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49.72)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9 23:5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曾素玉
論文名稱:鄉土史地補充教材融入四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教學之研究―以臺北市南港區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Research for Local Culture History and Geography Auxiliary Material to be Blend in with Social Studies Teaching in Grade 4 - Taking Nangang District, Taipei City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秦照芬秦照芬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與地理學系碩士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普通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2
畢業學年度:10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5
中文關鍵詞:南港鄉土史地補充教材社會學習領域
外文關鍵詞:NangangLocal culture history and geography auxiliary materialsocial studie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
  • 點閱點閱:56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26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自編鄉土史地補充教材融入社會學習領域教學之可行性,藉由鄉土教育相關理論、現行坊間國小中年級社會課本及臺北市政府出版之鄉土補充教材的分析,參酌研究者服務學校全體四年級學生的前測表現,編製南港區鄉土史地補充教材;而後,在研究者服務學校四年級中選擇一個班級進行教學,並搭配社區踏查,從中了解自編鄉土史地補充教材的適切性。
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包括田野調查法、問卷調查法及訪問調查法,利用問卷了解教師對鄉土教材融入社會科教學之看法,經由學生前後測問卷比較,分析融入鄉土史地教材教學對學生的學習所產生的影響,研究的結果如下:
一、受訪的中年級社會科任教師,一致認為學生應了解家鄉的歷史與地理環境,對於家鄉鄉土史地補充教材的需求度63%認為「很需要」,37%教師認為「需要」,然而,目前坊間國小社會教科書,為因應全國廣大市場的需求,內容多為通則性,無法滿足各縣市、地區或各鄉鎮對鄉土史地教材的需求,可見自編鄉土史地教材有其必要性。
二、本研究自編鄉土史地補充教材融入社會學習領域之教學,結合生活空間及經驗,除增進學生對鄉土的知能,涵養愛鄉情意外,亦能經由學生間接影響周邊的人,影響層面擴大,教材具可行性。
三、發展鄉土史地補充教材融入社會學習領域課程,能減輕教師融入鄉土史地教學的備課壓力,本研究鄉土史地補充教材融入社會學習領域課程之教材設計模式可供其他地區之研究者參考。

This research was made to probe practicability of self-made local culture history and geography auxiliary material to be blend in with teaching of social studies. With local culture education related theory, nowadays Society textbook for grade 3 and 4 in market and analysis of local culture auxiliary material published from Taipei government, to deliberate pretest performance of all students in grade 4 from schools which researcher work for, and to compile local culture history and geography auxiliary material of Nangang District. Afterward, to choose one class in grade 4 from schools which researchers work for to proceed with teaching, along with community investigation, to understand compatibility of self-made local culture history and geography auxiliary material among this.
Main research methods of this article are including: field study,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 survey. By using survey to understand thoughts of local culture being blend in society science. After comparing pretest and posttest survey from students, we analyze the study impact of being blend with teaching of local culture history and geography material on students. The results of research are as below:
1. Grade 3 and 4 Society teachers for interview all think that students should know the history of their hometown and geography environment. As for demand of local culture history and geography auxiliary material, 63% of people think it’s “ very necessary” and 37% of teachers think it’s “necessary”. However, content of Society textbook in market now are too common in order to meet demand of domestic general market, and this can not satisfy with demand of local culture history and geography material for individual county, city, district, township and town. According to this, we can see self-made local culture history and geography material has its own necessity.
2. This research of teaching of self-made local culture history and geography auxiliary material to be blend in society learning has combined living space and experiences. It’s not only improving students’ local culture knowledge and conserving patriotism, but also indirectly influence people surrounding through students. So impact will be expanding and the materials have its practicality.
3. To develop course of Local culture history and geography auxiliary material to be blend in with social studies teaching can release teachers’ pressure from preparing materials of being blend in with history and geography teaching. Teaching mechanism and design of local culture history and geography auxiliary material to be blend in with social studies teaching can be a reference for researcher in other areas.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問題與目的 ………1
第二節 名詞釋義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5
第一節 鄉土與鄉土教育 ……………15
第二節 鄉土教育理論 ………………18
第三節 南港史地相關研究 …………25
第四節 現行國小社會課本鄉土史地教材討論 ……33
第三章 研究設計………………………43
第一節 研究方法 ……………………43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資料分……………45
第三節 研究流程………………………47
第四節 鄉土史地補充教材之編訂……49
第四章 自編鄉土史地教材融入社會科教學成效分析與討論 ………51
第一節 學生前測問卷分析……………51
第二節 社會科任教師使用教科書問卷分析………………62
第三節 實驗班級學生前後測問卷及訪談分析……………66
第四節 自編鄉土史地補充教材教學記錄與省思…………82
第五節 自編鄉土史地補充教材的特色與成效……………9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1
第一節 結論 …………………………101
第二節 建議 …………………………105
參考文獻 …………………………………109
附錄
附錄一 中年級社會學習領域科任教師使用教科書意見調查表…………115
附錄二 鄉土史補充教材融入國小四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教學之研究「認識南
港」學生前測問卷…………………………………………………117
附錄三 鄉土史地補充教材融入四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教學之研究「認識南
港」學生後測問卷……………………………………………… 119
附錄四 鄉土史地補充教材融入四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教學之研究「認識南
港」學生訪談紀錄………………………………………………121
附錄五 「認識南港」自編鄉土史地補充教材 …………………123
附錄六 「認識南港」校外踏查學習單 …………………………165

表 次

【表1-3-1】 鄉土史地教材融入國小四年級社會課本教學大綱.........9
【表1-3-2】 能力指標與自編教材學習目標對照表.................11
【表2-4-1】 現行國民小學社會課本教材單元名稱比較.............36
【表2-4-2】 現行《國民小學社會3上(第一冊)》鄉土教材比較.....38
【表2-4-3】 現行《國民小學社會3下(第二冊)》鄉土教材比較.....39
【表2-4-4】 現行《國民小學社會4上(第三冊)》鄉土教材比較.....40
【表2-4-5】 現行《國民小學社會4下(第四冊)》鄉土教材比較.....41
【表4-1-1】 四年級全體學生「認識南港」前測問卷統計表 .........52
【表4-1-2】 「認識南港」前測問卷第7題受測學生看法分類統計表.....60
【表4-2-1】 「中年級社會學習領域科任教師使用教科書意見調查表」之基
本資料統計 .....................................62
【表4-2-2】 中年級社會學習領域科任教師使用教科書意見調查統計表.63
【表4-3-1】 自編鄉土史地補充教材實驗班級「認識南港」前測問卷統計
表............................................66
【表4-3-2】 自編鄉土史地補充教材實驗班級「認識南港」後測問卷統計
表............................................67
【表4-3-3】 實驗班學生心目中南港具特色的景點或建物統計表......70
【表4-4-1】 自編鄉土史地補充教材入班教學記錄與省思...........82

圖 次

【圖2-2-1】 戴爾的經驗塔.............................22
【圖3-2-1】 臺北市南港區行政區域圖....................45
【圖3-3-1】 研究流程圖...............................48
【圖4-1-1】 「認識南港」前測問卷1-1結果統計.............53
【圖4-1-2】 「認識南港」前測問卷1-2結果統計.............53
【圖4-1-3】 「認識南港」前測問卷2結果統計...............54
【圖4-1-4】 「認識南港」前測問卷3結果統計...............55
【圖4-1-5】 「認識南港」前測問卷4結果統計...............57
【圖4-1-6】 「認識南港」前測問卷5結果統計...............58
【圖4-1-7】 「認識南港」前測問卷6結果統計...............58
【圖4-1-8】 「認識南港」前測問卷7結果統計...............59
【圖4-1-9】 「認識南港」前測問卷第7題受測學生看法分類統計圖..60

參考文獻

一、文獻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南港教會長執會編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南港教會135週年紀念特刊》,台北市:新創印刷有限公司,2009。
林毓佳、戴伊亨編輯,《國小社會第二冊(3下)》,新北市: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9。
林毓佳編輯,《國小社會第一冊(3上)》,新北市: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1。
馬 偕,《馬偕博士日記》,陳宏文譯,臺南市:人光出版社,1996。
馬偕原著,《福爾摩沙紀事:馬偕臺灣回憶錄》,林晚生漢譯,臺北市:前衛出版社,2007。
姜添輝主編,《國民小學社會3上(第一冊)》,臺南市: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11。
姜添輝主編,《國民小學社會4上(第四冊)》,臺南市: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11。
姜添輝主編,《國民小學社會3下(第二冊)》,臺南市: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12。
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2003。
教育部,〈總綱〉,《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2008。
郭金水主編,《國民小學社會4上(第三冊)》,臺南市: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11。
張香微、孫啟峰編輯,《國小社會第三冊(4上)》,新北市: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0。
張香微、林毓佳編輯,《國小社會第四冊(4下)》,新北市: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1再版。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臺灣堡圖》,(臺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 。
賴誌遠主編,《國民小學社會課本第一冊三年級上學期》,臺南市: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1。
賴誌遠主編,《國民小學社會課本第二冊三年級下學期》,臺南市: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1。
謝志豪主編,《國民小學社會課本第三冊四年級上學期》,臺南市: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9。
謝志豪主編,《國民小學社會課本第四冊四年級下學期》,臺南市: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9。
二、專書
王文科,《認知發展理論與教育》,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3。
 王文科、王智弘,《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0。
王月鏡主修,《卷一沿革志 封域篇》,《臺北市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1988。
王月鏡主修,《卷二自然志 地理篇》,《臺北市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87。
王月鏡主修,《卷三政制志 自治篇》,《臺北市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87。
王月鏡主修,《卷六經濟志 工業篇》,《臺北市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88。
王曼莉,《國小鄉土歷史教材之編寫與教學研究》,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社會學習領域教學碩士學位班論文,2010。
江柏煒主編,《南港區志》,臺北市:臺北市南港區公所,2008。
吳金蘭主編,《台北市國民小學鄉土教育學習單》,台北市:台北市政府,
     2001。
吳翎君,《歷史教學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
吳智慶,《南港文史探查》,臺北市:臺北市南港區公所,1998。
李坤崇、劉文夫、黃順忠編著,《國中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課程計畫發展之歷程實例解析》,臺南市:南一書局,2001。
李乾朗、余怡萍合著,《古蹟入門》,臺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3。
李聰超主編,《研究者家在臺北》,臺北市:臺北市政府,1991 -1992。
李聰超主編,《臺北的故事》,臺北市:臺北市政府,1991 -1992。
李聰超主編,《飛躍的臺北》,臺北市:臺北市政府,1991 -1992。
林瑞榮,《國民小學鄉土教育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師大書苑有限公司,1997。
周錦鐘主編,《自然台北》,臺北市:臺北市政府,1998。
南港老埤塘故事地圖社造隊,《九十六年度發現臺北‧願景臺北-社區故事:話童年 畫夢想:發現南港老埤塘之愛》,臺北市: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2007。
胡應銘主編,《故鄉臺北》,臺北市:臺北市政府,1996。
胡應銘主編,《山水台北》,臺北市:臺北市政府,1997。
陶士君主編,《南港回顧--南港設鎮(區)五十週年紀念》,臺北市:南港設鎮(區)五十週年回顧編輯委員會,1997。
陳良圳,《臺北盆地內湖、南港地區的拓墾與產業發展》(1748—1945)》,未出版碩士,桃園縣: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2006。
黃永和,《情境學習與教學研究》,臺北市:國立編譯館,2009。
黃光雄、蔡清田編著,《課程設計-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 。
黃光雄、蔡清田編著,《課程發展與設計》,臺北市:五南書局,2009。
黃政傑,《多元社會課程取向》,臺北市:師大書苑有限公司,1995 。
黃雅惠,《鄉土教材融入社會課本之研究-以三重區國小四年級為例》,未出版碩士,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研究所,2005。
楊政修,《鄉土教材在地實施現況與成效之調查---以臺北市文山區公立國民小學四年級為例》,未出版碩士,臺北市: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研究所,2007。
歐用生,《課程與教學革新》,臺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1996。
鍾奇峰、簡毓玲主編,《藝術台北》,臺北市:臺北市政府,1999。
謝佳燕,《台北市南港地區的歷史變遷研究1647-2008》,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蘇清波,《南港誌—臺北市南港區各界慶祝台灣光復四十週年紀念》,臺北市:南港誌編輯委員會,1985。

三、期刊論文

不著撰者,〈南港茶葉專輯〉,《臺北文獻》直字104期,1993,頁1-28。
不著撰者,〈南港包種茶的起源及發展〉,《茶訊》81卷10期,1992,頁3-4。
王春展,〈情境學習理論與在國小教育的應用〉,《國教學報》8期,1996,頁53-71。
王爾敏,〈五十年代南港之學人與學風〉,《傳記文學》93卷5期,2008,頁123-128。
卞鳳奎,〈南港茶業者老座談會紀錄〉,《臺北文獻》直字第104期,1993,頁1-28。
卞鳳奎,〈從大稻埕到南港木柵--臺北茶業處處飄香〉,《臺北畫刊》388期,2000,頁17-20。
吳清山,〈體驗學習的理念與策略〉,《教師天地》第127期,2003,頁14-22。
吳翎君,〈口述歷史方法與小學社會科教學〉,《花蓮師院學報》12期,2001,頁157-172。
吳木通、吳黛珊,《南港老街探訪》,臺北:臺北市文獻會解說員講義,2001。
李聰超,〈小學鄉土史地教育的實施〉,《鄉土教育》,臺北市:漢文,1995。
金鐘潤,〈國家史與鄉土史的聯繫〉,《鄉土史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新北市: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1997。
林玉茹,〈歷史學與區域研究:以東臺灣地區的研究為例〉,《東台灣研究》12月7期,2002,頁103-134。
林再生,〈臺北地區的煤礦開發〉,《臺北文獻直字》117期,1996,頁1-37。
林瑞榮,〈國小鄉土教材的評鑑與設計〉,《課程與教學季刊》3期,2000,頁79。
林萬傳,〈南港區地名沿革〉,《臺北文獻直字》70期,1984,頁63-73。
林滿紅,〈茶、糖、樟腦對晚清臺灣經濟社會之影響(1860-1895)〉,《臺灣銀行季刊》第28卷第4期,1977,頁249-273。
姚 誠,〈從「意識」到「認同」─論台灣鄉土教育的建構〉,《課程與教學季刊》3期,2000,頁1-16。
姚 誠,〈在鄉土發現歷史---論鄉土意識與歷史意識〉,《鄉土史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縣: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1997。
胡昌智,〈什麼是歷史意識?〉,《思與言》第21卷第1期, 1983,頁2-11。
胡芝寧,〈舊庄-南港庄的舊址〉,《新世紀.台北.思想起》下冊,臺北市: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2002,頁5。
建築雜誌編輯部,〈南港,從黑鄉轉為臺北明珠〉,《建築》127期,2008,頁16-19。
耿志華,〈中小學鄉土史地教育的理念與設計〉,《鄉土教育》,臺北市:漢文,1995。
徐宗林,〈人文教育的特徵〉,《教師天地》55期,1991,頁19-22。
夏黎明,〈鄉土的空間特性〉,《台東師範學院學報》2期,1989,頁63-77。
夏黎明,〈古地圖在鄉土教學上的應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2卷第6期,1992,頁42-43。
黃政傑,〈鄉土教育的課程設計〉,《師友月刊》324期,1994,頁9-12。
陳玉玲,〈論鄉土教育的理論基礎〉,《國民教育研究學報》第4期,1998,頁143-164。
陳忠照,〈國民小學融入式環境教育教學活動設計〉,《環境報導》第5期,1992。
陳漢光,〈南港區歷史沿革〉,《臺北文獻直字》11/12期,1970,頁134-138。
張雪君,〈國小歷史教學的探討〉,《國小歷史教學的探討》,2005,頁7-13。
楊榮祥,〈戴爾的「經驗塔」上-媒體資源運用的原則〉,《科學教育》25期,1979,頁9-13。
楊榮祥,〈戴爾的「經驗塔」下-媒體資源運用的原則〉,《科學教育》26期,1979,頁8-13。
鄧天德,〈鄉土環境教育〉,《國教月刊》40卷3期,1993,頁2 - 9。
鄧天德,〈九年一貫課程與鄉土教育〉,《課程與教學季刊》3期,2000,頁17 - 30。
蔡淵洯,〈當前臺北縣市鄉土史教材之檢討〉,《鄉土史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新北市: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1997。
蔡蔚群,〈建省以前臺灣北部的教案(上)(1872-1885) 〉,《臺北文獻直字》133期,2000,頁171-210。
潘美玲,〈臺北市南港區地名之研究〉,《地理教育》13期,1987,頁228-238。

四、網頁資料
內政部,《臺灣行政區域圖》,http://taiwanarmap.moi.gov.tw/moi/run.htm
   2011/12/1。
中央研究院網頁,http://www.sinica.edu.tw/intro.htm 2011/9/30。
永靖餘三館,http://www.hlps.chc.edu.tw/~changhua/other/yusan.htm%
2011/10/30。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春展,〈情境學習理論與在國小教育的應用〉,《國教學報》8期,1996,頁53-71。
2. 卞鳳奎,〈從大稻埕到南港木柵--臺北茶業處處飄香〉,《臺北畫刊》388期,2000,頁17-20。
3. 吳清山,〈體驗學習的理念與策略〉,《教師天地》第127期,2003,頁14-22。
4. 吳翎君,〈口述歷史方法與小學社會科教學〉,《花蓮師院學報》12期,2001,頁157-172。
5. 林玉茹,〈歷史學與區域研究:以東臺灣地區的研究為例〉,《東台灣研究》12月7期,2002,頁103-134。
6. 林再生,〈臺北地區的煤礦開發〉,《臺北文獻直字》117期,1996,頁1-37。
7. 林瑞榮,〈國小鄉土教材的評鑑與設計〉,《課程與教學季刊》3期,2000,頁79。
8. 林萬傳,〈南港區地名沿革〉,《臺北文獻直字》70期,1984,頁63-73。
9. 胡昌智,〈什麼是歷史意識?〉,《思與言》第21卷第1期, 1983,頁2-11。
10. 胡芝寧,〈舊庄-南港庄的舊址〉,《新世紀.台北.思想起》下冊,臺北市: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2002,頁5。
11. 徐宗林,〈人文教育的特徵〉,《教師天地》55期,1991,頁19-22。
12. 夏黎明,〈鄉土的空間特性〉,《台東師範學院學報》2期,1989,頁63-77。
13. 黃政傑,〈鄉土教育的課程設計〉,《師友月刊》324期,1994,頁9-12。
14. 陳玉玲,〈論鄉土教育的理論基礎〉,《國民教育研究學報》第4期,1998,頁143-164。
15. 陳漢光,〈南港區歷史沿革〉,《臺北文獻直字》11/12期,1970,頁134-138。