radicals have the following three different:
1. "Radicals manual" and "Chinese radicals table" shaped nearly radicals : Jue(亅) and Gun(丨);Ru(入) and Ren(人);Xi(匸) and Fang(匚);Shi(士) and Tu(土);Sui(夊) and Zhi(夂);Yue(曰) and Ri(日);Xing(行) and Chi(彳), total 7 groups. Such radical is merged because shaped nearly.
2. "Radicals manual" more than "Chinese radicals table" : Er(二)、Yao(爻)、Xuan(玄)、Yong(用)、Rou(禸)、Chuan(舛)、Chang(鬯)、Zhi(黹), a total of eight. "Chinese radicals table" deleted this kind of radical. Subordinate word reclass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shaped.
3. "Radicals manual" less than "Chinese radicals table" :Ye(业) and (), a total of two. "Chinese radicals table" increase the kind of radical. The words with the radical of " Ye(业)" and "()" merged into one radical.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btained the following three conclusions:
1. Suggestions to the "Radicals manual": (a) Join the instructions of radical evolution; (b) Establish the radical norms of Chinese characters classified.
2. Suggestions to the "Chinese radicals table": (a) Add the explanation about deleted and merged; (b) Simplify the radical numbers again.
3. Suggestions of the use of radical literacy: Before using the radical literacy, understand the dictionary's compilation of what type. This avoids misunderstanding the function of the radical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一、部首的重要性 1
二、漢字簡化對部首的影響 4
三、缺乏繁簡部首對照之研究 5
第二節 研究目的 7
第三節 研究範圍 9
一、《部首手冊》與《漢字部首表》 9
二、《學典》和《GB13000.1字符集漢字部首歸部規範》 13
第四節 研究方法 14
一、文獻法 14
二、歸納法 14
三、比較法 14
第二章 部首概說 16
第一節 部首的發展 16
一、《說文》的部首觀 16
二、《字彙》的部首觀 18
三、《康熙字典》的部首觀 20
四、簡化字部首觀 21
第二節 部首與漢字歸部 22
第三節 部首與漢字教學 25
第三章 《部首手冊》與《漢字部首表》的比較 29
第一節 編訂內涵的差異 29
一、《部首手冊》的編訂 29
二、《漢字部首表》的編訂 30
三、《部首手冊》與《漢字部首表》的不同 31
第二節 分部的差異 34
一、形近部首之檢討 35
二、多出部首之檢討 77
三、少列部首之檢討 107
第四章 結論與建議 121
第一節 結論 121
一、部首數的差異 121
二、部首定義的差異 122
三、部首內容的差異 122
第二節 建議 125
一、對《部首手冊》的建議 125
二、對《漢字部首表》的建議 126
三、對運用部首識字的建議 126
主要參考書目 129
附錄 137
附錄一、漢字部首表 137
表次
表1 1《部首手冊》與《漢字部首表》部首對照表 10
表3 1《學典》亅部轄字與《歸部規範》歸部對照表 36
表3 2《學典》亅部轄字與《說文》、《歸部規範》歸部對照表 37
表3 3《學典》入部轄字與《歸部規範》歸部對照表 40
表3 4《學典》入部轄字與《說文》、《歸部規範》歸部對照表 43
表3 5《學典》匸部轄字與《歸部規範》歸部對照表 46
表3 6《學典》匸部轄字與《說文》、《歸部規範》歸部對照表 48
表3 7《學典》士部轄字與《歸部規範》歸部對照表 50
表3 8《學典》士部轄字與《說文》、《歸部規範》歸部對照表 54
表3 9《學典》夊部轄字與《歸部規範》歸部對照表 56
表3 10《學典》夊部轄字與《說文》、《歸部規範》歸部對照表 59
表3 11《學典》曰部轄字與《歸部規範》歸部對照表 60
表3 12《學典》曰部轄字與《說文》、《歸部規範》歸部對照表 64
表3 13《學典》行部轄字與《歸部規範》歸部對照表 66
表3 14《學典》行部轄字與《說文》、《歸部規範》歸部對照表 70
表3 15《學典》與《漢字部首表》形近部首轄字與《說文》歸部相同比例表 72
表3 16《學典》二部轄字與《歸部規範》歸部對照表 78
表3 17《學典》二部轄字與《說文》、《歸部規範》歸部對照表 82
表3 18《學典》爻部轄字與《歸部規範》歸部對照表 84
表3 19《學典》爻部轄字與《說文》、《歸部規範》歸部對照表 86
表3 20《學典》玄部轄字與《歸部規範》歸部對照表 87
表3 21《學典》玄部轄字與《說文》、《歸部規範》歸部對照表 89
表3 22《學典》用部轄字與《歸部規範》歸部對照表 90
表3 23《學典》用部轄字與《說文》、《歸部規範》歸部對照表 92
表3 24《學典》禸部轄字與《歸部規範》歸部對照表 94
表3 25《學典》禸部轄字與《說文》、《歸部規範》歸部對照表 96
表3 26《學典》舛部轄字與《歸部規範》歸部對照表 97
表3 27《學典》舛部轄字與《說文》、《歸部規範》歸部對照表 98
表3 28《學典》鬯部轄字與《歸部規範》歸部對照表 100
表3 29《學典》鬯部轄字與《說文》、《歸部規範》歸部對照表 101
表3 30《學典》黹部轄字與《歸部規範》歸部對照表 102
表3 31《學典》黹部轄字與《說文》、《歸部規範》歸部對照表 104
表3 32《學典》被《漢字部首表》刪減部首轄字與《說文》歸部相同比例表 105
表3 33《歸部規範》业部轄字與《學典》歸部對照表 107
表3 34《歸部規範》业部轄字與《說文》、《學典》歸部對照表 110
表3 35《歸部規範》部轄字與《學典》歸部對照表 113
表3 36《歸部規範》部轄字與《說文》、《學典》歸部對照表 116
表3 37《歸部規範》較《部首手冊》新增部首轄字與《說文》歸部相同比例表 118
一、專書
(一)古籍(按原作時代排序)
[東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新添古音說文解字注》,臺北:洪葉文化事業公司,1998年10月。
[明]梅膺祚《字彙》,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據康熙戊辰靈隱寺本影印),1991年6月。
[清]永瑢等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第一冊經部》,上海:商務印書館,1983年10月。
(二)部首相關專著(按出版年代排序)
李孝定:《漢字的起源與演變論叢》: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6年。
蔣善國:《漢字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
蔡信發:《辭典部首淺說》,臺北:漢光文化事業公司,1992年10月。
李孝定:《漢字史話》: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3年1月。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漢語大字典(縮印本)》: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四川辭書出版社,1993年7月。
王力:《中國語言學史》,臺北:五南出版社,1996年11月。
左民安、王盡忠:《漢字部首講解》,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6月。
教育部:《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臺北:正中書局,1998年10月。
謝國平:《語言學概論》,臺北:三民書局,1998年10月。
佟樂泉、張一清:《小學識字教學研究》,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現代漢語通用字筆順規範》,北京:語文出版社,2000年1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文研所編:《新華字典(大字本)》: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年1月。
辭海編輯委員會編:《辭海(1999年版縮印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1月。
戴汝潛:《漢字教與學》,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5月。
王志成、葉紘宙:《部首字形演變淺說》,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年8月。
封榕生:《國字部首解析》,臺北:開拓出版公司,2001年7月。
黃沛榮:《漢字教學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樂學書局,2001年12月。
何三本:《九年一貫語文教育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2年7月。
陳弘昌:《國小語文科教學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3年2月。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編:《部首手冊》,臺北:教育部,2004年5月。
左民安、王盡忠:《細說漢字部首》,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年8月。
賴慶雄:《語文教學小偏方―識字教學》,臺北:康軒文教事業公司,2006年。
黃偉嘉、敖群編著:《漢字部首例解》,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年5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漢字部首表》,北京:語文出版社,2009年4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GB13000.1字符集漢字部首歸部規範》,北京:語文出版社,2009年4月。
三民書局學典編纂委員會編輯:《學典》,臺北:三民書局,2010年2月。
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二版)》,臺北:教育部,2010年3月。
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二版)》,臺北:教育部,2010年3月。
二、期刊論文(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丁秀菊:〈漢字部首表義功能的弱化〉,《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6期(2004年)。
王亞麗:〈漢字部首的傳承性〉,《赤峰學院學報》第31卷第5期(2010年5月)。
王有衛:〈漢字歸部的發展趨勢〉,《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8卷第3期(2004年5月)。
王盡忠:〈淺談漢字部首的變革及其分類〉,《語言文字應用》第1期(2000年)。
石英蘭:〈合理選擇識字方法―掃清學生認讀障礙〉,《甘肅教育》第6期(2010年6月)。
江惜美:〈正體漢字的教學策略〉,《第二屆漢字文化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6年8月)。
牟成剛:〈試論部首分析法在漢字教學中的重要性〉,《昭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32卷第1期(2010年2月)。
朱曉娜:〈漢字部首在教師教學中的重要性〉,《考試周刊》第16期(2008年)。
老志鈞:〈掌握漢字特點的識字教學法-分析比較〉,《中國語文通訊》第53期(2000年3月)。
李衛平:〈小議現行漢字部首的規範化〉,《小學教學參考》Z1期(2008年1月)。
吳宜貞、黃秀霜:〈由中文造字原則探討學童認字發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育心理學報》第36卷第1期(2004年9月)。
吳璧純、方聖平:〈以中文字形的概念區辨性棎討字詞辨識的基本單位〉,《中華心理學刊》第30卷第1期(1988年)。
周文欽:〈文獻探討〉,《空大學訊》第393期(2008年3月)。
周碧香:〈圖解識字教學原理探討〉,《臺中教育大學學報:人文藝術類》第23期(2009年6月)。
林于弘:〈國民小學國語識字量的理念與實踐〉,《國教之友》第54卷第1期,2002年11月。
胡志偉:〈中文詞的辨識歷程〉,《中華心理學刊》第31卷第1期,1989年。
洪固:〈字典部首檢字法的改進研究〉,《第三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82年6月)。
徐偉勤、張露:〈論漢字的歸部原則〉,《棗莊師範專科學校學報》第20卷第4期(2003年8月)。
陳燕:〈GB13000.1字符集漢字部首歸部規範〉,《語文知識》Z1期(2009年)。
張秀婷:〈如何運用識字策略提升識字量―打敗錯別字〉,《中國語文》第104卷第6期(2009年6月)。
張琳娸:〈字理識字法的理論與應用〉,《師說》第213期(2009年12月)。
張新仁、韓孟蓉:〈不同識字教學法對國小低年級學生識字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刊》第22期(2004年6月)。
章瓊:〈談漢字統一部首的立部與歸部〉,《語文建設》第8期(1997年)。
許學仁:〈漢字思維與漢字教學〉,《第二屆漢字文化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6年8月)。
舒 懷:〈漢字教學芻議〉,《第二屆漢字文化節學術研討會》(2006年8月)。
馮永敏:〈教會學生識字寫字―識字寫字的教學策略〉,《國教新知》第55卷第1期(2008年3月)。
黃沛榮:〈由部件分析談漢字教學的策略〉,《華文世界》第94期(1999年12月)。
黃沛榮:〈漢字部件教學法〉,《華文世界》第81期(1996年9月)。
黃瑞枝:〈識字教學的有機策略〉,《國教之友》第54卷第1期(2002年11月)。
曾榮汾:〈字典中部首歸屬問題探析─由「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說起〉,《孔孟月刊》,第25卷第5期(1987年1月)。
楊洪清、朱新蘭:〈識字教育的新途徑〉,《辭書研究》第4期(2004年)。
鄭昭明:〈漢字認知的歷程〉,《中華心理學刊》第23卷第2期(1981年)。
劉振祥:〈漢字部首的歷史演化探析〉,《鎮江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1994年)。
劉振祥:〈試論漢字部首的歷史演化〉,《鎮江高專學報(綜合版)》第3、4期合刊(1994年12月)。
蔣雪華:〈字理識字教學中正確處理形義關係的方法〉,《小學教學研究》第7期(2009年7月)。
蘇建洲:〈識字教學原則與方法釋例〉,《國教世紀》第205期(2003年4月)。
三、學位論文(按年代排序)
吳憶蘭:《說文解字與玉篇部首研究》,臺中: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李孝定先生指導,1990年4月。
呂瑞生:《歷代字書重要部首觀念研究》,臺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曾榮汾先生指導,1993年6月。
陳菽玲:《漢字形體演變之研究--從字典部首文字探究漢字形體之演變》,臺中: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王仁祿先生指導,1997年7月。
陳靜子:《國語低成就學童之生字學習:部首歸類與聲旁歸類教學效果之比較》,彰化:國立彰化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蔣家唐先生指導,1996年6月。
方金雅:《國小學生一般字彙知識、認字能力與國語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邱上真先生指導,1995年6月。
李金鈴:《筆劃數、偏旁、部首與結構對中文單字字形相似程度的影響》,臺北: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葉素玲先生指導,1998年6月。
吳嘉芬:《部首覺知對兒童認字的影響》,嘉義: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柯華葳先生指導,1998年6月。
李淑萍:《康熙字典及其引用說文與歸部之探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蔡信發先生指導,1999年。
盧文啟:《部首識字教學法對資優幼兒識字成效之影響》,嘉義:國立嘉義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賴翠媛先生指導,2002年。
周瑞倩:《閱讀障礙學生常用部首識字教材之發展研究》,臺東: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特殊教育教學碩士論文,魏俊華先生指導,2003年8月。
徐偉勤:《漢字部首演變與記號化》,濟南:山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王開揚先生指導,2004年4月。
徐慧玲:《銅鑼國小一年丁班常用部首識字教學之研究》,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黃陶陶先生指導,2006年1月。
王亞麗:《漢字部首表義功能研究》,蘭州:蘭州大學碩士論文,趙小剛先生指導,2006年5月。
林源:《20世紀以來的漢字部首法發展研究》,天津:天津師範大學碩士論文,陳燕先生指導,2007年4月。
王淑琴:《部首檢字法之優化研究》,濟南:山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王開揚先生指導,2008年4月。
劉駿畿:《漢字部件併詞彙教學對國小識字困難學童識字成效之研究》,臺南:國立臺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詹士宜先生指導,2008年6月。
吳佳樺:《部首的語義群組分類及在華語教學上的應用》,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鄧守信先生指導,2008年6月。
廖秀娟:《字理識字運用於國小低年級識字教學之研究-以桃園縣南勢國小二年九班為例》,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簡翠貞先生指導,2008年12月。
廖隆振:《識字教學策略與識字錯誤類型之關係》,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邱文彬先生指導,2009年1月。
方慧芳:《字族識字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北市某國小二年甲班為例》,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碩士論文,孫劍秋先生指導,2009年7月。
鄭素珍:《國小二年級常用部首識字教學研究》,屏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簡貴雀先生指導,2010年6月。
温雅欣:《現代漢語詞類與部首之關聯分析與教學應用》,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鄧守信先生指導,2010年7月。
吳惠美:《部首識字教學對弱勢學童閱讀能力之研究》,臺東:國立臺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簡淑真先生指導,2010年6月。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
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國語低成就學童之生字學習:部首歸類與聲旁歸類教學效果之比較
2.
國小學生一般字彙知識、認字能力與國語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
3.
部首覺知對兒童認字的影響
4.
銅鑼國小一年丁班常用部首識字教學之研究
5.
部首識字教學法對資優幼兒識字成效之影響
6.
閱讀障礙學生「常用部首」識字教材之發展研究
7.
漢字部件併詞彙教學對國小識字困難兒童識字成效之研究
8.
字理識字運用於國小低年級識字教學之研究-以桃園縣南勢國小二年九班為例
9.
筆劃數、偏旁、部首與結構對中文單字字形相似程度的影響
10.
歷代字書重要部首觀念研究
11.
識字教學策略與識字錯誤類型之關係
12.
漢字形體演變之研究--從字典部首文字探究漢字形體之演變
13.
部首的語義群組分類及在華語教學上的應用
14.
字族識字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北市某國小二年甲班為例
15.
說文解字與玉篇部首比較研究
1.
老志鈞:〈掌握漢字特點的識字教學法-分析比較〉,《中國語文通訊》第53期(2000年3月)。
2.
吳宜貞、黃秀霜:〈由中文造字原則探討學童認字發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育心理學報》第36卷第1期(2004年9月)。
3.
吳璧純、方聖平:〈以中文字形的概念區辨性棎討字詞辨識的基本單位〉,《中華心理學刊》第30卷第1期(1988年)。
4.
周碧香:〈圖解識字教學原理探討〉,《臺中教育大學學報:人文藝術類》第23期(2009年6月)。
5.
林于弘:〈國民小學國語識字量的理念與實踐〉,《國教之友》第54卷第1期,2002年11月。
6.
胡志偉:〈中文詞的辨識歷程〉,《中華心理學刊》第31卷第1期,1989年。
7.
張秀婷:〈如何運用識字策略提升識字量―打敗錯別字〉,《中國語文》第104卷第6期(2009年6月)。
8.
張琳娸:〈字理識字法的理論與應用〉,《師說》第213期(2009年12月)。
9.
張新仁、韓孟蓉:〈不同識字教學法對國小低年級學生識字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刊》第22期(2004年6月)。
10.
馮永敏:〈教會學生識字寫字―識字寫字的教學策略〉,《國教新知》第55卷第1期(2008年3月)。
11.
黃沛榮:〈由部件分析談漢字教學的策略〉,《華文世界》第94期(1999年12月)。
12.
黃沛榮:〈漢字部件教學法〉,《華文世界》第81期(1996年9月)。
13.
黃瑞枝:〈識字教學的有機策略〉,《國教之友》第54卷第1期(2002年11月)。
14.
曾榮汾:〈字典中部首歸屬問題探析─由「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說起〉,《孔孟月刊》,第25卷第5期(1987年1月)。
15.
鄭昭明:〈漢字認知的歷程〉,《中華心理學刊》第23卷第2期(1981年)。
1.
歷代重要字書部首沿革研究
2.
國光劇團新編京劇的女性書寫研究
3.
段玉裁與桂馥《說文》學之比較研究
4.
歌仔戲觀眾觀賞劇團演出之動機與滿意度研究---以明華園戲劇團為例
5.
《說文》禮樂器物形制考釋
6.
王端淑《名媛詩緯》研究
7.
漢字形體演變之研究--從字典部首文字探究漢字形體之演變
8.
比較基本字帶字結合部首圖象化和部首表義識字教學對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學生之教學成效
9.
李白季節詩研究
10.
《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易類》研究
11.
唐宋桃花詞研究
12.
生死手記-蘇偉貞《時光隊伍》研究
13.
韓非之政治思想研究
14.
徐訏及其長篇小說研究
15.
庶民生存空間的影像再現與實踐策略 ─以「1394打戲路」為例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